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會試第一場】

(感謝學習委員提供的資料,明朝鄉試、會試不辦准考證,是拿着準備好的制式答卷,前往衙門填寫考生信息並蓋章。前文錯誤已全部修改。)

在會試之前數日,士子們拿着路引和官方文書,已經去鴻臚寺報過名。

接着,又帶自己準備好的試卷,前往禮部蓋章,就是所謂“印卷”。王淵、金罍這種新科舉人還好,往屆考中的舉人,還需把自己的鄉試文章一起帶去。試卷上填好詳細信息,方便禮部安排考房和座位號。

會試流程跟鄉試大同小異,也是黑燈瞎火就要入場,也是考生自己釘油布防雨。

歷史上這種情況,一直到張居正當首輔才得以改變。

因爲天順年間貢院曾經失火,監察御史是個死腦筋,不敢擅自把貢院的門鎖打開,燒死九十多名應考舉子,傷者無數。張居正吸取以往的教訓,又認爲考棚條件太過艱苦,於是就拆除京城貢院的木考柵,全部改成磚牆瓦頂的考屋。

從此之後,會試考生終於不用再自己釘油布。

今年的競爭並不如想象中那般激烈,考試人數有三千五百多,比三年前那場會試居然還少了三百。

當然,主要看錄取多少。

這誰都說不準,進士名額經常變動,上屆錄取了三百五十個進士。

半夜,三更天。

春寒料峭,衆士子苦等在貢院之外,不少人冷得瑟瑟發抖。也不知是真冷,還是因爲太過緊張。

此時的貢院座位有九千個,提前兩天便看了座位圖,以防止臨考時找不到位置。

王淵與金罍捱得不遠,中間只隔了六十多號。

這並非巧合,跟他們所治本經有關,一個治《禮記》,一個治《春秋》。而治《春秋》、《禮記》之士子,在京城會試的時候,往往被安排在同一房。

按照明初的規矩,《易經》、《春秋》、《禮記》、《尚書》和《詩經》,同考官分配比例爲1:1:1:2:2。

這是根據正統朝以前,各經考生人數制定的,但到正德年間已經發生巨大改變。

就拿弘治十五年的進士來舉例,《春秋》、《禮記》各二十一人,《易經》七十六人,《尚書》七十人,《詩經》一百一十二人。

看出異常沒有?

《春秋》、《禮記》二經的進士太少了,這並非個別現象,年年如此!

原因很簡單,《春秋》、《禮記》經義太雜,考試的時候容易懵逼。《尚書》雖然公認的學起來最難,但只要學會了,考試其實是非常好考的。而《春秋》又難學又難考,《禮記》學起來容易考起來難。

長此以往,治這兩經的士子越來越少。而治《詩經》的則多到爆炸,因爲《詩經》學起來容易,考起來就更容易。

王淵當初哪知道這些,純粹是被王陽明和沈復璁帶坑裡了。

但誰讓王陽明和沈復璁是餘姚人,那裡許多世家祖祖輩輩都治《禮記》。如果按照地域劃分,餘姚《禮記》天下第一!

到正德年間,房官比例雖然沒變,但實際操作卻出現變化。

就拿這次會試來說,一共十七位房官,其中兩人負責《春秋》和《禮記》,剩下十五人負責《易經》、《尚書》和《詩經》。

這兩人,一個是王陽明,一個是溫仁和,他們共同批改《春秋》、《禮記》卷。

王淵的試卷,百分之百會被王陽明看到,因爲兩位房官必須重複閱卷,並且要各自給出批閱評語。

敲敲打打把油布釘好,王淵小睡一會兒,便在迷糊中被人叫醒。

難道題目之後,王淵直接看《禮記》題,因爲“科舉重首藝”。這句話,在清代被理解成“第一場”,其中包括四書和五經,而在明代特指第一場的五經題。

只要五經題答得好,四書題稍微差些,也很有可能名列前茅。

另外,明代科舉並不強制要求做八股文,你牛逼可以自己隨便寫。不過嘛,八股文是歷代士子總結出的文體,只要按照這個格式作文,就能在最短的時間,以最簡潔的文字把文章寫好,而且最方便考官快速批閱。

