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連拿帶順
故人來祭
金陵十三騎雖然沒有對金陵城造成實質性破壞,但對於民心的打擊極大。
特別是正在積極奔走籌建【金陵僞政府】的大漢奸梁鴻志而言,更是如此。
每到夜裡,他都寢食難安,總感覺金陵城各處傳來陣陣嗚咽之聲。
淪陷區民衆對故國的懷念,日益深切。
幾乎每天都有人從淪陷區離開,拖家帶口,不遠千里。
而在北平,【華北僞政府】的大漢奸王克敏等人也對他的行爲非常不滿。
他們甚至厚顏無恥的喊出了:“一南一北兩個政府,這難道不是分裂嗎?”
畑俊六有時候也懷疑,這幫蠢貨是不是想通過荒唐的手段把皇軍全部笑死,達到抗日的真實目的。
浦口火車山的大火燒了整整2天,南線的日軍陷入了詭異的寂靜。
明光城外的第26旅團一改固守待援的策略,轉而向南突圍。
在友軍的掩護之下,第26旅團的鬼子倉皇逃竄,抵達張八嶺的還不足3000之數。
而張自忠將軍也隨着這場池淮保衛戰,向國人展示了他抗日的決心。
特別是親率騎兵突襲浦口火車站,讓人們記起了他在喜峰口的勇敢,張自忠之名開始逐漸與漢奸脫鉤。
不過,此役之後,張自忠養成了每戰必親臨前線的習慣。
用他在與沈復興分別之際說的話就是:“我越是不怕死,死亡就越離我遠去,若我越是怕死,怕是這千夫所指也會將我殺死。”
沒錯,張自忠燒完浦口火車站便率軍回到了明光。
那一日,第38師、111師、112師與沈復興率領的鳳陽營,集體在門列隊歡迎張自忠凱旋。
至此,池淮防線依舊維持在明光至池河鎮一線,雙方在老嘉山對峙,等待下一次進攻。
佔據稍定,援軍卻在這個時候趕到了。
來的不是計劃中的兩個師,而是戰區副司令長官李品仙親率第31軍的131師、135師與軍部趕來支援。
至此,沈復興知道,徐州的南面徹底穩定下來,自己也到了離開的時候。
交接防務的時候,沈復興再三提醒張自忠,小心111師繆澂流,此人畏戰不前,撤退迅速,不堪大用。
明光戰役,如果不是他率兵及時趕到,這傢伙真可能就直接跑了!
但他等來的卻是張自忠的灑脫:“他繆澂流敢,真當我張自忠老了不成?”
對此,沈復興只能無奈搖頭。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李宗仁允許他帶走這2000鳳陽兵,包括徐彬與白遠樵。
但沈復興並沒有強行帶走所有人,遵循自願原則,給所有人一個選擇的權利。
最終徐彬、白遠樵帶着500多人願意跟着沈復興離開,而其他人則留下,加入張自忠的第59軍。
他們,要保家衛國!
不過彼時的沈復興並不清楚,自己到底帶回去了一個什麼樣的人才。
如果說,胡璉與廖耀湘有着【叢林之虎】的稱號,那麼白遠樵在未來的北上中,便是山中的猛虎!
踏上前往重慶的飛機,沈復興暫時離開了戰場。
而小滿與徐彬、白遠樵三人,率部乘坐火車前往鄭縣接受訓練、整編。
山城的薄霧中,沈復興坐上了俞飛鵬的轎車。
車輛很快駛出城區,來到位於重慶一處偏遠靜謐的花園洋房,步入法式的高大銅門,裡面竟然有小橋流水與迷宮園林?
沈復興被帶着穿過這不中不西的花園,心想這到底是哪個沒有品味的土豪蓋的,太有失水準了。
在客廳,他見到了等待許久的俞飛鵬,除他之外,只有一名正在泡茶的傭人。
“俞叔。”沈復興禮貌招呼。
俞飛鵬招了招手,示意沈復興坐下:“一路辛苦,坐吧,池淮這一仗打得不錯,委座誇你輔佐有功,要給你頒勳章呢!”
