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千金買馬骨

緬甸被打下,而且如此迅猛的被打下,這個消息傳出去之後,張弘斌的‘鄰居’們可沒辦法淡定了。

可以連續發射的火銃,射程和威力大得驚人;可以在一分鐘連續發射十五次的火炮,威力也不差;適合巷戰和防禦戰的火銃,可以發射大面積的小鋼珠,從此巷戰和防禦戰可以變得輕鬆許多了……

一連串的火器展現在世人的面前,大家終於意識到了一個很嚴酷的問題。

現在不是尋歡作樂的時候,也不是繼續操持着就有戰爭藝術的時候。若是在火器方面再不革新的話,那麼華夏人民共和國這批猛虎,就要殺來了!到時候,只怕他們也得和緬甸一樣,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被徹底攻陷。

想想緬甸王族的下場,除了少數隱居或者遁走他鄉的,都死了!張弘斌履行了自己的承諾,不投降就殺光!

而這一切的最初原因,是緬甸公然入侵了華夏領地,並且造成了一定數量的共和國百姓的傷亡。嚴格來說,死亡的甚至還是地方的少數民族,並非漢人。

張弘斌用事實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華夏人民共和國,絕對不會讓任何一個百姓受欺負!

那作爲這個國家的百姓,此刻心情豈能不激動?

自緬甸被攻佔的消息傳出之後,百姓們載歌載舞,爲自己能夠生活在一個這樣的國家而自豪。面對那些來自外地的商人,他們挺直了胸膛,隨即他們發現對面那來自其他勢力的商人,或者剛剛進入到華夏人民共和國的流民們,那腰桿子是那麼的彎。

從這一刻開始,所有的勢力放棄了對華夏人民共和國政體的偏見,放棄了對自己勢力的自滿。

哪怕是最低級的工匠,他們也待之如上賓,然後投入了不少的資金,並且把張弘斌那裡買來的舊式火銃和火炮塞了過去,讓他們好好研究。有些人疾病亂投醫,把皮匠和木匠都請來研究火銃,結果這幫匠人看了半天,哭着喊着寧願取回過苦日子,懇請大人就別這樣折磨他們了。

也正因爲這樣,擅長打造火銃的工匠,成爲了當前最受歡迎的職業。不僅薪水不少,而且待遇也不比一般的士人要差。各個勢力的統治者算是看開了,士人沒有了繼續招募就好,但是若是火器再不更新,自己就要完蛋了。

士人們的歌功頌德和自己的生死存亡,傻子都能夠分得清楚如今自己需要什麼。

故而,可想而知在未來的日子,張弘斌統一華夏要遭受到的阻力,或許會稍微提升一點點。

不過此刻他也在頭痛,爲一件事情既歡喜又是悲痛莫名。

問題的根本就是緬甸,好不容易打下一個地方,那裡的百姓似乎不太歡迎國防軍。或者對於已經併入華夏人民共和國這件事情,似乎還不算太認同。故而在國防軍駐守的情況下,依然會出現局部的暴動,軍管工作執行得非常辛苦,前線的王二已經快馬加鞭的寄回書信,要求立刻派人過去治理好地方,好歹把警察系統給組建起來。

那好,新問題出來了:派誰去?

雲南的確是除了少數地區以外,差不多都是偏遠蠻荒之地。但是這樣的地方,好歹也是華夏固有的領土,故而在這裡上任,公務員們似乎沒什麼心理壓力。但對於緬甸這個剛剛打下來,風俗習慣與華夏不太一樣的地方,卻是讓人有種到異國他鄉赴任的感覺。更別說,緬甸落後貧窮,再加上刁民不服教化,治理這裡的難度直接爆表。

這樣一個地方,當真是派誰去誰都不想去。

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似乎緬甸就是一個蠻荒得到處都是刁民,到處都是毒物的死亡地帶一般。高級的官員基本上沒有可能下放的地方當一個省長,下面的低級官員卻又不敢去。甚至還有一個被張弘斌指明的中層官員,在被指名之後,寧可辭官不做也不肯過去。

當時張弘斌是這樣威脅他的:“給你一個飛黃騰達的機會,去四年,回來給你一個高等職位。否則你就要辭職!”

結果對方在糾結了十多分鐘之後,選擇了辭職。

tnnd,張弘斌都想罵人了,不過是一個緬甸,用得着那麼害怕?知道他們擔心遠離政治中心,有種被流放的感覺。但隨着道路被修通,甚至正在研究的蒸汽火車能夠完美投入使用,要溝通兩地的交通很難嗎?

真的,真的,張弘斌真的不知道他們到底是出於什麼樣的想法,纔會抗拒去緬甸任職。

“陛下,這其實並不奇怪。”柳如是見張弘斌頭痛,便來到了他的面前,“緬甸幾乎沒有漢人,已經習慣了緬甸的習俗和規矩的當地人,對我們這種征服者非常的牴觸。當年大明設置交趾指揮使司的初期,也發生過不少官員被當地暴民殺害的事情,甚至還有一段時間出現過暴動。所以爲了自己的小命着想,這樣一個地方自然是能避開就避開的。”

