第八十四章 看船

馮保是得了李太后的授意,不準親王藩王外封。

這就太難辦了。

更神奇的是,陳沐一進宮,便被太監帶到萬曆皇帝寢宮殿前廣場,小皇帝正端着鳥銃射草人,清脆的鳥銃聲中,小皇帝皺着眉頭沒好氣地問道:“靖海伯,你爲何要將朕的叔伯兄弟送到海外苦寒之地啊?”

“海外苦寒,陛下,海外不苦寒,赤道上暖得很,四時爲夏,那纔是藩王的好去處。”

陳沐剛隨口應了一聲,小萬曆將龍紋鳥銃向兵器架上一丟,攏在大袖裡的手一擺,屏退了周遭陪同的宦官錦衣,這才擰着眉毛對陳沐道:“果然是你!朕就知道海外就是你的核心利益!”

小皇帝挺會活學活用的。

看得出來,藩王轉封是惹毛他了。

“臣的核心利益不在海外,哪有把核心利益拱手讓人的。”陳沐拱拱手,這才問道:“陛下是因爲轉封藩王這件事不高興?”

“哼,你還敢問,你們要把朕的叔伯兄弟統統封到海外去,還找個藉口做學問不精,那朕要是個藩王,朕也不會做學問啊!”小皇帝一副想要撒氣又不知從何撒起的模樣,倆手端端發冠隨後揣在日月袍大袖裡攏住肚子,語氣自己軟下來道:“藩王就是再做些什麼,也不至於發配到海外弄死,你看你部下那個麻貴,一千多人死得還剩二百多個。”

“我大明兩萬宗室,按內閣整理出做學問的,能評上獎者不過區區數十人,這兩萬宗室分到海外,一年之後死得還剩四千,你叫朕如何面對祖宗,往後拜謁祖陵朕還去不去了?”

這邏輯……無懈可擊啊!

陳沐在兩年前向張居正建議藩王外封的時候確實是這麼打算的,死的就死了,活着的收拾地方,反正擱國內也是浪費,上萬宗室只要能出幾個人才就算夠了,但現在不是這個情況啊!

張居正明顯考慮的比陳沐全面的多,也沒那麼草率,準備了兩年多讓首輔一直揣着這事,現在拿出來就是因爲時機已經成熟。

陳沐拱手笑了,道:“陛下沒跟張閣老議過此事?”

小皇帝一瞥臉道:“沒有,事還沒報到朕這,都是朝臣在議。”

說着,他看了陳沐一眼道:“但消息早都傳開,宗室被嚇壞了。”

陳沐整理語言,道:“宗室外封並非是陛下想的那樣,兩萬宗室,是要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封出去,絕無可能事情議定當即便封,短時間裡更不可能封往航線不成熟的亞墨利加,首選爲已經成熟的南洋,過去臣一年往來廣東、南洋諸國數次,那片海域就連礁石都被三寶公探得一清二楚。”

“陛下要知道,宗室在國中,過得並不好,他們有的窮苦不堪不比百姓,有點則侵佔民田,官吏百姓看在眼中卻不敢言明。”

“就算如此也不能將他們分封海外啊!”小皇帝伸手道:“是出了幾個不肖子孫,但不也有賢王?”

“那陛下以爲,宗室是出賢王的機率大呢,還是不肖的機率大呢?”說了句有些僭越的話,陳沐連忙跟上一句:“若宗室都似陛下這般賢明,做臣子的又怎麼捨得把人封到海外,留在國中潛心著述纔是正理啊!”

看小萬曆陷入沉思,陳沐頓了頓才趁熱打鐵解釋道:“聽起來轉封海外是懲罰,因一被轉封,莊田、祿米便沒了。若這是懲罰,必不會波及所有人,這是爲激勵宗室好學,不違背律法祖制,引導宗室做學問。”

“藩王有無憂無慮的生活,但作爲皇室子孫,人人都應擔起國家進步的重任,他們可以在不違背祖制的前提下鑽研科學,再沒有人比他們更合適的了,閣老的考慮已經非常周全。”

“若此計事成,在國中留下善於做學問的宗室,更少的宗室可保證每個人更受優待,何況還有科學技術進步帶來的獎賞,他們的生活將會更加富裕,也更受人尊敬,否則像如今這般,享有榮華富貴卻不得伸展胸中志向,難道宗室的生活就不會苦悶嗎?”

“即使不適合做學問,分封海外掌握些許軍政也能拱衛家國,不掌軍政,也能得到海外王莊賺取富貴,海外不單單僅有苦寒之處,也有富貴之地,去年朝廷歲入白銀四成、米糧二成皆自海外流入,那怎麼能說是海外是苦寒之地呢?”

小皇帝的眉頭又皺起來了,再這樣下去恐怕他會老得很快,道:“可那白銀、米糧皆是商賈帶回,宗室又不會經商,如何賺取財富?”

“陛下不會真以爲,大明在海外是做買賣去了吧?”陳沐笑了,小皇帝還挺天真,道:“商賈做買賣用的成本的是白銀,大明在海外用的成本是四洋艦隊,是大明的軍事力量,強大,可以讓我們的商賈壟斷海域貿易,別國的海船可以不必出港,我們的商貨由這個港口走到另一個港口,就能賺取十倍百倍的利潤。”

“在呂宋國港口,最好的貨物,由大明購買;在馬六甲,最昂貴的貨物,由大明賣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們僅關注於藩王外封,卻沒注意這世上最高的東西,技術進步被留給宗室填補這個空白。”

小皇帝歪着嘴巴擠着眼睛,極力探究着從陳沐這聽到的新詞彙:“生產力?”

