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我要打十個】

“陛下,請誅孔聞禮!”

奉天殿內,之前力保孔家的樑材,此時此刻吼得最大聲。

羅欽順也氣得不輕,他對火燒孔廟案將信將疑,認爲孔家人應該沒那麼大膽子。可現在孔弘仁的奏疏,再加上大理寺蒐集的供詞,卻已經坐實此等駭人聽聞之事。羅欽順手持笏板出列,端正跪下說:“孔聞禮的罪行,件件不可饒恕。莫說什麼聖裔,他已經不配爲孔聖子孫。無須再等到秋後,可斬立決!”

太僕寺寺丞夏言說:“處斬之前,當罷其五經博士官職,奪其代天子祭祀子思書院之權!”

這些人說得義憤填膺,但都是把矛頭對準孔聞禮。

右都御史聶賢突然來一句:“圍殺山東右布政使,孔聞禮一人圍得過來嗎?火燒孔廟正殿,是孔聞禮一個人放火嗎?孔氏族人就都不知情嗎?爲何山東右布政使彈劾數月,孔氏族人一直隱瞞不報?串聯犯罪者有幾人?知情不報者又有幾人?請陛下着令徹查!”

百官皆驚,這事兒哪能徹查?得幫着孔家遮掩才行啊。

剛做工部尚書的張璁,也出列說:“陛下,茲事體大,遮是遮不住的,否則朝廷威嚴盡失,必須着令大理卿一查到底。”

禮部右侍郎許瓚說道:“陛下,或許孔氏族人,迫於孔聞禮權勢,皆敢怒不敢言,並非有意幫其隱瞞。查案可以,切不能興大獄,否則必然傷及無辜。”

左副都御史毛伯溫反駁道:“許侍郎此言差矣,便是在曲阜興大獄,恐怕也不會抓到無辜之人。大理寺這幾個月,審出孔家無數罪案,孔門上下早已沆瀣一氣。我知汝等欲維護孔聖門面,可便是孔聖復生,他真會庇護那些不肖子孫嗎?孔聖怕是要親自提劍誅滅此輩忤逆之徒!”

樑材說道:“不論如何,曲阜孔氏已經鬧出太多惡聞,不能再這樣查下去了。非維護孔家顏面,而是維護儒家的顏面。”

張璁冷笑:“文過飾非,此真儒乎?”

樑材辯道:“孔子乃至聖先師,一日爲師,終身爲父。我等儒士維護孔門,猶如維護兄弟手足,親親相隱是爲直也。”

張璁譏諷:“樑侍郎大可竊負而逃!”

“我……”樑材瞬間無語。

兩人這段辯論,屬於儒家的經典悖論。

孔子認爲,親親相隱是“直”的表現。但這種“直”,又往往是違法的,於是孟子說,舜的父親犯罪,舜不能徇私枉法,但又不能把父親交出去違背孝道。舜最好能夠捨棄天下,揹着父親悄悄逃跑做普通人。

樑材認爲孔門是儒士的家人,幫着孔家親親相隱是遵從孔子訓導。

張璁說沒人攔着你親親相隱,但你必須像孟子說的那樣“竊負而逃”。即,你去維護孔家吧,但應該先辭官再說,否則你就是遵守孝義,卻違背了道義。

張璁這帽子扣得好凶,只搬出“竊負而逃”四個字,就堵住了所有想幫孔家人的嘴。

幫孔家說話可以,但請你先辭官再說,不辭官就是不遵道義的僞孝!

滿朝文武全都看向張璁,覺得這人太可怕了,今後絕對不能跟他吵架,引經據典一套一套的,還讓人根本無法反駁。

竊負而逃,一錘定音,瞬間結束這場爭論,皇帝下令徹查孔廟縱火案。

不然還怎麼辦?爲了幫孔家而辭官?

怕是你剛開口辭官,皇帝立即就答應了,直接把你請出奉天殿,到時候你又拿什麼來幫忙?

左右兩難,完全無解,張璁的戰鬥力已然拉滿。

王二做禮部尚書可以砍人,我張璁做工部尚書也可以噴人!

