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李廣難封

李永芳還沒有來到,唐繼光就已經從在遼東的細作那裡得到這消息了。

唐繼光大喜,雖然沒有誘到後金一個貝勒來,但李永芳比之那些貝勒差不了多少。皆因是李永芳是漢人,熟悉漢人情況。有史書稱,當初薩爾滸之戰當中,讓後金集中一路兵力應對大明四路大軍,便是李永芳的提議。

無論這事情到底是誇大,還是其他緣故,李永芳脖上人頭,肯定是價值不少!

爲了防止李永芳中途識破,帶兵突圍,唐繼光還暗中設置了很多防備,不過似乎都有些多餘。李永芳毫無意外的被擒獲,他帶來的百多名兵丁奴僕,也無一人逃脫,死的死,俘虜的俘虜,投降的偷襲。

等李永芳帶到唐繼光面前的時候,李永芳 反而平靜了下來。

唐繼光看着臉色平和的李永芳,有些奇怪了。“爾不怕死呼?”

“求饒能不死乎?”李永芳反問道。

唐繼光明白李永芳的意思了,點點頭說道:“你倒是一個聰明人!卿本佳人,奈何從賊?”

李永芳沒有說話,他是聰明人,知道現在說什麼都沒有用。

見李永芳不說話,唐繼光也沒有心情呵斥李永芳了,對着一塊石頭,你能夠罵得痛快嗎?

李永芳看着唐繼光的背影,猶豫了一下,問道:“公乃英雄,可給吾一痛快?”

唐繼光轉過頭來,看了看李永芳。說道:“這要看朝廷諸公了!”

李永芳嘆了口氣,沒有說話,心中懊悔!自己當初怎麼就不違背命令呢?大不了就是丟官棄職,何至於今天這般。小命都沒有呢?

一月五日,唐繼光帶着毛文龍等一衆俘虜坐船,前往登州,在登州那裡再轉馬車到京師。

人還沒有到,唐繼光的奏摺已經送到了京師,京師爲之譁然。

李永芳?唐繼光居然捉到了李永芳!建奴三等總兵官!額駙!

這奏摺剛剛到了內閣,就已經傳了出去,市井爲之沸騰。說書人立刻什麼《三國演義》《水滸傳》都不說了。現在說的是,《唐東江智擒李永芳》。

到了那些說書人口中,這事情可就變得精彩了,什麼派高手飛檐走壁都是普通的。神仙都出來了。不知道的人聽了,還道是西遊記呢!

葉向高雖然是疏遠了唐繼光,但這次也不得不再次對唐繼光有所欣賞。不過有好的,自然有不好的了。

也許看到這裡,有人奇怪了。這都有不好的地方嗎?

不得不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呢!

和唐繼光一向不對眼的星、姚宗文對唐繼光自然是妒火中燒了。二人琢磨一番,想到兩條彈劾唐繼光的名義了!不信!貪功!

不信就是說唐繼光沒有信義。說唐繼光壞了泱泱大國大明的信義。正所謂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你唐繼光還誘殺使者。這豈不是無信義的小人行徑?

比起後一條,前面的彈劾只能夠算是普通了。

第二個彈劾的就是唐繼光腦後有反骨。看到這裡,更是叫人奇怪了。唐繼光對大明算得上忠心耿耿啊!再說誘擒了李永芳,努爾哈赤還能夠容得了唐繼光嗎?

星的理由更加充足,先是從面相上說一番,再說唐繼光的行徑和安祿山相同。第一,安祿山和楊貴妃有染,而楊貴妃是什麼人呢?是皇帝最寵信的女人。而唐繼光又和客氏有染,客氏有是皇帝最寵信的女人。

第二,安祿山當初設酒宴,誘殺邊關各部酋長,以此登上高位。而唐繼光現在誘擒李永芳,雖然沒有殺李永芳,但和安祿山的行徑,豈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嗎?

第三,媚上!當初安祿山最是諂媚唐玄宗,取得唐玄宗的信任,同時讓唐玄宗迷失於玩樂當中。而唐繼光則每每給當今聖上送上木雕,投當今聖上所好,卻是爲了讓當今聖上迷失於玩樂當中。

第四,當初安祿山結交當朝首相李林甫,而唐繼光和前任首輔方從哲不淺。

第五,安祿山當初廣散錢財,結交朝臣。而唐繼光也以財物交好朝臣亓詩教、趙興邦、官應震、吳亮嗣等人,使其爲唐繼光說話。文武勾結,欺上瞞下,正是行當初安祿山之舉!

