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回 白於玉

吳筠,字青庵,年少成名。葛太史見其文章,每每讚許,託人請他入府一敘,藉機觀察吳筠言論風采,甚爲滿意,說道:“公子才氣沖天,按理不應長期貧賤。我有一女,尚未出嫁,若公子發奮讀書,他日考取功名,便將女兒送給你。”

吳筠久聞太史之女容顏絕美,自信科舉中第,易如反掌,熟料鄉試過後,竟是名落孫山。派人對太史說“以我的能力,謀取富貴只在遲早之間,請令嬡暫且等待三年,如果屆時我仍沒考上,再改嫁吧。”自此後埋首書堆,刻苦鑽研。

這一夜月明如鏡,吳筠在家讀書,有秀才登門造訪,白臉短鬚,細腰長手。吳筠問其來歷,秀才自言姓白,字於玉。兩人一番傾談,白於玉言語脫俗,聞之心胸舒暢,豁然開朗。吳筠大悅,留他過夜棲息。次日天明,白於玉告辭離去,吳筠戀戀不捨,囑咐他有空再來,情意殷切。白於玉頗爲感動,說道:“承蒙吳兄錯愛,如若不棄,我便搬來與你同住。”吳筠連連點頭,兩人定下約期。

到了搬家那天,一名老頭先送來炊具,過不大會,白於玉也騎着駿馬前來。吳筠騰出一間空房給他居住,白於玉欣然從命,將白馬交給老頭牽着,打發他回去。

自此後,兩人朝夕共處,怡然自得。白於玉喜愛讀書,所藏書籍十分奇特,與四書五經大相徑庭,吳筠訝然詢問緣由,白於玉笑道:“人各有志,我非貪圖功名之輩。”

每逢夜晚,白於玉常請吳筠共飲,拿出一卷書籍相贈,書上所載,都是些呼吸吐納之術,吳筠一時之間也弄不明白,草草看了幾眼,並沒放在心上。過了幾天,白於玉道:“我給你那本書,乃《黃庭》要道,修道成仙之不傳秘法。”吳筠笑道:“我志不在此,且求仙者必須斷絕情緣,萬念俱寂,我做不到。”白於玉問“這是何故?”吳筠道:“我要傳宗接代。”白於玉問“爲什麼久不娶妻?”吳筠笑道:“‘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白於玉亦笑道:“‘王請無好小色。’能讓吳兄看上眼的,想必是人間絕色了,卻不知是哪家姑娘?”吳筠道:“葛太史之女。”白於玉問道:“她真的很美?”

吳筠道:“遠近聞名,大家都這麼說。”白於玉聞言微笑不語。

次日清晨,白於玉忽然打點行李準備離去,吳筠悽然不捨,絮絮話別。白於玉命童兒揹着行囊先走,目視吳筠,兩相依戀。俄爾窗外飛來一隻青蟬,停靠木桌。白於玉辭別道:“車駕來了,從此分離。如果想我,房間有牀,掃榻而臥,自會再見。”吳筠方欲再問,白於玉身軀轉動,瞬息間縮小如手指,翩然跨坐蟬背之上,青蟬振翅高飛,穿窗而去,沒入白雲。吳筠恍然大悟,這才明白白於玉並非常人,錯愕良久,悵然若失。

過了數日,細雨連綿,吳筠思念故友心切,走入白於玉臥室,視其牀榻,佈滿老鼠爪痕,心中傷感,掃除髒污,鋪席睡臥。未幾,見白家童兒前來請客,欣然赴約。兩人來到窗外,梧桐樹上鳥雀雲集,童兒隨手捉了一隻,說道:“黑夜路途難走,可以騎鳥代步。”吳筠道:“鳥兒這麼小,怎能坐人?”童兒笑道:“姑且試試。”吳筠猶猶豫豫跨上鳥背,竟然十分寬敞,童兒坐在他身後,那鳥雀連帶兩人,仍是頗有餘地。

只聽得戛然一聲響,鳥雀凌空翱翔。未幾,至一朱門,童兒躍落地面,吳筠跟着跳落。問道:“這是哪裡?”童兒道:“此天門也。”門邊有巨虎蹲伏,吳筠駭然恐懼。童兒笑道:“不用怕。”護送他走入門內。兩人信步遊走,所過之處,風景如畫,與凡間迥異。