勳章?又是這種不值錢的玩意兒。
“能換點預算不?我還想去西北買些馬回來,王參謀給我發電報,這卡車太燒油,長期作戰,大量的螺馬還是很有必要的。”
聽沈復興這話,俞飛鵬搖着手指對他說:“你啊,跟健生說的話一模一樣,所以委座讓我告訴你,四川倉庫那邊有一批軍火運到了重慶,你自己去挑。”
“真的?等下,四川的倉庫?”沈復興眉頭一皺,感覺自己似乎錯過了什麼。
俞飛鵬有些奇怪:“劉湘因病去世,你不知道?”
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沈復興當然知道這句話,但那時候他身在戰場,也確實記不住那麼多細節。
“聽俞叔這一說,我才知曉啊,但那和軍火有什麼關係?”沈復興也只能裝傻。
俞飛鵬點了點頭:“風光大葬之後,委座派人全面接管四川,在宜賓的武器庫,找到了足夠裝備幾個軍的機槍與迫擊炮,現在正日夜兼程往回拉呢!”
“多少?”沈復興知道很多,但沒想到這麼多。
“第一批運出來的輕機槍就超過了2000挺,子彈超過1000萬發!第五戰區司令部那信號不太好的電話,最近都通暢了很多呢!”俞飛鵬笑得很開心。
這個梗還是侍從室傳出來的!
一個月前,侍從室抱怨委員長脾氣變得不太好,每次與第五戰區溝通完就開始發脾氣。
說什麼“信號不好”、“聽不懂方言”.
可春節之後,自從宜賓的軍火庫被發現,第五戰區的電話就再也沒有聽不清的狀況。
一時間,在高層成爲笑談。
“隨我挑?其他人沒意見?”沈復興內心已經開始掰着手指,6團缺一點輕機槍跟迫擊炮,重機槍太多養不起,迫擊炮越多越好。
4團雖然砍了點編制,但夠用,可以勻給其他人。
3團.
“你俞叔在,怕什麼,對了,俞程也回來了,後天,趕緊把事情辦了。”俞飛鵬語出驚人。
沈復興一下子沒反應過來:“啊?後天?這麼倉促,合適嗎?”
“有什麼不合適的,請柬都發出去了,怎麼,你不答應?”俞飛鵬皺眉看向沈復興,彷彿在說,你有本事試試看。
“不是,母親大人還沒接來,這禮.儀式,拍照、服裝什麼的,來得及嗎?”
沈復興怎麼也沒想到,只給他一天時間,他半點準備都沒有,這婚禮就辦了?
他的部下,軍中兄弟都不在,母親也不在。
最關鍵,他跟俞程似乎還沒到那個地步
“你在說什麼?”俞飛鵬見他胡言亂語,直接打斷:“訂個婚而已,沒幾個人參加的,嫂子我已經接到了這裡,後天就兩家人吃個飯,我請了委座來做鑑證,這事兒就算敲定了。”
沈復興瞬間明白,是自己想得太多。
見他這幅樣子,俞飛鵬又解釋了一句:“現在北面蠢蠢欲動,大操大辦影響不好,訂婚的話,對你,對俞程都好,老百姓那邊也能有個交代。”
沈復興點頭應下。 晚上,沈復興回到了俞飛鵬爲他安排的宅子。
遠遠的,他就看到了門口提着煤油燈的老管家:
“少爺,夫人一直在等着您呢!”
沈復興想笑又笑不出來,自己這都快30了,居然還安排管家在門口等着。
還沒進屋,他就聞到了油燜筍與雪菜的香味。
“姆媽!”
快步走進客廳,就看見那熟悉的身影端坐堂上,身體微微前傾,似乎在盼望着什麼。
聽到他這聲呼喚,老人幾欲起身,卻最終還是笑着穩穩坐下。
沈復興快步來到母親身前蹲下,那熟悉的臉上似乎又多了幾道皺紋,但眼神還是如此充滿慈愛。
沈母摸着他的臉龐:“兒啊,你可是又瘦了,戰場上沒吃好吧?”
“姆媽,兒子好着呢,這次在池淮,兒子也不用親自上戰場,您就別擔心了。”
“誒,好,那就好!這菜有些涼了,我去給你熱熱,都是老家帶來的,雖然這裡也有,卻是怕你吃不慣。”
沈母作勢就要起身去熱菜,卻被沈復興按下:“不用,戰場上涼的吃慣了,不用熱。”
只是他這麼一邊說着,一邊拿筷子去夾菜,沈母那邊眼淚就差點落下:“連口熱的都沒有,還好着呢。”
呃.
