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羅汝才稱臣(下)

在病榻上被御醫救醒,羅汝才第一句話就是:“皇子找到了沒有,”

很可惜,答案卻是沒有,這不怪禁衛統領,一道早的突然出現那麼一塊石頭和紙條,偏偏沒有任何目擊者,而且這皇城裡面的主幹道也基本上是青石鋪設,也不會有腳印出現,這樣的情況下要怎麼追蹤寄件的人,

再說了,這紙條上只有那麼一句話,卻沒有任何聯繫地址,甚至是誰寄出的信件都不知道,這叫人怎麼找,

羅汝纔此刻卻是沒有太擔心孩子的事情了,能夠那麼神通廣大的,要麼就是錦衣衛要麼就是內衛,但兩者之中,他更願意相信是後者幹出來的好事,因爲此刻大魏正在與共和國進行交戰中,

既然是張弘斌那傢伙幹出來的好事,那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得到答覆以前,至少皇子的安危是不必擔心了,但答覆卻也不能夠太慢,對方的忍耐限度是有上限的,這個上限主要和自己搜索皇子力度成反比,讓石頭染血,何嘗不是在告訴他:不要繼續搜索了,否則……

如此,至少又可以肯定一個結論:皇子就在襄陽城中,但羅汝纔敢搜索嗎,

“查,但給我小心翼翼的查,不要打草驚蛇了……對了,我昏迷了幾天,最近幾天,外面的情況又怎麼樣了,”羅汝才把城衛統領叫了過來,一字一頓的吩咐道,末了,轉頭看向宰相詢問了一下,

“回陛下,最近前線發回一些戰報,情況似乎不太樂觀,”宰相沈俊上前回答到,

“把戰報拿過來給我看看,”羅汝才見情況不妙,立刻強打精神在病牀上起來了,

拿過戰報以前,先是眉頭一皺,因爲這份戰報上,寫着張獻忠的兒子戰死的消息,而且大西過後方似乎遭到了共和國某支神秘部隊的攻擊,以至於張獻忠似乎打算撤軍,

這可不行,若是沒有張獻忠的部隊牽制一部分共和國的部隊,那麼自己那支部隊,可就要危險了,

第二份戰報,更是讓他揪心不已,那是大明被迫撤軍的消息,遼東的韃子似乎又開始蠢蠢欲動,不僅僅是這樣,還在登州進行了第一次登陸,試圖從海上攻打北直隸,奈何好歹是被擊敗遁去,不過這樣一來,大明需要防禦韃子的地方,又多了一個,

大吳國似乎也打算撿便宜,但是他的對象卻是大明,天知道大吳國皇帝是腦袋被夾了,還是睡眠不足導致精神恍惚了,居然敢挑戰大明這個能把韃子打得丟掉都城的勢力,

不過這樣一來,大明直接面對韃子和大吳國兩個勢力,沒辦法三線作戰,根據戰報反應的情況,先前的部隊,爲首的將領滿桂,似乎又被共和國俘虜了,大明如今正在考慮,要不要把他贖回來,

滿桂也算是硬氣,兩次被俘依然死也不投降,說是氣節也可以,不過在這樣下去,只怕爲了面子和爲了給其他軍人一個交代,大明最後都得被這些被俘虜的將軍給拖死,

讓羅汝才警惕的就是一件事情,那就是滿桂被俘虜,並非是在戰敗之後被俘虜,而是在行軍過程之中,在驛站下榻的當晚,在親軍的眼裡就這樣被人綁架了,第二天醒來被發現不見的,當然也有三四個親軍被發現失蹤,後續在偏僻的角落發現了他們的屍體,

這樣情況,和他三個皇子失蹤和何其相似,

共和國,到底訓練了一支神秘軍隊,形同鬼魅,讓人防不勝防似得,這樣的部隊,未免也太可怕了點吧,

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這一刻還在家裡吃着飯,下一刻就被關在什麼秘密的地方,等待着共和國的宣判,

“讓禁衛軍統領,擴招三千人進入禁衛軍,確保每一個角落,都在禁衛軍的監控之下,另外,保持穩定的聯絡,”羅汝纔看完這份戰報之後,擡頭對沈俊說到,

“皇上,請恕老臣僭越,看完這份戰報之後,老臣自作主張,讓禁衛軍加強了對皇宮的監控力度,”沈俊貴爲大魏的宰相,自然可以在一些小事上做主,不過涉及禁衛軍,還是要告罪一下,

“你也是爲了我好,我知道的,恕你無罪,”羅汝才上前,將其扶起,

接受了沈俊的謝恩,羅汝才這才坐了回去,繼續觀看戰報,第三份戰報就讓他覺得一陣精神恍惚,前後兩天的時間,張獻忠居然和他僅剩的一名義子一起被暗殺,而暗殺他們的敵人,至今沒有發現,這不用想,羅汝才一下子就想到了那支神出鬼沒的部隊,

