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賢王的危害】

崇禎十一年冬,滿清大軍圍攻濟南,山東布政使、巡撫等各級官員,帶領濟南五百鄉勇、七百萊州援兵守城。皆死國事。

當時犧牲的,還有自發守城的200多回民、350多秀才。平民亦遭殺戮,濟南城中“積屍十三萬餘”,數萬婦女投井投湖而亡。

做了一百多年蛀蟲的德王系宗室,總算也硬氣一把。

按照朝廷規定,藩王不得參與軍政事務,便是外敵入侵都不能帶兵。但是德王系宗親還是站出來,德王開倉放糧、激勵士卒,宗室帶着儀仗隊、侍衛隊守禦南城,德王的女婿一族負責守東城。寧海王等宗室全家戰死,德王的女婿全家戰死,這段故事堪稱可歌可泣。

桂萼不是穿越者,不知道德王系宗室的結局,他此刻內心非常憤怒。

偌大的濟南府城,只德王系宗室的府邸,就佔了城內面積的一小半(到明末直接過半)!

僅德王府就佔全城三分之一,另有泰安王、東平王等郡王府,還有各位郡主們的府邸。

城內許多店鋪,城外許多良田,皆歸德王宗室所有。

被廢掉的齊王、漢王,兩大親王所營產業,本來已經收歸國有,全被英宗賞賜給兒子德王。三家親王的土地加起來,僅朝廷按制賜予的,就超過兩百萬畝,遍及濟南、青州兩府,如今都歸在德王一家名下!

更可怕的是,連續兩代德王,皆有賢王的美稱。

自家出錢不斷修建廟觀,善男信女都覺得德王是好人;自家出錢不斷刊印書籍,民間士子也覺得德王是好人。包括被兼併土地的百姓,包括被徵召修廟的役夫,都覺得德王是一個好人,壞的只是德王府太監和屬官,以及那些貪官污吏而已。

在歷城縣轉了一圈,桂萼只感覺頭皮發麻、渾身冰涼。

“這兩位德王,好手段啊!”桂萼不由感慨。

師爺叫汪鑑,已追隨桂萼八年,此時喝着茶說:“德王一系難查得很,就這幾天私訪所得,無非惡奴行兇、私設鈔關、隱匿土地和人口而已。但是,這些罪名德王都能推掉,頂多判一個御下不嚴。”

桂萼說道:“從普通宗室也難以下手。德王一系只傳到第二代,第三代郡王都不多,將軍一級的就更少,中尉更是一個都沒有。”

啥意思?

德王一系,子孫不多,暫時沒有底層宗室,地方官府的供養壓力不大。

從山東三司到濟南府官員,一個個全都說德王好話,地方文官如果不配合,巡撫怎麼可能查得動?

可又必須查,因爲德王的土地太多,這些土地不交稅,依附土地的佃農也不服徭役。

大量小農,甚至主動投獻土地,自願成爲給德王種田的無地佃農。如此,他們失去的,只是子孫考科舉的資格。但卻得到德王庇護,不用交人頭稅,不用應徵徭役,而且德王收的田租也不高,佃農過得比普通農民更加滋潤。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問題來了,剩下的農民咋辦?

士紳和富戶也各種逃稅避役,德王又庇護一大堆佃農,而地方的人頭稅和徭役卻不變。等於一小撮貧農,承擔全部人頭稅和徭役,賣兒賣女、傾家蕩產者無數。

此事桂萼搞不定,除非,把山東三司和濟南府官員全部換人!

……

“全部換掉?”衆閣臣大驚。

王淵說道:“不換不行,我去見陛下!”

小皇帝對王淵非常信任,甚至對太監和侍衛說,王閣老入宮不用提前彙報。

但是,王淵依舊守規矩,等着太監進去通報,然後被帶到養心殿覲見。

“陛下請看。”王淵把桂萼的奏疏呈上。

朱載堻仔細閱讀內容,見兩代德王修橋鋪路、自建廟觀、自費印書、捐糧賑民,只是私設了鈔關,偶有屬官枉法害民而已。他不由點頭說:“跟魯王相比,德王堪稱賢王,當褒獎賞賜纔對。”

王淵說道:“朝廷賞賜給德王的田畝,已經超過兩百萬畝。這數十年來,農民主動投獻的田地,還有遭災而被德王兼併的土地,簡直難以計數。德王一系宗室,很可能佔田500萬畝以上。整個濟南府纔多大?德王給佃戶定的田租越低,小民主動投獻就越多,官府還不敢徵收賦役。如此,德王田畝越來越多,隱匿的人口和良田也越來越多,地方官府徵收賦役越難越難,底層百姓也無法求生度日。”

朱載堻沉默。

王淵又說:“登萊那邊的港口,常有小民日子沒法過了,在岸邊乞討等着坐船出海謀生。在那裡等待出海之民,來自濟南各州縣的,反而比來自兗州的更多。陛下,不到萬不得已,小民不會離開故土遠走海外。魯王暴虐,德王賢明,爲何賢王逼走的百姓,反而比暴王逼走的還多呢?濟南富庶,兗州貧瘠,爲何富庶之地的百姓,反而比貧瘠之地的百姓更想出海呢?德王之禍,甚於魯王!”

