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心失敗,總要孤注一擲,以求一逞。這大概就是日本人的性格特徵。
不戰而退,喪失佔領地,大島不能接受這個自己軍人生涯的恥辱,他似乎看到了藤澤那嘲諷的冷笑。這樣的想法象毒蛇一樣噬咬着他的心,使他做出了出兵作戰,瘋狂報復的決定。
回到十里村,大島便組織部隊,準備物資,他已經來不及再從治安區調集人馬,他要在壞消息擴散開來,上面確切得知這裡惡劣形勢之前,用一次進攻來挽回顏面。
第二天一早,大島便率領着幾乎所有人馬傾巢而出,只留下三十多人守衛十里村。三百多人,這已經是大島手頭所有的兵力了,不算太多,但大島認爲在武器裝備上要強過敵人,而且他親自督陣,部隊應該能煥發出高昂的戰鬥力吧!
從良崗莊失守,到大島出兵進攻,短短兩天兩夜的時間,但發生的變化卻讓大島大爲吃驚。離良崗莊還有七八里地的樣子,眼前的大路已經象被暴發的山洪沖刷過的河谷一樣,到處是縱橫交錯的溝渠,舉目眺望,溝溝坎坎,坑坑窪窪,竟然沒有一塊平坦所在。
“該死的支那人。”大島勒停馬頭,恨恨的罵着,敵人尚有如此大的民衆動員能力,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完成這麼大的破道工程,此次進攻是否有些草率,有些冒險呢?
突然,遠處的溝壕中探出幾支槍口。向停滯的日僞軍隊伍猛烈射擊。雖然沒有什麼傷亡,但敵人的隊伍頓時變得混亂起來。日僞軍們驚叫着臥倒在地。慌亂地進行還擊。
襲擊激怒了大島,同時也堅定了他的決心。敵人開始騷擾,說明他們害怕了,想用這種方式阻止部隊的前進。敵人害怕的行動,就要繼續進行,這是一條很簡單的戰術原則。
“這是小股敵人的騷擾牽制,他們不敢與皇軍公開交戰,不要答理他們。快步前進。”在大島的命令下,日僞軍趕緊整頓好隊形,繼續趕路。
騷擾襲擊的戰士邊打邊退,抵抗得並不堅決,日僞軍們邊進攻邊前進,死傷也沒有幾個。但路況的惡化卻使得敵人的輜重大車無法通過,只好卸下騾馬馱運。只帶着彈藥,其他物資則留下幾十人原地看守。
大島真是豁出去了,非要用激烈的戰鬥和敵人的鮮血來挽回失敗的恥辱,但他絕沒有想到,正帶着部隊走向深淵。孫子兵法使有云:將不因怒興兵。他恰恰是違反了這一點,再招失敗而不自知。
動員了兩千餘人。連戰士帶羣衆,日夜苦幹,一道完備的阻擊陣地橫亙在良崗莊兩裡外的大路上。看似不過幾道戰壕,卻暗藏玄機,其中包含了孟有田的狡猾和智慧。就在陣地後和陣地側面。還有秘密的武器在等待着敵人。
打這一仗並不是孟有田的真實意願,但在山林中被困得太久的幹部羣衆。從上到下,都不想再把勝利的果實拱手相讓。連續的幾次勝利在加強了武器裝備的同時,也鼓舞了士氣,增加了擊退敵人的信心,這是孟有田所沒有想到的。
單從人數上來講,敵人已經不佔優勢,況且其中有大量的皇協軍。孟有田權衡之後,覺得也未必沒有勝算。打敗了這股敵人,這片地區的局勢便徹底改觀,速勝也不失爲一個辦法。慣於投機取巧,一向注視減少傷亡的孟有田,在一片喊打聲中也改變了想法,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場正面交戰之中。
等到他提議改進戰壕,使飛雷炮能夠拋射集束手榴彈,並設計出簡易的土坑“飛雷炮”後,衆人擊敗敵人的信心更加空前高漲,甚至有的激進者認爲應該全殲敵人,創造一場地方部隊的空前大勝。好在,這種過於樂觀的建議被否決,還是以擊退敵人爲主要目標。
……
炮彈不斷落下來,掀起沖天的煙塵,彈片橫飛,泥土四濺,熾熱的氣流和硝煙,嗆得人們透不過氣來。敵人的炮火準備把戰壕前的土堆撕裂開一道道缺口,掀翻了一個個掩體。
大島舉着望遠鏡的手久久沒有放下,其實在地表上看不到幾個敵人,所有敵人的運動基本上都是依靠着戰壕。而且,很明顯,敵人設置的是縱深防禦,能觀察到有三道戰壕防線,並不是缺乏縱深的陣地。
“決戰,正面決戰,一直期望的戰鬥模式終於出現了。敵人以逸待勞,想依靠構築好的工事阻擋我軍的前進道路,卻不知是螳臂當車。”大島面目猙獰,在炮擊結束後,猛然揮手,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皇協軍在鬼子的督戰下,在機槍、迫擊炮的掩護下,在坎坷不平的地面上前衝,發起了進攻。
擋在他們前面的是一道淺壕,只有兩尺多深,卻有五米多寬,淺壕裡埋有尖端衝上的木釘和竹籤。作爲阻礙,這道淺壕的作用便是使敵人不能一直衝過來。
果然,敵人在淺壕邊的衝擊速度不可避免地降了下來,向淺壕裡扔着揹包沙袋等物,想在淺壕填出一條通路。
五六十米外的戰壕裡適時地伸出了無數黑洞洞的槍口,向着擁擠在淺壕邊的敵人一陣猛射。幾桿大擡杆也噴出熾熱的火舌,將鐵砂、碎石潑向敵人。
慘叫聲不斷響起,敵人慌忙臥倒,兩翼的機關槍瘋狂地掃射着,提供着掩護。迫擊炮、擲彈筒也一起轟擊,壓制並摧毀着阻擊的火力。
“退下來,隱蔽。”隨着一聲令下,在土牆上探頭射擊的戰士們紛紛矮下身子,退入戰壕。
“通,通,通!”連續三聲悶響過後,黑色的小磨盤裝的東西從戰壕後飛向空中,在空中又散了開來,變成十幾個小物體,冒着青煙砸向敵人。
這便是用麻布包裹,麻繩捆紮的集束手榴彈,原來怕散架,現在卻要它分散。截短導火索的手榴彈在空中便紛紛爆炸,眩目的紅光,震耳的爆炸,死亡的彈片籠罩,激射向趴伏的敵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