張獻忠一死,整個大西就是羣龍無首,甚至羅汝才已經預料到,整個大西國會進入分崩離析的倒計時,此刻卻不是攻打共和國的時候,必須要搶在那些膽小的將領打算投靠共和國以前,先把這些地盤給佔了,

只是他沒有立刻那麼做,而是打開了第四份戰報,這一份,和他有關,或者說和他親戚羅珩有關,

三千士卒被人一鼓作氣消滅掉,若非羅珩第一時間帶人撤退,只怕也不知道會死多少,但讓羅汝才鬱悶的是,羅珩居然在戰鬥之中,被打傷了右腿之後,被敵軍俘虜了,

打開第五份戰報,羅汝才只覺得頭暈目眩,差點沒有暈倒在病牀上,

蓋因這份戰報只寫了一個內容,大軍後側過程中,遭遇敵軍夜襲,剩下的部隊居然被敵人盡數俘虜,更糟糕的是,敵人的部隊開始集結於邊境,看情況很有可能會越境作戰,

完了……還是太小看了共和國的戰鬥能力,

這一刻,羅汝才終於醒悟,在新的戰鬥模式下,人數已經沒什麼意義,若不能夠適應這個洪流,就要被歷史淘汰,但是這個學費,也太高了,高得讓羅汝才喘不過氣來,

現在的情況是:南北兩線的戰鬥已經結束,共和國已經不必擔心來自這兩個地方的攻擊,如今他們完全可以調動優勢兵力,進入大魏國進行戰鬥,同時……自己的三個皇子依然下落不明……

絕後,好可怕的威脅,羅汝才如今真的覺得很累,當了皇帝之後,這是他第一次覺得那麼的累,那麼的無力,

休息的第二天,禁衛統領又來彙報,門口又出現了一張紙條,依然是用一塊染血的石頭壓着,

上面就寫着幾個字:臣服,或絕後,快決定,

那一瞬間,羅汝才覺得,自己已經沒有了選擇,他知道,這幾個字還有另外一個意思,那就是共和國會正式出兵攻打大魏,若是到時候襄陽被打下來,那他和整個皇族,實際上也沒有任何繼續存在的必要,歷史上,哪個皇朝,會允許前朝的皇族依然活着的,

就算滿清自稱繼承自大順,故而象徵性的保留了十三陵和一些明朝的事物,但對於明朝皇族的撲殺,卻一直沒有消停,誰也不知道,到了滿清中後期,還有多少大明的皇族是活着的,

“派出使者,且說……羅汝才願意向共和國稱臣,”羅汝才咬了咬牙,對沈俊說到,

沈俊會意,立刻下達了命令,

羅汝才依然很狡詐,他是稱臣,而不是歸順,換言之就是像以前的滿清一樣,打不過大明瞭,就假意歸順,到了他日兵強馬壯,再行反叛,

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大魏的確是出於劣勢,稱臣是最穩妥的方法,

大概是兩者的國都相距很近的關係,國書到達長安不過兩天的時間,而使者回來的時候,帶回了一名來自共和國的使者,他的名字叫做李巖,

是的,他就是曾經考過公務員,在共和國出仕,而原本的時空裡面,卻是李自成麾下重要將領的李巖,

此刻他的身份,就是共和國的談判使者,

來到大魏,羅汝才以屬國小王的身份,拜見了上國使者,

“大魏皇帝您好,現在請先不要自作多情,好嗎,畢竟,我皇尚未答應,你們成爲我國的屬國,”李巖看了看羅汝才,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對他說道,

“哦,莫非共和國,真的要和我大魏不死不休,”羅汝才見狀,索性也不矯情,

“非也,按照共和國的意思,只需要您簽署了這份臣屬條約,那麼您和您的勢力,便是我共和國的直系屬國,”李巖笑了笑,在懷中拿出了一份協議,

羅汝纔看了看,就再也笑不出來了,

1、與共和國接壤的地方,不允許大魏駐軍,

2、大魏的所有部隊,都要由共和國派出來的指導員進行再訓練,並且要配備由共和國派出來的政委,

3、大魏的財政必須要對共和國公開,共和國會常駐一名顧問(李巖),專門負責協助大魏管理財政、政治和軍事,

4、大魏的皇子必須要在共和國居住,每年允許大魏皇帝去共和國皇宮吃年夜飯,到時候可以與皇子團聚一段時間,

5、大魏每年,要上繳財政收入的30%給共和國,

6、允許共和國的公務員,在大魏出仕,

7、共和國的銀行,將無條件在大魏開設,大魏要承認共和國貨幣的合法性,並保證銀行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當然,也有對大魏也有一些好處的條文:

