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要動手了

新年過後,各部門也開始忙活起來了,天策學院的籌建,海軍的建立,以及野戰軍團的建立,都不是一時半會能搞定的事情,過程也不會太順利,畢竟都沒有什麼先例可循,出現了問題需要隨時更改和完成。

好在有了年前的那次會議,各部門對此都心裡有底,不存在牴觸的情況,進行起來雖然磕磕絆絆,但沒有出現扯後腿的情況。

而進攻錦州的韃子,也開始撤退了。

這一次行動,跟他的設想偏離實在太大了,原計劃藉着關寧軍大量入關,關寧防線防務空虛之際,集結主力大軍,畢其功於一役,一舉攻破這座阻擋了他們十來年的防線,結果卻落得個慘敗而歸。

甚至連皇太極進入瀋陽的時候,都沒有像往常那樣大張旗鼓。

這一次遭遇慘敗,是皇太極無論如何也不曾料想到的,以往哪一次回師瀋陽,都是舉行極爲隆重的入城儀式,全後金的旗人,都會聚集在道路兩旁迎接,歡迎出徵將士的歸來。

但這一次,皇太極沒有那個臉面,因爲這場仗打的太丟人了,連親兒子都折了。

此次出征,他不但帶了滿八旗的六旗兵馬,還有三萬蒙古騎兵,以及近三萬的漢軍旗,朝鮮僕從軍,

原本以爲,可以將去年的大淩河之戰的戰場重現一遍,以一部兵馬圍攻錦州,而後集中精銳,消滅增援的明軍,等到祖大壽缺吃少穿,就會出城投降。

就算祖大壽堅持不降,也可以派出一部分兵馬,繞過錦州,攻擊寧遠,山海關,先行突破關寧防線,再行回頭解決祖大壽,無論是勸降,亦或是強攻,都不是大問題。

按照他的推測,這個計劃的可行度是非常高的,雖然關寧防線的兵馬數量沒有減少,但大部分都是從內地調防過來的明軍,戰力跟關寧軍沒得比。

一切都在按照計劃進行,甚至祖大壽都出現了動搖,如果再加把勁,說不定他真的會開城投降,但天策軍這個變數的出現,卻打亂了他全部的部署。

先是天策軍襲擊山海關,馬世龍率領山海關主力兵馬東撤到寧遠,還將前屯衛至山海關一線散步的兵力也都集中過來,極大的加強了塔山至寧遠一線的防禦,各城寨的守軍數量,基本上都翻了倍,讓他攻打寧遠的計劃也被迫擱置。

雖然那些內地明軍不如關寧軍,但他們兵力集中起來,藉助城池,依舊可以給大金軍造成不小的傷亡。

他也曾派人試圖聯絡孔有德,結果派出去的人還沒回來,天策局卻突然從錦州灣登陸,不但擊敗了駐守打漁港的軍隊,甚至搞得多爾袞都不敢應戰。

皇太極對天策軍多少有些瞭解,也想好好培養自己的長子豪格,就派了嶽託擔任主帥,豪格和薩哈璘爲副帥,親率兩萬大軍進攻立足未穩的天策軍。

結果一戰下來,除了薩哈璘帶着不到千人死裡逃生,其餘的兵馬盡數折損在打漁港,嶽託被殺,豪格被俘虜,這樣的結果是他始料未及的。

派出去的二十五個牛錄,折損了二十三個,加上打漁港和塔山損失的三個牛錄,攻打錦州和松山等地損失的兩三個牛錄,這一次出征以來,大進軍損失了接近三十個牛錄,而大金國總共有多少個牛錄?

如果再算上在皮島,鐵山,義州,九連城折損在天策軍手中的十來個牛錄,他們已經損失了近四十個牛錄,差不多是大金國兩成的兵力了。

戰敗的消息一傳回,多爾袞三兄弟就趁機發難,指責皇太極不該倉促發動此次進攻,白白折損大金國的軍隊,現在應該儘快撤退,以免遭受更大的損失。

由他們三個帶頭,其他人也對這次出征表達了不滿,損失了這麼多兵馬,卻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戰果,這讓他們對此次進攻關寧防線的前景感到擔憂。

此外,蒙古方面也出現了異動。

隨軍出征敖漢,扎魯特等察哈爾部落,也出現了不穩定的情況,薩哈璘帶去的蒙古騎兵,主要是敖漢部的,南下的時候是五千騎兵,回來的時候只剩下不到兩百人,對於敖漢部來說,可以稱得上是滅頂之災。

