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赴遼(二)

這個時候熊廷弼與孫承宗交換了一下眼色,這遼東信王恐怕是去定了,問道:“王爺此去遼東,打算帶何人相隨?”

這句話問到點子上了,薑還是老的辣,雖然他們都沒有開口問朱影龍去遼東的目的,但是主要知道了他讓那些人相隨,就不難猜到一些蛛絲馬跡,朱影龍可不需要一些只知道明白的告訴他才知道怎麼做的屬下,這不過是梟雄的做法,而一個真正的上位者,才能不一定要高,他只要會兩點,那麼他就是王霸之才,一是會用人,二是會籠絡人,有了這兩點,他其他的什麼都不用做都能成就一番偉業,這就是爲什麼一些自命不凡的人卻嫉妒那些不比自己優秀的人卻取得了比自己更優秀的成績的原因。

“熊將軍、麗娘、沈大掌櫃、陸營長和五十名猛虎營軍士。”朱影龍緩緩道來。

“陸浩天是不是……”史可法頗有顧慮的問道,陸浩天雖然在軍中屬於不得志的那種,被髮配到信王身邊,平日裡也循規蹈矩的,似乎忠心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還沒有參與到核心中來,史可法擔心朱影龍一路上的安全,所以不得不提出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此去也是對他的一個考驗。”朱影龍平靜的道,他相信那個在軍中被人排擠,鬱郁不得志的低層軍官,因爲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一個真正軍人的影子,一個真正愛兵如子的人不會是個壞人。

衆人散去,朱影龍留下了史可法、沈溪、孫承宗和熊廷弼四人,本來朱影龍很想把史可法帶在身邊,但是他現在也是一個明面上的人物,重傷未愈,自然不能跟在左右,所以只能留下了,孫承宗的目標太大,加上年紀大了,不宜長途跋涉,況且軍事學院不能沒有他,不在考慮之內,剩下就只有熊廷弼了,朱影龍要靠他把袁崇煥拉過來,所以他就成了去遼東的第一人選。

“王爺,此去遼東,爲何要帶上老朽,老朽除了會做生意,還能幫王爺做什麼呢?”沈溪憋了許久的疑問終於在這個時候問了出來。

朱影龍嘿嘿的神秘一笑道:“沈掌櫃稍安勿躁,待會兒本王會單獨有話跟你說的。”

沈溪一聽,自然不再多問了。

“孫老院長,本王需要一張遼東的地形圖,不知道孫老院長能否替本王畫出來?”朱影龍留下孫承宗的真正的目的就是想向他要一張關於遼東的地形圖,此去遼東,人生地不熟的,雖然有個熊廷弼,但是他離開遼東已經五年了,人事已非,後金大明勢力範圍的劃分自然有些變化,而孫承宗從遼東回來還只有半年的時間,他所知道的一定要比熊廷弼準確,所以朱影龍想找他畫一張詳細的遼東地圖。

孫承宗似乎已經知道了朱影龍留下自己的意圖,欣然同意道:“王爺所要之地圖,老朽三日之內必能繪製完畢。”

“如此,本王多謝老院長了。”朱影龍真心感謝道。

接下來朱影龍對史可法交待了一些瑣碎的事情,吩咐熊廷弼準備去遼東所需之物,留下沈溪單獨嘀咕了半個時辰,最後沈溪是興奮的走出了會議室,匆匆忙忙離開了。

朱影龍帶着三位王妃也回到了在開封城的信王府,朱影龍自己也要做一些準備。

第二天,信王府突然購進大量木材,這次不是運到影龍別苑的建築工地,而是直接運到開封城內的信王府,而且多是一些比較貴重的木材,接下來,信王府聘請了許多經驗豐富的木匠,說是傳授信王木匠手藝,接下來過了幾天,所有老木匠師傅集體辭職,傳出來的話都是信王爺是個天才,簡直就是一個天生的木匠,他們的那點手藝根本不夠學的,沒的教了,只能辭職了,其實這也不怪這些老師傅,因爲朱影龍在原來的那個時空的父親就是一個木匠,而且還是遠近聞名的木匠,從小就跟着父親擺弄木頭,家傳的手藝豈能差到哪裡去!