……

之前金罍在曲阜查案,一直保持着足夠剋制,現在的性質則完全變了。

伍廉德直接徵用曲阜縣衙大牢,兩百錦衣衛全員出動,又臨時徵召一些外姓人做輔警。一天到晚,只見錦衣衛四處抓人,抓回大牢就嚴刑拷打,保證打得你小時候偷看寡婦洗澡的舊事都能供出來。

審案效率成倍提升,還順便扯出無數陳年積案,一樁樁擺出來簡直觸目驚心。

孔氏主宗,竟找不出幾個乾淨的。就算自己不做惡,家僕也肯定作惡,因爲生殺予奪、無人監管。

當金罍把調查結果送回京城,文武百官盡皆無語。

人們關注的焦點,已經不是孔廟縱火案,而是孔家主宗那密密麻麻的犯罪內容。

這天朝會,禮部尚書羅欽順說道:“具浙江巡按御史稟奏,五經博士孔承美樂善好施,救濟貧寒士子無數。浙西大山流民衆多,衢州孔氏捐出六成田產,幫助衢州知府招募流民,大大緩解浙西匪患。請陛下嘉獎孔博士。”

朱載堻嘆息說:“都是孔聖子孫,衢州孔造福一方,曲阜孔卻爲禍一方。何異甚也?”

王淵說道:“臣聞,南孔方爲聖裔正宗,隨宋室南渡而居衢州。北孔一支,降金而絕嗣。如今這支北孔,卻是金國未滅,孔元用、孔之全父子便降蒙古。蒙古當時爲異族,這孔家不管是食宋祿,還是食金祿,都不該國主未滅便投外敵。此貳臣也,不當爲衍聖公,否則豈不是讓天下讀書人都學着當貳臣?”

(注:前面有個章節,把投降蒙古的孔元用,寫成了依附金國的孔元措,已更正。)

汪鋐立即配合:“臣議,迎回南孔正宗,罷免投敵北宗!”

“這……這如何使得?”毛紀被嚇了一跳,此事王淵沒在內閣討論。

樑材說道:“陛下,此事有違祖制。”

張璁笑道:“太祖可沒定過如此祖制,對於孔子聖裔,太祖只有一句評價。太祖說孔子是‘好人’,希望孔家多出幾個‘好人’。如今,北孔已然污穢不堪,好人難尋矣。南孔造福一方,顯然是有好人的。棄北孔而迎南孔,正是遵從太祖之言,讓孔家多出幾個好人!”

這並非胡說八道,朱元璋對孔子的評價,真的只有“好人”二字,並希望孔家多出好人教化百姓。

敢拿祖制說話,那就追到朱元璋時期,迎回孔家好人便是祖制!

王淵根本不用再親自辯論,張璁手執笏板出列,站在那裡要一個打十個。

還想幫北孔說話的文官,看到張璁那矮瘦的身形,竟一個個把話吞回肚子裡,生怕被張璁懟得顏面掃地。

皇帝再次頒佈聖旨,封衢州孔承美爲衍聖公,勒令取消衢州孔子家廟,南孔主宗立即前往曲阜。同時,再度收回部分曲阜孔氏祭田,只給孔家留10萬畝祭田過日子。

換宗了,族長當然也要換。

一直偷着樂的孔弘仁,這才知道自己被利用了,跑去伍廉德那裡嚎啕大哭。

伍廉德嘆息道:“唉,你們北孔犯事太多,皇帝震怒怎能避免?這樣吧,我幫你討個官職,定不會讓你白乾。”

孔弘仁心裡一萬匹草泥馬飛奔,臉上還得擠出討好的笑容,又哭又笑道:“如此便有勞伍指揮了,在下定有重謝。”

北宗孔弘仁這一支,被封爲世襲五經博士,世代負責祭祀洙泗書院,至少過河拆橋還給他留了塊舢板,也給南孔留了一根釘子在那兒。

孔聞韶的兒子孔貞幹,好歹是李東陽的外孫,也被封爲世襲五經博士,世代負責祭祀尼山書院,再次給南孔打下一顆釘子。

兩顆北孔釘子敲下,做了衍聖公的孔承美如鯁在喉,連忙上疏請求朝廷任免曲阜知縣。

事情就這麼結束了,南孔之人做族長和衍聖公,只負責孔子大祭,以及祭祀子思書院。洙泗書院和尼山書院的祭祀權,則分別留給北孔的兩支。一旦南孔亂來,那就換成北孔坐莊,上頭再安一個正五品曲阜知縣監管。