敖漢部原本是林丹汗麾下的部落,林丹汗西撤右翼的時候,就帶走了大量的部衆,他們手裡的部衆本就不多,總共只有一萬騎兵,這次派出了七千騎兵追隨皇太極,結果在薩哈璘手上損失了接近五千。

原本他們就是對林丹汗不滿,而且皇太極也許諾了他們很多好處,才選擇背棄林丹汗,投靠皇太極。

三年前的入關,他們確實收穫頗豐,也願意繼續跟着皇太極,但現在一丁點好處都沒拿到不說,還白白折損了近半的兵力,他們能被利益驅動,自然也會被損失嚇退。

在打漁港慘敗的消息傳回來,敖漢部落剩餘的兩千騎兵,便不告而別,由敖漢部首領的兒子哈克圖率領,直接回草原上去了,損失如此慘重,他們必須得增強防備,萬一其他部落趁機進攻,他們將會面臨滅亡的威脅。

除了敖漢部,察哈爾原本的其他七個部落,也都萌生了退意,雖然他們沒有遭受太大的損失,但敖漢部的前車之鑑擺在那,如果再打一場,跟那兇殘的天策軍作戰,指不定就是他們哪個部落要被消滅掉了。

雖然皇太極的岳父宰桑布和所在的科爾沁部,依舊對皇太極表示支持,但他們內部也出現了不和的聲音,雖然沒有出現大的動亂,但皇太極很清楚,如果選擇繼續進攻,科爾沁部也出現重大傷亡,這個最爲重要的盟友,很可能也會出現內亂。

鑲紅旗殘了,鑲黃旗殘了,駐守鴨綠江沿線的鑲藍旗也殘了,敖漢部殘了,皇太極也沒有堅持下去的理由。

繼續打下去,只有兩種結果,要麼運氣不錯,以不算太大的代價攻陷錦州,而後逐步向西推進,一次攻佔寧遠,前屯衛等除了山海關之外的關寧防線全部,也算是達成了目的。

但這種結果,只存在設想中罷了,前提是天策軍不再幹預,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皇太極有一種直覺,孔有德好像對大金國有着刻骨銘心的仇恨,跟他們不死不休一樣,雖然說不清是爲什麼,但他家就有這種感覺。

而一旦再度出現大的傷亡,比如說天策軍和朝廷達成協議,再度發動進攻,給大金國造成重大損失,那麼內亂將不可避免,損失將會進一步擴大。

此外,遼東內部也出現了情況,不知道消息是怎麼走漏的,遼東的漢人們都知道大金國遭遇重大損失的事情,而且越傳越邪乎,從最開始損失一旗,到三旗,乃至出現了損失五旗的流言,人心惶惶。

考慮再上,皇太極最終還是選擇撤軍。

正月十日,進攻關寧防線的所有韃子,都已經撤退到大淩河以東,寧遠城以北,錦州一帶再度恢復平靜。

與此同時,駐紮在山海關的天策軍,也開始和祖大壽進行換防,崔永平的第四師,開始由山海關出發,東進錦州,路上沒發生什麼問題,馬世龍也知道天策軍的厲害,沒有下令阻撓。

正月十六日,第四師進駐錦州城,祖大壽所部回撤至寧遠。

消息傳回山海關,第七師的何星,許爾顯部,也離開山海關,向東進發,不過沒有去錦州,而是進駐了覺華島。

而山東境內的明軍,也於正月五號開始撤退。

青州城到新城一線的明軍,按照兵部和朝廷的命令,分批次向北直隸撤退。

這是天策軍和朝廷達成的協議,天策軍想要徹底消滅他們,所花費的代價太大,不划算,而他們也沒辦法成功突圍,只能採取折中的方案,天策軍放開通道,他們依次撤回北直隸。

第一批一萬兵馬,在天策軍的密切監視下,花了五天的時間,終於抵達北直隸的河間府,隨後便是第二批次兵馬的撤離。

而程希孔的第三師,也已經退回了濟南府北部,白雲龍的第五師,也從南直隸的淮安府撤了回來,但並沒有全撤,而是留了一些人手,暫時潛伏下來,一旦朝廷翻臉,他們就能作爲第一道防線,遲滯朝廷的行動。

與此同時,東昌府境內的明軍,也都從哪來回哪去了。

盧象升的天雄軍回大名府去了,洪承疇的三邊兵馬回到山西,他們將投入對流寇作戰的戰場,看樣子崇禎的計劃已經開始執行了,用這些騰出來的兵力清繳流寇,同時編練新的軍隊,伺機對天策軍下手。

