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攻克江州

此時正值月初,晚上也沒有月亮。在那個漆黑的夜晚,陳維林率領着天狼特戰隊員,一路殺人、一路虛張聲勢、擾亂敵軍軍心。

很快,正對桑落洲的陳友諒岸防軍大營徹底淪陷了。

常遇春、藍玉、傅友德的三路大軍是追着潰散的岸防軍的屁股一路殺將過去。

陳友諒在睡夢之中被前來告急的兵士驚醒,當他得知朱元璋部已成功渡江的的消息之後,心裡真是拔涼拔涼的。

就在陳友諒不知所措之際,張必先、康泰、張定邊、王厚義等心腹將領迅速來到身邊。

當時深更半夜的,只知道朱元璋的部隊渡江了,岸防大營失守了,具體是個什麼情況,誰也說不清楚。

其實,當時也就是桑落洲正對面的岸防大營被常遇春佔領了,湖口正對面的岸防大營還好着呢!

不過這些情況,誰又能真正完全掌握呢?那可是一個通信基本靠吼的時代呀!

此時陳友諒做了一個十分錯誤的決定——連夜攜帶家小,在張定邊、王厚義等心腹的護衛之下逃往武昌。

當然就當時的情況,連夜攜帶家小逃跑也許並不是陳友諒的初衷。他或許是在衆心腹的“苦勸”之下,纔不得不接受那句古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

但陳友諒終究是跑了。

他這一跑,大漢軍隊是兵敗如山倒,朱元璋的“三線快攻”方案取得巨大的成效。

朱元璋毫無懸念地拿下江州之後,更是將“宜將剩勇追窮寇”的精神發揚到了極致。三路大軍繼續西進,追着陳友諒的屁股就是一頓窮追猛打。

三路大軍是先後攻克蘄州、漢陽等戰略要地。陳友諒直到退到武昌,纔算穩住了陣腳,組織兵力與朱元璋的追兵對峙。

畢竟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漢的軍隊是因爲在江州準備不足,一路兵敗如山倒。待得陳友諒在武昌站穩了腳跟,大漢兵力佔優,特別是水軍佔優的優勢又凸顯出來。

朱元璋是審時度勢,立即命令三路大軍後撤,在做好江州一線防禦的同時,做出了一個當時無比正確的戰略抉擇——派出以康茂才爲首的代表團向駐守在江州南邊的各大漢將領說降。

康茂才的第一站便是龍興(今南昌),當時龍興的最高行政及軍事長官叫胡廷瑞(後爲避朱元璋字,改名胡美)。

胡廷瑞也是最初跟着徐壽輝起兵之人,陳友諒殺害徐壽輝之後,並未對胡廷瑞進行清算,反而任命他爲江西行省丞相,駐守龍興。

陳友諒之所以如此厚待胡廷瑞,因爲他是自己心腹康泰的親舅舅。

當初朱元璋三路大軍兵臨江州,陳友諒連夜逃奔武昌之際,他並未讓康泰隨行,反而是交給他一個任務,讓其率部分水軍迅速沿鄱陽湖南下,進入龍興,與其舅舅胡廷瑞一道駐守龍興。

陳友諒的這一步棋要說確實是一步好棋。

康泰率部分水軍進入了鄱陽湖,從南面對江州形成牽制,朱元璋必然不敢讓大部分兵力繼續逆江而上,對武昌形成威脅。

另一方面,胡廷瑞終究是徐壽輝的老兄弟,雖然自己也給他升了官,還有着與他外甥康泰的這一層關係,但陳友諒還是放心不下。萬一胡廷瑞投降了朱元璋,那情況就不妙了。如果康泰能到龍興,胡廷瑞必然有所顧忌,不會輕易向朱元璋投誠。