童兒領着他來到廣寒宮,宮內以水晶爲石階,行走階梯,有如身處鏡中。殿內種着兩株桂花樹,巨木參天,數人方能合抱。花氣隨風飄送,清香撲鼻。亭宇錯落,清一色都是紅窗。時有美人出入,冰肌玉骨,豔麗無雙。童兒說道:“王母宮中佳麗,相貌更美。”

吳筠擔心主人久候,沒空流連,與童兒穿越宮殿,來到一間宅院。白於玉早在門外等候,兩人握手進入宅內,檐外清水白沙,涓涓流淌,雕欄玉砌,華貴非常。

進入大廳坐下,即有丫鬟送上香茗。白於玉命衆婢女悉心伺候,四名麗人斂衽行禮,侍立左右。吳筠剛發覺背上麻癢,即有一名麗人伸手替他抓撓,手指纖纖,貼肉按摩,舒服得心搖神馳。

喝了幾杯酒,吳筠微有醉意,色心不能剋制,笑顧麗人,調戲勾搭。衆美人含笑躲避。白於玉命衆婢女唱曲佐酒,一名紅衣婢女替主客二人斟滿美酒,隨即跳舞席間,宛轉清歌。諸美人吹簫彈琴,嗚嗚相和。一曲唱畢,一名綠衣婢女輕啓朱脣,一邊斟酒,一邊彈唱。剩下兩名婢女,一着紫衣,一着白衣,吃吃而笑,互相推讓,不肯上前。白於玉命二人一個斟酒,一個唱曲。紫衣婢女便來把盞,替吳筠倒酒,吳筠趁機在她手掌心摸了一把。紫衣女嬌笑失手,酒杯墜地,摔得粉碎。白於玉責備道:“怎麼如此不小心?”紫衣女含笑撿拾碎杯,低頭細語“冷如鬼手馨,強來捉人臂。”

白於玉聞言大笑,罰紫衣女自歌自舞,舞畢,白衣婢女又上前斟酒,吳筠搖頭道:“喝醉了,不能再喝。”白衣女面色不悅,吳筠無法,只得再飲一杯。

吳筠藉着酒興打量四女,風致翩翩,無一不是絕色。笑對主人說“人間尤物,求一而難得,君集羣芳,能否令我真正?”白於玉笑道:“你不是有意中人嗎,我這些婢女容顏鄙陋,如何能入法眼?”

吳筠道:“我今天才知自己見識之淺,天上美女,豈是凡間能比?”白於玉笑道:“好吧,你看上哪位,隨便挑。”吳筠目視四位麗人,各有所長,一時難以取捨。

白於玉手指紫衣女道:“紫衣被你摸過手掌,就選她好了。”吳筠點頭答允,與紫衣一番纏綿,快慰莫名。事畢,吳筠索要贈品,女子摘下金手鐲相送。忽然間童兒自外而入,說道:“仙凡殊途,公子該走了。”女子聞言,急起遁去。

吳筠問道:“白兄呢?”童兒道:“他上朝去了,囑咐我送公子返家。”吳筠悵然順從,兩人沿着原路折返,來至天門,回視童兒,渺然不知所蹤。門前巨虎咆哮撲擊,吳筠驚竄逃離,眼前一道無底深淵擋路,轉念不及,身已掉落。

一驚而醒,卻是南柯一夢,窗外拂曉,披衣起牀,一物墜地有聲,凝目一瞧,正是那枚金手鐲,心中訝異。

自此後,吳筠心灰意冷,不再貪戀功名,每每欲外出學道,訪赤松子遊,但始終放不下延續香火一事。過了十個多月,一日午睡方酣,夢中見紫衣女自外而至,懷抱嬰兒,說道:“此君骨肉,天上難留此物,轉送公子撫養。”吳筠乍見佳人,欲與之交歡,女子也不反對,說道:“前次歡好,是爲合巹,這次是爲永訣。百年夫婦,緣盡於此。君若有志學道,成仙之日,或有再見之期。”兩人極盡纏綿,事畢,紫衣女飄然離去。吳筠亦從夢中驚醒,發覺嬰兒沉睡被褥之中,歡歡喜喜抱着他去見母親,母親大喜,忙僱請奶孃,哺養嬰孩,替他取名夢仙。

吳筠心事已了,派人轉告葛太史,言語中說:自己將欲歸隱,請令嬡別擇良配。太史不肯,吳筠固執己見,太史無奈,只得跟女兒商量,葛小姐說:“遠近百姓,無一不知女兒已許配吳公子,今番改嫁,是爲變節,我不能這麼做。”