而安祿山是什麼人呢?稍微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了。歷史上的強大的唐朝,就是被這傢伙搞的從此衰落,國家也從強勢變爲苟然殘喘。星和姚宗文用安祿山來比喻唐繼光,這用心,不可謂不險惡啊!

葉向高見了這奏摺,立時不喜了!他雖然和星同屬東林黨,但葉向高曾經被萬曆皇帝選爲閣老,就是因爲他性格比較溫和。其實萬曆年間,除了張居正後,其他首輔說白了,都是和稀泥性格的。這也有張居正把持朝政,讓萬曆皇帝怕了權臣的緣故。

因爲性格溫和,葉向高不想把這事情鬧大。因此批示爲虛言而已!便送到天啓帝那裡了。

魏忠賢現在聰明瞭,專門挑選天啓帝做木匠的時候把奏摺送給天啓帝,天啓帝那裡會願意這個時候處理奏摺的?自然就把奏摺交給魏忠賢來處理了,魏忠賢雖然貪戀客氏的美色,對於唐繼光有幾分妒忌。但魏忠賢好歹也知道,唐繼光是他盟友,如果他不幫唐繼光,不僅僅是惡了唐繼光,就連客氏也會敵視他。

魏忠賢乃把奏摺留中不發,其實也就是不認同二人上疏的話。

雖然內閣是內廷都對此持反對的意見,但星是大儒,再加上文章寫的好,居然有少部分人信了星的胡言亂語,還有一部分對此半信半疑。但無論是真的信了。還是半信半疑,對於唐繼光打擊都不輕。

在京師自然有東江鎮的耳目了,唐繼光到天津就得到快馬通報這事情。氣得唐繼光恨不得拔劍咔嚓了星和姚宗文二人。只是這兩個傢伙,一個是吏部尚書。一個是給事中。禮部尚書就不用說了,給事中乃是科道言官,明朝對於言官管的很鬆,言官可以風聞而奏。也就是說,聽謠言的事情都可以上奏,而且還不會被追究。

就連閣臣、尚書,也不得不結交這些正七品的‘小官’。

客氏不甘心自己的愛郎受委屈,勸說天啓帝設傳臚大典。歡迎唐繼光。

這傳臚大典不比普通典禮,傳臚乃是國之盛典,只有皇帝登極、大婚、萬壽、出征凱旋和進士登科才舉行傳臚大典。其實嚴格的來說,唐繼光算不是出征凱旋。不過是用計擒拿了一個三等總兵官而已!如果這人不是李永芳,這個轟動性絕對沒有現在怎麼大。

天啓帝最是寵信客氏,聽了客氏的話,雖然有些猶豫,但還是答應下來。這下子就連葉向高也惱了。你客氏未免也太過干預政務了吧?傳臚大典這樣的盛典,就在你一張櫻桃小嘴上定下來?這大明是誰當主的?

纔不過一天的時間,就有二百三十七名官員上疏。

星和姚宗文得意了,逢人就怪聲怪氣的說:“看吧!當初本官沒有冤枉那唐繼光吧?內廷裡面結交閹賊、姦婦。朝廷上結交賤臣小人,在外有掌握兵權!不打壓他。日後唐之安祿山,將在大明出現了!”

唐繼光真的是比竇娥還要冤枉了。只是這事情。唐繼光不好呵斥客氏。客氏說到底,還不是爲了唐繼光伸張的!

天啓帝也不得不考慮到朝臣的壓力,傳臚大典還沒有頒佈出來,就已經胎死腹中了。

唐繼光本來準備高調入京的,現在也不得不避其鋒芒,低調押解着李永芳和百十個建奴兵丁入京。葉向高雖然痛恨客氏女子干政,也因此遷怒唐繼光,但說到底,唐繼光這次也立下功勞。葉向高派了禮部右侍郎孫傳庭和都御史高攀龍來檢驗軍功。

孫傳庭,唐繼光也見過了,容貌威嚴的人,不過年紀不大,今年不過三十而已!不過他曾經是天啓帝的老師,朝中威望很高。

高攀龍只是聞名,是東林黨的大儒,因爲國本之爭而罷官。到了明光宗的時候,這才論功行賞,重新被起用。今年已經六十好幾了。

兩人都是威望、官職高的人,葉向高也算是給唐繼光面子了。

高攀龍爲人還算和藹,不過唐繼光感覺和高攀龍談話,都有一種明顯的隔膜。大概是因爲唐繼光是武人,又是齊楚浙黨的人吧!孫傳庭倒沒有黨派之見,而且熱心兵事,對於唐繼光很是親熱,不過一個時辰談話,二人就已經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第二天,葉向高主持廷推,商議如何賞賜唐繼光的事情。

韓爌對唐繼光不感冒,再加上好幾位閣臣因爲星和姚宗文的緣故,對唐繼光抱有忌憚之心。對於如何封賞唐繼光,閣臣的態度並不熱情。

最後劉一燝開口道:“閣老,唐繼光此人雖然有功,不過爲人德操有待商榷。以本官看,便封其爲右軍都督同知,再賞賜一些財物就好了!”

