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盛唐景象!
賀崢一路曉行夜宿,歷經艱辛,終於抵達延安府。
當他踏入延安府境內之後,只覺眼前的景象與自己一路所見的西北其他地方截然不同。
延安府的各處關卡的士兵們檢查往來行人時,態度溫和有禮,秩序井然,絲毫不見別處那種隨意刁難、勒索的亂象。
經過一些集市,街道寬敞整潔,兩旁店鋪林立,叫賣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街邊的攤位上,擺放着琳琅滿目的貨物,尤其有許多製作精美的工業品,甚至在內地都見不着!
而且不僅有本地的特產,還有不少來自西域、吐蕃等地的稀罕玩意兒,足見此地商貿之繁榮。
賀崢注意到,店鋪的招牌大多嶄新且製作精良,上面的字跡工整清晰,透着一股蓬勃向上的氣息。
他一路深入,終於抵達延安府城,進入之後,只見人羣熙熙攘攘,卻並不顯得雜亂。
百姓們面帶笑容,相互交談着,手中提着剛剛購置的生活用品。
一位賣菜的老者熱情地招呼着賀崢:“公子,來看看我這新鮮的蔬菜,都是自家菜園種的,清甜可口嘞!”
賀崢俯身查看,只見蔬菜水靈靈的,鮮嫩欲滴,與洛陽集市上那些因長途運輸而略顯蔫巴的蔬菜相比,品質不知好了多少。
賀崢並沒有着急去尋蘇學會的昔日老師與同門,而是在府城裡面到處觀看。
繼續前行,賀崢來到了一處學校。學校的大門敞開着,裡面傳來朗朗書聲。
他好奇地走了進去,只見教室裡坐滿了學生,年齡參差不齊,但個個都精神飽滿,專注地聽着先生講學。
講臺上的先生口若懸河,講解着經世致用之學,不時與學生們互動,氣氛熱烈。
賀崢不禁想起了洛陽府學,那裡雖然也有學子們勤奮苦讀,但教學內容大多侷限於科舉應試。
而這裡的學子們所學,皆是與民生、軍事、商貿等息息相關的實用知識。
賀崢又來到了官府衙門附近,只見前來辦事的百姓絡繹不絕,但一切都有條不紊。
官員們辦公認真負責,對百姓的訴求耐心傾聽,迅速處理。
他聽到一位前來辦理戶籍事務的百姓對旁人感慨道:“在蘇學會的治理下,咱們延安府的衙門可真是變了樣。
以前辦事,得求爺爺告奶奶,還不一定能辦成。
現在可好,只要手續齊全,很快就能辦好,而且官員們態度還好,真是爲咱們百姓着想啊!”
賀崢心中有所觸動。
夜幕降臨,延安府的街頭依然燈火通明。
夜市上,各種小吃攤散發着誘人的香氣,人們或是品嚐美食,或是欣賞雜耍表演,歡聲笑語迴盪在夜空。
賀崢坐在一家小酒館裡,點了一壺酒和幾樣小菜,聽着周圍食客們的交談。
大家談論的不是朝廷的腐敗和戰事的緊張,而是生活的富足、未來的規劃,以及對蘇學會治理的讚譽。
“蘇先生可真是咱們延安府的大恩人吶!自從他來了之後,咱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是啊,不僅給咱們提供了生計,還興辦學校,讓咱們的孩子有書可讀,懂得道理。”
“聽說蘇先生還在謀劃着更多的好事,要讓咱們延安府成爲西北最繁華、最安穩的地方。”
賀崢聽着這些話語,心中感慨萬千。
眼前的延安府,政通人和,生機勃勃,不僅遠超西北其他地方,就連洛陽這等繁華之地,在政治清明和民生福祉方面,似乎也難以與之相比。
他越發堅信,自己這一路的奔波是值得的,這裡或許真的如傳言所說,是中國未來的希望所在。
便在他思索之時,便聽到身後傳來一個熟悉而又親切的聲音:“子峻!”
賀崢猛地轉身,只見一位身着青衫的青年人正快步朝他走來。
賀崢定睛一看,眼眶瞬間溼潤,脫口而出:“周先生!”
來人正是他昔日在洛陽蘇學會周行己,周行己已經不是昔日那少年人的模樣,如今的周行己面容清癯不少卻目光炯炯,精氣神極爲旺盛!
周行己走到賀崢面前,上下打量着他,眼中滿是欣喜:“子峻,你終於來了。”
賀崢激動地握住周行己的手,聲音略帶顫抖:“先生,學生一直掛念着您。
洛陽城中,蘇學會雖遭禁,但學生對蘇學的信念從未動搖。
此番聽聞延安府的種種,特來探尋。”
周行己笑了笑,拉着賀崢走到書館旁的一處幽靜茶攤,兩人相對而坐。
茶攤老闆熱情地送上兩杯香茗。
周行己端起茶杯,輕抿一口,笑道:“你一路過來,想必也看到了延安府的景象了吧?覺得如何?”
