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新移民(上)

正當文德嗣所負責的第二艦隊逐漸遠離山東半島,運載着滿懷希望的數千流民奔向南方之時,在海南島昌化縣海面附近,凌寧所率領的第一艦隊首批移民船正在按照原定計劃緩緩進入港口,將第一批來自大陸上的新移民送往島上。

選擇臨高更西邊的昌化縣作爲第一批大陸移民安置點,是委員會結合了農業組,軍事組,乃至於工業部門等多方面意見,經反覆商討之後作出的決定。在穿越衆沒有到來之前,明末海南島上雖然有三州十縣的行政區,但開發程度卻非常不平均,基本上是以靠着大陸的這一面,開發程度向外面逐次遞減。作爲州府的瓊州一帶發展最好,然後就要數澄邁,臨高兩縣漢人移民較多,這三縣的納稅耕地和人口占據了海南全島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而其它各地方則大都還是以本地黎族爲主了,漢人居民主要就是以駐軍和流放罪犯所組成,成規模的漢人村落不多。

到目前爲止,瓊海軍的控制區也主要集中在瓊,澄,臨三地。其它地方都只是遙制,除了提供錢糧物資支撐當地少量駐軍,以及偶爾應當地官府之邀出兵協助打擊山匪或海盜勢力外,這些地方的日常管理仍然是依靠原本大明朝的官吏與制度。

這種間接統治方式當然是很脆弱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那些地方官員無論在思想還是日常言辭與行動上都自認依舊是大明官僚,只是在索要和接受來自瓊州府的物資時從來不客氣——儘管他們也心知肚明這些物資與他們所效忠的那個朝廷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但既然那羣侵佔了州府的短毛從來不曾要求他們正式作出表態,又傻乎乎的自願提供大批物資過來,那倒不妨先用着,等朝廷大軍過來把這夥叛賊剿殺掉,一切就又恢復原樣。

當然了,所謂拿人手短,既然拿了人家的物資錢糧,那麼當短毛那邊偶爾派人過來想要做些事情——例如探索礦藏,調查和收購當地特產,以及勘探航路等工作時,他們當地人也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時還能提供一些不太明顯的幫助——在收取了高額報酬之後。

這種把瓊州短毛當凱子宰的狀況大約持續了一年多,等到朝廷正式進剿的大軍反被輕鬆擊潰以後,島上官員們都開始着急起來。因爲他們發現這種保持兩面不得罪的態度已經無法持續下去了。短毛對於海南島的統治只會越來越穩固,而他們必須要在大明與短毛之間作出選擇——是爲朝廷效忠跟那羣叛賊對着幹?還是索性改換門庭,轉而爲這羣新的統治者效力?

無論哪一種選擇,對於那些明朝官員們都是非常艱難的決定——選前者,做大明忠臣對抗短毛,然後必定會迎來滅亡結局。雖說文人一向講究風骨,可真正能從容面對,並且主動去找死的畢竟不多。

但若選後者,他們要面臨的麻煩也同樣不少——這年頭的讀書人很少有單門獨戶,他們身後大都有一個家族作爲支撐。這些官員在海南島赴任,他們的家族和根基卻多半依舊是在大陸上。以本地人爲主體的吏員和小官僚們可以毫無顧忌的投靠短毛,而那些從外地前來上任的正印官們卻不敢如此“灑脫”,他們必須要考慮整個家族的安危。

好在形勢的發展很快便出乎所有人意料——打了大勝仗的短毛們並沒有正式扯反旗,反而主動接受朝廷招安,通過談判從大明王朝手中得到了海南一島的掌控權,這使得那些官員們的眼前道路一下子變得暢通起來——再也不用左右爲難擔心兩頭不討好了,安心繼續幹活就是,爲短毛效力也就是在爲大明效忠!