到元宵節那天,開封城無人不知,信王跟他的皇帝哥哥一樣迷上了做木匠活,而且每每從王府流出來相當奇特而且精美的傢俱,風靡整個開封,有的居然已經賣出了好幾番的價格。

而元霄節一過,朱影龍早就在王承恩的掩護下,與三位王妃惜別,悄悄的溜到了開封城的博古齋,與沈溪一起,然後用早已準備好的假身份文引出了開封城,與一羣私鹽販子裝扮的熊廷弼等人匯合,北上遼東了。

而此時,王府還是每隔那麼幾天流出來一件信王爺親手打造的傢俱,每每都賣一個好價錢,而且前前後後都能看出是同一個人的手藝,人們看信王做的傢俱那麼值錢,因此市面上仿製的假貨就多了起來,而教授信王木匠手藝活的工匠倒是成了搶手貨,因爲只有他們才能鑑定是不是真的出自信王之手。

這一切不過是朱影龍一個瞞天過海之計,目的是想讓魏忠賢認爲自己一直在開封的信王府,好隱藏他實際上去了遼東的事實,只要每隔幾天就有信王親手所做的傢俱流出王府,沒有任何的規律,這樣就算魏忠賢懷疑,除非他請聖旨搜查信王府,否則他是不會知道信王早就不在王府了,當然了就算這樣的事情發生了,朱影龍也給周瀅寧留下了應對的計策,只要不是魏忠賢親自下來,糊弄他那羣走狗還是不成問題的。

而且他這麼做還迎合了他那個喜歡木匠活的便宜哥哥,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過朱影龍的虛虛實實的計策恐怕也走到了盡頭了,他與魏忠賢的暗鬥也變成了實際上的明鬥了。

