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變強的明軍

話說錦衣衛盜得圖紙,黎落千戶卻是不惜暴露兩個秘密據點作爲掩護,總算是安然無恙的回到了家中。

老父見兒子安然回來,而且面帶笑容,自然知道已經得手。問詳細情形,黎落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只是說完之後才發現,老爹的臉色有點奇怪。

“父親,可是有什麼古怪?”黎落到底還有那麼點涉世未深。

“若是爲父沒有猜錯,你這次得手只怕根本就是張弘斌那傢伙故意放水,否則別說暴露兩個據點,只怕把錦衣衛在陝西的全部據點都暴露,你也未必能夠拿得到這份圖紙。就算你僥倖可以逃出陝西,也未必能夠活着回到這裡。”黎老爺子非常嚴肅的說道。

“可這也說不通啊,若我是張弘斌,涉及絕對隱私的圖紙,豈會隨便送給別人?”黎落有點想不通。

“把圖紙拿去給匠人看看不就知道了?”黎老爺子給出了一箇中肯的意見。

結果自然是送給了錦衣衛專門的匠戶查看,結果是圖紙是真的,按照這個圖紙設計出來的火銃,其威力遠勝大明原有的火銃,最難得的是換彈速度提高了三倍有餘。

看到這個結果,黎落和黎老爺子都不知道說什麼纔好,張弘斌那廝到底在想些什麼,爲什麼會允許自己這些敵對分子,把那麼重要的火銃給帶出來?

“好吧,如今唯有一個解釋,那就是在他的手中,有更好的火銃,所以這種已經落後了的,就送給了大明?對,應該是這樣,這份圖紙是代表着徐老爺子一家,與大明再無瓜葛的籌碼,讓我們不要再走徐老爺子那條路!”黎老爺子在降了一個多時辰之後,纔給出了一個最有可能的答案。

“也只有這個解釋了,但是國與國之間,往往都是無所不用其極。難道就一份圖紙,就能夠阻止我們繼續尋找徐老爺子?”黎落有點不敢相信。

“或許,他已經看出了我們的本心?”黎老爺子有點嚴肅的說道。

好吧,錦衣衛和皇帝不同心,需要一份功勞換取皇上的信任和支持,但同時以如今皇帝的性格,這份信任能夠維持到多久,其實誰也說不清楚。故而一個聰明人,尤其當主人已經不信任自己了的情況下,應該給自己留條後路。

若繼續再走徐老爺子那條路,那這條後路之一,就相當於斷絕了。

“他自己想到的,還是他身邊有什麼高人?”黎落皺着眉頭嘀咕道。

“這已經不重要了,如今我們最迫切的是,把這份圖紙送上去,換取一段時間的信任和支持,然後最大限度的把我們的權柄和影響力提高到足夠高的程度。如此就算對方打算撤換我們,也得掂量掂量。我們無意與新君爲敵,我們錦衣衛永遠都是皇上的親兵,但絕對不是一個工具,我們是有血有肉的。”黎老爺子給出了總結。

接下來的時間,圖紙和樣品很快就送到了京城崇禎的手中。

聽聞是徐光啓與錦衣衛裡應外合,好不容易纔盜取的圖紙,再聽聞錦衣衛指揮使給出的參數之後,崇禎立刻讓人拿去試靶。其結果他非常的滿意,甚至有點飄飄然。

在他看來,有這樣的力氣在手,別說那些流寇,反賊,只說蒙古和後金韃子,也得乖乖俯首稱臣!因爲大明如今不僅有了防禦力器的佛朗機炮和紅夷大炮,還有了如此威力巨大,毫不遜色於強弓的火銃。

給他半年的時間,武裝三十萬火銃兵,定能橫掃域內!

好吧,回過頭來冷靜了,才驀然發現自己還是沒錢……有圖紙沒錢製造也是一件很鬱悶的事情,偏偏神機營給出的造價是每杆五十兩銀子。問可以不可能少一些,只說威力會下降,耐久度會下降,本來總體威力比舊式火銃強大十倍的,偷工減料之後只強大三倍而已了。

但值得慶幸的是,偷工減料之後,每杆只需要二十兩銀子的造價就可以了。

足足便宜了60%,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怎麼選擇,好吧,其實是崇禎表示自己沒錢了。