在此之後,他們或是親自,或派人,紛紛前往瓊州和臨高等地與短毛正式接觸,而這些短毛控制區的快速發展也着實讓那些地方官結結實實感覺到了震撼。腳下踩着寬闊堅實的水泥道路,眼中看到那些琳琅滿目的貨品,就算是再怎麼忠誠於大明朝的人,只要他還有基本的判斷力,就只能得出這麼一個結論——短毛的治政手段遠勝於大明。

那些渾渾噩噩只爲撈錢混日子的官員對此無所謂,但也有些確實想爲本地做點實事的,便開始主動向瓊海軍靠攏,以求同樣給自家治下百姓帶來利益。昌化縣令張三光便是其中一位,他已經幾次親自前往瓊州府和臨高縣與短毛的“委員會”接洽,希望能從短毛這裡得到幫助,把昌化給發展起來。

出於時代的侷限性,張縣令雖有良好願望,對於該如何發展一地經濟卻並沒有太多手段,無非是一些傳統的“鼓勵農桑”,“輕徭薄賦”之類想法。不過穿越衆在此方面的思路可要開闊多了,尤其是出生於七八十年代,成長於二十一世紀初的這批人,在整個社會都在全力追求經濟發展的氛圍中,現代社會發達的資訊傳播系統使得他們即使從未有過任何從政經驗,也都可以通過學校教育,影視作品,新聞報道,甚至是文學小說中瞭解到那些最起碼的治政知識——諸如大力發展工農業,注重貿易流通,開發適合於本地的特色經濟等等小技巧,在後世看來都是很尋常的手段,在當時卻屬於很少有人能理解的所謂“治國大道”。

……

雙方可以說是一拍即合,穿越衆其實也對昌化縣覬覦許久了——作爲石碌鐵礦所在的縣治,昌化縣本身確實具備優先獲得發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工業部門,其一直希望能從這裡得到更多的礦產資源。先前依靠本地人自行開採,依靠人力畜力慢慢輸送出來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瓊海軍日益增長的巨大需求了。根據工業組制定的鐵礦大開發計劃:從石碌開採出來的礦石正是要通過昌江水路運輸至昌化港,然後從這裡上船走海路運往臨高進行冶煉。爲此他們甚至將鋪設幾條鐵軌——在蒸汽機車還沒有研究出來之前,寧肯先用牛馬拖拉。

在當前海南島對外輸出的各類產品中,由黃建成所領導的鋼鐵組所生產出的優質鐵器和鋼材一直是瓊海大市場上最受歡迎,也是外來客商需求量最大的一類特色產品。要不是委員會一直小心控制着鋼鐵產品的外流方向和數量,它的利潤絕對能超過玻璃鏡——後者畢竟屬於奢侈品,而鐵器則是小到家庭,大至政權的必需品,鋼材更是屬於戰略物資級別。大明王朝對此有嚴格規定,一直是禁止民間私下鍊鋼的。但民間私鍊鋼鐵卻屢禁不止,原因很簡單——上好的鋼材拿到市場上差不多跟白銀一樣值錢,鍊鋼就等於煉銀子。

鍊鐵的關鍵在於儘量增強高爐熱效率,而鍊鋼說穿了無非是一個調整好鐵和碳之間配比的問題。明代的鐵匠對此並沒有系統理論支持,只能憑着各家匠作鋪子的經驗作一些探索,根據父子口口相傳的方式獲得經驗。但在鋼鐵組這邊,一切都有非常成熟的理論體系支撐。黃建成等人所要做的,只是設法在這個時代的簡陋條件下儘量將其恢復即可。

經過這幾年實踐,他們已經基本掌握了在本時空條件下,進行較大規模鋼鐵生產的竅門。甚至可以根據需要在煉製過程中摻入其他金屬,配置出不同性能的合金鋼來。

但以瓊海軍當前的工業體系,對過於優質的特殊鋼材需求量其實並不大,他們最需要的,還是大量普通的,能夠滿足一般老百姓生產生活的鋼鐵製品。所以黃建成希望今後在昌化附近能建設一個新的冶金基地,礦石被運送出來之後在這裡首先就地進行粗煉,把生產目錄中數量最大,但技術含量卻最低的生鐵和粗鋼生產都放到這邊進行。今後船隊只需要運送煤炭等燃料進來,直接向外輸送低級產品和更進一步細加工的半成品,而不僅僅是純礦石。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對運力的消耗,同時也有助於分散污染源頭,減少對臨高主基地那邊的環境破壞。

但要做到這一點,光靠他鋼鐵組一家肯定是不行的,要滿足產業工人及其家屬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就需要改進當地的整體大環境。本地要能提供足夠的糧食和生活物資,還要有一定的商業和娛樂設施……工業,農業,服務業都不能少,而所有這一切,首要一點就是要有人!

