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意外之喜(二)

煥章從裡面一走出來,看到熊瑚等諸皇妃,忙俯身低道:“諸位娘娘,皇上左胸捱了刺客一箭,雖然現在止住了血,但如果不能及時取出箭頭,恐怕有性命之憂!”他之所以不敢擡頭,主要是自己演技實在不行,怕露餡,要知道幾位娘娘都是絕頂聰慧的,萬一壞了皇上的大事可就百死難贖了。

其實盧煥章大可不必,諸女出了熊瑚和周寧還算冷靜之外,但也是憂心忡忡,其餘幾位早就六神無主了,哪會注意這些。

“熊姐姐,你拿主意吧,妹妹都聽你的!”聽了盧煥章的話後,周寧首先開口道。

“是呀,熊姐姐,你年紀最大,又是我們的姐姐,我們都聽你的!”幽幽醒轉過來的嫣紅代表其他還在抽泣不止的諸女道。

熊瑚點了點頭,朝盧煥章問道:“盧太醫,你有把握嗎?”

“啓稟諸位娘娘,取箭頭微臣只有一兩層的把握,但只要取出箭頭,而且能夠及時止住了血,微臣至少有五層把握能讓皇上脫離危險。”盧煥章還是在心裡斟酌了一下,把情況說的嚴重了些。

“那要是取出箭頭,皇上流血不止的話,豈不是?”熊瑚自己都不敢想象下去,那會是個什麼結果?

“請娘娘們早做決斷,微臣隨時準備爲皇上取出箭頭!”盧煥章後脊背已經溼透了,自己這一生自問從沒撒過慌,做過太虧心的事情,想不到這撒謊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再接下來他都不知道該怎麼往下說了。

“取,盧太醫,哪怕就是有一線生機。你也要盡力的救回皇上!”周寧突然站出來,衝着盧煥章堅定而決斷道。

“微臣遵旨!”盧煥章依然不敢擡頭,忙轉身又進去了。

不多時,盧煥章滿手血污的拿着一杆被折斷的雙鉤輕羽箭地箭頭走了出來,箭上佈滿倒刺,箭頭寒光閃閃,鋒利異常。

“盧太醫,皇上怎麼樣了?”諸女一齊簇擁過去問道。

“諸位娘娘,微臣不辱使命,已經取出箭頭。止住了血,如果皇上能在明早甦醒過來的話,應該就能脫離危險了。”盧煥章舒了一口氣道,這次好像不算是撒謊,皇上本來就沒事!

“謝天謝地!”諸女都紛紛拍了拍心口,止住了淚水,康妃泰鬆公主更是合十,默默的唸叨着,都是些聽不懂的話,反正不是“阿彌陀佛”。因爲喇嘛是不念“阿彌陀佛”的,泰鬆信奉的是喇嘛紅教教義。

“諸位娘娘,皇上需要靜養,還請娘娘暫時不要進去打擾皇上。有徐公公伺候着就行了,等皇上醒了,自然會召見諸位娘娘的。”盧煥章俯首道。

“我等都是皇上的妃子,難道進去探望一下皇上都不行嗎?”熊瑚大爲不解問道。

“娘娘誤會了。微臣並不是這個意思,娘娘要進去看望皇上這個自然沒有問題,只是千萬不能碰到皇上。免得傷口破裂。那就麻煩了。”盧煥章忙解釋道。

“原來如此。盧太醫,本宮錯怪你了。”熊瑚點了點頭道。

“如果沒有什麼事情。微臣可要先回太醫院給皇上開方子,煎藥了。”盧煥章忙提出告退道。

盧煥章匆忙揹着醫箱走出了養心殿,牽着自己的馬往太醫院而去。

熊瑚領着諸女魚貫而入,輕手輕腳的走進了進去,看到朱影龍靜靜地躺在龍榻之上,業已換上一身趕緊的絹白內衣,胸口隱隱約約還有血色滲出,血污斑斑的龍袍已經脫下,扔在一旁衣架之上,屋子裡更是散發這一個淡淡的血腥味,越往近走,止血散的藥味越濃,懷有身孕的寧妃周寧聞不慣這個問道,頓時一張秀臉揪了起來,伸手捂住嘴巴,乾嘔起來。

諸女走到裡龍榻前三尺之處被徐應元攔下道:“諸位娘娘,盧太醫吩咐過,娘娘們切莫靠皇上太近,尤其是幾位懷有身孕的娘娘,更加要注意,眼下天氣炎熱,萬一感染傷口化膿,到時候就回天乏術了。”

