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衍聖公

而那些想要繼續傳教的,孔有德也按照約定,沒有爲難,登記造冊,然後被擊中押送到邊界,在之後的事情就不歸天策軍關了。

當然,沒有天策軍的許可,他們也不能再到山東的底盤上來。

按照最後的統計數據,願意繼續爲傳教事業奉獻的,終究是少數,大約只有八百多人,有些是真的被洗腦了,有些則是之前有一定的權勢,不甘心變得平凡,還想再闖出一番事業。

而這其中,也包括徐詩銘這個白蓮教的聖女,也就是現階段的掌權人。

其實對於他們的安排,程希孔和黃桂中都有些擔心,他們會不會捲土重來,對此孔有德卻無所謂,只要他們離開山東,他就不會再給他們回來的機會。

而其餘的九千多人,大部分都選擇加入天策軍。

天策軍的待遇,相當的不錯,到現在還繼續留在白蓮教的人,大多都是無依無靠之人,靠自己很難活下去,只能背靠白蓮教這種組織,纔能有口飯吃。

既然天策軍的待遇更好,他們自然會選擇天策軍,而那些不願意繼續打仗的,早就聽從號召,逃離臨朐回家種地去了。

對於這些士兵,其實孔有德打心底並不樂意接受,但沒有辦法,如果把他們放任自流,肯定又會惹出一隊亂子,還不如把他們收編到軍隊中,權當學宋朝的做法,給這些必定會成爲動亂之源的不穩定人羣一口飯吃,讓他們不去添亂。

整編過程持續了兩天時間,所有在臨朐的白蓮教徒,都已經離開了,三千多人被分散整編進了天策軍各部,八百多號忠實教徒,隨着徐詩銘一起,去了河南。

去年下半年黃河孟津段決堤,上百萬百姓受災,災民遍地,正好適合他們傳教,所以他們打算在河南大展拳腳,重新打出一片事業。

隨着區白蓮教問題的解決,孔有德新任命的青州知府朱師穆,也就是原本的安東知縣,也帶着新任臨朐知縣李光恩,來到臨朐,主持臨朐地區的土改工作。

朱師穆的能力毋庸置疑,在安東當知縣的時候,各項工作井井有條,而且民間捕撈業發展極爲迅猛,也管理的相當不錯,每個月進入市場的水產品超過二十萬斤,而且還在繼續增高。

明軍撤走之後的半個月時間,他就抵達青州城,主持臨淄,青州城附近的土改工作,進展相當順利,經歷了連番大戰,所有的阻力都一掃而空,現在基本到了收尾階段。

臨朐的情況,同樣要好一些,士紳大戶不是被白蓮教殺了,就是逃到不知道什麼地方去了,工作難度小了很,相信不出半個月,臨朐當地的百姓,也能分到屬於自己的田地。

而那些暫時富餘的土地,也將按照登萊二府的模式,建設大農場,產出足夠的糧食,用於其他的各項大工程。

除了臨朐,山東西三府的土改,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

西三府的官員,超過一半都是原來的那些官員,畢竟天策軍手裡成熟的民政人才不夠,新成立的天策軍學院畢業的學生,又沒有那麼多經驗,打打副手還行,難以擔當大任。

於是,那些願意爲天策軍效力,而且確實有些能力的官員,都被留了下來,不過只是暫時的,會根據他們的表現,進行適當的調配。

當然,他們對土改還是有些牴觸,他們之中也有不少在當地有田產,土改對他們也是一視同仁,意味着他們的利益受損。

但毛承福忠實的執行了孔有德的命令,殺掉了兩個陽奉陰違,私自瞞報士紳土地的知縣,然後傳首各縣之後,再沒人敢這麼幹了,畢竟他們下面都是孔有德安排過來的,可都是對孔有德極爲忠心的人,時時刻刻像防賊一樣盯着他們,他們也沒那個膽量這麼幹。

而且他們也深知,要在天策軍的系統裡面混,就得跟着孔有德的想法走,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秦致遠區區知縣的幕僚,都能當上山東巡撫,不就是因爲對孔有德忠心耿耿嗎?