8、共和國幫助大魏,建立最先進的軍隊,並且幫助大魏建立最先進的軍事院校(張弘斌擔任名譽校長),

9、共和國幫助大魏進行政治機構整改,幫助大魏進入更先進的執政模式,

10、共和國將支援一批先進的火器給大魏,價錢以成本價結算,

11、大魏的貨物在進入共和國境內的情況下,不收關稅(共和國的貨物也具有對等權力),

………

……

一條又一條喪權辱國的條例,那所謂看似不錯的條例,實際上下面也埋藏着一大堆的地雷,羅汝才甚至不懷疑,自己若是膽敢簽署這份協議,那麼其後果就是若干年後,甚至不需要自己同意,整個大魏都自動加入共和國了,

而且自簽字之日起,自己將完全喪失對政治、軍事的控制,成爲一個徹頭徹尾的蓋章機器,

然而,羅汝才就算是想要當衆把這份協議撕毀,卻又沒辦法下手,

整個談判,持續了三天,期間羅汝纔多次與李巖進行溝通,又多次和屬下進行討論,

期間還要多次觀看那些被俘虜的將領的書信,看三位皇子寫給他的哭訴信函,以及嬪妃們的哭訴,

身爲一個男人,或者說身爲一個人,羅汝才從猶豫變成了絕望,最後,他蓋上了玉璽,

自此,臣服於共和國……

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第125章 東南亞易旗第14章 百姓的怒吼(上)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97章 變強的明軍第10章 天啓七年初第62章 死掉的最好第41章 最後一層樓第1章 1643年大事記(上)第115 血債要血償第34章 仗還得要打第105章 算計與被算第16章 黎落要救駕第69章 艦隊初出海第43章 低調的處理第160章 後金消滅戰(3)第33章 孔氏的謀算第131章 馬祥麟之謀第99章 大淩河之戰第6章 王二初接觸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32章 明末足球賽(下)第136章 六豔的安置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41章 新商品區域第48章 大炮初面對第91章 新婚小登科第73章 別小看大海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102章 邊關如鐵桶第23章 國家博物館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87章 準媳婦徐慧第135章 流寇遇流氓第7章 密會的背後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33章 華夏級球賽第14章 百姓的怒吼(上)第18章 走前的瑣事第74章 崇禎要海貿第55章 柳如是登場第46章 後金的抉擇(上)第86章 晉王張弘武第4章 敲定了買賣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第87章 準媳婦徐慧第41章 最後一層樓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第112章 漢人又強了第29章 大批海貨到第102章 邊關如鐵桶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123章 曆法的改革第40章 觀念的衝擊第40章 千金買馬骨第23章 國家博物館第137章 洪承疇被救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5章 大秦文化節(下)第113章 後金來談判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58章 賞你吃地雷第50章 人類升空時第5章 明順的密議(下)第59章 我要回家啊第8章 開幕式前夕第3章 好貨人人想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59章 七夕有巧遇第3章 好貨人人想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39章 緬甸的亡國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71章 張弘武出名(上)第62章 知識是力量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143章 瘋狂的彩票(中)第125章 東南亞易旗第28章 必敗的一仗第122章 六連珠火銃第64章 幣制的改革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50章 明年下長安第40章 千金買馬骨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120章 將軍百戰死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31章 最終的決戰
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第125章 東南亞易旗第14章 百姓的怒吼(上)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97章 變強的明軍第10章 天啓七年初第62章 死掉的最好第41章 最後一層樓第1章 1643年大事記(上)第115 血債要血償第34章 仗還得要打第105章 算計與被算第16章 黎落要救駕第69章 艦隊初出海第43章 低調的處理第160章 後金消滅戰(3)第33章 孔氏的謀算第131章 馬祥麟之謀第99章 大淩河之戰第6章 王二初接觸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32章 明末足球賽(下)第136章 六豔的安置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41章 新商品區域第48章 大炮初面對第91章 新婚小登科第73章 別小看大海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102章 邊關如鐵桶第23章 國家博物館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87章 準媳婦徐慧第135章 流寇遇流氓第7章 密會的背後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33章 華夏級球賽第14章 百姓的怒吼(上)第18章 走前的瑣事第74章 崇禎要海貿第55章 柳如是登場第46章 後金的抉擇(上)第86章 晉王張弘武第4章 敲定了買賣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第87章 準媳婦徐慧第41章 最後一層樓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第112章 漢人又強了第29章 大批海貨到第102章 邊關如鐵桶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123章 曆法的改革第40章 觀念的衝擊第40章 千金買馬骨第23章 國家博物館第137章 洪承疇被救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5章 大秦文化節(下)第113章 後金來談判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58章 賞你吃地雷第50章 人類升空時第5章 明順的密議(下)第59章 我要回家啊第8章 開幕式前夕第3章 好貨人人想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59章 七夕有巧遇第3章 好貨人人想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39章 緬甸的亡國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71章 張弘武出名(上)第62章 知識是力量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143章 瘋狂的彩票(中)第125章 東南亞易旗第28章 必敗的一仗第122章 六連珠火銃第64章 幣制的改革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50章 明年下長安第40章 千金買馬骨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120章 將軍百戰死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31章 最終的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