“那,若是遷入一批漢人在那裡定居如何?”張弘斌隨口問了句。

“除了雲南的漢人,其他地方的漢人衣食無憂,誰會去那裡受苦?至少,誘惑不夠的話,只怕是沒人去的。”柳如是笑了笑,給出了答案。

“對,你說得很對!利益,我需要一個大得讓他們不敢忽視的利益!”張弘斌立刻就找到了靈感。

次日,《華夏日報》就寫出了張弘斌的一份通告,願意去緬甸定居的漢人,可以立刻得到五十畝的土地。同時,這五十畝的土地可以免稅三年,若是漢人在當地購買土地,而且確實每年都有投入使用的,價格可以是正常價格的十分之一。並且宣佈,在今年開始,每年都會側重投入一部分的國稅收入,重點處理雲南和緬甸兩地的交通、基建工程。最終的目標,是緬甸到雲南只需要兩天多一些的路程,而云南迴到四川,只需要一天多一點的路程。換言之,只需要一週的時間,就能夠回到長安。

最後許諾,主動前往緬甸任職的官員,最低也是在縣長級別開始做起。在任期間,薪水是正常水平的三倍左右,而且一旦回來,立刻官升兩級。同時,安全全程由內衛保護,確保可以順利完成一任工作歸來。但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要有真才實學,而且是致力於對緬甸的教化和安撫工作的人才。

消息傳出去,移民的人並沒有多少,而且更多都是剛剛來到共和國的流民。對於他們來說,五十畝地那就是做夢都想要的東西。既然一路苦過來都行,去緬甸也無所謂了。

就算是有這批流民的加入,總共也不過三萬人左右遷入緬甸居住,這數量還是讓張弘斌有點鬱悶。

至於官員方面,直至第三天,依然沒有人主動響應,當真是讓張弘斌操碎了心。

終於,在第四天的時間,有兩位年輕人接下了這份苦差事。其中一個卻是共和黨的黨魁顧炎武,另外一個剛好是他政治上的死對頭,私下的好朋友,人民黨的黨魁肖遙。兩人成爲黨派黨魁,但本身也不過是剛剛通過科考進入官場的小菜鳥而已。

此刻接下這份差事,若是按照張弘斌的許諾,那基本上是憑空就提拔了數級,回來之後又可以提升兩級,這樣他們兩個幾乎少奮鬥了十幾年的時間。

有了他們的加入和號召,二黨的黨員們也紛紛加入,好歹是把治理緬甸第一期的官員湊齊了……

至於第二期,四年的時間裡,他若是不能夠把緬甸建設成一個官員主動前去上任的地方,那他也不必混下去了。

第3章 二女共侍夫第8章 買下李定國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1章 三少爺活了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27章 虎頭山攻防(下)第15章 塵埃未落定第13章 十日取半壁第133章 大明的宣戰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4章 敲定了買賣第95章 皇子們開局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86章 晉王張弘武31章 明末足球賽中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135章 收編其部屬第13章 愚蠢統治者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72章 張弘武出名(下)第39章 強勢的反擊第156章 華夏國戰詔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144章 瘋狂的彩票(下)第32章 攻打蒲城縣第125章 初步工業化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39章 強勢的反擊第91章 新婚小登科第80章 海軍要出航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72章 張弘武出名(下)第53章 儒家新學說第92章 滿清也善戰第94章 發現了澳洲第79章 曹文詔歸心第122章 1640年大事件第116章 新產品兇猛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65章 暗流在涌動第38章 解決的方法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43章 低調的處理第11章 有客海上來第114章 反賊新形勢第74章 崇禎要海貿第20章 全都給砍了第84章 血債血償時第108章 沒死補一槍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90章 火燒盛京城第103章 後金的短板第31章 救世軍整合第114章 反賊新形勢第64章 系統新武器第112章 羅汝才稱臣(下)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128章 居然是慘勝第98章 且虛與委蛇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147章 晉升爲人父第32章 明末足球賽(下)第156章 華夏國戰詔第141章 讓愛遍天下(下)第3章 好貨人人想第16章 黎落要救駕第102章 神機營威武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57章 吐蕃軍出動第17章 對土司政策(上)第10章 天啓七年初第51章 電話誕生日第60章 有人要投誠第48章 大炮初面對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第27章 最終的決戰(2)第69章 艦隊初出海第89章 張府的家宴
第3章 二女共侍夫第8章 買下李定國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1章 三少爺活了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27章 虎頭山攻防(下)第15章 塵埃未落定第13章 十日取半壁第133章 大明的宣戰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4章 敲定了買賣第95章 皇子們開局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86章 晉王張弘武31章 明末足球賽中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135章 收編其部屬第13章 愚蠢統治者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72章 張弘武出名(下)第39章 強勢的反擊第156章 華夏國戰詔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144章 瘋狂的彩票(下)第32章 攻打蒲城縣第125章 初步工業化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39章 強勢的反擊第91章 新婚小登科第80章 海軍要出航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72章 張弘武出名(下)第53章 儒家新學說第92章 滿清也善戰第94章 發現了澳洲第79章 曹文詔歸心第122章 1640年大事件第116章 新產品兇猛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65章 暗流在涌動第38章 解決的方法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43章 低調的處理第11章 有客海上來第114章 反賊新形勢第74章 崇禎要海貿第20章 全都給砍了第84章 血債血償時第108章 沒死補一槍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90章 火燒盛京城第103章 後金的短板第31章 救世軍整合第114章 反賊新形勢第64章 系統新武器第112章 羅汝才稱臣(下)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128章 居然是慘勝第98章 且虛與委蛇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147章 晉升爲人父第32章 明末足球賽(下)第156章 華夏國戰詔第141章 讓愛遍天下(下)第3章 好貨人人想第16章 黎落要救駕第102章 神機營威武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57章 吐蕃軍出動第17章 對土司政策(上)第10章 天啓七年初第51章 電話誕生日第60章 有人要投誠第48章 大炮初面對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第27章 最終的決戰(2)第69章 艦隊初出海第89章 張府的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