度過了初期的混亂,後續的土改工作,進行的就順利多了。

但在兗州府,卻出了一些麻煩。

二月底,宋統殷親自來到青州城,面見孔有德。

孔有德本來正在跟張東和商量守備軍的擴編計劃,分成三個計劃,一是直接擴編爲守備軍團,下轄三個守備師,一個守備師負責兩個府,守備師的編制還是八個守備營,每個守備營繼續保留一千人的編制。

二是繼續保留一個守備師,增加守備營的數量,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調動和安排,如果按照這個計劃來,只需要十四道十六個守備營就能保證守備力量。

第三則是繼續保留原本守備師的編制,將每個守備的力量分散開來,駐防各地,野戰部隊現階段沒什麼大的作戰任務,可以承擔一部分維持治安的作用,等到大戰開始,直接在此基礎上擴編。

這三個方案,其實各有利弊,所以得拿定一個,以方便執行。

得知宋統殷到了青州城,便放下手頭的事情,讓張東和和原先的幾個守備營長就這三個計劃,分析一下利弊得失,到時候他再根據分析的情況,敲定一個方案。

隨後,孔有德來到兵備道衙門的大門外,親自迎接宋統殷。

看到宋統殷有些猶豫的樣子,孔有德便迎了上去“宋前輩,出什麼事了?看你這麼匆匆忙忙,相比一路上車馬勞頓,累壞了。走,先進去歇一歇,有事情待會再說。”

“大人,屬下疲憊一些倒沒什麼。但現在確實遇到一些麻煩,雖然不算嚴重,但是挺棘手的,我也拿不定主意,所以就來跟大人商議一下。”

“既然不是嚴重的事情,那就先歇歇再說,棘手的事情也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的,需要從長計議,走,先去後堂。”

兩人來到青州府衙的後堂,孔有德便開口道“你這次來,估計是衍聖公那邊出問題了吧?”

“大人猜的沒錯,確實是衍聖公府的問題,這件事情倒也不算急迫,但需要謹慎處理,屬下一時半會也拿不定章程。”

得知宋統殷親自前來,孔有德大概就猜到是這麼一回事了。

東昌府和兗州府的明軍,是和青州城的明軍一起撤退的,雖然他們之前佔據的地盤不多,也就運河沿岸的少數幾座城池,但多少有些影響力,孔有德思來想去,還是派宋統殷去坐鎮,統一處理兩府的事宜。

從他在青州府的所作所爲來看,民政方面絕對不是一把好手,民政方面的問題很少能難住他,而且兩府又有毛承福的騎兵師駐紮,如果有反抗勢力,騎兵直接就碾壓過去了,私人武裝想和天策軍的騎兵抗衡,想都不用想。

他親自來找自己,就說明有什麼棘手的事情,他自己處理不了,只能求助於自己。

而兗州府和東昌府,他處理不了的,也只可能是孔衍植這個第二十代衍聖公,也就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子孫。

說起來,這孔衍植,確實有些難處理,孔有德也沒完全想好怎麼處理他們。

至於原因,不是因爲他是公爵,就算是親王,孔有德還不是想抓就抓,現在德王,衡王,魯王三個親王,還有一大票郡王都在劉公島上操練呢。

孔府難以處理,就在於他們聖裔的身份,他們的祖先孔子,乃是天下讀書人敬仰崇拜的對象,被尊稱爲孔聖人,而朝廷爲了籠絡士人,從而對孔子的後代進行封賞。

從第八代孔謙被封爲文信君,第九代孔騰被封爲奉祀君,第十三代孔霸封爲褒成侯,到後來被三國兩晉南北朝以及隋唐馮偉恭聖侯,奉聖侯,崇聖侯,奉聖亭侯等等頭銜,唐玄宗時孔璲之被封爲文宣公,延續到宋仁宗時期,當時太常博士祖無擇認爲,文宣公與孔子被追封的文宣王諡號衝突,不宜繼續採用文宣公,於是改封衍聖公,一直到現在,已經有快六百年了。

期間無論是北宋,僞齊,金國,元朝,還是大明朝,衍聖公的地位沒有絲毫動搖,就是因爲治國要讀書人,而書讀人的表率又是孔子。

而孔有德現在還在發展實力的階段,還不足以席捲天下,就不能直接把衍聖公一系給處理掉,否則會受到天下人羣起而攻之,雖不至於出現存亡危機,但那個時候必定麻煩不斷。

而宋統殷出現在這,也說明衍聖公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看樣子,宋統殷也對此頗爲不安。

