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省親之路(二)

東海也開始涌動着一股暗流,琉球王尚豐派來大明的兩位使者在萬壽節之後便匆匆返回琉球,一回到琉球就將大明提出要在琉球駐軍的要求稟告給了琉球王尚豐。

尚豐聞訊,大驚失色,琉球自從被島津家族佔領之後,島上防務全部被島津家族控制,琉球的大島﹑喜界島﹑徳島﹑衝永良部島﹑與論島約3萬石的領地也被島津家族強行劃去,連國相都是日本派來的僧侶菊隱擔任,尚豐除了忍辱負重之外,軍政大權幾乎都落入別人之手,對於大明突然提出的駐軍要求根本沒能力答應,也不敢答應。

琉球王尚豐當即又把這個消息通知了自己的國相菊隱,菊隱聽聞這個消息也是驚慌失措,大明真的要對琉球用兵的話,就憑島津家那三千家甲絕對是以卵擊石。

菊隱又把這個消息連夜通知了島津家在琉球的駐軍將領,島津弘一,請他趕緊想鹿兒島島津家族求援。

島津弘一是個狂妄自大,目無餘子的匹夫,仗着自己自己的姓,才混上現在這個位置,在琉球欺男霸女,無惡不作,對菊隱的提醒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在他看來,從大明到琉球間隔千里海路,琉球附近更是島嶼衆多,暗礁叢生,大明海軍從來沒有來過此海域,就算十萬大軍也未必能拿下琉球,當年蒙元皇帝忽必烈也算的上是雄才大略了,遠征日本,還不是天照大神保佑,一陣風都葬身海底了。

大明海軍是打過幾次仗,但基本都是在近海區域,雖然實力強勁,但名聲並不顯,故而日本國內對大明海軍實力根本就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還停留在幾十年前的水平上,甚至還認爲大明海軍的實力還不如已經滅了國的朝鮮水師呢,畢竟朝鮮水師在萬曆朝鮮之戰中讓日本水師吃了不少虧,老一輩的還記憶猶新,如今朝鮮幾近滅國,正好出了一口惡氣而已。

只是日本國內諸侯爭權奪利,根本不可能再組織起來再來一次入侵朝鮮,分上一杯羹了,也幸虧是這樣,不然這些拿着木盾藤甲的日本軍隊將會被憤怒的八旗鐵騎撕成碎片扔進大海!

日本幕府自然也很快收到消息,德川家光的態度不是很明朗,只是召集了幾位親信幕僚商議了一個晚上,事後沒有人也沒有什麼具體結果出來。

幕府的態度讓鹿兒島的島津家族七上八下的,但是後來大明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動作,也就漸漸放下心來,都以爲大明只是說說而已,要在琉球駐軍不是一間容易的事情,大明不可能爲琉球這樣一個近乎沒有什麼大用的島嶼產生多大的興趣。

而事實上,對琉球的軍事駐軍計劃已經下達給福建的洪承疇,只是洪承疇被荷蘭人近乎自殺式的襲擊給拖住了,於是駐軍琉球的計劃便擱淺了。

泰鬆一行向西走了將近四天,才進入大同境內,大同總兵王象乾對泰鬆的到來是格外的看重,雖然泰鬆並非漢人,但看起來對皇帝陛下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就看皇上爲了她的安全,既然把大明最精銳的鐵騎都派出來了,影響可見一斑了。

眼下朝廷軍改的風越吹越緊,其真實內容像他們這樣常年守衛邊關的將領是無從得知的,但這一次軍改可能真正意義上大明軍隊再一次重塑,涉及自身以及部下衆多將領的自身利益,就算泰鬆不能幫他們什麼,瞭解一下朝廷軍改的內部消息也好有個準備,這已經算是值了。

因此王象乾對泰鬆路過大同是格外的熱情,甚至親自出城十里前往迎接,並且提前一天安排了大同城內最好的客棧,將閒雜人等全部勸退,以供泰鬆一干人等休息。

大同已經算的上是邊關城市了,自從大明和蒙古關係緩和,邊境互通互市之後,大同街面上蒙古人身影也就多了起來,但是熱鬧繁華程度就遠不如京城了。

乍一聽到家鄉的口音,和看到那些熟悉忙碌的身影,泰鬆陡然覺得心情好了起來,堅持走出馬車,在吳三桂等人護衛下走上了大同的街頭。

可能大同的百姓並不知道今天會有一位大人物來到大同,而大同又是一座邊關之城,隨處可見攜刀持槍的邊防軍士,雖然吳三桂等人一行裝備比較怪異,但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這也只是好奇一下,並不能認出這是大明最神秘的一隻部隊,而他們護衛中的泰鬆公主,一身汗裝,就連她的族人一下子也未必能認出她來,街上的行人大多好奇而駐足一下,只把泰鬆當成是以爲顯赫官家將軍夫人吧了。

只是會有些猜測,這麼美麗漂亮的夫人究竟是誰家的,而且還有這麼多護衛沿途保護?一定不是尋常人家!