吳筠知道此事,嘆氣道:“我不但無意考取功名,亦準備斷絕男女。之所以遲遲不肯入山,只因老母尚需贍養。”葛小姐道:“我此生非公子不嫁。公子家貧,我不嫌棄,粗茶淡飯,甘之如飴。公子若去修仙,我便替你照料婆婆。”吳筠聞言好生感激,不忍心再拒絕葛家父女,當下答應完婚。

成親那天,葛太史備好妝奩,用馬車護送女兒上門,葛小姐性格溫婉善良,侍奉長輩,曲意順承。夫妻間相濡以沫,相敬如賓,兩年後,吳母死去,葛小姐出銀料理喪事,迎賓送客,禮節周到。

吳筠說道:“得妻如此,夫復何求。但我志在求仙,今將別離。常言說的好:一人得道,舉宅飛昇。我去後,家中一切事物,累你多多照看。”葛小姐坦然面對現實,也不挽留丈夫,任他自去。

自此後,葛小姐外理生計,內訓孤兒,井井有條。夢仙漸漸長大,聰慧絕倫,十四歲中舉,十五歲入翰林。每逢帝王褒獎,不知生母姓氏,只封賞葛小姐一人。這一年霜露時節,夢仙詢問父親何在,葛小姐告以實情,夢仙聞言,欲棄官尋找生父。葛小姐道:“汝父出家,至今十五年,說不定已成仙,何處可尋?”

後來夢仙奉旨祭奠南嶽,中途遇寇,窘急無策之際,一道人仗劍而入,擊退羣匪,夢仙感激不盡,贈以黃金致謝,道人不收,自懷中取出一封書信,囑咐道:“我有一位故人與大人同鄉,這封信請替我轉交給她。”夢仙問“她叫什麼名字?”道士道:“王林。”王林者,琳字拆分所化。

夢仙道:“我記得村中沒有王林此人。”道士道:“草野村民,身份微賤,也許大人不認得。”轉身欲走,臨行時拿出一隻金手鐲,說道:“此乃閨閣之物,道人留在身邊無所用處,請你替我一併轉贈故人。”夢仙答應了,目視金手鐲,雕鏤精緻,暗暗讚歎。

夢仙歸家,出示手鐲給母親鑑賞,葛小姐甚爲喜愛,命良工巧匠按照款式另行配造一隻,無論如何用心,終不及原件精巧。遍問村中,並無王林其人。夢仙私自打開信件,信上寫道:“三年鸞鳳,分拆各天;葬母教子,端賴卿賢。無以報德,奉藥一丸;剖而食之,可以成仙。”信末一行小字“琳娘夫人妝次。”

夢仙心想“琳娘是誰?”難以索解,拿着書信入房,請教母親,葛小姐執書哭泣,說道:“這是你家父親筆書信,琳娘是我小字閨名。”夢仙恍然大悟,想起父子見面,竟然不曾相識,悔恨不已。又拿出金手鐲遞給母親,葛小姐道:“這是你生母紫衣遺物,你父親在家時,常拿出來把玩。”

兩人一起瞧着那枚藥丸,大如黃豆,夢仙喜道:“父親已成仙,啖此藥丸,必能長生。”葛小姐微笑不語,小心翼翼將藥丸收藏,並不立即吞服。

不久後葛太史上門探望外孫,葛小姐取出書信給父親觀看,趁機進獻藥丸祝壽。父女二人剖開藥丸,分而食之。頃刻間葛太史精神煥發。太史年過七十,本來老態龍鍾,但一經服用藥丸,身輕體健,邁步如飛。

一年之後,縣城發生火宅,烈焰終日不熄,夢仙一家大小聚集庭院,夜不敢睡。忽然間火苗蔓延,迅速逼近牆角,舉家彷徨,無計可施。就在此時,葛小姐臂上金手鐲飛出,迅速膨脹至數畝大小,團團將住宅覆蓋,形如月暈。鐲口面朝東南,歷歷可見。衆人見狀大愕。

