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六二 報應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返回書頁

傳旨給瓊海軍很容易——出了紫禁城拐個彎兒,進大市場就是。

不過這道旨意下給誰卻是個問題——瓊海鎮並沒有一個長久的領導者。從理論上說,現階段應該是他們當前的委員會主席,一位姓宋的老太太。但這位宋老太在大明朝沒有任何職務,其本人也沒有接受過朝廷誥命冊封。朝廷甚至連她的名字都不知道,下旨給“李宋氏”?似乎有點太不嚴肅了。

瓊海軍中擔任大明軍官的有一位:威海衛參將解席,可他現在聽說早回了瓊州,根本不在山東帶兵了。如今執掌着威海衛的龐某人在大明倒也有一個官職的:南京鹽務提舉。

——八竿子打不着的職務啊,讓南京的鹽務提舉統帶威海兵馬入衛京師?……哪怕錢謙益這樣的大才子也不知道該怎麼下筆了。

不過最終還是解決了——反正這只是皇帝的中旨,並不需要經過外朝認可,也就沒那麼多條條槓槓的約束,理論上找個太監都能寫。

實際上也正是由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書寫的。王太監可沒那麼多彎彎繞心思,稱呼上就直截了當寫了個“瓊海鎮”,然後便由王太監本人舉着卷軸,熟門熟路的送到隔壁大市場去了。

旨意是當場在金殿上寫的,送出去後崇禎皇帝和一衆臣僚卻都沒離開——實在也無處可去,西直門上的火炮還轟隆隆響着呢。各人回家也是提心吊膽等消息,還不如留在這皇城之中,至少有什麼軍報還可以及時知曉。

過了一會兒,就看見王承恩溜溜達達的回來了,面色正常,沒有沮喪或憤怒的表情,這讓一直提着心思的衆人不禁都暗暗鬆了一口氣。

兵部尚書張鳳翼是最着急的,當即迎上前去,不顧禮儀的問道:

“王公公,那個……他們接旨啦?”

王承恩點點頭道:

“接了。”

知道這位老大人在擔心什麼,王太監隨即又很體貼的補充了不少細節:

“是那位小郭先生接下的,他是那個什麼委員會的成員。算是短……瓊鎮中的官身。他說會立刻發電報回去,今日之內瓊州島上就能收到消息。”

“呼……”

非只是張鳳翼,包括周延儒,溫體仁這些大臣,乃至於崇禎皇帝朱由檢本人都暗暗舒了一口氣。

——他們先前最擔心的是短毛拒接。皇帝的中旨沒有經過朝廷發佈,是可以被拒絕的。實際上民間士大夫經常以拒接中旨爲榮。而眼下這種情況,人人都知道京畿乃是大坑。已經被陷在裡頭的那叫沒法子,但凡還在外面的,誰會願意跳進來?

雖然說“功高莫過於救駕”,可眼下坐在皇位上的這位主兒卻不是個好伺候的。自從五年前那位袁督師弄巧成拙,大功沒能撈着,反倒捱了個千刀萬剮之後,如今各鎮統帥可都學聰明瞭——嘴巴喊得響,忠心表得勤,但真正有涉及到實際行動的,都是無比保守。別的不說,這次京畿遇警,各鎮統帥只肯派兵,而無一親身來援,便是最明顯的例子。

在座各人,除了御座上那位,個個都是人精,如何不知道原因——外鎮將帥可以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不來,但其實核心原因就一點:大家心涼了。

當年的袁崇煥縱有千般不是,他畢竟是以薊遼督師身份主動返回京師,自願承擔起指揮北京保衛戰的責任——你可以說他有野心,想要藉機再往上爬。也可以說他能力不行,吹牛皮說大話,沒能完成承諾在五年之內平滅後金——但無論如何,他主動回援京師的這份熱忱,是不應該,也不能夠被打擊的。

然而朝廷……其實就是皇帝本人,最終竟然覺得他是想要圖謀不軌,並將其凌遲處死!這種操作實在是讓人寒心到了極點——他是薊遼督師啊!東北防線的最高主持人,他要真通敵,還用得着跑來北京城下折騰嗎?直接打開山海關放後金入關就行了。