這種猜測究竟會傳出多少謠言,沒有人去統計,它只是生活中的一朵浪花而已。

安平客棧,這是大同城內最大,設施最好的一座客棧,兩千關寧鐵騎在城外的軍營駐紮,隨泰鬆進入大同城的不過是泰鬆隨侍的四名貼身丫頭,料圖一行,還有吳三桂手下近百名特戰隊員。

泰鬆在朱影龍身邊也已經三年了,也習慣了朱影龍那種勤儉節約和不喜歡勞師動衆,因此對大同的官員爲了她將客棧裡原來的客人趕走,雖然給了一定的補償,但還是隱隱的不快,但是人家一片好意,再說自己人多,安平客棧雖然大,也不見得能都能住下,因此她也就沒有說什麼,算是領他們的情了。

王象乾這位大同總兵是最主張聯蒙抗金的,因此對康妃泰鬆的到來自然是格外的歡喜。

安平客棧部分仿國賓館的樣式建造,設有十間精美套房,最大最好的一間不亞於國賓館內中等貴賓套房,自然是留給康妃泰鬆暫居一夜,其他剩下的九間,一間給了料圖,一間給了吳三桂和顏佩偉,剩下的料圖幾名貼身隨從和隨行的外交部的官員。

安頓下來後,泰鬆接見了部分大同的的官員,說了些勉勵的話,其實她也不懂什麼,只能笑臉迎人而已,但是大同官員們的孝敬,她都一一婉拒了,朱影龍立下的後宮的規矩她是很清楚的,他不反對跟地方上的官員有來往,畢竟人不可能沒有社會關係,但絕對不允許收受官員的禮物,當然他恩准的情況下是可以的,輕則降級廢掉名號,重則軟禁宮廷,打入冷宮太殘忍了,若非十惡不赦,這樣的刑罰朱影龍也不願意出現,畢竟,一夜夫妻,百日恩嘛!

大同總兵王象乾是泰鬆見得大同本地官員的最後一個,這位年逾五十的總兵大人雙鬢已經灰白,多年的邊關生活幾乎磨去了他臉上本來紅潤的光澤,不過體態到還敦實,總兵任上雖不能能人所不能,但也沒有出現什麼大錯,平平穩穩的,總的來說是個中等武將。

王象乾對着泰鬆行過大禮之後,欠身低眉道:“娘娘此次省親路過微臣治所,能讓微臣盡一份孝心,實乃微臣之幸。”

“王總兵,有什麼事情就直說吧,本宮有些累了。”一路走來,見到不少官員,大多都是這樣千篇一律,泰鬆聽了一點新鮮勁都沒有,加上本身趕了一天的路,人困馬乏的,又接見了那麼多官員,說了那麼多無聊的廢話,若是朱影龍在此,早就將這幫子投機鑽營的官員轟出去了。

王象乾臉色一紅,頗爲尷尬道:“娘娘說笑了,微臣能有什麼事呢,微臣只是來開娘娘還有什麼需要的,微臣好命人下去準備。”

“怎麼跟剛纔那個大同知府說的話一模一樣?”泰鬆有些受不了了,但是還沒有表現在臉上,畢竟人家也好好意,照樣給出一個滿意的微笑道:“總兵大人有心,本宮現在很滿意間臨時行在,你們的情意本宮領了,如果有什麼需要,本宮會差人告訴總兵大人的。”

本以爲這位總兵大人會跟剛纔那位知府一樣聽了這句話會很滿意的告退離開,但是王象乾是有目的的,在還沒有達到目的,或者一無所獲之前他又怎麼會主動告退呢?

“康妃娘娘,微臣有點小事想請教一下娘娘,還望娘娘能體恤一下微臣,微臣日後必有厚報。”王象乾終於說了出來,不過感覺上臉上火辣辣的,這句話說出口就等於把自己賣身給了泰鬆,如果泰鬆真的能給他一個滿意的答案,他王象乾日後就可以被看做是康妃的人了。

泰鬆被王象乾的舉動着實嚇了一條,她沒有想到王象乾會如此的直接說出這等投靠效忠之言,大明不像蒙古,後宮是不可以干預軍政的,尤其擅自與底下官員過從甚密者會給自己帶來災禍,尤其是她的身份還頗爲敏感。