沈復興嘆息一聲,默默夾菜入口。
到底,自己還是學不來那些謊言。
沈復興有些想自己的母親了,雖然嘴上從不饒人,但也是這般疼他。
“你吃吧,媽不愛吃。”
這句話,是他聽過的最多的謊言。
他可以撒謊生病回家休息,可母親卻撒謊沒病堅持上班。
直到長大以後,他才知道,他從來沒有聽出母親對他撒的謊,而母親也從來沒有戳破他撒的謊。
可母子二人,就在這樣的謊言中度過了這麼些歲月。
見沈復興沉默,沈母輕嘆一聲:“上次你走得太急,這次記得去看望一下祖母,她對你也甚是想念。”
“知道了。”沈復興依舊低頭吃菜。
第二天,沈復興去看望了自己的祖母。
祖母在父親走後,身體與記憶一直不好,有時候還老是衝家人發脾氣。
若不是說着沈復興未來要在這裡結婚生子,她是無論如何都不願意搬來這裡。
在祖母那裡,沈復興老老實實待夠半小時纔出來。
下午他可是約定了要與俞程一起挑選衣服,可兩人才一見面,對方就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
俞家花園門口,沈復興見到了完全變了樣的俞程。
一頭原來的麻花辮變成了齊肩短髮,微微蓋住兩翼圓臉如今竟然有了些瓜子臉,大大的眼裡全是光芒。
臃腫的冬衣也變成了修身旗袍,肩上披着的皮草,似乎是時下最流行的裝扮。
只是少了掬起雙手掩蓋腰肢,那玲瓏處的蜿蜒,讓沈復興的雙眼差點深陷其中。
“你”
“怎麼?不認識我了?”俞程緊了緊皮草,笑容燦爛。
“呃不是就..挺好看的。”沈復興尷尬地說道。
俞程愈發開心了:“咦~不會跟那個混蛋李少學的吧?”
“沒有,都好久沒見他了,你還好嗎?”
“挺好的!”說到這個,俞程似乎顯得自信起來,她忍不住向前一步:“我們的婦女醫療救助會在武漢、重慶還有長沙都設立了分部,各路逃難的,生活有困難的,都在我們這裡有了新的工作。”
“加起來13000多人,怎麼樣?厲不厲害?”
“厲害!”沈復興是真的佩服,這個時代女子有多難,他是清楚的,俞程這個13000多人簡直就是奇蹟。
可聽到這個答案,俞程明顯有些不高興:“就一個厲害麼?本來我都組織了500人的醫療救助隊去鄭縣,我們可是有編制的正規戰場醫護哦,現在看來,某人好像看不上啊。”
!?
沈復興眼睛一亮:“真的?500人的醫療救助隊,都是培訓過的嗎?”
他一個着急,竟然上前拉住了俞程的手臂。
肉眼可見的,俞程的臉上彷彿瞬間爬滿了晚霞,煞是好看。
“假的!”俞程低頭,卻沒有反抗。
門外的司機也好,警衛也好,都在這一刻齊齊轉身,背對兩人。
嗯,自覺的嘞。
沈復興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立馬放手:“抱歉,抱歉,是我着急了,現在哪裡都缺醫護,前線的將士們”
見沈復興開始關心前線戰場,俞程哀嘆一聲:“好了,知道了,隊伍在武漢做最後的培訓,預計月底可以出發,還有些器材要從國外採購,還沒到。前批次1000人的醫護隊,已經派去徐州前線了。”
沈復興感受到對方的情緒低落,立馬反應過來:“不說工作了,走吧,我陪你去挑衣服。”
俞程聞言,臉上的笑容再次恢復。
至少,自己在他心中還是更重要一些。
次日,兩人在雙方家庭的見證下完成訂婚,某個答應做鑑證的,只是留下一封賀信,放了鴿子。
消息快傳遍高層,衆人開始對沈復興重視起來。
此刻他已經不再是同鄉這麼簡單了。
而沈復興的這一趟重慶之行,不光帶走了150門迫擊炮,還順帶着有100挺機槍,100萬發子彈與1萬多發炮彈。
當然,最關鍵的是在他的軟磨硬泡之下,醫護隊的規模擴大至700人。
這意味着什麼?
更低的死亡率及.
未來,他將會有大量傷愈歸隊的老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