所以此時此刻,工業組黃建成,肖朗,化學組李靖誠,農業組吳南海,乃至於婦女聯合會的首領胡雯等人都來到了昌化,正在碼頭上等待着批新移民的到來。商業部門和貿易公司方面,茱莉雖然身在呂宋無暇親至,但也委派了親信人士作爲全權代表在此配合,以便隨時滿足各部門的物資需求。

除了他們穿越衆的人,明朝方面也有不少人在場:昌化縣令張三光及其縣衙屬吏自是傾巢出動,都來到這裡準備迎接新子民。而當前大明在海南島上地位最高的那位推官王璞王介山卻也風塵僕僕專門自瓊州府趕來,一身官袍當仁不讓的站在碼頭上,並且堅持站在了第一個——他似乎打算用這種方式向在場衆人,以及即將踏上碼頭的那些新移民們宣告:你們即使到了這邊,也依然是我們大明朝的人!

第三百九十章 老大,有人搶怪!第三百四十二章 北緯的經歷(下)第六百七十四章 各自的對手(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裂痕第一百九十四章 財大氣粗第五百七十五章 臨時工第二百五十七章 黎明(上)第四百章 鬱悶的行營第一百八十五章 小間諜第五百二十七章 二陳的商業計劃第六百零五章 不速之客與有關部門第二百六十二章 ……旗飄揚第三百一十四章 路線方針(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待遇變更(上)第五百七十八章 開業大吉(中)第五百五十九章 戰與和第十九章 第一次經濟危機及其解決之道第五百六十三章 鄭家兄弟第四百三十六章 陳濤的日記(下)第六百一十三章 讓子彈飛(上)第六百三十八章 進貢(中)第二百四十二章 來臨第一百零八章 中秋夜話第四百七十四章 好像……忘了皇帝的那份兒?(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雞有點困難,換成兔子行不?七三三 螺絲釘第四百五十一章 全體大會(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各自的對手(上)第六百一十一章 旅順口(中)第三百四十一章 北緯的經歷(上)第六百九十六章 進擊的畢老頭(中)第五百二十四章 喬遷之喜(中)第五百九十五章 表決第二百九十五章 指導員?七七五 敵人的裝備第四百五十三章 全體大會(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解大爺的桃花運?第六百二十六章 分兵第二百二十六章 六個人的攻城戰(上)第十一章 關於俘虜的問題第二十三章 大學教授VS明朝縣令七四一 莊園(一)第六百九十五章 進擊的畢老頭(上)第五百六十九章 撤軍(上)第四百六十四章 張氏兄妹的決定(上)第六百六十六章 棋逢對手(下)第六百零七章 在廣州(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備戰七二六 陳濤的婚事(七)第六百零二章 北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玫瑰盛開(中)第二百三十八章 軍隊建設第五百七十四章 餐廳閒話第一百一十章 做人不要太囂張第六百一十四章 讓子彈飛(中)七七六 紙上談兵第三百九十六章 奶奶的,終於開始講道理啦?第六百零六章 斷流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希望第一百五十章 天使來啦第五百六十三章 鄭家兄弟第五百一十四章 這一夜(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回北京(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開導第五百六十七章 待遇變更(中)第十五章 凌寧的鬱悶第三百一十三章 路線方針(上)七一四 新的合作(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級戰列艦……瓊海!第四百六十七章 “讓每家每戶的鍋裡都有一隻雞!”七二零 陳濤的婚事(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終於打開了局面啊!第五百九十三章 新的戰略?第六十六章 開戰的理由?看你不順眼第四百八十三章 臨高女校(中)第五百二十七章 二陳的商業計劃七二五 陳濤的婚事(六)第十二章 軍隊的萌芽七三三 螺絲釘第三十三章 終於理解了中宣部啊第五十章 戰前準備(下)可俺們有機械化第三百九十七章 老解的新觀點第四百五十七章 全體大會(八)第三百八十六章 交涉第六百零四章 肖朗的謀劃(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婚姻大事(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作爲佔領軍的覺悟和計劃(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南海局勢(下)第一百八十章 戰與和第一百八十一章 點將第一百二十四章 忽如其來的禮物第二十三章 大學教授VS明朝縣令第一百七十四章 王進士的心路歷程第三百七十七章 乘勝追擊第六百二十八章 鄭大將軍與心靈雞湯(上)第三百零八章 夜談第一百九十四章 財大氣粗第一百一十一章 露臉第十章 反思第四十五章 戰爭起因:狗拿耗子的荷蘭人!
