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困境只是一個開始

儘管來的時候,楊震就已經做了準備。畢竟去年日軍掃蕩的損失,此時就在他的腦海之中。他也很清楚,原本就地瘠民貧的晉西北,恐怕無法全部負擔此次作戰的所需糧食。能夠負擔一半,他就已經很知足了。

只是他卻依舊沒有想到,自己即便要的數量不多卻依舊籌措困難。他知道殺民養兵,是絕對萬萬不能做的。就算部隊斷糧,也不能將老百姓的糧食全部搜刮一空,來一個殺民養兵。軍隊是魚,老百姓是水。沒有了水,即便是一時魚能活下來,但也維持不了太長遠。

但糧食問題,現在已經成爲晉北作戰部隊最大的困境。晉北地區本身就一向不是糧食主產區,平日裡尚需從外地大量的調運糧食才能滿足需要。尤其是偏關、左雲、右玉,向來都不是山西的糧食產地。眼下集中了這麼多的部隊,更是難以籌措到足夠的糧食。

儘管從大同煤礦解救出來的礦工,已經全部撤回根據地。但僅僅供應作戰部隊,就已經無力支持。穆長秋自轉入大同作戰以來,本地能籌措的糧食全部加起來還不到一千石。而就這,抗聯還與左雲的地方武裝發生了一定的矛盾。

集寧繳獲的糧食數量的確不少,但是不可能長時間維持無限度的消耗。在王明貴所部,以及挺進軍抽調出的兵力趕到晉北之後,糧食問題更是上升到了直接關係到此次大同作戰成敗的關鍵問題。

雖說王明貴所部攜帶了不少的糧食,在短時間之內尚可滿足自身的部分需要。而挺進軍方向抽調出來的部隊,在相對富裕一些的陽高和天鎮也繳獲了不少的糧食,並在陽高籌集了部分的糧食,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楊震也沒有指望被日軍連續掃蕩的晉西北,能長期提供大量的糧食。但楊震還是希望短期之內,能夠籌集到一批糧食,以緩解一下抗聯運輸上的壓力。畢竟隨着日軍援軍的陸續抵達,所有的後勤運輸要優先保障彈藥。

抗聯的制式武器,除了部分山野炮彈之外,無論是輕武器還是重武器,繳獲的戰利品根本就用不了。整個世界也只有抗聯才使用七點六二三九的步槍彈藥,也只有抗聯才使用八二無後坐力炮、雙二三毫米高炮。

一零七火箭炮和一二二火箭炮,除了一零七毫米火箭炮蘇聯也在使用之外,一二二火箭彈也只有抗聯獨一份。這些獨特口徑的武器,威力的確驚人,超過了現在大多數國家所使用的輕武器和類似武器。

但是這些彈藥,全世界也只有抗聯獨一份使用。根本就沒有地方去繳獲,繳獲的彈藥也無法通用。尤其是這些武器普遍射速快,火力密集度大,這彈藥的消耗數量,也遠遠的超過手動步槍。

這些只有抗聯裝備的彈藥,包括其他的抗聯部隊所有的需要彈藥消耗,都只能從大後方千里迢迢運輸過來。尤其是在缺乏鐵路線,近半的運輸只能依靠公路的情況之下,這就必不可免的影響到了糧食的運輸。

現在最關鍵的問題,不單單是運輸上的沉重壓力,路況也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隨着天氣開始轉暖,去年冬季的凍土大面積開化。本就路況不良的簡易公路,已經陷入了一片泥濘之中。

輪式車輛的行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僅耗費了更多的時間和油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運輸能力和效率。泥濘的公路,讓即便是性能優良,發動機馬力大的美製卡車,也經常的陷進去。

楊震的想法是,晉西北地區至少能爲大同戰場提供所需糧食半數,就已經足以讓運輸線已經不堪重負的抗聯補給線減輕一些壓力。但晉西北地區即便費盡苦心,加上楊繼財從太原搶運出來的日軍存糧,也只能拿出一萬多石糧食,這與自己期待的數量實在太遠了。

至於老總說的旱災,他記得只發生在河南地區,怎麼晉東南和冀南、冀魯豫地區,也同樣陷入災荒了?但以老總的爲人,既然從他口中說出來,楊震相信這種情況肯定是已經發生的。絕對不是爲了某些原因,而誇大其詞。