事情最初也完全按照陳友諒的預想發展,當陳友諒在武昌站穩腳跟之後,朱元璋立即讓三路大軍回撤。如此一來,武昌就不會受到任何威脅了。

當康茂才的說降團隊到達龍興之後,雖然胡廷瑞對其是熱情接待,但並未取得什麼實質性進展。

康泰自然也與康茂才在龍興會過面,上一次龍灣大捷,康茂才耍了康泰一把,康泰已恨死了自己這個族兄。但因爲舅舅胡廷瑞在場,康泰也不能將康茂才怎麼樣。

一年之前,康茂才就曾來過龍興說降。當然,那一次是無功而返。一年之後,當康茂才在次來到龍興之時,恰巧康泰又在龍興,似乎這一次又要無功而返了。

就在康茂才謀劃着離開龍興,下一步是去西南的新喻州(今江西新餘),還是去東南的撫州之時,事情發生了一個超級大逆轉。

這日晚間,康茂才正準備歇息,胡廷瑞差心腹副將鄭仁杰前來相請,說是有要事相商。

康茂才琢磨着,胡廷瑞肯定已經知悉自己即將離開龍興,應該是要與自己單獨說幾句告別之言吧。

當康茂才進入胡廷瑞的書房之後,鄭仁杰立即關上房門,房間裡只有胡廷瑞、鄭仁杰和康茂才三個人。

胡廷瑞開門見山,立即問康茂才道,如果他率部投降,能不能答應他兩件事。

聽聞胡廷瑞此言,康茂才心中大爲驚訝。什麼情況?胡廷瑞這是要降?

康茂才本已對龍興不報任何希望了,準備就在這兩天離開龍興了。怎麼突然發生了大逆轉?

按說這大半夜的,胡廷瑞把他找來,也不像是開玩笑的樣子。

康茂才爲了謹慎起見,立即反問道:“胡丞相,深夜找我過來所爲何事?”

胡廷瑞沒有繞彎子,他告訴康茂才,他準備投降朱元璋,不過想讓朱元璋答應他兩個條件。

這話從胡廷瑞口中親口說了出來,康茂才便打消了顧慮,他問胡廷瑞是兩個什麼條件。

胡廷瑞告訴康茂才,第一個條件是投降朱元璋後,他想仍舊統領所屬人馬,不將他麾下的人馬分散整編到其他建制。

第二個條件就是不管他外甥康泰願不願意投降朱元璋,都放其一條生路。

這第二個條件,康茂才心中自然是清楚的。康泰是陳友諒的心腹干將,如果胡廷瑞向朱元璋獻了龍興,可能康泰不願意跟着投降。到了那個時候,他想請朱元璋放其一條生路。

不過康茂才還是有些擔心,如果康泰根本就不想投降,必然會對胡廷瑞形成掣肘,胡廷瑞想順利投降朱元璋似乎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

胡廷瑞告訴康茂才,這一層他早就想到了。如果要投降朱元璋,他必定先軟禁兩個重要人物。這一個人物是江西行省平章祝宗,另外一個就是他外甥康泰。

當初陳友諒任命胡廷瑞爲江西行省丞相駐守龍興之時,就將心腹祝宗任命爲江西行省平章同守龍興。說白了,就是對胡廷瑞不放心,在他身邊安插一個親信。

後來,江州失陷,陳友諒擔心祝宗一個人在龍興控制不住局面,又派了康泰過來。

祝宗雖然是陳友諒心腹,但爲人還真不是錯。在龍興與胡廷瑞共事期間,對胡廷瑞也是足夠尊重。因此,胡廷瑞想投奔朱元璋,並不想殺掉祝宗,只是想軟禁他。

至於胡廷瑞提出的第一個條件,康茂才認爲這根本就不是問題。不論是當初龍灣大捷時投降朱元璋的張志雄、樑鉉等將領,還是新近投降的傅友德、丁普郎,朱元璋都讓其仍舊統領所屬兵馬,並未打亂其建制。

只是對於第二個條件,康茂才沒有十足的把握。

略作思考,康茂才給胡廷瑞出了個主意。讓其在龍興坐鎮,控制住康泰、祝宗等人,同時派出一員心腹立即去江州向朱元璋請降。

當然,康茂才會派人同去江州。康茂才還會給朱元璋帶去親筆信,建議朱元璋接受胡廷瑞的這兩個條件。

康茂才給胡廷瑞拍着胸脯保證,只要他率龍興投降的誠意十足,他這兩個條件根本就不算個事兒。

胡廷瑞也認爲康茂才這個辦法靠譜。派人去江州請降,順便說出這兩個條件,朱元璋爲了得到龍興,必然會答應。以朱元璋的精明睿智,絕對不會爲了這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耽誤龍興這件大事。