皇帝殺了他,還是用那麼殘忍的手段,說穿了無非是拿他泄憤而已——登基剛剛一年,才被人稱爲英明之主,就迎面捱了一耳光,被後金直接攻入到京畿。再加上被圍期間的驚恐和憤怒……這些負面情緒沒法子找敵人發泄,就一股腦兒全撒在了袁崇煥的頭上。

包括當時北京城中的居民也是如此,在被圍了很長時間後,他們同樣也需要一個發泄的目標。被朝廷定爲叛逆的袁某人恰好符合了這個要求,這纔出現了“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盡”的瘋狂場面。

——如果天下從此太平,京師再無警兆,那此事也就此作罷,無非是冤屈了袁氏一人而已,大明朝歷史上這種事情多得很,也不在乎多這一件兩件的。

可偏偏後金兵再度入關了,五年前的局面又一次重演。於是這一回,外鎮將帥們全都學聰明瞭——我堅決支持朝廷,但我也堅決恪守本份,絕不越雷池一步。京畿不是我的防區,那我就不干預。朝廷要求派兵支援?沒問題,我把兵將都派過來,但沒有直屬上官的督促逼迫,這些客軍能有多少戰鬥力,那可就難說了。

——大明朝“以文馭武”的政策實行了那麼多年,武將歷來只被視爲工具而已,勝遭猜忌,敗則背鍋。沒有文官的監督,那些武將憑什麼冒着出生入死的風險,去和後金軍這樣的強敵拼命呢?——說到底,這也不是我的防區啊。死的人再多,又不是我的家鄉父老,韃子殺陌生人,關我屁事!

當年拿袁崇煥出氣,凌遲碎剮,痛快淋漓,現在,報應來了。

…………

事實上就連崇禎皇帝本人肯定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但以他的性格,當然不可能承認是自己犯了錯。歷史上他原本要到兩年之後,也就是崇禎九年的時候,阿濟格率軍攻到北京城下時纔會感受到這一點,並且在之後的若干年中反覆品嚐到這種滋味——阿濟格,多爾袞,阿巴泰,每隔幾年一次,彷彿收割莊稼一樣定期來北京城周邊劫掠。兵鋒遠至山東,連濟南都被攻下過。

而明軍的反應卻好像白癡一樣,各路軍隊幾乎沒有任何呼應配合,整個就是任其來去。要說大明朝當時還沒到油盡燈枯的地步呢。地方上還是有些能戰兵馬,否則也打不了後來那場鬆錦大戰。然而偏偏在保衛自家首都,京師重地的關鍵戰役中完全表現不出來,完全就是任人吊打。

——這世上怎麼會有如此奇葩的事情?但若仔細研讀那一時期的歷史記載,便可以看出些端倪:當時明朝的將帥們根本不敢靠近北京。而武將來了也沒用,他們根本沒有統御全局的資格。

那些真正有兵權在手,掌握着一方大任的督撫重臣,自崇禎二年之後就彷彿忘了“勤王”二字怎麼寫,每次京師被圍,任憑朝廷中樞喊得震天響,最多隻派些武將帶兵過來應付一下,卻再也沒有已巳年那種“京師有難,八方來援”的熱情。

——崇禎九年,阿濟格攻到京師,橫掃北京城周邊諸多州縣,連天啓皇帝的德陵都給燒了。兵部尚書張鳳翼四處求援,雖是叫來了一些援兵,但卻無人能夠統率。

最終只好讓張鳳翼自己統領,可他一個老官僚懂什麼打仗,死活不敢出城,等到後金軍搶夠了,退兵了,他也只敢帶人遠遠跟着。眼睜睜看着人家把搶來的十多萬婦孺人口像牲畜一樣驅趕着回了草原,還留下若干木牌子,上書“各官免送”。可謂把大明朝廷的面子裡子全給丟了個乾淨。