如果料圖在此,必定會慫恿泰鬆答應下來,但是料圖還在生泰鬆的氣,早已帶着自己一羣手下不知道上哪兒花天酒地去了。

時間不允許泰鬆考慮太久,而且王象乾畢竟是地主,不好一下子把話回絕了,泰鬆心思一轉,道:“王總兵有什麼話儘管說就是,若是本宮回答不了,吳三桂少將軍也許能替王總兵解惑。”

王象乾聽了之後頓時眼睛一亮,迅即又暗淡了下來,吳三桂是皇帝的親信寵臣,雖然官職不高,但一項參與朝廷機密,他知道的或許比康妃娘娘還要多,不過吳三桂既然有如此身份,軍隊《保密條令》他是知道的,而且讓他是求一個晚輩,面子上拉不開不說,萬一不給面子,什麼消息都不透露,讓他這張老臉往哪兒擱?

但是轉念又一想,剛纔康妃娘娘並沒有一下子回絕,也是還有一線希望能從康妃娘娘嘴裡知道些什麼,霎時臉上又浮現起一絲喜色,忙可不擇言的謝道:“多謝娘娘成全!”

“先別忙謝本宮,本宮宮規在身,能不能幫王總兵本宮也不知道,王總兵,你還是先說說你想知道什麼吧?”泰鬆忙推手道。

“聽說皇上銳意改革,要將整個大明的軍隊都改編成跟京營新軍相同,聽說還要大面積的裁軍,現在微臣的大同邊軍聽了這個消息之後軍中人心惶惶,微臣這個做主將的也是七上八下,又不敢上折向朝廷詢問,畢竟這只是謠言,要是皇上怪罪下來,微臣這鼎烏紗和這顆腦袋就……”王象乾擔憂道。

泰鬆雖然不問政事,但並不等於不知道朝廷各項軍政運轉的情況,只是涉及道機密和絕密之事纔不會讓後宮知道,裁軍一事她是聽到一點風聲,而且基本確定,大明在未來的三年之五年內將會裁軍百萬,兩百多萬軍隊將會留下一百多萬,但是具體是什麼時候開始,怎麼裁撤,裁撤下來的軍士會怎麼安排,這些都是她這個做皇妃的難以接觸到的,不過她在心裡猶豫要不要把自己知道的告訴這個大同總兵王象乾,萬一皇上怪罪下來,自己又該怎麼辦?

就在泰鬆猶豫不決的這當口,王象乾雖然本事不怎麼樣,但混跡官場多年,尤其做到邊關主將,基本的察言觀色他還是沒有問題的,泰鬆一猶豫,就已經說明什麼,如果她不知道,自然會一口說出來,看樣子分明是知道一些,但是心中爲難不能說。

看來自己剛纔所說之事十有八九是確定無疑了。

既然有了答案,王象乾自然知道分寸,他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打半,犯不着讓康妃爲難,忙欠身道:“微臣讓娘娘爲難了,微臣告退!”

康妃泰鬆也是極其聰慧的女子,雖然一下了最王象乾的離去感到有些驚愕,甚至有些不解,不過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關鍵,原來自己雖然沒有說,卻事實上已經說了,不僅暗歎一聲,原來安逸的生活已經使得她逐漸忘記權力鬥爭中步步殺機,寸寸刀鋒了。

想到這裡,泰鬆不禁振作起來,未出嫁之前,她也是掌管了一個萬戶的公主,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子孫,這一次回草原恐怕是她這一生中最後一次回草原了,這裡麪包含了太多的沉重,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這讓泰鬆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應付即將到來的重重考驗。

