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圍困南京(五)

翌日清晨,朱影龍再次駕臨瓊林苑,數十名將官聚集在這裡,召開御前軍事會議。

除了水師,這次渡江作戰的部隊全部換上了新式軍裝,將官們也都新換上了最新的將官服,雖然這當中許多人還有些不習慣,但此次換裝是朱影龍親自下的命令,不換也的換,更多聰明的將領都已經猜到,南征勝利後,朝廷將會對軍隊進行一次巨大的改革,聰明的人已經知道該怎麼站隊了。

朱影龍今天來,無非是宣佈一下昨日水師大勝的消息,再就是臨戰前敲打敲打這些將軍們,並且嚴厲的宣佈了幾條作戰紀律,嚴肅軍紀,鼓舞一下士氣,不到半個時辰就結束了。

“袁愛卿,你的渡江作戰時間定下來了嗎?”會議結束後,朱影龍單獨召見了袁崇煥等幾個重要將領。

“臣擬定了兩個時間,請皇上定奪!”袁崇煥道,“一個是明天凌晨,另外一個是三日後,兩個時間各有各的優勢,明天凌晨,可以趁對岸還在慌亂之中,打他一個措手不及,讓魏閹來不及做出反應,我們可以按預訂方案進攻,三天後呢,我們可以根據對岸的反應,調整進攻方案,這段時間可以策反對方將領,這對我們登陸作戰將會很有利,傷亡也會少些。”

“你們的意見呢?”朱影龍擡頭目光從洪承疇、常炎林、陸浩天等人臉上掃過,問道。

“皇上,微臣想,如果能爭取對岸僞朝叛軍一些將領投誠,再見識到朝廷大軍的厲害後,相信他們會做出一個明知的抉擇。”洪承疇第一個站出來道,聽的出來他是贊成三日後渡江,只不過沒有明說而已。

不過這也暗合了袁崇煥心中的一些想法,素來穩重的他更偏向於後着,穩打穩紮是他的作風,這也是朱影龍爲什麼選他當南征主帥的原因,南征牽涉國家大局,穩妥的將軍雖然再進取上有些不足,但一步一步的勝利這就足夠了。

“皇上,戰爭本來就是以快打快,我們沒有必要放着這麼好的戰機而錯過。”陸浩天鮮明的站在前者上。

常炎林沉思了半宿,才道:“皇上,依臣的想法早打比晚打好。”

朱影龍嘴角泛起一絲微笑,按照年齡陸浩天和常炎林都可以歸到少壯派中,他們更希望以戰功來表明自己的能力,特別是陸浩天,他已經被閒置了快一年了,好不容易等到他要上戰場了,一天都不能等;再說袁崇煥和洪承疇屬於壯年實力派的,他們都有着個人鮮明的指揮風格,袁崇煥偏向穩重和防守,洪承疇則喜歡走偏鋒和進攻,屬於承上啓下的將領。

同樣是年輕人的朱影龍,他也喜歡冒險,也喜歡出奇招,但是他還是會贊同袁崇煥的方案,但在心裡面認同洪承疇,他與洪承疇那點芥蒂,不過是雙方所處的地位以及時代的鴻溝造成的,換做他處在洪承疇的位置,他或許也會這麼做。

“卓老,你的朕的智囊,朕想聽聽你的想法。”朱影龍的目光最後落到了卓巴古井不波的臉上。

卓巴緩緩睜開了雙眼,之前他一直是閉着的,目光柔和道:“選哪個時間渡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要的是一個完整的江南,而不是一個破碎的江南。”

“這句話說到點子上了。”朱影龍眼睛一亮,卓巴不愧被苗人稱之爲大智者,洞察人心的能力之強遠在諸將之上。

常炎林似乎有些領悟,眼神先是一陣迷茫,很快就清澈起來,看來他很努力,這一點讓朱影龍很是欣慰。

“皇上,微臣……”洪承疇想要說什麼,不過朱影龍並沒有讓他說下去,而是揮手阻止了道:“洪愛卿不必再說了,朕已經決定了,三日後渡江。”