明代進士的《春秋》答卷,就偶爾有非八股文出現。

這是因爲《春秋》有時出題太難,並且經義非常複雜,不易概括成一句話來破題。遇到這種情況,治《春秋》的士子就選擇不寫八股,而是以“論”的方式進行作文——風險很大,遇到不負責的閱卷官,這份答卷直接判爲不及格。

第一道《禮記》題爲:“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

聯繫經義前文,可翻譯如下:“審查聲,可以瞭解音;審查音,可以瞭解樂;審查樂,可以瞭解政治,治理天下的方法就完備了。”

當然不可能是字面意思,這裡邊另有深意。

它跟倫理綱常有關,樂有五音,宮商角徵羽,分別代表君臣民事物。

審樂,即觀察天下社會之情況,從而找出治政當中的各種問題。某音不對,代指某個階層有問題,比如宮音微弱、商音雜亂,意味着君臣關係不穩,而且隱隱帶有兵戈之象。

盛世之音樂,中正和諧;亂世之音樂,怨怒乖戾;亡國之音樂,困頓哀傷。

禮和樂有教化之功,只要能使禮得其節、樂得其音,就能讓國家社稷正常運轉。

這道題討論的不是音樂,而是天下之治。

題眼在《禮記》的另一句:“惟君子爲能知樂。”

只有君子,也即士子、讀書人,能夠聽懂音樂的內涵,能夠通過傾聽世間之樂,來審查、糾正政治得失。

想明白這些,那就很好破題了,王淵提筆寫道:“君子觀樂之深意,而爲治之理得矣。”

爲什麼說《禮記》難考?

這道題便能體現一二。

《禮記大全》裡這一段,朱熹是沒有批註的。編撰者引用邵雍的批註來闡述倫理綱常,引用方逢辰的批註來闡述五音之別,關於治政的內容則隻字不提。士子們需要結合上下文,自行去揣摩理解,非得有個好老師不可。

而科舉的時候,最好還要把邵雍和方逢辰的批註,隨便摘下些關鍵詞,用在八股文裡做舉例論證。這樣才能在考生當中脫穎而出,展現自己學問淵博又不脫離考試大綱——《禮記大全》的批註太雜了,而且多得讓人頭皮發麻,這種批註引用純粹折騰人。

所以,治《禮記》的士子越來越少,而《春秋大全》比《禮記大全》還噁心!

