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復召張璁

戶部、工部、刑部三侍郎乞休乞罷?嘉靖一聽便知這纔是李時早早趕來的原因,他立刻敏感的意識到,乞休乞罷的官員定然不止這三位,臉上神情登時凝重起來,上疏反對他並不擔心,但衆多官員乞休乞罷,這就是挑釁!是威脅!

該如何處理?他不由瞥了一眼李時一眼,將事情鬧大顯然是不妥的,左順門事件之後的這幾年,他和張璁爲清理護禮派官員才大肆撤換了一遍京師的官員,此番若是又大肆撤換,削弱的則是禮儀派的實力,這對他對禮儀派皆極爲不利,亦不利於張璁的起復,李時顯然也是不願意出現這種情形,是以才巴巴的趕進宮試探他的態度。

微微沉吟,他便沉聲道:“尚有戶部左侍郎張雲年事已高,既是有疾,允其致仕,不過,風聞張雲有貪瀆之事,戶部不能因其致仕而拉下虧空,着錦衣衛嚴查。至於黎奭自劾乞罷,朱廷聲以疾乞休,皆不允。”

聽的這道旨意,李時心裡不由一喜,嘉靖這明擺着是不願意將事情鬧大,才以嚴查張雲的貪賄之事來恐嚇那些乞休乞罷的官員,他忙躬身道:“皇上聖明。”

出的乾清宮,李時頓覺渾身輕鬆,嘉靖這態度明顯是不欲大動干戈,如此,羣臣上疏反對三權分立便不存在多大的風險,至少不會鬧出左順門那樣的慘劇來,身爲掌閣的次輔,作爲羣臣上疏抗議的號召人,他自然是輕鬆不少。

回到內閣值房,甫一落坐,隨侍的中書便進來稟報道:“稟大人,以疾乞休。自劾乞罷的官員已經統計出來,總計一十八人,遍及各部院,以刑部尚書王時中品秩最高,其餘尚有戶部右侍郎張瓚、大理寺少卿韓邦奇”

李時伸手虛按了一下,打斷他的稟報。時間緊急,他可沒閒暇一一聽完,當務之急是趕緊將嘉靖的旨意散播出去,他當即便道:“去請方閣老過來議事。”

話音剛落,方獻夫已是一步跨了進來,進門瞥了一眼,見是近身的中書,便急聲問道:“皇上有何旨意?”

“比預料的要好。”李時說着起身伸手讓座,又吩咐道:“奉茶。”待的中書奉上茶水。他輕呷了幾口熱茶,這纔將嘉靖的旨意轉述了一遍,隨後才道:“馬上將皇上這道旨意散播出去,那些個乞休乞罷的摺子就由叔賢打回去罷,令他們重新上摺子。”

聽的這話,方獻夫不由微微一笑,李時這是讓他做好人,示恩於那些個官員。不過這種好人他還真不稀罕做,稍一沉吟。他便道:“還是着中書分頭退還,眼下他們耽擱不起。”微微一頓,他才收斂了臉上的笑容,道:“此番上疏,除了有乞休乞罷的,尚有支持三權分立的。”

還有上疏支持三權分立的?李時不由一愣。連忙問道:“誰?”

“是胡萬里的三個同年。”方獻夫沉聲道:“給事中周志偉,都察院魏一恭、刑部趙文華三人。”

聽的是這三人,李時不由心裡一沉,趙文華且不說,周志偉、魏一恭亦算是張璁的得意門生。難道說這三權分立真是張璁一手策劃的?應該不可能!略一沉吟,他才微微一哂,道:“己丑科可真是人才倍出,出了胡萬里、揚名、程文德三人不算,又跳出三個期圖一言倖進的。”

方獻夫瞥了他一眼,道:“三人此舉影響尤爲惡劣,不過,此三人皆是羅峰公門生,眼下這情形,羅峰公起復的可能極大。”

“此等斯文敗類無須理會,自有公論。”李時沉聲道:“將他三人的奏疏散播出去便是。”

嘉靖允准戶部左侍郎張雲致仕,但卻嚴令清查其貪賄之事的旨意與周志偉、魏一恭、趙文華三人的奏疏同時散播開來,登時就引起了轟動。

張雲任戶部左侍郎數載,既是高位又是實權,且是戶部要職,過手的銀錢不計其數,縱使清廉如水,經錦衣衛嚴查,那也是不死也要脫一層皮的下場,況且京師物價高,俸祿薄,京師官員有幾個能夠做到清廉如水的?一衆上疏乞休乞罷的官員無不驚出一身冷汗,正自後悔不迭之時,內閣卻將他們的奏疏退了回來,一個個自然是感激萬分,紛紛以最快的速度重新改寫奏疏。

周志偉、魏一恭、趙文華三卻立時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始作俑者的胡萬里遠在南京,一衆文官見不着,罵不上,但這三人就在京師,積蓄了兩日的怒氣怨恨登時都撒潑在三人身上,什麼名教罪人、科甲罪人、士林敗類等等大帽子一頂接着一頂,不僅同僚唾棄,一衆同年亦是如避蛇蠍,遠而避之,更有官員四處收集三人平日的劣跡拜章彈劾。

嘉靖看過三人的奏疏卻是大爲欣喜,三人在奏疏中從開國之初的文武並重,鎮守中官設立的變化等方面充分肯定了三權分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歷數了推行三權分立能夠帶來的種種益處和變化,並且建言削減內廷機構,加強對宦官的管理以預防再次出現宦官爲禍的局面。