他雖然投身天策軍,但前半輩子都是讀的聖賢書,依然以讀書人自居,對聖賢孔子自然格外尊崇,如果孔有德真的下令剷除衍聖公府,以及祭祀孔子的文廟,從內心上來書,宋統殷肯定是難以接受的。

看着宋統殷有些忐忑的樣子,孔有德緩緩開口道“衍聖公府確實需要謹慎對待,但具體難題是什麼,你不妨先說說看。”

宋統殷也有些爲難道“大人,衍聖公在大明朝的分量,想必您是知道的。五天前,現任衍聖公曾邀請我赴宴,期間隱晦的提出,他們衍聖公府的田產,最好能不計入這次清查田畝的行動中,爲此他們可以捐獻三萬兩銀子,用於兗州府的民政建設。

此外,衍聖公府還派出了部分支系子弟,去了江南,意圖聯絡江南的應社,復社等組織,遊說江南的士子,聯合起來抵制咱們。尤其是復社,他們在江南的影響力不小,如果真的聯合起來抵制咱們,恐怕也會對咱們的名聲造成很惡劣的影響,將來的擴張計劃也會受到阻礙。”

“復社?這個確實得留心一下。”

對於復社,孔有德並不太瞧得上,復社四公子,侯方域,方以智,陳貞慧,說白了就是一羣有影響力的官二代,除了方以智孔有德還有些好感,其三個都是大明鍵盤俠,他們組織的復社,就是嘴炮集中地,整天吹牛皮,抨擊朝政。

他們吟詩作對,縱論古今,風花雪月,妄談朝政是一把好手,但要讓他們實打實的做些事情。

他們像極了後世的公知,修八車道的時候抨擊是面子工程,浪費納稅人的錢,等到生活水平提高,八車道都顯得擁堵,又開始抨擊官府當初想的不夠長遠,反正官府無論怎麼做都是錯的,他們都是對的,真要讓他們上去幹,什麼事情都辦不成。

這裡面,也就方以智是個能做實事的人,但也有其他人高談闊論的毛病。

侯方域好辦,待會派個人知會侯恂一聲,讓他兒子消停點,他身爲戶部尚書,運河是他的命門之一,看他之前的表現,是個有眼力的人,應該知道該怎麼做。

陳貞慧有點麻煩,他老頭子是陳於廷,左都御史,位高權重,據說他是死硬的主站派,一心想要剿滅天策軍,連帶着陳貞慧也目中無人。

冒闢疆好對付,他老頭子的官比起其他三個明顯小了不少,區區湖廣佈政參政,儘管離着山東比較遠,但介紹殺人的伎倆,孔有德還是會的,據說張獻忠已經進入鄖陽府了。

復社的問題,基本不用太擔心,但作爲根源的衍聖公府,卻不得不處理。

“對於孔衍植這件事情,你打算怎麼辦?”

宋統殷謹慎地說道“大人,衍聖公畢竟是天下讀書人的楷模,暫時還是不宜動他們,他們雖然沒什麼權力,但威望擺在那,如果煽動天下士子,恐怕對咱們的發展大計有不曉得阻礙。所以我認爲,清查田畝,暫時先跳過衍聖公府,等到時機合適再行動。”

孔有德有些好奇的問道“他衍聖公家有多少土地?”

“目前還未清查,但根據初步估算,應該在四百萬畝以上。”

“四百萬畝?居然有這麼多?”

孔有德也有些吃驚,至少四百萬畝,實際上肯定超過這個數目,是六百萬,八百萬還是一千萬?