在戶部擠了二十萬兩銀子,自己又補齊了三十萬兩銀子,合計五十萬兩銀子,扣除損耗率的20%,必須要造出兩萬杆火銃出來,至少把一萬名火銃兵武裝起來才行!至於另外的一萬杆火銃,則作爲火銃兵的備用品,畢竟大明的火銃用久了容易炸膛,可千萬不要在關鍵時刻掉鏈子纔好。

至於爲什麼損耗率會高達20%,這是慣例,不管工匠手藝如何都是損耗20%。這還是京城,若是地方的匠戶只怕損耗率超過35%以上。從大明建國以來,這個損耗率都是這樣規定下來的,想要提高顯然是不可能的,畢竟人工製作的情況下,很難保證所有的火銃都是合格甚至優良的。

只是他們不知道,在救世軍這邊,合格率低於98%的話,總工程師當月的薪水會被扣掉,其他的工匠被扣除半月的工資。下個月還是這樣的話,那麼上下所有人都會被開除。對張弘斌來說,浪費就是在謀財害命!

自己又不是沒有給足薪水,薪水甚至比大明朝的還要豐厚,這樣的情況下還敢亂伸爪子,他不介意直接剁掉。

至於大明朝……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吧……

打造,可不是說打造出來就可以打造出來的,崇禎蒐集了許多的匠戶,好不容易纔讓月產提高到了1000杆火銃。沒有流水線,每一個匠戶都是獨立打造火銃,這就使得效率大幅度的下降,尤其當匠人掌握了完整的工藝,大明的噩夢就來了。

後金爲什麼可以順利入關,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無孔不入的間諜和收買。

匠戶,尤其是可以生產強力火銃的匠戶,絕對是他們拉攏的對象。此刻的後金,還沒有尊儒,沒必要那麼講究收買士農工商之類的劃分,什麼實用就用什麼,百無禁忌。

經歷了三個月的時間,第一批三千人的火銃兵開始武裝完畢,並且開始投入使用。

這個時候,時間已經進入了崇禎四年,也就是公元1631年。

大明沒有把所有的火銃兵集結起來使用的意思,其實已經有人提議,火銃兵不同弓箭兵可以拋射,就算用沐王爺(沐英)發明的三段擊,三千人也足夠打一場大型戰役。最多,需要的是在火銃兵的兩翼和後面,配上一些近戰步兵提升一下防禦力。

崇禎從諫如流,自然是應允,其實他也覺得,數千火銃兵擠在一起,也的確沒什麼效率。

結果三千人僅僅實彈練習了三發左右,便開始隨着地方衛所部隊奔赴戰場。朝廷沒辦法提供更多的實彈練習,每天消耗的鉛彈和火藥那是天文數字,朝廷也沒錢了。

在這次投入火銃兵作戰之前,大明朝對付流寇幾乎沒有用到火器。一則火炮太貴火銃太爛索性不用還好,二則地方衛所沒多少銀子也買不起好的火銃火炮,所以都是以近戰爲主。

如今投入了三千人的話火銃部隊,配合虎蹲炮開始朝着北直隸周邊的賊寇進行清剿,其結果卻是大獲全勝。

在三月份到來之前,合計剿滅大小賊寇三十多夥,總計擊殺賊寇五萬人次。所有的首級都是青壯,沒有任何老弱婦孺,這就表明這個戰果絕對沒有殺良冒功。其實也得看看是誰負責統兵,這支火銃兵的統兵大將,卻正是明末名將之一的盧象昇。

棄文從武,盧象昇憑着個人魅力和公平的待遇,很快就獲得了武夫們的認可。

難得的是,他剋扣軍餉很有限,留了不少的銀子給士卒。士卒拿到了錢,而且還能夠吃飽飯,自然效死。

經過這差不多一個多月的清剿,盧象昇也打出了自己的名頭,崇禎表示很看好他。

同時,要把他麾下的軍隊擴大到五萬人,其中火銃兵五千人,讓他南下,去剿滅流寇。盧象昇自然領命,只是看着剩下數萬幾乎沒有任何武裝的部隊,就算牛人也只能苦笑。

還好,火銃和虎蹲炮不缺,軍隊還是具備一定戰鬥力的。

不足的裝備,可以用竹子湊合,最重要的是,之前剿滅賊寇的過程,多少也收繳了一批武器裝備,可以湊合一下。

三月初,盧象昇不同於歷史,卻是提前被任命爲三省軍事總督,全面監督和剿滅江西、湖北、湖南三地的流寇;洪承疇也得到了五千火銃兵,負責剿滅四川、貴州、雲南、兩廣的賊寇。大明的策略變了,不再自北向南,而是自南向北。想來崇禎也瞭解到,朝廷的主要經濟收入就是江南,那裡絕對不能夠有問題。