不過康茂才還有一點沒有明白的是,胡廷瑞緣何態度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毫無徵兆地就願意投誠了。

胡廷瑞也不隱瞞,當然也沒法隱瞞,此事的關鍵在於一個已對朱元璋生死相許之人——於光。

不錯,正是當初投降朱元璋後,丟城失地去應天請罪,朱元璋不斷未追究其責,反而賜予衣冠及金連環的於光。

於光不僅建議朱元璋讓康茂才去招降大漢將領,在被朱元璋賜予金連環後,更是自告奮勇去袁州走一趟,力爭說服同爲江西老鄉的歐普祥。

於光到了袁州之後,自然是與歐普祥密議了一番。於光在歐普祥面前對朱元璋是大加讚賞,歐普祥本就對陳友諒殺徐壽輝,取而代之的事耿耿於懷,經於光這一說,歐普祥當即是動心了。

但歐普祥並沒有立即答應於光投誠,而是說要等待時機。

當時歐普祥也有自己的考慮,他身處袁州,四周都是大漢的勢力範圍,突然宣佈投靠朱元璋,必然受到四面圍剿。而這個時候,朱元璋也是沒有辦法派兵來支援他的。

而就在朱元璋拿下江州之後,歐普祥認爲機會來了。這個時候宣佈向朱元璋投誠,是再合適不過了。

第六百零四章 用心良苦第五百八十章 洪都德勝門第一百七十九章 劉聚的折衷方案第六百二十章 假伊尹,真董卓第三百四十九章 樅陽屯田第六百七十三章 拳斃託音第四百四十七章 都想當和事佬第二百五十一章 切磋《島夷志》第十四章 順利脫險第五百六十五章 甕中捉鱉之計第七章 穿越了?第三十七章 見好就收第五百八十三章 湯和替子求學第七十六章 蜀中來信第三百零四章 改良火槍第六百九十八章 分道揚鑣第七百二十九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們被包圍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歲第二百七十五章 鎮江軍營第三百五十九章 扮作商隊第一百一十五章 是暗戀嗎?第四百二十六章 文廟兇案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羅人才第五十五章 奇怪的大黑石頭第二百九十三章 劉聚得子第五百二十一章 跟我玩套路?第六百三十二章 常州報信第四百八十四章 給劉伯溫“挖坑”第六百五十一章 謝再興復歸第三百零二章 說服藍玫第六十六章 苦練精兵第五百二十二章 當局者迷第五百一十四章 平定浙東第六百三十八章 蔡彥文的下限第五十一章 讓我當軍師?第六百一十三章 李飲冰告狀第二百九十二章 令人滿意的賄賂第四百五十四章 御駕親征?第三百三十二章 事態嚴重第七百一十六章 石象生第四百零六章 相約在應天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亡朱元璋?第三百七十四章 危在旦夕第六百零五章 爭當“黃雀”第三百三十九章 “背鍋大俠”第四百七十四章 “超標”的午宴第二百七十六章 “數落”常遇春第六百一十三章 李飲冰告狀第三百二十一章 遷居應天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入集慶第五百二十一章 跟我玩套路?第一百八十九章 吳鑰有喜第五百七十四章 論跑路的重要性第二百五十一章 切磋《島夷志》第四百八十四章 給劉伯溫“挖坑”第一百九十二章 熱臉貼了冷屁股第五百一十九章 遁入空門第一百章 再遇常遇春第四十九章 外科手術第三百四十七章 朱元璋休會第八十一章 奔赴江夏第十八章 劉家慘案第一百九十二章 熱臉貼了冷屁股第三百零九章 謀取江陰第五百四十五章 諸全州兵變第三百章 競選班長第三百一十一章 雙喜臨門入妖風第四百六十一章 歪解卦象第三百一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六百五十四章 老司機遇到新問題第五百七十三章 意外相逢第七百二十章 追殺恭定王第一百四十八章 教古人打牌第三百二十章 朱老爺子立功了第三十章 藍玫尋死第四百六十七章 東窗事發第一百零七章 經不起推敲的謊言第四十章 阿古達木的奸計第二百九十八章 正式開訓第四百零五章 錐子山上的藏寶洞第七十四章 煙燻蒙古兵第二百四十五章 巨大的商機第四百八十七章 停徵“寨糧”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頭棒喝第一百七十章 口無遮攔第三百零五章 滾動預算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豐告急第三百五十八章 汪耀南的推測第二百八十七章 霏兒有喜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水軍首勝第四十八章 曼陀羅花湯第三百三十二章 事態嚴重第五百零一章 機智的文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廟劫案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三百零七章 領工資嘍第三百八十三章 再入陽城堡第四百六十七章 東窗事發