“是,皇上。”衆人異口同聲道。

衆將各自散去準備三日後渡江,朱影龍將袁崇煥和洪承疇兩人留了下來,關於派一支偏師從浙東沿海登陸的事情,他昨天考慮的一個晚上,並且詳細的查看了最近半個月暗影從福建發回來的情報,鄭芝龍似乎並沒有北上的跡象,臺灣那邊也有零星的消息,說是鄭芝龍跟島上的西班牙人還有荷蘭人關係一直不和睦,三方都想着自己獨佔臺灣(也就是小琉球),擦槍走火的事情不斷,鄭芝龍依託福建,不斷增兵臺灣,已然成爲勢力最大的一個,荷蘭人仗着自己是海上馬車伕,船堅炮利,又佔據南方,最倒黴的是西班牙人,佔據的雞籠(基隆),直接受到鄭芝龍的威脅,按照目前的態勢,鄭芝龍應該對荷蘭人保持克制,然後一舉將西班牙人趕下海,佔據臺灣北部,然後回頭收拾荷蘭人,不過陸地上,他真的想放棄福建嗎,至少鄭氏家族還沒有大規模出海遷徙的跡象,說明鄭芝龍對內陸還有野心,因此不得不防,所以才留下二人做最後的商議。

“臣不贊成這樣的冒險行動,我軍兵力不足,如果抽調一部,就需要重新部署,雖然時間上我們還來的及,但兵力使用上,我們將會捉襟見肘,更何況我們遲早會打過去了,臣請皇上慎重考慮。”袁崇煥態度鮮明的反對了洪承疇的冒險主義。

“大帥的擔心固然不錯,但如果鄭芝龍不出兵干預,更何況我們有鄭芝豹在手,這樣一個大好的機會就這麼白白錯過,豈不可惜!”洪承疇儘量委婉的說,因爲袁崇煥畢竟是他現在的上司,大戰將臨,最忌諱的就是將帥不合,互相猜疑,這個錯誤他不能犯,也不敢犯。

“那個鄭芝豹審問過了嗎?”朱影龍心一動,問道。

“沒有聖旨,微臣不敢擅自審理。”

“人呢?”

“已經移交給周文元周大人了。”

朱影龍吩咐人將周文元傳召過來,見禮後,問道:“鄭芝豹嘴裡有沒有問出什麼有用的東西?”

周文元連連苦笑道:“微臣等把吃奶的力氣都用上了,鄭芝豹就是不肯開口,他那張嘴就跟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