其實,就在前不久,江南以匪患阻礙運輸爲由,停止或者延遲運送本年度的稅收,這纔是根本的原因。

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74章 張氏家族會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69章 艦隊初出海第71章 張弘武出名(上)第112章 羅汝才稱臣(下)第161章 後金消滅戰(4)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92章 皇家軍校立第42章 張才的自立第114章 反賊新形勢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80章 海軍要出航第33章 什麼是義軍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18章 計議救公主第31章 最終的決戰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62章 知識是力量第111章 域外遭遇戰第34章 張靖的心聲第101章 朝廷的應對第7章 和老爹坦白第46章 公務員考試(完)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73章 別小看大海第13章 十日取半壁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64章 幣制的改革第23章 1628年半事記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66章 無畏戰列艦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117章 王二的抉擇第44章 公務員考試(三)第31章 救世軍整合第16章 秦良玉被俘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61章 藏兵死定了第134章 蟻多咬死象第69章 對王族裁定第81章 臺灣我來了第88章 徐光啓約談第6章 顧炎武見聞(上)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40章 觀念的衝擊第2章 隨身的系統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71章 張弘武出名(上)第35章 黎落的規勸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45章 張纔要回家第75章 把荷蘭滅了第34章 仗還得要打第18章 計議救公主第57章 不對等戰鬥第64章 幣制的改革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135章 收編其部屬第153章 盛大授勳式第6章 密會的本因第28章 必敗的一仗第134章 蟻多咬死象第81章 臺灣我來了第90章 且忍辱負重第25章 到前線觀戰第66章 無畏戰列艦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1章 保寧府新貌第51章 電話誕生日第65章 暗流在涌動第8章 張才被綁架第39章 強勢的反擊第26章 最終的決戰(1)第25章 第一次換屆第57章 慈善演唱會第39章 緬甸的亡國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6章 顧炎武見聞(上)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21章 神蹟現長安第75章 輕敵遭敗績第144章 王二戀愛史第73章 張氏家族會第23章 國家博物館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77章 驚聞與抽獎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99章 大淩河之戰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37章 家人短相聚
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74章 張氏家族會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69章 艦隊初出海第71章 張弘武出名(上)第112章 羅汝才稱臣(下)第161章 後金消滅戰(4)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92章 皇家軍校立第42章 張才的自立第114章 反賊新形勢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80章 海軍要出航第33章 什麼是義軍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18章 計議救公主第31章 最終的決戰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62章 知識是力量第111章 域外遭遇戰第34章 張靖的心聲第101章 朝廷的應對第7章 和老爹坦白第46章 公務員考試(完)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73章 別小看大海第13章 十日取半壁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64章 幣制的改革第23章 1628年半事記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66章 無畏戰列艦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117章 王二的抉擇第44章 公務員考試(三)第31章 救世軍整合第16章 秦良玉被俘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61章 藏兵死定了第134章 蟻多咬死象第69章 對王族裁定第81章 臺灣我來了第88章 徐光啓約談第6章 顧炎武見聞(上)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40章 觀念的衝擊第2章 隨身的系統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71章 張弘武出名(上)第35章 黎落的規勸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45章 張纔要回家第75章 把荷蘭滅了第34章 仗還得要打第18章 計議救公主第57章 不對等戰鬥第64章 幣制的改革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135章 收編其部屬第153章 盛大授勳式第6章 密會的本因第28章 必敗的一仗第134章 蟻多咬死象第81章 臺灣我來了第90章 且忍辱負重第25章 到前線觀戰第66章 無畏戰列艦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1章 保寧府新貌第51章 電話誕生日第65章 暗流在涌動第8章 張才被綁架第39章 強勢的反擊第26章 最終的決戰(1)第25章 第一次換屆第57章 慈善演唱會第39章 緬甸的亡國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6章 顧炎武見聞(上)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21章 神蹟現長安第75章 輕敵遭敗績第144章 王二戀愛史第73章 張氏家族會第23章 國家博物館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77章 驚聞與抽獎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99章 大淩河之戰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37章 家人短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