其實楊震並不知道一九四二年發生的這次旱災與蝗災,並非單單集中在河南一省,而是席捲了整個華北地區。河南只不過是幾個受災最重,餓死人數最多的重災區之一罷了。當然了僅憑几十個縣,卻負擔了幾十萬大軍供應的河南,也是出現災民最多的一個省。

而在華北各個敵後根據地,冀南、冀魯豫地區的災情,都並不比河南輕到那裡去、晉東南的太嶽和太行兩大區,也一樣受災相當的嚴重,只不過在苦心調配之下,形勢沒有惡化到河南的那個地步。

其中冀南與冀魯豫地區,災情尤爲嚴重,並不比河南輕到哪兒去。而且從四一年底就已經顯露出來的災情,持續的時間還要遠遠的超過到四三年夏糧下來,便已經徹底緩解災情的河南。到了四二年,形勢只不過是更加惡化而已。

冀南軍區部隊調往太行區參戰,固然是解決眼下在應對一場空前大戰的情況之下,太行軍區原有兵力不足的部分原因。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爲去年的災情,以及日軍殘酷的掃蕩之下,相當一部分地區已經出現斷糧的冀南區,已經無力供應這麼多的部隊。

冀魯豫去年秋糧大規模的欠收,因爲一個冬天滴水未下,而冬小麥遲遲未能播種。今年開春,春旱的範圍則持續在擴大。今年開春冀南軍區在實在無力供養的情況之下,將唯一的一個騎兵團解散。

而隨着這個騎兵團的解散,整個關內部隊除了活動在經濟條件略好一些的豫東南、皖北地區作戰的新四軍五師,還有一個成建制的騎兵團之外。所有的根據地,再無成一個建制的騎兵。

而楊震更不知道的是,整個華北根據地,今明兩年要遇到的形勢發展,要比自己原來所瞭解的惡化的多。這場席捲整個華北的旱災在河南境內只持續了一年,在四三年夏糧收穫之後,便得到了根本的緩解。但是在晉東南、冀南、冀魯豫部分地區,則整整持續了三年。

在四三年整個太行和冀南、冀魯豫地區遭受的旱情和伴隨着旱災出現的蝗災,還要超過四二年的旱災。尤其是冀南和冀魯豫兩區,遭受的旱災時間最長,也是損失最大的地區。甚至有的地區,旱災一直持續的四四年。

長期的天災,以及四四年之前日軍頻繁的大掃蕩,使得華北根據地自去年開始面積急劇縮小,部隊的發展陷入停頓。尤其是被稱之爲華北烏克蘭的冀中平原丟失之後,華北各個根據地日漸艱難。

各地部隊不僅縮編嚴重,而且大部分時間只能用來進行生產自救。缺槍少彈與缺吃少穿,嚴重的影響不良,已經成爲各個部隊的普通現象。八路軍總部開會,參加會議的人員都是高級人員,卻因爲飢餓連坐都坐不住,只能躺着聽報告。

高級機關都如此,更何況下面的部隊?擺在各個根據地面前的是,首先要解決部隊的吃飯和生存的問題,然後纔是作戰。部隊吃不上飯,就是站都站不起來,更別說打仗、作戰了。

這個時期也就是被後世某些所謂的粉,不斷指責的時期。實際上在經歷過這場持續三年的災荒,華北的部隊直到四四年秋才部分喘過氣來。不提武器裝備的事情,首先部隊飯都吃不上,還談什麼去作戰?可某些人就當做沒有看到。

而此刻的楊震更不知道,在整個四二年下半年與四三年,華北的這場旱災給東北帶來的負擔有多大。整個四二年冬季至四三年一年,東北經晉北調運進關的糧食數量,高達上百萬噸,接收河南、冀南、冀魯豫地區的災民幾百萬。僅僅向關內調運作爲營養品的大豆,就達到了五萬噸。

再加上進入東北輪訓的關內各個根據地的部隊,整個四三年東北根據地的負擔超過了四二年之前的幾年總和。可以說在四三年之中,東北和抗聯負擔了關內幾乎除了新四軍和山東軍區之外,所有根據地黨政軍人員的糧食需要。

好在這兩年北滿地區風調雨順,再加上調整了農業種植結構,基本上取消了低產的高粱和小米的種植,改爲種植產量高得多的小麥和玉米。使得北滿根據地糧食的整體產量,比之前以高粱爲主的時候多出了幾番。