“徐公公說的有理,那咱們就站在此處看望一下皇上,皇上一旦甦醒,我們也可分時段過來服侍。”熊瑚面帶悲切朝諸位姐妹道,

“一切就依熊姐姐說的。”當下每人都看了假裝昏迷不醒的朱影龍一眼,然後都在宮女侍婢地攙扶下走了出去。

熊瑚走時鄭重的囑咐徐應元,皇上一旦甦醒,不管是什麼時候,一定要立刻派人通知到各宮的娘娘,徐應元忙點頭應下。

皇上遇刺重傷這樣大的事情捂是捂不住地,得消息最快的也就是內閣和軍機閣的幾位大臣,他們清早就過來辦理軍政國事,自然是第一個得知消息,一幫臣子得知皇帝返京途中遇刺重傷,還不丟下手中的事情,匆匆聚集到養心殿宮門口請求探視,但這養心殿,百官不得奉召是不能進去地,只能守在這裡等裡面傳出消息。

“孫閣老,這可怎麼辦纔好呀,這些亂臣賊子也太猖獗了,居然在京畿重地行刺聖駕,簡直罪該萬死!”吏部尚書黃尊素憂心忡忡的拉住同樣心急如焚的軍機閣首輔大臣孫承宗道。

“黃大人,你先不要擔心,皇上乃是真龍天子,不會有事地。”雖然這麼說,孫承宗地心裡也是直打鼓。

那個周庭儒更是離譜,居然大肆談論天象,說客星反衝,紫微星暗淡,果然應驗了,說什麼皇上應有此劫之類地話,一下倒是蠱惑了不少人相信了他的鬼話,嘰嘰喳喳地,三五成羣的在養心殿宮門前議論不休。

聞訊而來的官員是越來越多,只要夠品級的,能夠遞牌子進來的基本上除了生病不能下牀,還有幾個留在通州軍營的老頑固都集中道了養心殿宮門口。

不知誰喊了一聲:“盧太醫出來了!”

百官就如同趕集似的朝養心殿的宮門望過去,果然是太醫院地院使盧煥章,揹着藥箱。牽着馬從裡面走了出來,一下紫就被百官圍住了,你一句,他一句

煥章深陷包圍,窮於應付根本不知道該回答誰的問題

最後還是內閣首輔韓爌和軍機閣首輔孫承宗出來將場面鎮住,百官一看,文官之首和武官之首已經都站出來了,這個時候誰敢聒噪,只得都靜下來。看兩位首輔大人如何聞出些什麼消息來。

“請問盧太醫,皇上的傷勢如何?”韓爌畢竟比孫承宗資格還要老一些,首先問道。

盧煥章好不容易脫身,鎮定下來,忙抱拳朝韓、孫二位道:“韓閣老,孫閣老,皇上的傷勢雖然嚴重,但已經穩住了,兩位閣老不必過於擔心,下官還要回太醫院給皇上開方。煎藥,請兩位閣老大人行個方便,下官不能在此久留!”

韓爌與孫承宗對視了一眼,心中俱咯噔了一下。看來皇上傷勢頗重,忙指揮百官給盧煥章放行,耽誤了開方煎藥的大事,誰也擔待不起。

盧煥章忙伸手抹了把汗。告罪匆忙離去。

百官們正猶豫不決是不是再等等,或許有什麼新消息,韓爌和孫承宗交換了一個眼神。心裡都明白。此刻不管皇上的重傷能不能治。穩定朝局纔是一切,內憂外患。先如今又出了皇上遇刺這樣的惡性案件,外表平靜,實在暗流涌動的朝局將會出現什麼樣的動盪,一位是文官之首,一位是武官之首,兩人都是輔弼重臣,此刻需要顯露同心協力,穩住朝綱了。

這個時候養心殿地宮門再一次被打開,這次出來的是以挺着大肚子的貴妃熊瑚爲首的各宮嬪妃,個個臉上都帶有悲切之色,尤其是恭妃、裕妃還有淑妃都需要人攙扶才能走路,這些兩位首輔大臣眼神中露出更爲駭然之色,看來皇上的傷還不止是盧太醫所說的那樣,恐怕更加嚴重,兩人的心情不禁更加沉重起來,一齊上前朝熊瑚等女行跪拜之禮道:“老臣參見貴妃娘娘、寧妃娘娘……”緊跟着後面的官員也都下跪行禮。