第254章 移花接木第375章 槍騎兵的戰場第436章 勸降信第709章 棒子的秉性第304章 合格的隊友第436章 勸降信第247章 直搗福山城第393章 黑暗森林第342章 島嶼上的韃子第323章 炮擊到天亮第372章 響馬的情況第781章 栽在自己人手上第566章 這還是人嗎?第604章 侯八求援第513章 我是女真人不是韃子第241章 開拔第二章 我是孔有德第517章 一雪前恥第五十八章 王道純的平叛計劃第350章 商人逐利而生第706章 仁川登陸第319章 不成功的埋伏第730章 兩戰皆勝第774章 馬尼拉第236章 劉澤清第782章 誅心之語第833章 聽天由命的皇太極第888章 逼着明軍決戰第359章 大明律第690章 要動手了第638章 不計傷亡的強攻第598章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第264章 旅順局勢第297章 衛所兵的首勝第454章 追擊第691章 盟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324章 炮兵叛亂第683章 爲何要害我第三十九章 如何收服李天經第820章 國運之戰第469章 大炮開兮轟他娘第487章 死性不改的倭寇第407章 態度轉變第739章 疑兵之計第148章 兵貴精不貴多第295章 再次攻城第612章 我褲子都脫了第287章 靜靜等待第247章 直搗福山城第484章 五千倭軍第676章 多爾袞是個懦夫第773章 臣第879章 閱兵結束第632章 軍議第570章 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第300章 追擊戰第339章 受降第777章 臺灣發展計劃第544章 城牆塌了第460章 撿了大便宜第662章 京城亂起來了第760章 洪旭投敵了第840章 左良玉大敗第565章 打賭第458章 一千三百萬兩第566章 這還是人嗎?第十章 就怕是鼠疫第498章 又中計了第658章 攻城第641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八十二章 騙炮第403章 倔強的徐爾鬥第439章 聯姻第468章 看出身份第511章 進攻險山第855章 阿濟格降了第611章 流寇戰術第306章 騎兵戰鬥結束第274章 海島第405章 文官武將雲集第225章 糧換鹽引第507章 再次南下第六十九章 難打的新城第747章 料羅灣大戰,開始!第267章 煙臺第724章 德川家光的恐懼第580章 吞金巨獸的海軍第833章 聽天由命的皇太極第151章 鹽場第533章 譚倫到來第611章 流寇戰術第835章 殺了多爾袞,咱們就能活第33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420章 聲東擊西第十七章 禍事不斷第268章 張普成投誠第460章 撿了大便宜第173章 仿製燧發槍第619章 一環套一環第586章 演習,裁撤衛所
第254章 移花接木第375章 槍騎兵的戰場第436章 勸降信第709章 棒子的秉性第304章 合格的隊友第436章 勸降信第247章 直搗福山城第393章 黑暗森林第342章 島嶼上的韃子第323章 炮擊到天亮第372章 響馬的情況第781章 栽在自己人手上第566章 這還是人嗎?第604章 侯八求援第513章 我是女真人不是韃子第241章 開拔第二章 我是孔有德第517章 一雪前恥第五十八章 王道純的平叛計劃第350章 商人逐利而生第706章 仁川登陸第319章 不成功的埋伏第730章 兩戰皆勝第774章 馬尼拉第236章 劉澤清第782章 誅心之語第833章 聽天由命的皇太極第888章 逼着明軍決戰第359章 大明律第690章 要動手了第638章 不計傷亡的強攻第598章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第264章 旅順局勢第297章 衛所兵的首勝第454章 追擊第691章 盟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324章 炮兵叛亂第683章 爲何要害我第三十九章 如何收服李天經第820章 國運之戰第469章 大炮開兮轟他娘第487章 死性不改的倭寇第407章 態度轉變第739章 疑兵之計第148章 兵貴精不貴多第295章 再次攻城第612章 我褲子都脫了第287章 靜靜等待第247章 直搗福山城第484章 五千倭軍第676章 多爾袞是個懦夫第773章 臣第879章 閱兵結束第632章 軍議第570章 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第300章 追擊戰第339章 受降第777章 臺灣發展計劃第544章 城牆塌了第460章 撿了大便宜第662章 京城亂起來了第760章 洪旭投敵了第840章 左良玉大敗第565章 打賭第458章 一千三百萬兩第566章 這還是人嗎?第十章 就怕是鼠疫第498章 又中計了第658章 攻城第641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八十二章 騙炮第403章 倔強的徐爾鬥第439章 聯姻第468章 看出身份第511章 進攻險山第855章 阿濟格降了第611章 流寇戰術第306章 騎兵戰鬥結束第274章 海島第405章 文官武將雲集第225章 糧換鹽引第507章 再次南下第六十九章 難打的新城第747章 料羅灣大戰,開始!第267章 煙臺第724章 德川家光的恐懼第580章 吞金巨獸的海軍第833章 聽天由命的皇太極第151章 鹽場第533章 譚倫到來第611章 流寇戰術第835章 殺了多爾袞,咱們就能活第33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420章 聲東擊西第十七章 禍事不斷第268章 張普成投誠第460章 撿了大便宜第173章 仿製燧發槍第619章 一環套一環第586章 演習,裁撤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