“在印度,他們廣袤的土地種植棉花,以至價格低廉,然後紡織成布,他們一個人紡織一匹布要三個月;在廣東,我們每年要買進巨量棉花,我們的織工技藝更好、我們的織機生產更快,我們都有十萬人做這個行業,購買棉花若花銷十萬兩,我們一年出產一百六十萬匹布,他們只有四十萬匹,我們的布質量更好、產量更多,再傾銷回去,能賺一百萬兩,並擊垮他們的市場。”

“久而久之,他們的織工不能度日,只能回頭種棉花,他們越來越貧窮,我們越來越富有,現在印度已經沒有人織布了,因爲自己織出來比買的還貴。”

“只要技術進步,海外宗室產什麼都能賺錢,因爲我們的技術最好,沒人能超過我們。”

“臣一開始的思路確實有錯,因此儘管藩王外封最早是臣提出,但在朝堂的議論上並未多說一句,因爲張閣老考慮比陳某更加周全,他是對的,宗室也是大明構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能爲天下做出令人矚目的成就。”

陳沐見說得差不多,把自己在萬曆眼中的誤會消除,便拿出船圖道:“陛下,環遊周天的四艘巨舶已建成,眼下開至大沽口,這是船圖……”

“老師早就說了這四艘船,朕不看船圖,這就去請母后。”

皇帝小手一推船圖,去招呼太監。

“朕要看船!”

第六十章 法理第二百二十六章 單位第二百七十二章 塞契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朝上國第十六章 萬歲第二十九章 森林第七十五章 大王第三百三十三章 幫助第六十五章 皈依第五十四章 船廠第五十七章 林炮第十三章 軍器第二百七十六章 殺降第四十章 落空第一百九十八章 穩當第八十章 野人第七十七章 齊驅第五十章 海難第三百一十六章 稍安勿躁第七十一章 天荒第五十九章 初犯第四百一十五章 集權第六十三章 霸港第一百六十六章 俸祿第二百一十四章 借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對穿第六十三章 四王第四百五十章 呼嘯第三十五章 消失第四十六章 如何第六十七章 枯骨第五十章 屏障第一百五十章 移民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港第三百五十章 懂事第二百九十九章 裝飾第十四章 大事第一章 明朝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海第三百四十三章 增收第十九章 志向第四百八十七章 天坑第八十三章 構圖第八十七章 孤獨第四百三十四章 兵力第九十七章 君瓚第九十章 番薯第二百三十三章 沒用第二十六章 邊防第九十四章 放假第七章 輜重第二十章 築港第四百零二章 幫助第二百七十九章 炮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解第一百一十章 堅定第一百六十六章 俸祿第五十五章 測試第二章 佳音第五十九章 圖文第六十四章 搬山第三十六章 長劍第九十七章 坍塌第七十八章 轉舵第一百零八章 末將第四十一章 中人第八十章 疾風第六十七章 教授第六十八章 炮仗第二百一十九章 選擇第二百四十二章 規格第一百二十章 賭博第四十章 讓路第三百四十五章 愛屋及烏第三十六章 飛奔第六十六章 兵書第七十章 混亂第六十章 彈劾第二百四十四章 掙扎第五十一章 襲擊第三十八章 起航第九十四章 放假第三百零五章 算數第十四章 重炮第一百零七章 暗室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代人第一百零六章 攻取第六十六章 白搭第二百七十七章 鐵路第八十章 野人第五十九章 北朝第五十七章 銀城第一百二十章 共治第一百零六章 有緣第七十六章 五島第五十九章 初犯第四百六十四章 庶民有聲第三百零八章 回禮第四十三章 襲港第三百零五章 算數
第六十章 法理第二百二十六章 單位第二百七十二章 塞契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朝上國第十六章 萬歲第二十九章 森林第七十五章 大王第三百三十三章 幫助第六十五章 皈依第五十四章 船廠第五十七章 林炮第十三章 軍器第二百七十六章 殺降第四十章 落空第一百九十八章 穩當第八十章 野人第七十七章 齊驅第五十章 海難第三百一十六章 稍安勿躁第七十一章 天荒第五十九章 初犯第四百一十五章 集權第六十三章 霸港第一百六十六章 俸祿第二百一十四章 借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對穿第六十三章 四王第四百五十章 呼嘯第三十五章 消失第四十六章 如何第六十七章 枯骨第五十章 屏障第一百五十章 移民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港第三百五十章 懂事第二百九十九章 裝飾第十四章 大事第一章 明朝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海第三百四十三章 增收第十九章 志向第四百八十七章 天坑第八十三章 構圖第八十七章 孤獨第四百三十四章 兵力第九十七章 君瓚第九十章 番薯第二百三十三章 沒用第二十六章 邊防第九十四章 放假第七章 輜重第二十章 築港第四百零二章 幫助第二百七十九章 炮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解第一百一十章 堅定第一百六十六章 俸祿第五十五章 測試第二章 佳音第五十九章 圖文第六十四章 搬山第三十六章 長劍第九十七章 坍塌第七十八章 轉舵第一百零八章 末將第四十一章 中人第八十章 疾風第六十七章 教授第六十八章 炮仗第二百一十九章 選擇第二百四十二章 規格第一百二十章 賭博第四十章 讓路第三百四十五章 愛屋及烏第三十六章 飛奔第六十六章 兵書第七十章 混亂第六十章 彈劾第二百四十四章 掙扎第五十一章 襲擊第三十八章 起航第九十四章 放假第三百零五章 算數第十四章 重炮第一百零七章 暗室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代人第一百零六章 攻取第六十六章 白搭第二百七十七章 鐵路第八十章 野人第五十九章 北朝第五十七章 銀城第一百二十章 共治第一百零六章 有緣第七十六章 五島第五十九章 初犯第四百六十四章 庶民有聲第三百零八章 回禮第四十三章 襲港第三百零五章 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