第1章 赴遼(二)第8章 破臉(一)第3章 金屋藏嬌(四)第10章 宴無好宴(二)第6章 圍困南京(三)第3章 金屋藏嬌(一)第8章 救人第4章 敲詐鹽商(四)第5章 刺客現身(五)第12章 教育改革(二)第2章 堅壁清野(二)第2章 盛京風雲(四)第2章 撐死膽大的(四)第8章 整風運動(一)第10章 佈局天下(一)第11章 又是刺客(二)第3章 圖賴之死(三)第9章 滿漢通婚?(一)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一)第2章 盛京風雲(三)第6章 沈家秘營(一)第1章 風雨飄搖(一)第12章 黃紅之爭(五)第3章 圖賴之死(一)第12章 喜事連連(二)第7章 圍困南京(一)第10章 登陸琉球(二)第12章 教育改革(一)第10章 浴火鳳凰(四)第1章 不速之客(二)第11章 李香君(二)第9章 少數民族政策(二)第7章 李瑤情動(一)第11章 開封風雲(一)第11章 組建軍機閣(一)第7章 二王之爭(一)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四)第6章 重陽賞菊(一)第12章 強勢介入(一)第11章 又是刺客(二)第11章 開封風雲(一)第6章 張榜求醫(一)第9章 滿漢通婚?(四)第8章 遭遇一戰(三)第5章 天子之怒(一)第12章 匆匆一年(三)第6章 半島危機(三)第7章 平壤之戰(二)第8章 破臉(一)第2章 幕後操控(一)第4章 兄弟反目(二)第12章 演變(二)第1章 苗務大臣(二)第1章 苦寂方丈(二)第1章 草原來客(一)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一)第1章 三方會談(二)第6章 平定江南(一)第1章 鐵口斷宋(三)第5章 刺客現身(五)第12章 一道聖旨(一)第2章 人才第1章 武昌戰役(二)第6章 沈溪入獄(一)第7章 撲朔迷離(五)第5章 陝西流賊(二)第6章 重陽賞菊(二)第10章 金屋藏嬌(三)第2章 臨幸泰鬆(一)第9章 微服南巡(五)第3章 新土地法(三)第5章 藏寶圖(一)第10章 扶桑行省(八)第3章 金屋藏嬌(二)第2章 遭受軟禁(一)第6章 平定江南(三)第11章 西南戰局(二)第3章 皇帝萬壽(四)第3章 藍家兄妹(四)第8章 傳國玉璽(三)第11章 風流明帝(二)第7章 有鳳來儀(二)第8章 九·一八(一)第5章 陝西流賊(二)第5章 陝西流賊(二)第8章 湘西長城(二)第4章 真相(五)第4章 破冰之舉(一)第10章 通州軍校(一)第6章 一統天下(三)第8章 傳國玉璽(二)第7章 生擒卓巴(一)第10章 扶桑行省(一)第8章 開放武器禁運(一)第1章 沅州之爭(一)第14章 年關(二)第5章 歸順(二)第3章 兩淮鹽商(二)第3章 家庭晚宴(二)第5章 金、蒙常駐公使(二)
第1章 赴遼(二)第8章 破臉(一)第3章 金屋藏嬌(四)第10章 宴無好宴(二)第6章 圍困南京(三)第3章 金屋藏嬌(一)第8章 救人第4章 敲詐鹽商(四)第5章 刺客現身(五)第12章 教育改革(二)第2章 堅壁清野(二)第2章 盛京風雲(四)第2章 撐死膽大的(四)第8章 整風運動(一)第10章 佈局天下(一)第11章 又是刺客(二)第3章 圖賴之死(三)第9章 滿漢通婚?(一)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一)第2章 盛京風雲(三)第6章 沈家秘營(一)第1章 風雨飄搖(一)第12章 黃紅之爭(五)第3章 圖賴之死(一)第12章 喜事連連(二)第7章 圍困南京(一)第10章 登陸琉球(二)第12章 教育改革(一)第10章 浴火鳳凰(四)第1章 不速之客(二)第11章 李香君(二)第9章 少數民族政策(二)第7章 李瑤情動(一)第11章 開封風雲(一)第11章 組建軍機閣(一)第7章 二王之爭(一)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四)第6章 重陽賞菊(一)第12章 強勢介入(一)第11章 又是刺客(二)第11章 開封風雲(一)第6章 張榜求醫(一)第9章 滿漢通婚?(四)第8章 遭遇一戰(三)第5章 天子之怒(一)第12章 匆匆一年(三)第6章 半島危機(三)第7章 平壤之戰(二)第8章 破臉(一)第2章 幕後操控(一)第4章 兄弟反目(二)第12章 演變(二)第1章 苗務大臣(二)第1章 苦寂方丈(二)第1章 草原來客(一)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一)第1章 三方會談(二)第6章 平定江南(一)第1章 鐵口斷宋(三)第5章 刺客現身(五)第12章 一道聖旨(一)第2章 人才第1章 武昌戰役(二)第6章 沈溪入獄(一)第7章 撲朔迷離(五)第5章 陝西流賊(二)第6章 重陽賞菊(二)第10章 金屋藏嬌(三)第2章 臨幸泰鬆(一)第9章 微服南巡(五)第3章 新土地法(三)第5章 藏寶圖(一)第10章 扶桑行省(八)第3章 金屋藏嬌(二)第2章 遭受軟禁(一)第6章 平定江南(三)第11章 西南戰局(二)第3章 皇帝萬壽(四)第3章 藍家兄妹(四)第8章 傳國玉璽(三)第11章 風流明帝(二)第7章 有鳳來儀(二)第8章 九·一八(一)第5章 陝西流賊(二)第5章 陝西流賊(二)第8章 湘西長城(二)第4章 真相(五)第4章 破冰之舉(一)第10章 通州軍校(一)第6章 一統天下(三)第8章 傳國玉璽(二)第7章 生擒卓巴(一)第10章 扶桑行省(一)第8章 開放武器禁運(一)第1章 沅州之爭(一)第14章 年關(二)第5章 歸順(二)第3章 兩淮鹽商(二)第3章 家庭晚宴(二)第5章 金、蒙常駐公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