第六百零四章 用心良苦第五百八十章 洪都德勝門第一百七十九章 劉聚的折衷方案第六百二十章 假伊尹,真董卓第三百四十九章 樅陽屯田第六百七十三章 拳斃託音第四百四十七章 都想當和事佬第二百五十一章 切磋《島夷志》第十四章 順利脫險第五百六十五章 甕中捉鱉之計第七章 穿越了?第三十七章 見好就收第五百八十三章 湯和替子求學第七十六章 蜀中來信第三百零四章 改良火槍第六百九十八章 分道揚鑣第七百二十九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們被包圍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歲第二百七十五章 鎮江軍營第三百五十九章 扮作商隊第一百一十五章 是暗戀嗎?第四百二十六章 文廟兇案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羅人才第五十五章 奇怪的大黑石頭第二百九十三章 劉聚得子第五百二十一章 跟我玩套路?第六百三十二章 常州報信第四百八十四章 給劉伯溫“挖坑”第六百五十一章 謝再興復歸第三百零二章 說服藍玫第六十六章 苦練精兵第五百二十二章 當局者迷第五百一十四章 平定浙東第六百三十八章 蔡彥文的下限第五十一章 讓我當軍師?第六百一十三章 李飲冰告狀第二百九十二章 令人滿意的賄賂第四百五十四章 御駕親征?第三百三十二章 事態嚴重第七百一十六章 石象生第四百零六章 相約在應天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亡朱元璋?第三百七十四章 危在旦夕第六百零五章 爭當“黃雀”第三百三十九章 “背鍋大俠”第四百七十四章 “超標”的午宴第二百七十六章 “數落”常遇春第六百一十三章 李飲冰告狀第三百二十一章 遷居應天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入集慶第五百二十一章 跟我玩套路?第一百八十九章 吳鑰有喜第五百七十四章 論跑路的重要性第二百五十一章 切磋《島夷志》第四百八十四章 給劉伯溫“挖坑”第一百九十二章 熱臉貼了冷屁股第五百一十九章 遁入空門第一百章 再遇常遇春第四十九章 外科手術第三百四十七章 朱元璋休會第八十一章 奔赴江夏第十八章 劉家慘案第一百九十二章 熱臉貼了冷屁股第三百零九章 謀取江陰第五百四十五章 諸全州兵變第三百章 競選班長第三百一十一章 雙喜臨門入妖風第四百六十一章 歪解卦象第三百一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六百五十四章 老司機遇到新問題第五百七十三章 意外相逢第七百二十章 追殺恭定王第一百四十八章 教古人打牌第三百二十章 朱老爺子立功了第三十章 藍玫尋死第四百六十七章 東窗事發第一百零七章 經不起推敲的謊言第四十章 阿古達木的奸計第二百九十八章 正式開訓第四百零五章 錐子山上的藏寶洞第七十四章 煙燻蒙古兵第二百四十五章 巨大的商機第四百八十七章 停徵“寨糧”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頭棒喝第一百七十章 口無遮攔第三百零五章 滾動預算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豐告急第三百五十八章 汪耀南的推測第二百八十七章 霏兒有喜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水軍首勝第四十八章 曼陀羅花湯第三百三十二章 事態嚴重第五百零一章 機智的文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廟劫案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三百零七章 領工資嘍第三百八十三章 再入陽城堡第四百六十七章 東窗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