葉向高禁不住皺了皺眉頭,右軍都督同知雖然是從一品的官職,但實際上這官職已經相當於勳官,沒有實權,只是掛個官名,多拿一份工資。以明朝那可憐得淒涼的俸祿,就算多拿一份,也就是聊勝於無罷了!

到了唐繼光這等位置的,誰還差那麼一百幾十兩俸祿呢?

閣臣何宗彥爲人正直,在朝野上下清名盛隆,他也看不過眼了。說道:“今日唐晃之的功勞只是換來一個左軍都督同知,他日其他邊將立功,如何待之?輕了,邊軍將士怨恨,不肯再奮力出戰。重了,又叫東江鎮將士如何想啊?現在京師只有山海關一道雄關保護,還有東江鎮牽制建奴!東江鎮將士怨恨,不願死戰,覆亡之日,不遠矣!建奴兵臨山海關,不遠矣!”

何宗彥這話,立刻說得劉一燝臉紅耳赤。雖然心中暗恨何宗彥,但不敢再開口。

“君美兄,那你認爲如何封賞爲佳呢?”葉向高暗暗頜首,對何宗彥問道。

何宗彥想了想,說道:“都督同知太輕了!吾有兩封賞建議。一,從一品的右軍右都督加左僉都御史銜。二,晉勳職爲正二品上護軍,加兵部右侍郎銜。至於財物封賞,再作詳細議定。”

葉向高若有所思的點下頭,這兩個封賞,各有各的好處。一就官職高些,榮譽多,不過權力就少了一點。二則是權力大些,榮譽自然少一些。

思索一番,葉向高心中雖然有所決斷,但還是說道:“諸位怎麼看?投票決定吧!”

一名小吏,拿來一把豆子,分紅黃二色,每一閣臣各一顆。

葉向高說道:“紅便是第一種封賞,黃便是第二種。”

各閣臣開始投票,毫無疑問,在虛名面前,東林黨的人還是選擇限制唐繼光的權力,他們選擇了第一種方式。

其實這對於唐繼光而言,還是有所虧待。不過已經再無人說話了,何宗彥也是如此。人也許會沒有私心,但站在文臣的角度上,他們都對武將有所敵視,自然想限制其權力。

葉向高執筆票擬,讓小太監送到司禮監那裡。

票擬就是把內閣的意見寫在一張小紙張裡,再粘在奏摺上,送到皇帝那裡,讓皇帝決斷,這稱之爲批紅。雖然說是給皇帝決斷,但實際上,大部分奏摺都是由司禮監的司禮秉筆太監處理,只有少部分是讓皇帝批閱。