俄頃,火焰自西而來,甫一接觸手鐲,自動轉道撤走,折而向東,轉眼間越去越遠。葛小姐母子擔心手鐲被火烤壞,忽見紅光收斂,手鐲錚然有聲,墜落足下。

縣城中房屋被火摧毀,損失高達萬間,左右前後房舍,俱都化爲灰燼。單單吳府安然無恙,惟有東南一間小閣樓,化爲烏有,那是金手鐲沒能覆蓋之處。

時光飛逝,轉眼間葛小姐年過五十,面容猶如水嫩少女,怎麼看都不超過二十。

第390章 黑鬼第113回 泥鬼第27回 妖術第297章 畫馬第377章 牛同人第239章 美人首第289章 楊疤眼第42回 賈兒第6回 畫壁第256章 鴿異第13回 偷桃第417章 劉全第409章 李八缸第258章 冷生第300章 鬼妻第247章 豢蛇第162章 頭滾第82章 道士第90回 伏狐第27回 妖術第259章 狐懲淫第65回 酒友第18回 長清僧第57回 造畜第307章 夏雪第4回 噴水第79章 龍第362章 金陵乙第170章 念秧(一)第119回 庚娘第96回 湯公第14回 種梨第248章 雷公第85回 巧娘(二)第147回 龍無目第278章 金姑夫第209章 蓮花公主第167章 泥書生第377章 牛同人第167章 泥書生第141回 羅剎海市(一)第89回 丐僧第99回 小髻第417章 劉全第141回 羅剎海市(一)第221章 跳神第47回 陸判第310章 鴻第403章 車伕第434章 青娥第323章 詩讞第286章 柳生第129回 阿霞第171章 念秧(二)第75回 口技第342章 元寶第303章 藏蝨第55回 丁前溪第228章 杜翁第199章 義犬第358章 牛飛第313章 紫花和尚第288章 鬼令第382章 龍飛相公第140回 青梅(二)第163章 鬼作筵第438章 小翠(二)第376章 何仙第361章 農婦第27回 妖術第175章 趙城虎第160章 雙燈第10回 荍中怪第198章 長治女子第187章 農人第122回 賭符第79章 龍第402章 嘉平公子第389章 司訓第393章 於子游第449章 丐仙(一)第19回 蛇人第305章 梅女第341章 邑人第167章 泥書生第295章 鞏仙第77章 濰水狐第174章 陽武侯第24回 真定女第86回 巧娘(三)第437章 小翠(一)第380章 瑞雲第25回 狐嫁女第129回 阿霞第314章 周克昌第397章 三仙第139回 青梅(一)第219章 河間生第304章 醫術
第390章 黑鬼第113回 泥鬼第27回 妖術第297章 畫馬第377章 牛同人第239章 美人首第289章 楊疤眼第42回 賈兒第6回 畫壁第256章 鴿異第13回 偷桃第417章 劉全第409章 李八缸第258章 冷生第300章 鬼妻第247章 豢蛇第162章 頭滾第82章 道士第90回 伏狐第27回 妖術第259章 狐懲淫第65回 酒友第18回 長清僧第57回 造畜第307章 夏雪第4回 噴水第79章 龍第362章 金陵乙第170章 念秧(一)第119回 庚娘第96回 湯公第14回 種梨第248章 雷公第85回 巧娘(二)第147回 龍無目第278章 金姑夫第209章 蓮花公主第167章 泥書生第377章 牛同人第167章 泥書生第141回 羅剎海市(一)第89回 丐僧第99回 小髻第417章 劉全第141回 羅剎海市(一)第221章 跳神第47回 陸判第310章 鴻第403章 車伕第434章 青娥第323章 詩讞第286章 柳生第129回 阿霞第171章 念秧(二)第75回 口技第342章 元寶第303章 藏蝨第55回 丁前溪第228章 杜翁第199章 義犬第358章 牛飛第313章 紫花和尚第288章 鬼令第382章 龍飛相公第140回 青梅(二)第163章 鬼作筵第438章 小翠(二)第376章 何仙第361章 農婦第27回 妖術第175章 趙城虎第160章 雙燈第10回 荍中怪第198章 長治女子第187章 農人第122回 賭符第79章 龍第402章 嘉平公子第389章 司訓第393章 於子游第449章 丐仙(一)第19回 蛇人第305章 梅女第341章 邑人第167章 泥書生第295章 鞏仙第77章 濰水狐第174章 陽武侯第24回 真定女第86回 巧娘(三)第437章 小翠(一)第380章 瑞雲第25回 狐嫁女第129回 阿霞第314章 周克昌第397章 三仙第139回 青梅(一)第219章 河間生第304章 醫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