而楊一鵬的護漕大軍,也順着大運河回到了南直隸。

這些行動,基本上都比較順利,天策軍不想出幺蛾子,楊一鵬,洪承疇等人也不敢捅婁子。

截止正月二十五日,所有的軍事調動,基本上宣告結束了。

現在天策軍的地盤,包括整個東江鎮,鴨綠江沿岸的數座城池,錦州一帶大大小小的堡壘,以及濟州島,崇明沙等軍事據點。

而山東境內,除了運河沿線的鈔關閘口仍舊由朝廷派人負責外,再沒有一支明軍駐紮了。

二月初一,孔有德來到了被天策軍接收的青州城。

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山東境內,唯一一支不受天策軍控制的武裝力量--白蓮教。

當初天策軍幫着白蓮教打下青州城,但他們沒守住,青州城被劉宇烈攻破之後,徐詩銘就帶着殘餘的一萬多兵力,撤退到了青州城南邊的臨朐一帶修整。

後來孔有德爲了防止劉宇烈攻陷臨朐,從而繞道抄天策軍後路,還特地派了兩個營到大馬山和石門山佈防,由於地形險峻,劉宇烈派人打了兩次都無果而終,最後選擇放棄,算是保得白蓮教殘部和自己後路的安全。

而昌樂之戰結束,孔有德就開始針對白蓮教做了一些安排,比如駐守大馬山和石門山的兩個營,仍舊以防止青州城明軍向南突圍的名義駐守,同時在白蓮教還沒反應過來的情況下,由丁山和白雲龍各派出一支兵馬,堵住了郭家鎮,石頭村,爐鼎山等交通要到,限制了他們向南向西擴張的路徑。

而隨着青州城明軍撤走,天策軍又增派了四個營也開始從各地調遣至青州,諸城,安丘,沂水一帶,不斷向臨朐逼近,白蓮教的殘部已經被團團包圍,天策軍隨時可以動手。

不過孔有德並不着急,白蓮教不過是甕中之鱉,來到青州城後,他先是在青州府府各地巡視了一圈,遠離青州城的北方一帶,土改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青州城附近的土改工作,也在穩步推進當中。

結束巡查之後,孔有德吩咐黃桂中“派個人去通知徐詩銘,就說我在青州城,她有什麼想說的可以來青州找我。”

黃桂中也看出了孔有德的意思,提議道“大人,咱們何不直接武力解決他們,剛好給新兵蛋子們實戰訓練一番,反正這幫白蓮教的傢伙,就會蠱惑人心那一套,打起仗來不頂用,也不用擔心出現什麼簍子。”

孔有德擺擺手道“不,能不用武力還是不用的好。想要通過無力徹底消滅他們,沒那麼容易,遠的不說,就說王森,徐鴻儒這一支,從天啓二年,到現在,他們一次次的起事,一次次的被鎮壓,結果都沒辦法徹底消滅。他們有一批死忠,如果動用武力,很難將他們徹底清除,到時候他們時不時的添亂,只會徒增煩惱。”

“是屬下思慮不周,那我這就去辦!”

用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來形容白蓮教,在合適不過了。

當他們是盟友的時候,總能趕出一些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王好達被吳桑貴‘百騎破萬敵’,那麼堅固的登州城,愣是隻堅持了不到兩天就被拿下