魏忠賢得了這票擬,有些不高興了。他對唐繼光妒忌歸妒忌,但對外還是要一致的。

魏忠賢乃把這事情告訴了客氏,客氏自然到天啓帝那裡勸說了,最後結果就連唐繼光也想不到。

封唐繼光爲右軍右都督,加左僉都御史銜,賜尚方寶劍,便宜行事。

另外還有錢銀上的封賞,不過現在朝廷到處都缺錢。四川那裡有奢崇明叛亂,遼東就不用說了,涼州衛、西寧衛那裡又不安穩,當地蒙古人因爲受災,今年入關搶掠。

因此唐繼光只是象徵性的賞賜了紋銀一千兩,絹布一百匹,宋錦二十匹。算起來,都沒有努爾哈赤當初出手拉攏唐繼光所花費的銀子一半。

第64章 扶錯位置了第353章第276章 上手第68章 御用商人第359章 大戰將近第289章 危局第258章 城牆激戰(上)第314章 建奴兵駐鎮江第49章 大賺特賺第319章 錢啊!都是錢的問題!第66章 綜藝在古代第107章 八目町口之戰(6)第13章 我婢女叫小澤瑪利亞第210章 關門海戰(4)第391章 麗璐阿歌特第117章 議和第233章 薩爾滸之戰(2)第407章 漳州海戰2第331章 建奴、朝鮮、遼東第274章 承恩寺第320章 薪金第407章 漳州海戰8第182章 請戰(上)第157章 萬曆四十四年(下)第91章 說服(下)第324章 鐵模法第13章 我婢女叫小澤瑪利亞第202章 大阪評定第316章 缺馬第401章第302章 臨戰第164章 殖民(下)第388章 耀武揚威漢城外上第319章 錢啊!都是錢的問題!第376章 破虜堡大戰(17)第293章 奉聖夫人第53章 海盜奴隸第408章 衝突第181章 薩爾滸之序幕第197章 茶茶的委屈第360章 破虜堡大戰(1)第368章 破虜堡大戰(9)第89章 信任與權力第266章 後金軍的計策第407章 漳州海戰7第403章 荷蘭暴行第146章 搶親(上)第240章 鎮江大捷(下)第7章 燕返第376章 破虜堡大戰(17)第8章 燒酒與打賭第176章 出雲阿國第407章 漳州海戰5第388章 耀武揚威漢城外上第189章 招兵買馬第273章 寧完我第129章 以一當十第135章 決戰彥根城(1)第50章 絲綢第85章 序幕的拉開第407章 漳州海戰3第25章 一文錢難倒英雄好漢第219章 出兵四國第227章 國分川會戰(5)第84章 冬去春來桃花開第94章 舌戰評定室(下)第89章 信任與權力第251章 東江兵仗局第250章 鴨綠江畔第261章 狙擊對狙擊第329章 密謀第194章 霹靂火第272章 洗風宴第327章 平壤城下上第259章 城牆激戰(中)第272章 洗風宴第164章 殖民(下)第167章 護院需綠林第203章 唐繼光的右臂第405章 備戰下第245章 守財奴第249章 開鎮東江第212章 城頭血戰(上)第266章 後金軍的計策第354章 主動出擊第126章 混入第347章 上策上第126章 混入第241章 爭功之判第36章 誰是獵人,誰是獵物?(1)第90章 說服(上)第199章 預先佈局(上)第262章 破敵第84章 冬去春來桃花開第315章 軍議第133章 大戰的序幕第51章 招攬人手第218章 四國變故第246章 黨爭
第64章 扶錯位置了第353章第276章 上手第68章 御用商人第359章 大戰將近第289章 危局第258章 城牆激戰(上)第314章 建奴兵駐鎮江第49章 大賺特賺第319章 錢啊!都是錢的問題!第66章 綜藝在古代第107章 八目町口之戰(6)第13章 我婢女叫小澤瑪利亞第210章 關門海戰(4)第391章 麗璐阿歌特第117章 議和第233章 薩爾滸之戰(2)第407章 漳州海戰2第331章 建奴、朝鮮、遼東第274章 承恩寺第320章 薪金第407章 漳州海戰8第182章 請戰(上)第157章 萬曆四十四年(下)第91章 說服(下)第324章 鐵模法第13章 我婢女叫小澤瑪利亞第202章 大阪評定第316章 缺馬第401章第302章 臨戰第164章 殖民(下)第388章 耀武揚威漢城外上第319章 錢啊!都是錢的問題!第376章 破虜堡大戰(17)第293章 奉聖夫人第53章 海盜奴隸第408章 衝突第181章 薩爾滸之序幕第197章 茶茶的委屈第360章 破虜堡大戰(1)第368章 破虜堡大戰(9)第89章 信任與權力第266章 後金軍的計策第407章 漳州海戰7第403章 荷蘭暴行第146章 搶親(上)第240章 鎮江大捷(下)第7章 燕返第376章 破虜堡大戰(17)第8章 燒酒與打賭第176章 出雲阿國第407章 漳州海戰5第388章 耀武揚威漢城外上第189章 招兵買馬第273章 寧完我第129章 以一當十第135章 決戰彥根城(1)第50章 絲綢第85章 序幕的拉開第407章 漳州海戰3第25章 一文錢難倒英雄好漢第219章 出兵四國第227章 國分川會戰(5)第84章 冬去春來桃花開第94章 舌戰評定室(下)第89章 信任與權力第251章 東江兵仗局第250章 鴨綠江畔第261章 狙擊對狙擊第329章 密謀第194章 霹靂火第272章 洗風宴第327章 平壤城下上第259章 城牆激戰(中)第272章 洗風宴第164章 殖民(下)第167章 護院需綠林第203章 唐繼光的右臂第405章 備戰下第245章 守財奴第249章 開鎮東江第212章 城頭血戰(上)第266章 後金軍的計策第354章 主動出擊第126章 混入第347章 上策上第126章 混入第241章 爭功之判第36章 誰是獵人,誰是獵物?(1)第90章 說服(上)第199章 預先佈局(上)第262章 破敵第84章 冬去春來桃花開第315章 軍議第133章 大戰的序幕第51章 招攬人手第218章 四國變故第246章 黨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