“兩位老大人請起。”面前,伸出雙臂去攙扶,奈何腹部高隆,彎身不下來。

韓、孫二人謝恩站起。

“諸位大人都請起!”熊瑚又朝他們身後跪着的百官們道。

百官們都依言站了起來。

“敢問娘娘,皇上地傷勢到底如何?”韓爌上前一步,小聲問道。

“韓閣老放心,皇上並無大礙,內閣政務還需閣老多多費心!”熊瑚鄭重的道。

“老臣蒙皇上再次啓用,已經是天大的恩典,老臣就是粉身碎骨也不會讓朝廷發生什麼亂子的。”韓爌當即表明心跡道。

“這就好,有老大人這句話,本宮和諸位娘娘們也就都放心了。”熊瑚鬆了一口氣,這個當口最怕地是朝局不穩,有韓爌這句話,她放心多了。

“孫閣老。”熊瑚現在是貴妃的身份,又是暫攝後宮,皇上重傷昏迷,她理應站出來穩住朝綱。

“老臣在!”孫承宗忙俯首道。

“皇上明旨不許後宮干涉軍政事務,本宮也不想違背皇上的聖旨,但是本宮有句話不得不提醒孫閣老。”熊瑚頓了一下,沒有直接說下去,好像是再思考一下,這句話該怎麼說出口。

“娘娘請說,老臣聽着呢!”

“京城絕對不能亂,皇上的改革絕對不能停下來!”熊瑚自己斟酌了一下嚴肅地道。

“娘娘放心,老臣絕對不會讓皇上失望的。”孫承宗的話中也透着一股子一往無前地堅決,老而彌堅說是就是這個吧,孫承宗心中已然認定了改革是不可阻擋地,自然是一條心地幹下去了。

皇帝遇刺重傷的消息已經在京城中大小街道蔓延開來,一時之間,坊間謠言四起,人心都開始惶惶不安起來,剛過上平穩地日子,這又要亂了,百姓們能不關心嗎?

而在壽安宮禮佛頌經的懿安皇后張嫣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頓時是一頭栽倒在地,手中的佛珠應聲落地,四分散開,從此一病不起,宮內又大亂了一場,經盧煥章診斷,是急火攻心,加上心中抑鬱難消,病不是什麼大病,但根治還在心,這心病還須心藥醫,盧煥章又不知道這懿安太后得的是什麼心病,如何能根治?

朱影龍從徐應元口中得知這個消息,沉默了許久,長嘆了一口氣,張嫣心裡的那個心病就是自己,除了兩人自己之外,恐怕無人得知,眼下都已經這樣了,或許這也許是解決兩人之間的最好的契機,因爲他從徐應元的口中得知張嫣病中昏迷當中一直喃喃自語的兩個字就是:“弟弟!”

朱影龍決定假裝重傷,目的有三,第一:誘使刺殺自己背後人自動浮出水面,既然他們的目的是要自己死,那不會沒有目的,他有預感,這絕對不是簡單的刺殺,第二,麻痹南京的魏忠賢,爲熊廷弼贏得更多的準備時間,雖然他也知道這麼大的軍事行動瞞不過魏忠賢,但至少會讓他做出錯誤的判斷,認爲自己重傷危在旦夕,即便是五萬大軍整編出來了,也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南下湖廣,當然也不排除魏忠賢不會被自己迷惑,第三:試一試北面的皇太極,看他是不是真的能遵守盟約,最近皇太極的一系列的政策都表明他似乎有意西進,金人內部也是意見不統一,自己這一重傷,宸這個機會南下攻明報仇的勢力必然擡頭,給皇太極製造一些麻煩他是不遺餘力的。

當然這麼做,他也冒着極大的風險,萬一弄巧成拙,那釀成朝局的巨大動盪可是得不償失,但他還是決定做了,他並不是真的重傷,他可以隨時完好無損的出現,一旦發現朝局振盪,或者局勢大的惡化,他可以立刻現身阻止,人生難的幾回搏,不搏一下怎麼知道自己做的是對還是錯呢?

這一章沒有喜,喜將留到下一卷!