015【慷慨仗義宋無涯】564【不教胡馬度陰山】699【搶人開溜】478【辣個男人又回來了!】209【青樓貞女】314【自投羅網】547【八省旱災與稅制改革】070【巨嬰才子】344【傳教士】747【進軍德里】123【嬌兵怨將】050【分贓】425【狀元炭】056【心學初興】774【七公子要結婚了】731【政府構架】573【明武帝】304【海盜的追求】403【地球儀】148【軍糧被扣】【天有二日,亂之始也】375【威懾與恐嚇】565【灰燼之上的龍旗】232【王剃頭】567【搞心態】530【與西班牙殖民者交鋒】033【兵災】152【官軍都是弱雞】143【難民般的京營】022【各有心思】308【抄家,殺人】738【耆那教】351【王二出征】180【陛下,大地爲一旋轉球體】638【盛世圖卷】088【欠債還錢,天經地義】162【乾隆附體的朱大將軍】778【躺平的大明皇帝】706【清平驛】050【分贓】083【千刀萬剮】117【豹房之行】(爲盟主“愛愛家的風中瑜帆”加更)700【毛里求斯?鴻福島!】768【大明水師的擴張】058【張老憤青】317【張璁回杭】282【小妾見正妻】254【兵臨哈密】177【根本就不麻煩】252【風雪前進】599【大鍋】595【公主與駙馬】691【經濟小識】570【太子選妃】064【糟心的旅程】129【去而復回】441【黑店】739【這就是決戰?】(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629【社會糾錯功能】352【皇帝又鬧幺蛾子了】282【小妾見正妻】236【一言不合就抄家】242【微斯人,吾誰與歸?】032【冷笑話之王大爺】661【歐洲颳起中國風】725【沛京】301【另有所圖】170【昏君與佞臣】535【財寶與美人】521【火車與鐵路】388【前後堵截】559【兩位名將】046【下山回城】497【實幹派】762【第一場勝利】735【孤軍深入與堅壁清野】655【你他娘真是個人才】303【單刀赴會】691【經濟小識】542【新思潮與進士榜】030【一刻鐘交卷】666【大明使團抵達歐洲】754【公平的戰鬥】293【杭州】631【西遊記?】059【科舉密卷】068【烏騅?阿黑!】308【抄家,殺人】477【王子復國記之二】578【排除異己】302【海盜信息】761【第一次北方戰爭】219【錄取考生全憑喜好】377【白綾還是鴆酒?】037【王門心理學】659【交趾布政司】413【白癡總督與貪玩皇帝】064【糟心的旅程】338【天朝上國】399【文官和太監聯手】
015【慷慨仗義宋無涯】564【不教胡馬度陰山】699【搶人開溜】478【辣個男人又回來了!】209【青樓貞女】314【自投羅網】547【八省旱災與稅制改革】070【巨嬰才子】344【傳教士】747【進軍德里】123【嬌兵怨將】050【分贓】425【狀元炭】056【心學初興】774【七公子要結婚了】731【政府構架】573【明武帝】304【海盜的追求】403【地球儀】148【軍糧被扣】【天有二日,亂之始也】375【威懾與恐嚇】565【灰燼之上的龍旗】232【王剃頭】567【搞心態】530【與西班牙殖民者交鋒】033【兵災】152【官軍都是弱雞】143【難民般的京營】022【各有心思】308【抄家,殺人】738【耆那教】351【王二出征】180【陛下,大地爲一旋轉球體】638【盛世圖卷】088【欠債還錢,天經地義】162【乾隆附體的朱大將軍】778【躺平的大明皇帝】706【清平驛】050【分贓】083【千刀萬剮】117【豹房之行】(爲盟主“愛愛家的風中瑜帆”加更)700【毛里求斯?鴻福島!】768【大明水師的擴張】058【張老憤青】317【張璁回杭】282【小妾見正妻】254【兵臨哈密】177【根本就不麻煩】252【風雪前進】599【大鍋】595【公主與駙馬】691【經濟小識】570【太子選妃】064【糟心的旅程】129【去而復回】441【黑店】739【這就是決戰?】(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629【社會糾錯功能】352【皇帝又鬧幺蛾子了】282【小妾見正妻】236【一言不合就抄家】242【微斯人,吾誰與歸?】032【冷笑話之王大爺】661【歐洲颳起中國風】725【沛京】301【另有所圖】170【昏君與佞臣】535【財寶與美人】521【火車與鐵路】388【前後堵截】559【兩位名將】046【下山回城】497【實幹派】762【第一場勝利】735【孤軍深入與堅壁清野】655【你他娘真是個人才】303【單刀赴會】691【經濟小識】542【新思潮與進士榜】030【一刻鐘交卷】666【大明使團抵達歐洲】754【公平的戰鬥】293【杭州】631【西遊記?】059【科舉密卷】068【烏騅?阿黑!】308【抄家,殺人】477【王子復國記之二】578【排除異己】302【海盜信息】761【第一次北方戰爭】219【錄取考生全憑喜好】377【白綾還是鴆酒?】037【王門心理學】659【交趾布政司】413【白癡總督與貪玩皇帝】064【糟心的旅程】338【天朝上國】399【文官和太監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