以及四二年生產建設兵團利用美國援助的大量拖拉機和收割機,開墾的大量荒地,新增收了近百萬噸糧食。在四二年作戰之中,又拿下了新京周邊幾個有名的產糧大縣,使得糧食來源增加了不少的新渠道。

再加上與美蘇緊急談判,用一萬噸羊肉將原來計劃之中轉讓給蘇聯的十五萬噸加拿大面粉、一萬噸白糖,兩萬噸美國肉罐頭要了回來,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壓力。否則東北根據地的經濟,非得崩潰不可。

此時的楊震卻根本就沒有想到,這場席捲了整個華北的天災究竟會帶來多大的影響。而眼下糧食的困境,纔剛剛的開始。真正的困局,還在等着他和東北局,以及關內華北各大根據地。

但這些都是後話,現在對於他來說,眼下解決所需的糧食纔是最關鍵的。哪怕只有部分解決晉北戰場所需的糧食,也總比全部都從大後方運來好的多。至少可以騰出一部分的運力,加大彈藥的運輸量。

但這一萬多石的糧食,合計不過一百二十萬斤糧食,卻只能滿足晉北戰場參戰部隊六天的需要。五萬多部隊按照一人一天四斤糧食計算,一天就需要二十萬斤的糧食。再加上大量的戰馬和馱馬所需,這點糧食實在有些不足。

不過好在能滿足一個星期總比沒有強。雖說數量與自己當初預料的相差太遠,但總歸還是部分滿足了自己的需要。有了這一百二十萬斤糧食,再加上集寧城內還剩餘的二十多萬斤的糧食,自己已經緊張到了極點的運輸線可以緩上一口氣了。