但如果真的完全把白蓮教推到對立面,也不是一件好事,這種組織有一個共性,那就是能夠培養出一批死忠,要是他們潛伏下來,不斷的搞事情,也會麻煩不斷。

第811章 蒙古諸部第415章 沒有立場的徐爾路第815章 闖王第221章 朝議第869章 完美的殲滅戰第375章 槍騎兵的戰場第三十八章 山東巡按王道純第177章 皇權不下鄉第664章 瀋陽侯第213章 朝堂之爭第153章 製取精鹽第173章 仿製燧發槍第587章 崇禎瘋了?第470章 炮擊萊州城第五十一章 攻打陵縣城第520章 壓着打第393章 黑暗森林第865章 開了個好頭第五十三章 坑人計劃失敗第四章 拔營啓程第791章 青年才俊祖澤潤第六十一章 這是個作死少年?第753章 纔出狼窩,又入虎口第706章 仁川登陸第110章 就怕步楊鶴的後塵第222章 剿撫之爭(4000字大章)第 259章第268章 張普成投誠第751章 火箭彈第394章 劉宇在玩火第738章 賭一把第873章 重新當狗第421章 亮眼的徐爾路第810章 給皇太極備一份大禮第809章 雞蛋不能都放一個籃子裡第七十一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841章 四面合圍完成第678章 勝利就在眼前第663章 對策第332章 憋屈的吳安邦第722章 如狼似虎的朝鮮僕從軍第169章 海商和海盜的區別第679章 騎牆衝鋒第341章 土改和整編第396章 清繳行動順利結束第362章 內幕消息第147章 船呢?第268章 張普成投誠第九十八章 蠢蠢欲動的聞香教第514章 狙殺第482章 戰鬥徹底結束了第871章 後金已成歷史第324章 炮兵叛亂第508章 突擊隊的戰場第613章 臨陣反水第567章 招攬畢懋康第117章 大戰前夕第187章 令行禁止第230章 剿撫並用第八十四章 士氣第894章 排隊槍斃第424章 震驚的衆人第353章 亂世用重典第780章 阿巴泰在等死第165章 來了幾艘奇怪的船第348章 科學的魅力第626章 一場表演第790章 十六旗第742章 一海不容二主第291章 被無視了第605章 第一波交鋒第336章 你們沒有其他的選擇第332章 憋屈的吳安邦第724章 德川家光的恐懼第465章 打基礎第把十八章 這是一場屠殺第七十一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367章 打劫第372章 響馬的情況第469章 這就撤退了?第126章 陳良謨之死第418章 主動請纓第438章 超大號地雷第109章 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第544章 城牆塌了第668章 來借錢第599章 塵埃落定第377章 陷入僵局第500章 三面夾擊第369章 響馬第393章 黑暗森林第192章 燧發槍仿製成功第606章 戲耍吳三桂第820章 國運之戰第898章 崇禎要和談(新書隆武大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715章 結束第484章 五千倭軍第611章 流寇戰術第642章 追擊第120章 初戰失利
第811章 蒙古諸部第415章 沒有立場的徐爾路第815章 闖王第221章 朝議第869章 完美的殲滅戰第375章 槍騎兵的戰場第三十八章 山東巡按王道純第177章 皇權不下鄉第664章 瀋陽侯第213章 朝堂之爭第153章 製取精鹽第173章 仿製燧發槍第587章 崇禎瘋了?第470章 炮擊萊州城第五十一章 攻打陵縣城第520章 壓着打第393章 黑暗森林第865章 開了個好頭第五十三章 坑人計劃失敗第四章 拔營啓程第791章 青年才俊祖澤潤第六十一章 這是個作死少年?第753章 纔出狼窩,又入虎口第706章 仁川登陸第110章 就怕步楊鶴的後塵第222章 剿撫之爭(4000字大章)第 259章第268章 張普成投誠第751章 火箭彈第394章 劉宇在玩火第738章 賭一把第873章 重新當狗第421章 亮眼的徐爾路第810章 給皇太極備一份大禮第809章 雞蛋不能都放一個籃子裡第七十一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841章 四面合圍完成第678章 勝利就在眼前第663章 對策第332章 憋屈的吳安邦第722章 如狼似虎的朝鮮僕從軍第169章 海商和海盜的區別第679章 騎牆衝鋒第341章 土改和整編第396章 清繳行動順利結束第362章 內幕消息第147章 船呢?第268章 張普成投誠第九十八章 蠢蠢欲動的聞香教第514章 狙殺第482章 戰鬥徹底結束了第871章 後金已成歷史第324章 炮兵叛亂第508章 突擊隊的戰場第613章 臨陣反水第567章 招攬畢懋康第117章 大戰前夕第187章 令行禁止第230章 剿撫並用第八十四章 士氣第894章 排隊槍斃第424章 震驚的衆人第353章 亂世用重典第780章 阿巴泰在等死第165章 來了幾艘奇怪的船第348章 科學的魅力第626章 一場表演第790章 十六旗第742章 一海不容二主第291章 被無視了第605章 第一波交鋒第336章 你們沒有其他的選擇第332章 憋屈的吳安邦第724章 德川家光的恐懼第465章 打基礎第把十八章 這是一場屠殺第七十一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367章 打劫第372章 響馬的情況第469章 這就撤退了?第126章 陳良謨之死第418章 主動請纓第438章 超大號地雷第109章 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第544章 城牆塌了第668章 來借錢第599章 塵埃落定第377章 陷入僵局第500章 三面夾擊第369章 響馬第393章 黑暗森林第192章 燧發槍仿製成功第606章 戲耍吳三桂第820章 國運之戰第898章 崇禎要和談(新書隆武大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715章 結束第484章 五千倭軍第611章 流寇戰術第642章 追擊第120章 初戰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