朱載堻愕然。

王淵再說:“濟南是府城,也是省城。一省之城,僅德王府就佔三分之一,這還不算德王分出的郡王。德王,才只傳了兩代啊!德王一系,繼續開枝散葉,那麼百年之後,德王府宗室的府邸,很可能佔據濟南城三分之二的地盤。德王擁有的土地,很可能增加到1000萬畝,百姓無立錐之地也!”

朱載堻駭然。

王淵繼續說:“兩代德王,皆爲賢王,就連王妃都知書達理,與郡主一起刊印佛典。德王更是出錢,多次刊印山東歷代賢者的著作。善男信女,官員士子,皆幫着德王說話。若不大量撤換山東官員,根本不可能對德王下手。這位德王賢明,下一個呢,再一下個呢?如果出現一個橫徵暴斂的德王,他家有幾百萬畝地啊,會逼得多少佃農家破人亡。更有可能釀成民亂!”

這一切的源頭都是英宗,英宗太喜歡兒子了,把兩位已廢親王的土地,全都賞賜給初代德王。

初代德王又賢明,既然自己不缺錢缺糧,那就對佃農優待關照,導致投效德王的農民越來越多。再加上劉六劉七橫掃山東,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德王捐糧賑濟災民,順便兼併土地、招養流民,如此便越來越富有、田產越來越多、名聲越來越好!

就連王淵,都跟德王有利益牽扯,因爲每年德王會賣大量棉花給天津工廠,天津工廠的管理層跟德王屬官交情匪淺。

在王淵詳細解釋前因後果之後,朱載堻說道:“且查一些德王府屬官的劣跡,以御下不嚴爲藉口,收回齊王、漢王曾經的田產。如此,就收走德王百萬畝土地!”

“陛下英明。”王淵投以讚許的目光。

一個十五歲的小皇帝,能快速想出這種法子,已經算得上天賦異稟了。

王淵補充道:“還應清查隱匿的人口與田畝,這些人和地,都託庇於德王。長此以往,還能算大明子民,還能算大明國土?臣欲撤換山東三司、濟南府官員,至少要撤換三十人以上!”

這等於,把那裡的高級官員直接大換血。

朱載堻仔細思考利弊,終於點頭說:“準!”

首輔倡導,皇帝許可,內閣一半同意一半沉默,六部還能有什麼話說?

山東巡撫桂萼,原地轉爲山東左布政使。

主持修建鐵路的張璁,調往山東擔任按察使。

鐵道司員外郎聶豹,調往山東擔任濟南知府。

其他官員,由他們自己舉薦合適者,這樣更方便他們搭班子做事。

一番舉薦之下,僅工部鐵道司,就有六人轉任山東官員,平均下來每個人連升兩級。就連楊慎的弟弟楊惇,因爲奉父命投奔王淵,早早就在鐵道司做事,這次也被調去山東當按察副使。

這是工部鐵道司,第一次被大舉提拔。

朝臣們還沒法挑錯,因爲小小的鐵道司,實在是藏龍臥虎,一榜進士和庶吉士就有一大堆。

文武百官都反應過來,在王淵執掌內閣期間,恐怕鐵道司比翰林院升得更快!