“這鄭芝豹倒是個硬漢子。”朱影龍也是微微一愣,暗影逼供的手段他是清楚的,這樣都堅持下來了,的確是把硬骨頭。

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一)第7章 撲朔迷離(二)第1章 風吹草動(二)第11章 聖駕南下(一)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3章 揭開謎底(二)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二)第5章 藏寶圖(一)第12章 喜事連連(二)第9章 微服南巡(二十)第9章 主動權(二)第9章 滿漢通婚?(五)第10章 扶桑行省(二)第7章 除夕晚宴(三)第8章 開放武器禁運(二)第5章 金、蒙常駐公使(二)第10章 湘西風雲(二)第12章 南京城下(三)第8章 血戰寧遠中(二)第7章 血戰寧遠上(二)第3章 藍家兄妹(四)第1章 沅州之爭(一)第1章 風雲變幻(一)第1章 不速之客(一)第11章 努爾哈赤之死(一)第7章 投桃報李(二)第6章 一統天下(四)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一)第12章 苗人內訌(二)第11章 父女相見(六)第5章 天子之怒(三)第11章 聖駕南下(二)第6章 重陽賞菊(二)第11章 李香君(二)第8章 卓巴歸心(二)第11章 姐妹團圓(四)第5章 兩個朝廷(一)第8章 交換(二)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一)第11章 千里奔襲(一)第6章 探監第5章 兩個朝廷(二)第1章 三方會談(一)第12章 龍鳳呈祥(一)第7章 圍困南京(一)第6章 平定江南(二)第2章 整合(二)第7章 絕代雙嬌(四)第12章 黃雀在後(一)第12章 強勢介入(三)第7章 班師返京(二)第5章 高麗棒子完了(一)第12章 苗人內訌(一)第12章 強勢介入(三)第8章 清獄嚴打(一)第11章 又是刺客(一)第11章 真有刺客(一)第12章 意外之喜(一)第2章 盛京風雲(二)第4章 敲詐鹽商(二)第10章 如瑩分娩(二)第3章 兩淮鹽商(五)第5章 刺客現身(六)第5章 閃電偷襲(一)第8章 一網打盡(三)第11章 風流明帝(三)第4章 破冰之舉(一)第1章 廢除八股(二)第4章 菜市口公審(一)第2章 北伐伊始(二)第1章 返回(一)第11章 寧錦再捷(一)第1章 皇太極稱帝(三)第4章 兄弟反目(二)第2章 白蓮教(二)第4章 被迫遷都(一)第6章 圍困南京(一)第7章 南下(一)第4章 佳人如昔(二)第9章 無奈紫荷(一)第10章 簽訂協議(二)第8章 日審(四)第5章 高麗棒子完了(二)第3章 皇帝萬壽(三)第6章 引蛇出洞(五)第6章 睡了李箐(二)第2章 北伐伊始(二)第11章 開封風雲(一)第6章 圍困南京(一)第4章 四方來賀(二)第7章 南下(一)第3章 兩淮鹽商(六)第8章 整風運動(一)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7章 班師返京(一)第9章 步步緊逼(一)第11章 父女相見(六)第4章 以打促和(一)第9章 少數民族政策(二)第11章 張嫣
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一)第7章 撲朔迷離(二)第1章 風吹草動(二)第11章 聖駕南下(一)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3章 揭開謎底(二)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二)第5章 藏寶圖(一)第12章 喜事連連(二)第9章 微服南巡(二十)第9章 主動權(二)第9章 滿漢通婚?(五)第10章 扶桑行省(二)第7章 除夕晚宴(三)第8章 開放武器禁運(二)第5章 金、蒙常駐公使(二)第10章 湘西風雲(二)第12章 南京城下(三)第8章 血戰寧遠中(二)第7章 血戰寧遠上(二)第3章 藍家兄妹(四)第1章 沅州之爭(一)第1章 風雲變幻(一)第1章 不速之客(一)第11章 努爾哈赤之死(一)第7章 投桃報李(二)第6章 一統天下(四)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一)第12章 苗人內訌(二)第11章 父女相見(六)第5章 天子之怒(三)第11章 聖駕南下(二)第6章 重陽賞菊(二)第11章 李香君(二)第8章 卓巴歸心(二)第11章 姐妹團圓(四)第5章 兩個朝廷(一)第8章 交換(二)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一)第11章 千里奔襲(一)第6章 探監第5章 兩個朝廷(二)第1章 三方會談(一)第12章 龍鳳呈祥(一)第7章 圍困南京(一)第6章 平定江南(二)第2章 整合(二)第7章 絕代雙嬌(四)第12章 黃雀在後(一)第12章 強勢介入(三)第7章 班師返京(二)第5章 高麗棒子完了(一)第12章 苗人內訌(一)第12章 強勢介入(三)第8章 清獄嚴打(一)第11章 又是刺客(一)第11章 真有刺客(一)第12章 意外之喜(一)第2章 盛京風雲(二)第4章 敲詐鹽商(二)第10章 如瑩分娩(二)第3章 兩淮鹽商(五)第5章 刺客現身(六)第5章 閃電偷襲(一)第8章 一網打盡(三)第11章 風流明帝(三)第4章 破冰之舉(一)第1章 廢除八股(二)第4章 菜市口公審(一)第2章 北伐伊始(二)第1章 返回(一)第11章 寧錦再捷(一)第1章 皇太極稱帝(三)第4章 兄弟反目(二)第2章 白蓮教(二)第4章 被迫遷都(一)第6章 圍困南京(一)第7章 南下(一)第4章 佳人如昔(二)第9章 無奈紫荷(一)第10章 簽訂協議(二)第8章 日審(四)第5章 高麗棒子完了(二)第3章 皇帝萬壽(三)第6章 引蛇出洞(五)第6章 睡了李箐(二)第2章 北伐伊始(二)第11章 開封風雲(一)第6章 圍困南京(一)第4章 四方來賀(二)第7章 南下(一)第3章 兩淮鹽商(六)第8章 整風運動(一)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7章 班師返京(一)第9章 步步緊逼(一)第11章 父女相見(六)第4章 以打促和(一)第9章 少數民族政策(二)第11章 張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