看的出來,三人很是花了一番心思,雖有鸚鵡學舌之嫌,但這分膽識還是應該嘉許的,不過,嘉靖並不打算褒獎,他也不願意急於表態,三權分立不是小事,這不僅關係到大明的政治格局變化,更關係到各方勢力的利益分配,稍有不慎,就可能釀成大變,他不敢不謹慎,還是讓百官多加辯論再說,當然,既是辯論,僅有這三人支持是不夠的。

很快,宮中就傳出一道懿旨——章聖皇太后懿旨:“張璁因星變而致仕,然致仕數月,彗星卻未見速退,顯見三慧之說純屬謬論,應恢復其吏役、月餼、敕書等應有之恩典。”

懿旨一出,京師百官立時議論紛紛,蔣太后出面爲張璁撐腰了!難道說張璁又要鹹魚翻身,三度起復?沒等百官多加議論,僅僅半個時辰後,嘉靖的諭旨又傳了出來,下令復召張璁入閣,並且語氣相當誠懇,“自卿歸,星芒未見速退,今朕三召卿復任,卿若能悉朕意,則作速前來,期使功名不自昧,用全君臣之道,慰我聖母之懷,付朕思託之至。”(未完待續……)

第183章再提開海第269章 哺乳第202章 嚴嵩意第103章 南北郊議第281章 脫離門牆第六章 買僕第219章 難以置信第68章 抵達月港第42章 少爺稱謂第332章 兩手準備第16章 風雲變幻第115章 衝突第343章 火燒大阪灣(三)第121章開海之爭第392章 跋扈第112章 齋醮第166章獅子大開口第370章 淘金潮第72章 試探第336章 壟斷計劃第447章 偷天換日(八)第355章 立足於打第25章 色藝雙全第208章 譁變第102章 臺東第474章 決戰大同第103章 南北郊議第33章 驛傳之弊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251章 復召張璁第135章霸道第96章 無事生非第480章 益王野心第428章 部署第370章 淘金潮第465章 偷天換日(二十六)第257章 出行第464章 偷天換日(二十五)第48章 南京(四)第455章 偷天換日(十六)第23章 侍妾第149章 安撫第19章 落寞張璁第318章 唱雙簧第 63章 弄巧成拙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229章 紛爭起第222章 聯手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456章 偷天換日(十七)第301章 調集 人手第152章 軍火商第146章來襲第138章各方反應第362章 嘉靖的靈感第45章 南京(一)第386章 丘八第22章 禮物第21章 授官第267章 回家第300章 不樂觀第474章 決戰大同第298章 潛在危機第247章 豪賭第211章 王廷相第420章 共贏第191章府尹之位第282章 情敵第108章 錢法九條第441章 偷天換日(二)第245章 報應不爽第469章 偷天換日(三十)第21章 冷落第 17章 豪賭第313章 佈局第3章 吃大戶第268章 缺乏信仰第198章 張璁自救第134章大凶之兆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33章 驛傳之弊第249章 翟鑾撂挑子第37章 會票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272章 逛集 市第207章 被逼第193章 風起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240章 規矩第240章 規矩第94章 雛形第345章 火燒大阪灣(五)第85章 刁難第483章 登基第172章嚴力的心思第395章第286章 萬順合第175章紅夷大炮第23章 侍妾第470章 雄辯
第183章再提開海第269章 哺乳第202章 嚴嵩意第103章 南北郊議第281章 脫離門牆第六章 買僕第219章 難以置信第68章 抵達月港第42章 少爺稱謂第332章 兩手準備第16章 風雲變幻第115章 衝突第343章 火燒大阪灣(三)第121章開海之爭第392章 跋扈第112章 齋醮第166章獅子大開口第370章 淘金潮第72章 試探第336章 壟斷計劃第447章 偷天換日(八)第355章 立足於打第25章 色藝雙全第208章 譁變第102章 臺東第474章 決戰大同第103章 南北郊議第33章 驛傳之弊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251章 復召張璁第135章霸道第96章 無事生非第480章 益王野心第428章 部署第370章 淘金潮第465章 偷天換日(二十六)第257章 出行第464章 偷天換日(二十五)第48章 南京(四)第455章 偷天換日(十六)第23章 侍妾第149章 安撫第19章 落寞張璁第318章 唱雙簧第 63章 弄巧成拙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229章 紛爭起第222章 聯手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456章 偷天換日(十七)第301章 調集 人手第152章 軍火商第146章來襲第138章各方反應第362章 嘉靖的靈感第45章 南京(一)第386章 丘八第22章 禮物第21章 授官第267章 回家第300章 不樂觀第474章 決戰大同第298章 潛在危機第247章 豪賭第211章 王廷相第420章 共贏第191章府尹之位第282章 情敵第108章 錢法九條第441章 偷天換日(二)第245章 報應不爽第469章 偷天換日(三十)第21章 冷落第 17章 豪賭第313章 佈局第3章 吃大戶第268章 缺乏信仰第198章 張璁自救第134章大凶之兆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33章 驛傳之弊第249章 翟鑾撂挑子第37章 會票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272章 逛集 市第207章 被逼第193章 風起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240章 規矩第240章 規矩第94章 雛形第345章 火燒大阪灣(五)第85章 刁難第483章 登基第172章嚴力的心思第395章第286章 萬順合第175章紅夷大炮第23章 侍妾第470章 雄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