第1章 春闈出貢(二)第8章 九·一八(四)第4章 挑撥(一)第8章 翻牌子制度(一)第3章 新土地法(四)第5章 大清國亡(三)第7章 夜審(三)第5章 悲城南京(一)第3章 兩淮鹽商(二)第1章 苦寂方丈(一)第10章 金屋藏嬌(一)第7章 投桃報李(二)第8章 順帝之璽(四)第8章 兵從何來(二)第7章 錦州逼和(二)第4章 挑撥(一)第7章 班師返京(三)第11章 又是刺客(二)第9章 海蘭珠(三)第11章 姐妹團圓(三)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一)第10章 扶桑行省(三)第1章 風雲變幻(三)第2章 各懷心機(四)第5章 金、蒙常駐公使(一)第7章 夜審(一)第5章 梁園第8章 傳國玉璽(一)第7章 戒酒,可能嗎?(二)第8章 順帝之璽(四)第1章 廢除八股(一)第11章 軍制改革(三)第7章 錦州逼和(一)第12章 匆匆一年(三)第14章 年關(二)第9章 戰爭的天平(四)第12章 匆匆一年(二)第1章 風雨飄搖(一)第3章 藍家兄妹(二)第5章 傷勢惡化(二)第9章 主動出擊(一)第10章 扶桑行省(一)第10章 登陸琉球(四)第1章 風雲變幻(三)第2章 盛京風雲(一)第5章 高麗棒子完了(二)第7章 開戰(一)第5章 選秀危機(一)第3章 時局第2章 盛京風雲(一)第7章 血戰寧遠上(一)第11章 西南戰局(三)新書發佈了第10章 金屋藏嬌(四)第4章 被迫遷都(四)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三)第12章 強勢介入(四)第6章 東西夾擊(一)第8章 一網打盡(一)第2章 驚天之密(一)第9章 新的一年(三)第9章 微服南巡(二)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一)第1章 赴遼(一)第9章 滿漢通婚?(五)第2章 各懷心機(二)第7章 有鳳來儀(二)第6章 特種作戰(三)第3章 藍家兄妹(二)第6章 平倭方略(三)第4章 迫從(二)第6章 張榜求醫(一)第4章 兄弟反目(三)第10章 如瑩分娩(一)第4章 黔驢技窮(三)第9章 突病(一)第2章 三方備戰(二)第2章 新科狀元(一)第3章 新土地法(一)第8章 九·一八(四)第8章 一網打盡(二)第3章 兩淮鹽商(三)第9章 步步緊逼(二)第7章 圍困南京(一)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二)第11章 游擊戰爭?(二)第12章 黃紅之爭(二)第2章 兵臨城下(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一)第12章 袁崇煥(一)第11章 姐妹團圓(一)第12章 袁崇煥(一)第2章 北伐伊始(一)第6章 再起波瀾(一)第6章 一統天下(六)第4章 被迫遷都(六)第4章 挑撥(一)第11章 吳三桂詐降下(二)第7章 夜審(二)
第1章 春闈出貢(二)第8章 九·一八(四)第4章 挑撥(一)第8章 翻牌子制度(一)第3章 新土地法(四)第5章 大清國亡(三)第7章 夜審(三)第5章 悲城南京(一)第3章 兩淮鹽商(二)第1章 苦寂方丈(一)第10章 金屋藏嬌(一)第7章 投桃報李(二)第8章 順帝之璽(四)第8章 兵從何來(二)第7章 錦州逼和(二)第4章 挑撥(一)第7章 班師返京(三)第11章 又是刺客(二)第9章 海蘭珠(三)第11章 姐妹團圓(三)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一)第10章 扶桑行省(三)第1章 風雲變幻(三)第2章 各懷心機(四)第5章 金、蒙常駐公使(一)第7章 夜審(一)第5章 梁園第8章 傳國玉璽(一)第7章 戒酒,可能嗎?(二)第8章 順帝之璽(四)第1章 廢除八股(一)第11章 軍制改革(三)第7章 錦州逼和(一)第12章 匆匆一年(三)第14章 年關(二)第9章 戰爭的天平(四)第12章 匆匆一年(二)第1章 風雨飄搖(一)第3章 藍家兄妹(二)第5章 傷勢惡化(二)第9章 主動出擊(一)第10章 扶桑行省(一)第10章 登陸琉球(四)第1章 風雲變幻(三)第2章 盛京風雲(一)第5章 高麗棒子完了(二)第7章 開戰(一)第5章 選秀危機(一)第3章 時局第2章 盛京風雲(一)第7章 血戰寧遠上(一)第11章 西南戰局(三)新書發佈了第10章 金屋藏嬌(四)第4章 被迫遷都(四)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三)第12章 強勢介入(四)第6章 東西夾擊(一)第8章 一網打盡(一)第2章 驚天之密(一)第9章 新的一年(三)第9章 微服南巡(二)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一)第1章 赴遼(一)第9章 滿漢通婚?(五)第2章 各懷心機(二)第7章 有鳳來儀(二)第6章 特種作戰(三)第3章 藍家兄妹(二)第6章 平倭方略(三)第4章 迫從(二)第6章 張榜求醫(一)第4章 兄弟反目(三)第10章 如瑩分娩(一)第4章 黔驢技窮(三)第9章 突病(一)第2章 三方備戰(二)第2章 新科狀元(一)第3章 新土地法(一)第8章 九·一八(四)第8章 一網打盡(二)第3章 兩淮鹽商(三)第9章 步步緊逼(二)第7章 圍困南京(一)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二)第11章 游擊戰爭?(二)第12章 黃紅之爭(二)第2章 兵臨城下(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一)第12章 袁崇煥(一)第11章 姐妹團圓(一)第12章 袁崇煥(一)第2章 北伐伊始(一)第6章 再起波瀾(一)第6章 一統天下(六)第4章 被迫遷都(六)第4章 挑撥(一)第11章 吳三桂詐降下(二)第7章 夜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