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把家業給子孫傳下去,就必須躲到北方來?懷志疑惑道:“父親的家業很大嗎?大到父親不能在京城安居,連朝廷都會動心搶奪?”
冬兒笑道:“你在學堂應該也能聽說,你父親在京城和帝國各地的買賣做得很好。可是就在前些日子,朝廷一句話,就能把這些生意全部抄走,一點兒也沒給咱們留下。你父親已經不敢拿北方的家產賭運氣,所以只好隱藏行蹤,悄悄來到這裡。”
懷志沉默良久,悶悶的問道:“姨娘,是不是咱們以後就不能回京城了?”
冬兒的這番話說出來,讓懷志的情緒大爲低落。
冬兒看着懷志,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遠離熟悉的京城,母親又不在身邊,那憂愁的笑臉很讓人心疼。
她安慰道:“當年的大公子,不也是十歲出頭就離家了嗎?懷志身邊還有父親、先生和你的四個小廝陪着,比你哥哥當時的處境好多了。等懷志長大了,長成如今大公子的年紀,若是不願意留在這裡,或者是想念母親和哥哥、姐姐,讓父親安排好路程和人手,懷志是可以離開這裡的。”
懷志擡頭看看冬兒,情緒還是不怎麼高,“我真的能回去嗎?我怎麼覺得夠嗆呢?唉,母親太固執,要是母親他們也能來這裡就好了。”
這怎麼可能?以姚氏的個性,不把事情說明白,她斷然不捨得放棄繁華。可若是對姚氏說明白,姚氏相不相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只怕姚氏爲了自身和兒女的安全,會讓她孤注一擲,把張謙的事情告訴姚侍郎,那才叫萬劫不復呢。
冬兒轉開話題:“其實這一趟路程,對懷志你們幾個來說,還是蠻有好處的。若是不出來這一趟,懷志怎麼能知道那麼多事情?怎麼能體會百姓的疾苦?懷志有沒有發現,這裡已經很少有災民了,就算有,也是外來的,還能得到妥善安置,這裡就有你父親的產業支持賑災。等咱們安頓下來,讓蔣管事安排人,領你去看看,這裡的百姓爲什麼沒有離家舍業、出去逃難。”
說道災民,懷志果然有了精神,他直起腰板,眼睛亮晶晶的問道:“這裡就有父親的產業嗎?莫非就是因爲父親,才讓這裡的百姓吃飽飯?”
冬兒笑着點頭,“不管是不是你父親的產業,但是,他能說話,也有胸襟,把這北地廣闊土地一年的收成全部交出去,交予當地官府用於賑濟災民。所以,這裡的百姓纔沒有淪落到沒飯吃、出去逃荒的境地。”
“我一定要去看看,父親是怎麼做到的。”懷志聽說父親能做這麼好的事,眼睛裡滿滿的都是自豪。要知道,那麼多從事農耕的百姓,在沒有收成的時候,也能讓他們吃飽肚子。他想象不出,怎樣才能做到。
“還有我,我也要去看那些捱餓的小孩子是不是有吃的了。”行志不甘落後。
冬兒攬着行志,笑道:“行啊,到時候,讓懷志領着弟弟一起去看。不過,說不定懷志看到百姓的飯食太差,會失望。”
懷志很是疑惑的問道:“既然是賑災,總要比咱們沿路遇到的災民,一碗水泡着幾個草根好一些吧?”
行志說道:“草根也能充飢,只是草根太少了,不夠吃。”
冬兒笑了:“若是懷志這麼想,那就不會失望,這裡百姓分到的吃食,比草根好很多。”
…………
二黑等人的根據地,已經遠離了鄭氏孃家的那個村子,現在,他們只是在各州縣下轄的村裡安置可靠的當地人做管事,負責田地裡的具體事務。
由於他們買的荒地很多,有大片的荒地已經是無人區,所以卓先生乾脆在遠離州縣的地方建起來農莊,方便他們做事,也讓可靠的心腹農民住在農莊周邊。一方面他們有了安全的駐地,在此耕種的農民也不用跑很多路。
現在冬兒等人要去修整的地方,就是這個農莊。
他們走的道路很是平坦,沿路所見,北地的旱災一點兒不比內地輕,遍地乾涸的土地。雖然二黑說他們春季種下的洋芋有一點收穫,可是冬兒所見的土地,絲毫看不見地裡有收成的跡象。
大概是馬上就到地頭了,一行人快馬加鞭,不過半個時辰,冬兒就聽見外面的侍從們說着“到了,到了。”
冬兒掀開簾子,往外看去,只見一個闊大的莊子,建在前方的空地上。另有不少民房,一個小羣落、一個小羣落的建在莊子周圍,或遠或近的地方,有的羣落很遠,在這麼空曠的原野上,遠遠看去很已經模糊了。
在大莊子的門外,卓先生領着幾個人,遠遠地迎着張謙等人。另外也有一些農人駐足觀看片刻,就各自做事去,沒有圍攏過來、一探究竟的意思。
終於到了可以落腳的地方,懷志和行志新鮮、雀躍着,幾乎不能安坐。
車輛停穩後,冬兒給他們穿戴嚴實,讓他們兩人下車,交代一個侍從,把二人送到張謙跟前,讓他們跟着父親。
冬兒遠遠看着,張謙讓兩個小的給卓先生見禮,又領着他們進了莊子,才放心的坐回車裡。緊接着,她們所在的車輛也開始啓動,往莊子裡駛去。
走了一段路,馬車還沒停穩,冬兒就聽見外面有巧雲和秀雲的聲音:“姨奶奶,您可來了,讓我們好等啊。”
冬兒掀開車簾,看到巧雲、宋婆婆和幾個丫頭候在一個院子門口。
冬兒跳下馬車,一邊和幾個丫頭應答,一邊往周圍看去。這裡應該在莊子的縱深地帶,除了面前的這個院子,周圍還有幾個院子,全都建的簡潔古樸厚重。
看門頭上的牌匾,面前的這個院子居然也叫錦繡院,其規模卻比京城張家宅子的錦繡院大了很多。
冬兒等着若雲也從車上下來,才領着她一同往院門裡面走。
這裡的錦繡院,院門在側向的位置,迎面是一個擴大的天井,青石鋪地,正中位置是一個大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