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沛京】

客房之中。

黃煦單獨拜見:“先生今日之威,弟子拜服不已。”

王淵笑道:“些許商賈而已,還無法真的抱團,一盤散沙又有何懼?”

黃煦也是天竺棉會股東,甚至包括王淵都是,畢竟王淵曾經出錢,通過天竺棉會在印度買地。但黃煦這種小股東,無法進入決策層,就連今天的會議都沒資格參加。

至於最先喊出“國王”的吳汝霖,其實是王淵的家生子,即從小培養的家奴之子。

王淵讓安娜的父親出面,在天竺購置了二十萬畝地。但岳父只是個白手套而已,真正的土地管理者,都是王淵的家生子和學生。

天竺棉會的最大股東,其實是大明水師!

畢竟,當初是大明水師出船出人,把西天阿難功德國給滅掉的。

王淵敢硬氣說話的原因之一,同樣也來自於大明水師,是不是感覺前後矛盾?

大明水師在天竺棉會的股份,被朱英、滿正、寧搏濤等人私下分走一些。這些人被調回中樞之後,留在天竺棉會的心腹,要麼被商賈暗中排擠,要麼乾脆跟商賈合流。

緊接着,大明水師被一分爲三,水師提督又很難說得上話。

於是,大明三支水師互有矛盾,就更沒辦法在天竺棉會團結。到了現在,大明水師在天竺棉會只有股份,卻沒有實際的管理權和發言權。

王淵只要振臂一呼,大明水師鬧起來,就夠天竺棉會的商賈們喝一壺。

黃煦說道:“先生,當防止天竺棉會隱匿土地。”

王淵笑道:“他們不敢。”

印度次大陸有一個傳統,所有土地皆爲國王所有。地方領主,即便實際佔有土地,但名義上也只是國王的收稅官。

類似西周的井田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由國王交給諸侯管理而已。

天竺棉會來到印度之後,突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但土地交易必須在天竺棉會登記。

只要哪個股東敢隱匿土地,王淵照着魚鱗冊直接收回。

或許一時查不出來,但總有露餡的一天,到時候不但土地沒了,而且人也會一起沒了。

這樣說吧,股東購買的土地,必是灌溉便利的良田。王淵挑選移民地點,肯定也優先選這些地方。哪個股東爲了逃稅,若是敢隱匿不報,嘿嘿,正好用來搞官方移民,到時候股東們哭都哭不出來。

王淵帶領五千步卒、兩千多物理門徒、六十多個廣源會掌櫃,朝着阿難國的王城進發。

沿途告之漢民和土著,阿難國正式改名爲天竺國,國王是阿難國長公主的丈夫。

天竺,身毒,印度,其實同指一個東西,音譯時出現誤差而已,它起初只是一條河流的名字(印度河)。

傳說印度之名,還是唐僧給起的:“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稱身篤、身毒、賢豆、天竺等。今從正音,宜稱印度。”

聽說是長公主的丈夫回來當國王,印度貴族們喜出望外,覺得應該比天竺棉會好伺候一些,於是紛紛收拾細軟前往王城覲見。

王城的名字很長,跟阿難國的國名差不多,名叫“維賈查那加拉城”。

王淵嫌那破名字難記,半路上問隨行人員:“你們覺得國都應該叫什麼名字?”

衆人思索,不敢妄言,至少要考慮周全之後再講。

方靈犀笑道:“清州如何?清水之清。”

王淵瞪了他一眼:“我在天竺建國,是要再造一個華夏之國,不是要跟大明皇帝較量風頭。”

方靈犀嘿嘿一笑:“海外大明,可稱大清。大明皇帝既然已經冊封天竺王,國號自然不能再用大清,國都取一個清州又有何僭越之嫌。”

“雖未僭越,卻讓我心裡不舒服。”王淵懶得解釋。

元明清三朝國號,雖然起源衆說紛紜,但都是能在古籍中找到依據的。

元代以前,無一例外,國號都按照地名來取。

可是元朝並非興起於華夏之地,找不到古地名爲國號,於是就用《易經》取國號爲“大元”。

是“大元”,而非單字“元”。

明清兩朝的國號,也是“大明”、“大清”,而非單字“明”與“清”。

且看明代的各種碑文,許多都有“大明國xxx”的字樣。

元明兩朝的國號,可以在《易經》裡的一句話裡找出:“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明清兩朝的國號,可以在《管子》裡的一句話裡找出:“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鑑於大清,視於大明。”

方靈犀明顯讀過《管子》,居然想讓王淵改國號爲“大清”,只因避免僭越才作罷,轉而請王淵改國都的名字爲“清州”。

可惜,王淵一聽到“清”就膈應得慌。

廣源會的三當家,物理學派資深弟子樊志說道:“天竺乃佛陀之地,國都不如叫做‘靈州’,取自‘靈山’之意。”

王淵搖頭:“不要扯什麼佛教。”

黃煦笑道:“國都在一條河邊上,那條河叫做‘棟格珀德拉河’。先生不如先給河取名,再以此河爲國都取名。”

王淵問道:“那河有什麼特徵?”

黃煦說道:“此河爲一大河支流,一直向東流至孟加拉國入海。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國都位於盆地平原之中,四面經常乾旱,唯此盆地平原富庶,又有此河灌溉,百姓可豐衣足食也。”

王淵想了想說:“既如此,河流便叫‘沛水’。國都在河流的南方還是北方?”