第二十二章 第八師團的新戰術第三十八章 軍中無戲言第三章 郭邴勳的不同建議第二百五十四章 必須要打第四百九十七章 恐怕沒有那麼簡單第八章 吉本貞一的觀點第五百六十七章 夠分量的對手第二百六十五章 青津大佐不安的來源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役結束第四百四十章 我們勢在必得第二百四十章慎重、再慎重第三百七十章 十年空軍第三百零五章 圖窮匕見第一百三十二章 沒有資格按部就班第二百四十四章致命的錯誤第七十八章 錯過了最佳時間第七十二章 蘇聯人的出賣第三百零二章 跑掉一個算一個第三百一十一章 關鍵在於速度第十四章 誓言第八十章 我們要給與足夠的信任第四百六十三章 造化弄人的結局第二十一章 行動(1)第二十二章 戰略上的短板第二百七十七章 他們就隱蔽在哪裡第一百一十六章 轟炸前的準備第一百四十二章 投鼠忌器第一百四十五章 輝煌的開端(13)第一百五十五章 鏖戰湯原(2)第三百九十三章 苦撐第二十九章 攻勢發起第九十九章軍歌嘹亮(2)第三百零六章 馬家寨之戰(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更加慎重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要獨吞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局的走向第三百七十二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二十三章最急需的東西第八章 家事之楊繼財的婚事第三百三十七章 到此爲止了第三百八十八章 敲打第一百八十五章 日軍真正的戰略意圖第五百零八章 還是算了吧第一百八十四章 歸綏之戰(四)第二百六十八章 夜幕下的血戰第四百三十九章 臧式毅的嗅覺第二十八章 只能口頭傳達的密令第三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準備第一百九十七章 只能打着看第二百五十七章 思路和建議第二百五十二章 王光宇的盛宴第二十四章 郭炳勳的思路第一百三十章 借窩孵蛋 (1)第一百九十三章 亡羊補牢第一百一十六章 必須要考慮的事第一百九十八章 地雷的使用是有學問的第三百零六章 詭異的日軍援軍第五百一十五章 中央的求援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坦克戰第四百零六章 這一仗我打定了第六十七章 首戰(3)第三百八十六章 楊震的遠見第四百五十章 一寸都不能讓第232章 狠毒第五十二章 配角兼主角第八十二章 自食惡果第五百四十一章 機槍還是火炮?第二百零七章 輕敵的日本海軍第八十九章 誘餌第三百四十九章 時機還不到第二百四十七章 交易還是敲詐第一百三十五章 輝煌的開端(3)第261章 思念第一百七十五章 反常的魯西北戰局第六十章 最不想看到的結果第七十九章 糜爛的戰局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一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變計劃第三百九十六章 臥榻之側第九十章 爲誰而戰(1)第三百三十一章 軍長最擔心的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航空兵提出的建議第二百八十四章 老總的拍板第五百七十八章 清剿與反擊第三百一十二章 爲下一場戰爭做準備第十六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三百二十七章 絕對不能離開這裡第一百二十九章 虛僞的美國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特批強買強賣一次第十六章大本營的最低要求第一百七十六章 要有足夠的耐心第八十三章 不幸中的萬幸第二百八十一章服部卓四郎的眼光第四十三章 補給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難打也要打第三十六章 諸葛亮會第三百零一章 不要再討論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還是術有專攻爲好第一章 形勢發展的要求第三十二章 毀滅 (4)
第二十二章 第八師團的新戰術第三十八章 軍中無戲言第三章 郭邴勳的不同建議第二百五十四章 必須要打第四百九十七章 恐怕沒有那麼簡單第八章 吉本貞一的觀點第五百六十七章 夠分量的對手第二百六十五章 青津大佐不安的來源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役結束第四百四十章 我們勢在必得第二百四十章慎重、再慎重第三百七十章 十年空軍第三百零五章 圖窮匕見第一百三十二章 沒有資格按部就班第二百四十四章致命的錯誤第七十八章 錯過了最佳時間第七十二章 蘇聯人的出賣第三百零二章 跑掉一個算一個第三百一十一章 關鍵在於速度第十四章 誓言第八十章 我們要給與足夠的信任第四百六十三章 造化弄人的結局第二十一章 行動(1)第二十二章 戰略上的短板第二百七十七章 他們就隱蔽在哪裡第一百一十六章 轟炸前的準備第一百四十二章 投鼠忌器第一百四十五章 輝煌的開端(13)第一百五十五章 鏖戰湯原(2)第三百九十三章 苦撐第二十九章 攻勢發起第九十九章軍歌嘹亮(2)第三百零六章 馬家寨之戰(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更加慎重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要獨吞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局的走向第三百七十二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二十三章最急需的東西第八章 家事之楊繼財的婚事第三百三十七章 到此爲止了第三百八十八章 敲打第一百八十五章 日軍真正的戰略意圖第五百零八章 還是算了吧第一百八十四章 歸綏之戰(四)第二百六十八章 夜幕下的血戰第四百三十九章 臧式毅的嗅覺第二十八章 只能口頭傳達的密令第三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準備第一百九十七章 只能打着看第二百五十七章 思路和建議第二百五十二章 王光宇的盛宴第二十四章 郭炳勳的思路第一百三十章 借窩孵蛋 (1)第一百九十三章 亡羊補牢第一百一十六章 必須要考慮的事第一百九十八章 地雷的使用是有學問的第三百零六章 詭異的日軍援軍第五百一十五章 中央的求援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坦克戰第四百零六章 這一仗我打定了第六十七章 首戰(3)第三百八十六章 楊震的遠見第四百五十章 一寸都不能讓第232章 狠毒第五十二章 配角兼主角第八十二章 自食惡果第五百四十一章 機槍還是火炮?第二百零七章 輕敵的日本海軍第八十九章 誘餌第三百四十九章 時機還不到第二百四十七章 交易還是敲詐第一百三十五章 輝煌的開端(3)第261章 思念第一百七十五章 反常的魯西北戰局第六十章 最不想看到的結果第七十九章 糜爛的戰局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一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變計劃第三百九十六章 臥榻之側第九十章 爲誰而戰(1)第三百三十一章 軍長最擔心的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航空兵提出的建議第二百八十四章 老總的拍板第五百七十八章 清剿與反擊第三百一十二章 爲下一場戰爭做準備第十六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三百二十七章 絕對不能離開這裡第一百二十九章 虛僞的美國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特批強買強賣一次第十六章大本營的最低要求第一百七十六章 要有足夠的耐心第八十三章 不幸中的萬幸第二百八十一章服部卓四郎的眼光第四十三章 補給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難打也要打第三十六章 諸葛亮會第三百零一章 不要再討論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還是術有專攻爲好第一章 形勢發展的要求第三十二章 毀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