458【中途流產的第一次全球航行】115【人鬼難辨】680【國富論】729【歸化與賜姓】772【墨家治國?】692【航海家王驥】768【大明水師的擴張】084【回家】478【王子復國記之末】223【黃河決口】221【貴州開科】640【輿論監督力量】431【撫軍】305【報喜】631【西遊記?】405【改良計時制度】423【大炮就是禮】397【無立足境,是方乾淨】106【上巳踏青】642【對徐達後人開刀】053【病來病去】211【歡喜冤家】323【沒安好心】507【各有活法】【大運河——爲了青史留名而奮鬥】782【波斯與西域】055【成長】600【性本惡】292【天津之行】219【錄取考生全憑喜好】085【進京趕考】452【文官都壞得很】603【張璁發威】154【一人立功,全家光榮】368【氣人皇帝】673【公主與王子的黑暗童話】452【文官都壞得很】161【王二郎,快上來觀燈】284【大婦的度量】593【宰相睡龍牀】506【林石屹與魏獨眼】554【發老婆】167【啥都要自己動手】728【獻城】606【只要儒家,不要儒教】314【自投羅網】200【徽商求見】532【膽大包天】152【官軍都是弱雞】413【白癡總督與貪玩皇帝】777【印度神裔,亦爲炎黃子孫】259【殺敵斬將】427【太監和新鮮事】466【心學大佬們回京了】612【兩教合流】637【加速改革】373【步步緊逼】104【前三名都不屑看榜的】(爲盟主“無聊的倒黴熊”加更)233【慫秀才】773【阿富汗和阿薩姆歸附】123【嬌兵怨將】061【春歸】104【前三名都不屑看榜的】(爲盟主“無聊的倒黴熊”加更)319【錢塘觀潮】722【要兵】737【什麼是友軍?】265【攻佔吐魯番】784【夢歸碧瑤】759【你已經落伍了!】241【心學門徒改信物理】069【青雲街】641【報刊管理臨時條例】579【小皇帝的疑惑與期待】293【杭州】286【鄭和航海圖】294【躍躍欲試】059【科舉密卷】631【西遊記?】157【房子太大不敢要】207【舅子請妹夫逛青樓】007【老實孩子】542【新思潮與進士榜】497【實幹派】576【大BOSS王淵】571【駙馬都尉】094【秦樓楚館】237【殺不盡的貪官污吏】124【一往無前】291【偷得浮生半日閒】742【蘇丹終結者】210【帶皇帝逛窯子】477【王子復國記之二】418【新錢】346【處理瑣事】717【呂宋小中華】(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663【活力四射的時代】578【排除異己】103【白衣飛將王二郎】(爲盟主“丁博約”加更)【朝鮮——大明的反面教材】073【鬧五魁】
458【中途流產的第一次全球航行】115【人鬼難辨】680【國富論】729【歸化與賜姓】772【墨家治國?】692【航海家王驥】768【大明水師的擴張】084【回家】478【王子復國記之末】223【黃河決口】221【貴州開科】640【輿論監督力量】431【撫軍】305【報喜】631【西遊記?】405【改良計時制度】423【大炮就是禮】397【無立足境,是方乾淨】106【上巳踏青】642【對徐達後人開刀】053【病來病去】211【歡喜冤家】323【沒安好心】507【各有活法】【大運河——爲了青史留名而奮鬥】782【波斯與西域】055【成長】600【性本惡】292【天津之行】219【錄取考生全憑喜好】085【進京趕考】452【文官都壞得很】603【張璁發威】154【一人立功,全家光榮】368【氣人皇帝】673【公主與王子的黑暗童話】452【文官都壞得很】161【王二郎,快上來觀燈】284【大婦的度量】593【宰相睡龍牀】506【林石屹與魏獨眼】554【發老婆】167【啥都要自己動手】728【獻城】606【只要儒家,不要儒教】314【自投羅網】200【徽商求見】532【膽大包天】152【官軍都是弱雞】413【白癡總督與貪玩皇帝】777【印度神裔,亦爲炎黃子孫】259【殺敵斬將】427【太監和新鮮事】466【心學大佬們回京了】612【兩教合流】637【加速改革】373【步步緊逼】104【前三名都不屑看榜的】(爲盟主“無聊的倒黴熊”加更)233【慫秀才】773【阿富汗和阿薩姆歸附】123【嬌兵怨將】061【春歸】104【前三名都不屑看榜的】(爲盟主“無聊的倒黴熊”加更)319【錢塘觀潮】722【要兵】737【什麼是友軍?】265【攻佔吐魯番】784【夢歸碧瑤】759【你已經落伍了!】241【心學門徒改信物理】069【青雲街】641【報刊管理臨時條例】579【小皇帝的疑惑與期待】293【杭州】286【鄭和航海圖】294【躍躍欲試】059【科舉密卷】631【西遊記?】157【房子太大不敢要】207【舅子請妹夫逛青樓】007【老實孩子】542【新思潮與進士榜】497【實幹派】576【大BOSS王淵】571【駙馬都尉】094【秦樓楚館】237【殺不盡的貪官污吏】124【一往無前】291【偷得浮生半日閒】742【蘇丹終結者】210【帶皇帝逛窯子】477【王子復國記之二】418【新錢】346【處理瑣事】717【呂宋小中華】(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663【活力四射的時代】578【排除異己】103【白衣飛將王二郎】(爲盟主“丁博約”加更)【朝鮮——大明的反面教材】073【鬧五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