第三百九十章 老大,有人搶怪!第三百四十二章 北緯的經歷(下)第六百七十四章 各自的對手(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裂痕第一百九十四章 財大氣粗第五百七十五章 臨時工第二百五十七章 黎明(上)第四百章 鬱悶的行營第一百八十五章 小間諜第五百二十七章 二陳的商業計劃第六百零五章 不速之客與有關部門第二百六十二章 ……旗飄揚第三百一十四章 路線方針(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待遇變更(上)第五百七十八章 開業大吉(中)第五百五十九章 戰與和第十九章 第一次經濟危機及其解決之道第五百六十三章 鄭家兄弟第四百三十六章 陳濤的日記(下)第六百一十三章 讓子彈飛(上)第六百三十八章 進貢(中)第二百四十二章 來臨第一百零八章 中秋夜話第四百七十四章 好像……忘了皇帝的那份兒?(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雞有點困難,換成兔子行不?七三三 螺絲釘第四百五十一章 全體大會(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各自的對手(上)第六百一十一章 旅順口(中)第三百四十一章 北緯的經歷(上)第六百九十六章 進擊的畢老頭(中)第五百二十四章 喬遷之喜(中)第五百九十五章 表決第二百九十五章 指導員?七七五 敵人的裝備第四百五十三章 全體大會(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解大爺的桃花運?第六百二十六章 分兵第二百二十六章 六個人的攻城戰(上)第十一章 關於俘虜的問題第二十三章 大學教授VS明朝縣令七四一 莊園(一)第六百九十五章 進擊的畢老頭(上)第五百六十九章 撤軍(上)第四百六十四章 張氏兄妹的決定(上)第六百六十六章 棋逢對手(下)第六百零七章 在廣州(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備戰七二六 陳濤的婚事(七)第六百零二章 北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玫瑰盛開(中)第二百三十八章 軍隊建設第五百七十四章 餐廳閒話第一百一十章 做人不要太囂張第六百一十四章 讓子彈飛(中)七七六 紙上談兵第三百九十六章 奶奶的,終於開始講道理啦?第六百零六章 斷流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希望第一百五十章 天使來啦第五百六十三章 鄭家兄弟第五百一十四章 這一夜(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回北京(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開導第五百六十七章 待遇變更(中)第十五章 凌寧的鬱悶第三百一十三章 路線方針(上)七一四 新的合作(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級戰列艦……瓊海!第四百六十七章 “讓每家每戶的鍋裡都有一隻雞!”七二零 陳濤的婚事(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終於打開了局面啊!第五百九十三章 新的戰略?第六十六章 開戰的理由?看你不順眼第四百八十三章 臨高女校(中)第五百二十七章 二陳的商業計劃七二五 陳濤的婚事(六)第十二章 軍隊的萌芽七三三 螺絲釘第三十三章 終於理解了中宣部啊第五十章 戰前準備(下)可俺們有機械化第三百九十七章 老解的新觀點第四百五十七章 全體大會(八)第三百八十六章 交涉第六百零四章 肖朗的謀劃(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婚姻大事(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作爲佔領軍的覺悟和計劃(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南海局勢(下)第一百八十章 戰與和第一百八十一章 點將第一百二十四章 忽如其來的禮物第二十三章 大學教授VS明朝縣令第一百七十四章 王進士的心路歷程第三百七十七章 乘勝追擊第六百二十八章 鄭大將軍與心靈雞湯(上)第三百零八章 夜談第一百九十四章 財大氣粗第一百一十一章 露臉第十章 反思第四十五章 戰爭起因:狗拿耗子的荷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