後來上報朝廷說是打了一仗,居然還敢自稱打贏了,但查驗下來一共獲得斬首——三顆。一頂欺君之罪的大帽子扣下來,又找不到外鎮督撫抗雷,最後張鳳翼只能自己背了這口鍋,服毒自盡。

——崇禎十一年,多爾袞再入京畿。這回大明朝廷終於又冒出來個不怕死的外鎮重臣盧象升。不過他雖然獲得了總督天下勤王兵馬的名義。在指揮上卻是完全受太監高起潛的制肘,非但定下的用兵方略一條也實現不了,麾下兵馬也多次被分散。到最後竟然只能帶着五千殘軍,沒糧沒餉的跑去跟多爾袞拼命,被輕鬆打敗,盧象升本人也陣亡。

要說堂堂總督天下兵馬的的名臣,爲何居然連集中兵力的基本常識都不知道?又連自己的基本部隊天雄軍都控制不了?京師來個太監就能分他的兵,這其中多半還是跟當年事例有關——太監代表着皇帝意志,而之前膽敢違逆皇帝的那位可是被剮了,於是盧象升只能老老實實的聽從中樞指令,哪怕那會要他的命。

——如此愚昧,等到崇禎十五年,阿巴泰再度攻入京畿時,就再也沒人站出來了。明軍再次以一盤散沙,抱頭捱打的姿勢熬過了後金的劫掠侵攻。甚至沒什麼人爲此負責,大約那時候的崇禎皇帝已經捱打習慣了,反正連鬆錦大戰都敗了,帝國精銳已經消耗一空,接下來也只能安心等死了。