“北方。”黃煦答道。

王淵拍板道:“京畿直隸之地叫‘沛州’,國都叫做‘沛陽’或‘沛京’。”

在山東治水時收的弟子刑泰,如今已成爲農學家。王淵曾經承諾,讓他做司農寺丞,可惜司農寺沒有設立,只能讓他在戶部做八品小官。

如今,刑泰也跟着來了天竺,而且帶了十多個農業專家。他拍手讚道:“沛,豐沛盛大,隱含國運昌盛之意也!”

衆人半路上一直在取名字,打算把天竺地名都換一遍,實在是那些原名太拗口了。

什麼維賈查那加拉城,什麼棟格珀德拉河,不懂本地語言的王淵一聽就頭大。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620【致命一擊】595【公主與駙馬】517【新鹽法】310【吃人不吐骨頭】287【王大爺兵敗】544【家風】082【犀照龍雀】394【爲何不練好本事再造反?】082【犀照龍雀】278【西域後事】025【正俗簡繁】087【京城市棍】522【鐵道司】264【仰吉八里】647【移冊法】548【官屠與殺神】696【政治交易】260【滅國毒計】696【政治交易】526【楊廷和的轉變】235【冤冤冤】386【夫妻復九江】412【甘泉心學】211【歡喜冤家】027【土木三傑】214【罵皇帝】214【罵皇帝】677【英國公主名朱芝蘭】389【水戰】721【三方結盟】474【哇,金子!】405【改良計時制度】145【軍官團訓練與蹴鞠】246【臨時任命】087【京城市棍】041【獨特氣質】420【又是政治】394【爲何不練好本事再造反?】112【收禮】637【加速改革】548【官屠與殺神】200【徽商求見】282【小妾見正妻】457【弼馬溫】604【劍出物理】107【殿試考題好難】(求訂閱)265【攻佔吐魯番】232【王剃頭】076【鹿鳴之宴】145【軍官團訓練與蹴鞠】440【遼東】030【一刻鐘交卷】170【昏君與佞臣】391【回京是不可能回京的】744【滅國如兒戲】774【七公子要結婚了】769【趙貞吉遊記】319【錢塘觀潮】048【王氏土司】514【老楊好難啊】504【就硬衝】657【四面捅刀】718【世界觀和方法論】780【腦袋抽風的波斯皇帝】663【活力四射的時代】621【我要打十個】780【腦袋抽風的波斯皇帝】587【復古文會】069【青雲街】436【席書回京】102【餿主意】(爲盟主“巫馬行”加更)051【山歌】524【八千閹人鐵道工】620【致命一擊】286【鄭和航海圖】405【改良計時制度】755【鐵條王冠】316【西湖醋魚】326【殘忍陋習】002【土匪式拜師】310【吃人不吐骨頭】212【顧娘娘】634【宇宙大戰】016【一言可決也】415【克復馬六甲王城】389【水戰】434【廖紀】340【冶煉技術】688【去殷洲!】706【清平驛】132【亂戰】420【又是政治】116【第一次朝會】127【反賊主力又要跑路】245【氣理合一】574【就怕皇帝太有心】232【王剃頭】182【陰陽人與日心說】699【搶人開溜】282【小妾見正妻】
620【致命一擊】595【公主與駙馬】517【新鹽法】310【吃人不吐骨頭】287【王大爺兵敗】544【家風】082【犀照龍雀】394【爲何不練好本事再造反?】082【犀照龍雀】278【西域後事】025【正俗簡繁】087【京城市棍】522【鐵道司】264【仰吉八里】647【移冊法】548【官屠與殺神】696【政治交易】260【滅國毒計】696【政治交易】526【楊廷和的轉變】235【冤冤冤】386【夫妻復九江】412【甘泉心學】211【歡喜冤家】027【土木三傑】214【罵皇帝】214【罵皇帝】677【英國公主名朱芝蘭】389【水戰】721【三方結盟】474【哇,金子!】405【改良計時制度】145【軍官團訓練與蹴鞠】246【臨時任命】087【京城市棍】041【獨特氣質】420【又是政治】394【爲何不練好本事再造反?】112【收禮】637【加速改革】548【官屠與殺神】200【徽商求見】282【小妾見正妻】457【弼馬溫】604【劍出物理】107【殿試考題好難】(求訂閱)265【攻佔吐魯番】232【王剃頭】076【鹿鳴之宴】145【軍官團訓練與蹴鞠】440【遼東】030【一刻鐘交卷】170【昏君與佞臣】391【回京是不可能回京的】744【滅國如兒戲】774【七公子要結婚了】769【趙貞吉遊記】319【錢塘觀潮】048【王氏土司】514【老楊好難啊】504【就硬衝】657【四面捅刀】718【世界觀和方法論】780【腦袋抽風的波斯皇帝】663【活力四射的時代】621【我要打十個】780【腦袋抽風的波斯皇帝】587【復古文會】069【青雲街】436【席書回京】102【餿主意】(爲盟主“巫馬行”加更)051【山歌】524【八千閹人鐵道工】620【致命一擊】286【鄭和航海圖】405【改良計時制度】755【鐵條王冠】316【西湖醋魚】326【殘忍陋習】002【土匪式拜師】310【吃人不吐骨頭】212【顧娘娘】634【宇宙大戰】016【一言可決也】415【克復馬六甲王城】389【水戰】434【廖紀】340【冶煉技術】688【去殷洲!】706【清平驛】132【亂戰】420【又是政治】116【第一次朝會】127【反賊主力又要跑路】245【氣理合一】574【就怕皇帝太有心】232【王剃頭】182【陰陽人與日心說】699【搶人開溜】282【小妾見正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