被論罪抄家的北孔主宗私田,全部分給南北孔的貧寒之家,底層孔氏子孫瞬間支持朝廷決策。

至於孔聞禮,梟首,抄家,家人流放海外。

彈劾孔聞禮有功的史道,取消三個月的罰俸,賞銀五兩,加俸十石,升文勳和散階各一級。

240【心學信徒們】046【下山回城】312【祝融】422【太子師】201【首輔重託】606【只要儒家,不要儒教】494【幹臣王二郎】440【遼東】015【慷慨仗義宋無涯】674【東歸紀聞】190【物理無極,吾心無盡】092【會試第一場】400【若虛禪師】301【另有所圖】240【心學信徒們】055【成長】301【另有所圖】298【官民反應】155【武曲星下凡】292【天津之行】005【以理服人】382【王策與熊貓】007【老實孩子】290【一意孤行】030【一刻鐘交卷】584【王策的屠城令】729【歸化與賜姓】299【入幕之賓】526【楊廷和的轉變】366【一代英主窩囊死】318【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524【八千閹人鐵道工】298【官民反應】206【定親與求官】253【我有六萬大軍!】408【智障總督與智障使節】156【男女大防】532【膽大包天】442【勢家】704【太師】424【變法要從娃娃抓起】384【草木皆兵】477【王子復國記之二】519【氣學宗師】562【拔城】269【楊廷和回京】622【實幹纔是硬道理】723【鳳儀來歸】720【碧瑤宮】070【巨嬰才子】117【豹房之行】(爲盟主“愛愛家的風中瑜帆”加更)217【皇帝的反擊】357【老手與菜鳥】188【一得一失】767【真正的天朝盛世】623【退休的王陽明和沈復璁】185【買地建廠】527【忠狗夏言】173【正德的政治智慧】143【難民般的京營】195【王莽謙恭未篡時】451【王崇】239【昏官?好官?】020【虎狼之世】104【前三名都不屑看榜的】(爲盟主“無聊的倒黴熊”加更)582【仁慈之心】696【政治交易】721【三方結盟】479【捨我其誰】209【青樓貞女】106【上巳踏青】734【立國之戰】(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377【白綾還是鴆酒?】546【誰有不平事?】528【會社】706【清平驛】738【耆那教】291【偷得浮生半日閒】613【鬧劇般的宗室造反】440【遼東】729【歸化與賜姓】272【西域來朝】498【探親】466【心學大佬們回京了】045【貴州大亂】517【新鹽法】663【活力四射的時代】533【史詩大捷】640【輿論監督力量】327【新婚禮物】365【我是一個狙擊手】577【理念分歧】602【賢王也不能逃稅啊】376【沒心沒肺】707【貴州事】723【鳳儀來歸】178【朝會被彈劾】174【數學之傳播】568【Cosply】579【小皇帝的疑惑與期待】
240【心學信徒們】046【下山回城】312【祝融】422【太子師】201【首輔重託】606【只要儒家,不要儒教】494【幹臣王二郎】440【遼東】015【慷慨仗義宋無涯】674【東歸紀聞】190【物理無極,吾心無盡】092【會試第一場】400【若虛禪師】301【另有所圖】240【心學信徒們】055【成長】301【另有所圖】298【官民反應】155【武曲星下凡】292【天津之行】005【以理服人】382【王策與熊貓】007【老實孩子】290【一意孤行】030【一刻鐘交卷】584【王策的屠城令】729【歸化與賜姓】299【入幕之賓】526【楊廷和的轉變】366【一代英主窩囊死】318【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524【八千閹人鐵道工】298【官民反應】206【定親與求官】253【我有六萬大軍!】408【智障總督與智障使節】156【男女大防】532【膽大包天】442【勢家】704【太師】424【變法要從娃娃抓起】384【草木皆兵】477【王子復國記之二】519【氣學宗師】562【拔城】269【楊廷和回京】622【實幹纔是硬道理】723【鳳儀來歸】720【碧瑤宮】070【巨嬰才子】117【豹房之行】(爲盟主“愛愛家的風中瑜帆”加更)217【皇帝的反擊】357【老手與菜鳥】188【一得一失】767【真正的天朝盛世】623【退休的王陽明和沈復璁】185【買地建廠】527【忠狗夏言】173【正德的政治智慧】143【難民般的京營】195【王莽謙恭未篡時】451【王崇】239【昏官?好官?】020【虎狼之世】104【前三名都不屑看榜的】(爲盟主“無聊的倒黴熊”加更)582【仁慈之心】696【政治交易】721【三方結盟】479【捨我其誰】209【青樓貞女】106【上巳踏青】734【立國之戰】(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377【白綾還是鴆酒?】546【誰有不平事?】528【會社】706【清平驛】738【耆那教】291【偷得浮生半日閒】613【鬧劇般的宗室造反】440【遼東】729【歸化與賜姓】272【西域來朝】498【探親】466【心學大佬們回京了】045【貴州大亂】517【新鹽法】663【活力四射的時代】533【史詩大捷】640【輿論監督力量】327【新婚禮物】365【我是一個狙擊手】577【理念分歧】602【賢王也不能逃稅啊】376【沒心沒肺】707【貴州事】723【鳳儀來歸】178【朝會被彈劾】174【數學之傳播】568【Cosply】579【小皇帝的疑惑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