第2章 整合(二)第2章 北伐伊始(二)第4章 大家一齊開打(一)第10章 登陸琉球(四)第8章 觀戰(一)第7章 絕代雙嬌(一)第8章 整風運動(一)第1章 貿易使司(二)第12章 深夜閱折(二)第2章 三方備戰(二)第8章 倭寇(二)第5章 廷辯交鋒(二)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三)第8章 遭遇一戰(四)第3章 湘西局勢(二)第7章 李瑤情動(三)第2章 新科狀元(一)第5章 傷勢惡化(一)第12章 教育改革(一)第8章 搜府第10章 佈局天下(四)第11章 千里奔襲(一)第8章 清獄嚴打(一)第1章 三方會談(一)第8章 傳國玉璽(三)第6章 圍困南京(五)第4章 真相(五)第1章 苗務大臣(二)第12章 教育改革(五)第1章 皇太極稱帝(二)第12章 南京城下(一)第12章 龍鳳呈祥(二)第4章 黔驢技窮(二)第11章 又是刺客(一)第6章 半島危機(一)第1章 鐵口斷宋(三)第4章 攤丁入畝(四)第5章 多爾袞(二)第2章 驚天之密(二)第4章 菜市口公審(一)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二)第1章 返回(二)第12章 離京第9章 戰爭的天平(一)第4章 菜市口公審(二)第9章 微服南巡(十四)第8章 一網打盡(四)第3章 時局第4章 意外收穫(三)第3章 謎團(二)第7章 絕代雙嬌(五)第11章 游擊戰爭?(二)第11章 父女相見(二)第3章 新土地法(三)第12章 匆匆一年(三)第9章 微服南巡(十二)第9章 真假玉璽(四)第4章 四方來賀(二)第11章 琉球行省(六)第7章 夜審(二)第1章 早朝風波(四)第4章 挑撥(二)第2章 盛京風雲(六)第11章 千里奔襲(二)第11章 風流明帝(五)第10章 順水推舟(二)第6章 一統天下(四)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二)第10章 吳三桂詐降上第10章 宴無好宴(一)第4章 挑撥(一)第12章 大龍興寺(一)第12章 大龍興寺(四)第9章 滿漢通婚?(六)第8章 一網打盡(八)第6章 引蛇出洞(六)第2章 捷報傳來(一)第9章 真假玉璽(三)第3章 舉步維艱(一)第5章 大清國亡(一)第1章 三方會談(一)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三)第2章 白蓮教(一)第5章 血戰長江(六)第10章 佈局天下(三)第7章 血戰寧遠上(二)第6章 探監第1章 草原來客(二)第9章 真假玉璽(一)第5章 真病(一)第3章 巾幗英雄(一)第11章 西南戰局(二)第10章 戰局(一)第9章 滿漢通婚?(六)第6章 時不待我(二)第8章 傳國玉璽(一)第6章 一統天下(五)第5章 金、蒙常駐公使(一)第2章 各懷心機(三)第8章 一網打盡(一)
第2章 整合(二)第2章 北伐伊始(二)第4章 大家一齊開打(一)第10章 登陸琉球(四)第8章 觀戰(一)第7章 絕代雙嬌(一)第8章 整風運動(一)第1章 貿易使司(二)第12章 深夜閱折(二)第2章 三方備戰(二)第8章 倭寇(二)第5章 廷辯交鋒(二)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三)第8章 遭遇一戰(四)第3章 湘西局勢(二)第7章 李瑤情動(三)第2章 新科狀元(一)第5章 傷勢惡化(一)第12章 教育改革(一)第8章 搜府第10章 佈局天下(四)第11章 千里奔襲(一)第8章 清獄嚴打(一)第1章 三方會談(一)第8章 傳國玉璽(三)第6章 圍困南京(五)第4章 真相(五)第1章 苗務大臣(二)第12章 教育改革(五)第1章 皇太極稱帝(二)第12章 南京城下(一)第12章 龍鳳呈祥(二)第4章 黔驢技窮(二)第11章 又是刺客(一)第6章 半島危機(一)第1章 鐵口斷宋(三)第4章 攤丁入畝(四)第5章 多爾袞(二)第2章 驚天之密(二)第4章 菜市口公審(一)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二)第1章 返回(二)第12章 離京第9章 戰爭的天平(一)第4章 菜市口公審(二)第9章 微服南巡(十四)第8章 一網打盡(四)第3章 時局第4章 意外收穫(三)第3章 謎團(二)第7章 絕代雙嬌(五)第11章 游擊戰爭?(二)第11章 父女相見(二)第3章 新土地法(三)第12章 匆匆一年(三)第9章 微服南巡(十二)第9章 真假玉璽(四)第4章 四方來賀(二)第11章 琉球行省(六)第7章 夜審(二)第1章 早朝風波(四)第4章 挑撥(二)第2章 盛京風雲(六)第11章 千里奔襲(二)第11章 風流明帝(五)第10章 順水推舟(二)第6章 一統天下(四)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二)第10章 吳三桂詐降上第10章 宴無好宴(一)第4章 挑撥(一)第12章 大龍興寺(一)第12章 大龍興寺(四)第9章 滿漢通婚?(六)第8章 一網打盡(八)第6章 引蛇出洞(六)第2章 捷報傳來(一)第9章 真假玉璽(三)第3章 舉步維艱(一)第5章 大清國亡(一)第1章 三方會談(一)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三)第2章 白蓮教(一)第5章 血戰長江(六)第10章 佈局天下(三)第7章 血戰寧遠上(二)第6章 探監第1章 草原來客(二)第9章 真假玉璽(一)第5章 真病(一)第3章 巾幗英雄(一)第11章 西南戰局(二)第10章 戰局(一)第9章 滿漢通婚?(六)第6章 時不待我(二)第8章 傳國玉璽(一)第6章 一統天下(五)第5章 金、蒙常駐公使(一)第2章 各懷心機(三)第8章 一網打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