“政通人和,生機勃勃!有昔日盛唐之景象!”賀崢讚歎道。
周行己點頭笑道:“延安府如今能有這般景象,皆是蘇先生帶領大家齊心協力的結果。
蘇學在這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惠及百姓。”
賀崢也端起茶杯,思緒萬千:“先生,學生一路走來,所見所聞,無不令人振奮。
這裡的政通人和,與洛陽乃至其他地方形成鮮明對比。
學生越發覺得,蘇學纔是拯救大宋的希望。”
周行己目光堅定地看着賀崢:“子峻,你能來,我甚是歡喜。
如今延安府正需要你們這些有識之士,蘇學的理想,不僅是讓百姓富足,更是要讓中國在這亂世中崛起,重現輝煌。”
賀崢重重地點頭:“先生,學生願追隨蘇先生與您,爲蘇學的理想奮鬥。
在這延安府,學生定當竭盡全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周行己喜道:“如此最好不過,你能來,可能是我今日最爲開心的事情了……”
兩人交談甚歡,從洛陽蘇學會的過往,到如今延安府的發展,再到對未來的展望。
“子峻,走,我們去見蘇先生吧,他定會爲你的到來感到欣喜。”
賀崢聞言驚喜道:“我可以見蘇先生?”
周行己笑道:“當然,子峻這樣的人才,蘇先生自然要見的。
不過,子峻以後不要叫我先生了,我甚至比你還要小一些,哪裡當得起做你的先生,以後我們就是同志了!”
……
在延安府衙的書房內,蘇允正伏案審閱着各類文書,神色專注。
這時,王抱朴腳步匆匆地走進來,臉上帶着掩飾不住的興奮:“先生,又有好消息!
近日前來投奔的蘇學會學子數量劇增,據不完全統計,已有數百人抵達延安府周邊,正陸續趕來。”
蘇允放下手中的筆,擡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欣慰:“這皆是邸報之功啊。
如今我們的邸報已如星火燎原,鋪遍各個州縣,將蘇學的理念、延安府的變革傳播開來,才引得衆多學子心嚮往之。”
王抱朴連連點頭:“是啊,先生。這些學子來自五湖四海,他們對蘇學充滿熱忱,不少人還帶來了當地的消息與見解,這對我們快速消化延安府,穩固根基大有益處。”
蘇允微微頷首,沉思片刻後說道:“我們要抓住這大好時機,不僅要讓這些投奔而來的學子有用武之地,更要加大在延安府本地培養人才的力度,尤其是寒門子弟。
他們出身貧寒,深知民間疾苦,若能接受蘇學教育,日後定能成爲我們振興延安府、乃至改變大宋格局的中堅力量。”
王抱朴目光堅定:“先生所言極是。我們可在現有學堂的基礎上,增設更多的學舍,擴大招生規模。
同時,選拔一批德才兼備的老師,專門負責教導寒門子弟,因材施教,挖掘他們的潛力。”
蘇允接着說道:“另外,對於新來投奔的學子,要妥善安置。
先安排他們深入瞭解延安府的現狀與發展規劃,再根據各自的專長,分配到不同的部門實習鍛鍊。
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將蘇學理論與實際事務相結合。”
王抱朴迅速拿出紙筆,將蘇允的指示一一記錄下來:“學生明白,定會將此事安排妥當。
還有,先生,我們是否要設立一些獎勵機制,激勵學子們積極進取,爲蘇學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蘇允微微一笑:“此計可行。對於表現優異的學子,無論是本地培養的,還是外地投奔而來的,都要給予物質與精神上的獎勵。
可以設立獎學金,對在學業、實踐中成績突出者予以資助;
對於提出創新見解、爲延安府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可授予榮譽稱號,樹立榜樣。”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原來是周行己帶着賀崢前來求見。
蘇允看到賀崢,見其劍眉星目,容貌不俗,一看便是青年才俊,頓時眼中一亮:“恭叔,這位青年才俊是……”
周行己趕緊介紹:“先生,這就是我跟您提過的洛陽賀子峻,他聽聞延安府的情況後,不遠千里前來!”
賀崢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禮:“學生賀崢,拜見蘇先生。願爲蘇學在延安府的發展,儘自己的綿薄之力。”
蘇允笑着起身,扶起賀崢:“歡迎你啊,子峻。延安府正需要像你這樣有志的青年才俊。
你來得正好,我們剛剛在商討關於人才培養與發展的事宜,你對此可有什麼想法?”
此話一出,旁邊的王抱朴與周行己頓時都豎起了耳朵,他們都明白,這是先生對這賀崢的一個小小的考驗。
賀崢稍作思索,說道:“先生,學生進入延安府之後,看過了蘇學會的諸多舉措,盡皆十分得力,大方向上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了。
不過倒是有些細節可以補充一下,學生以爲,除了學堂教育,還可組織各類學術交流活動,讓學子們相互切磋,共同進步。
同時,加強與民間工匠、商賈的合作,讓學子們學習實用技藝與商業之道,更好地服務於延安府的建設。”
蘇允聞言,滿意地點點頭:“不錯,見解獨到。日後你便與守真一同參與到人才發展的事務中來,希望你能發揮所長,爲蘇學會的壯大添磚加瓦。”
賀崢激動地應道:“學生定不負先生所望!”
蘇允笑着點點頭。
有了源源不斷的蘇學會學子前來,對延安府的消化速度可就快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