於是兩年之後,一棵歪脖子樹成爲了他的歸宿——袁崇煥,盧象升,孫傳庭……勇於任事的全都是死路一條,只有畏敵避戰、保存實力的纔有生機。

“明實亡於萬曆”?胡扯!大明朝,真真切切是被崇禎自己折騰死的。

七六九 大好前途?第五百三十六章 宣傳手段第一百九十五章 甲方乙方第二百八十九章 還是要考!第五百七十七章 開業大吉(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宛如夢幻第五百七十八章 開業大吉(中)第四百五十一章 全體大會(二)第二百零四章 歷史的慣性?第三百七十七章 乘勝追擊第一百三十章 新制度第四百九十五章 市容第六百二十五章 女王的牌局七六四 主力第六百五十六章 難民(下)第五百七十章 撤軍(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槍聲第八十二章 一羣十三姨……第六百七十二章 君前奏對(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科?七一三 新的合作(一)七五八 居庸關下(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可理喻第五百一十九章 尚未結束的戰爭第三章 造反!攻城!第六百三十三章 決斷(四)第四百一十八章 老傑克的建議(上)七七一 見面第三百九十九章 鄰里之間第四百七十章 兩船果蔬引起的故事(上)第二十一章 水電站第五百九十六章 小魏的疑惑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客戶!第一百零一章 對探子們的區別對待第二十章 新年期望第七十九章 住宿安排,以及兩位船長的初次會面第六百四十七章 技術升級(中)第五百三十九章 阿德的策略七六九 大好前途?第二百九十五章 指導員?第五十八章 前進!坦克第四百二十五章 遲到的第二艦隊第二百一十三章 炒作第二百六十三章 檢閱第四百一十一章 京師(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作繭自縛的陳濤第六十五章 還沒開打,戰利品已經到手了第五百二十四章 喬遷之喜(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路線問題?第六百六十一章 畫樓第八十七章 管理體系第三百零九章 比試?第六百一十五章 讓子彈飛(下)第六百三十五章 京城四方(中)第四百六十一章 球場閒話(下)第九十九章 應酬……第三百五十七章 軍議(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張氏兄妹的決定(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吳南海的心事(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十七世紀的防暴警第八十章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第三百四十五章 錢謙益的策略(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堆麻煩事(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開業大吉(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登陸第三百一十章 四大寇?第一百八十三章 大忽悠第六百八十一章 兒童營(上)第四百四十七章 回家第三百七十五章 走馬取登州(十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路線問題?第五百一十二章 戰俘營(下)七六七 二里地第一百零九章 在船上第二百四十章 老臣之心第四百零三章 不服氣的遼軍與可愛的川軍(中)第五百三十章 我們的時代!第四百九十章 衣食住行(中)七九一 亡命衝鋒第四百五十一章 全體大會(二)第五百二十章 咱們要自力更生!第二百一十五章 周千戶的建議第六百五十八章 女婿們(上)第五百九十三章 新的戰略?第一百九十七章 差別待遇第六百二十九章 鄭大將軍與心靈雞湯(下)第五百八十章 貴客臨門(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客戶!第十一章 關於俘虜的問題第六百五十四章 難民(上)第七百零三章 大開眼界(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京城四方(上)第一百四十章 酒後閒話第四百三十章 新移民(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一件驚喜第二百七十八章 舒中的婚事(下)第九十四章 槍械問題第二十九章 現代化的談判手段!第三百六十七章 走馬取登州(三)第六百五十六章 難民(下)
七六九 大好前途?第五百三十六章 宣傳手段第一百九十五章 甲方乙方第二百八十九章 還是要考!第五百七十七章 開業大吉(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宛如夢幻第五百七十八章 開業大吉(中)第四百五十一章 全體大會(二)第二百零四章 歷史的慣性?第三百七十七章 乘勝追擊第一百三十章 新制度第四百九十五章 市容第六百二十五章 女王的牌局七六四 主力第六百五十六章 難民(下)第五百七十章 撤軍(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槍聲第八十二章 一羣十三姨……第六百七十二章 君前奏對(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科?七一三 新的合作(一)七五八 居庸關下(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可理喻第五百一十九章 尚未結束的戰爭第三章 造反!攻城!第六百三十三章 決斷(四)第四百一十八章 老傑克的建議(上)七七一 見面第三百九十九章 鄰里之間第四百七十章 兩船果蔬引起的故事(上)第二十一章 水電站第五百九十六章 小魏的疑惑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客戶!第一百零一章 對探子們的區別對待第二十章 新年期望第七十九章 住宿安排,以及兩位船長的初次會面第六百四十七章 技術升級(中)第五百三十九章 阿德的策略七六九 大好前途?第二百九十五章 指導員?第五十八章 前進!坦克第四百二十五章 遲到的第二艦隊第二百一十三章 炒作第二百六十三章 檢閱第四百一十一章 京師(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作繭自縛的陳濤第六十五章 還沒開打,戰利品已經到手了第五百二十四章 喬遷之喜(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路線問題?第六百六十一章 畫樓第八十七章 管理體系第三百零九章 比試?第六百一十五章 讓子彈飛(下)第六百三十五章 京城四方(中)第四百六十一章 球場閒話(下)第九十九章 應酬……第三百五十七章 軍議(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張氏兄妹的決定(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吳南海的心事(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十七世紀的防暴警第八十章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第三百四十五章 錢謙益的策略(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堆麻煩事(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開業大吉(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登陸第三百一十章 四大寇?第一百八十三章 大忽悠第六百八十一章 兒童營(上)第四百四十七章 回家第三百七十五章 走馬取登州(十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路線問題?第五百一十二章 戰俘營(下)七六七 二里地第一百零九章 在船上第二百四十章 老臣之心第四百零三章 不服氣的遼軍與可愛的川軍(中)第五百三十章 我們的時代!第四百九十章 衣食住行(中)七九一 亡命衝鋒第四百五十一章 全體大會(二)第五百二十章 咱們要自力更生!第二百一十五章 周千戶的建議第六百五十八章 女婿們(上)第五百九十三章 新的戰略?第一百九十七章 差別待遇第六百二十九章 鄭大將軍與心靈雞湯(下)第五百八十章 貴客臨門(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客戶!第十一章 關於俘虜的問題第六百五十四章 難民(上)第七百零三章 大開眼界(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京城四方(上)第一百四十章 酒後閒話第四百三十章 新移民(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一件驚喜第二百七十八章 舒中的婚事(下)第九十四章 槍械問題第二十九章 現代化的談判手段!第三百六十七章 走馬取登州(三)第六百五十六章 難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