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中積累

常溫超導體的突破,將進一步促進國內的能源有效利用率。

去年本土的發電量,再次突破歷史新高,達到了12.3746萬億千瓦時,但是電能在運輸過程中,出現的消耗,也高達1.4367萬億千瓦時,超過了十分之一。

這個無效損耗是觸目驚心的,粵、桂、瓊三地去年的綜合用電量,也僅僅只有1.3萬億千瓦時左右。

而電能在運輸過程中,出現的無效損耗,主要是因爲導線存在電阻,將一部分電能轉變成爲熱量。

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採用超導電線,只是之前的超導材料,需要低溫維持,小規模應用還馬馬虎虎,如果要大規模鋪設低溫超導電線,就需要大量的製冷系統,這本身就是一個電老虎。

這樣做明顯得不償失。

蔣海霖看了常溫超導的量產報告,便知道這個技術的重要性:“好東西,這樣一來,我們的能源綜合利用率,將更上一層樓。”

“海霖,你們做一個詳細合理的技術商業化安排。”黃修遠又想到了什麼,補充道:

“先在內部推廣,3年後再評估向社會公開銷售的可行性。”

蔣海霖點了點頭:“我明白了。”

對於黃修遠這個安排,他理解其中的用意,主要是當前國內的技術優勢非常大,不宜過度刺激諾亞會、西洲聯盟和露西亞。

畢竟在沒有形成絕對優勢之前,這些勢力如果聯合起來,仍然可以帶來一定的威脅。

常溫超導體的出現,必然擴大這種技術不平衡。

黃修遠和戰略智庫的策略,就是先保持當前的領先優勢,但儘量不在明面上擴大技術差距,要採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最後再一瞬間爆發。

目前,需要隱藏起來的技術,包括可控核聚變技術、常溫超導體技術、電場合成技術、人體冷凍技術、熒惑真菌的基因嵌入技術等18項技術。

這些技術,能隱瞞的儘可能隱瞞,延緩被外部勢力發現的時間。

蔣海霖和黃修遠討論幾個小時。

初步確定在一部分秘密基地、秘密項目中,率先應用常溫超導體,以減少其中的能源無效損耗。

特別是密級很高的雄鷹航天,那些航天器就可以率先應用常溫超導體。

在外太空的亞真空環境下,航天器的散熱問題,成爲一個難題。

之前雄鷹航天和航天科工的散熱方案,是採用激光推進器,一邊消耗多餘的熱量,一邊作爲動力,可以一舉兩得。

這套方案最典型的應用項目,就是星盤通信系統,運行在近地軌道210~370公里之間的星盤衛星,將這個方案用得爐火純青。

但是這種激光輻射散熱方案,也不能將衛星內部的熱量,百分百散發出去。

特別是電路、芯片中釋放出來廢熱,雖然可以通過溫差發電模塊,回收一部分,但仍然有一部分殘留。

因此航天器內部,都配備了一個氫海綿吸熱罐,可以用氫海綿中的氫吸熱,然後將高溫氫氣送入激光推進器中,作爲推進器工質使用。

這個方案麻煩的地方,就是要定期更換氫海綿罐。

幸好現在大中華區在航天領域,已經可以做到近地軌道3~8萬噸/年,同步軌道0.5~1.5萬噸/年,月球軌道0.2~0.7萬噸/年。

這個年有效載荷,在當前的航天發展中,已經處於高度領先的地位,有相對充沛的有效載荷,定期更換航天器的一些耗材,也是可以選擇的。

但現在有了常溫超導體,航天器的散熱問題,將變得越來越小,而且可以提高航天器的電利用率。

要知道,當前的電能綜合利用率,已經被人類開發到極致,接下來別說1%的提升了,就算是0.1%的提升,都困難重重。

而常溫超導體的實用化,可以將系統的綜合電能利用率,提升8~15%,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進步,一個不亞於可控核聚變的技術。

可控核聚變讓人類獲得充沛的能源,而常溫超導體,則讓人類的電能利用率,提升到極致。

在黃修遠看來,人類不僅僅要獲得更多的電能,也要充分高效的利用電能。

如果本土的輸電線路,都改造成爲常溫超導體,就算是當前的發電量不變,也會多出1.4萬億千瓦時的電能。

更何況整個大中華區內,隨着各大電網通力合作,將一部分落後地區的小電網整合後,整體年發電量已經達到了18.7138萬億千瓦時。

本土的電能無效損耗平均在11%左右,但東南亞地區的電能無效損耗,卻平均在15~25%左右。

其他的東北亞、大洋洲,也有7~12%的無效損耗。

電網的無效損耗,不僅僅浪費能量,也加大了電力系統的綜合成本。

如果可以將這部分無效損耗利用起來,相當於電力系統的綜合成本,可以壓低20~30%左右。

什麼是革命性的技術?

這就是革命性的技術,足以改變世界的格局。

對於這種技術的推出,黃修遠和一衆高層,都是非常小心謹慎的,避免一下子破壞目前的脆弱平衡,引發難以預測的突變。

在保密級別比較高的內部,逐步應用常溫超導體,最後在形成絕對優勢後,將這些王炸全部甩出來,變成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只要不給其他勢力一點反抗的希望,同時將差距擴大到天壤之別,那他們就不會有拼死一搏的勇氣,反而會直接投降。

這就好比兩軍交戰。

如果一方是大刀長矛,一方是黑火藥火繩槍,那大刀長矛一方,還有拼死一搏的勇氣。

而如果一方是大刀長矛,另一方則是現代化的飛機大炮,還配備核彈,那大刀長矛一方,根本沒有一絲勝算。

現在大中華的綜合實力,還不足以形成絕對優勢,存在一些變數。

黃修遠和蔣海霖討論好了常溫超導體後,又馬不停蹄前往漠北,視察雄鷹航天的發展。

距離蟾宮空間站、廣寒宮基地的建立,已經過去了大半年。

此時的蟾宮空間站,被擴充到385噸,內部空間742立方米;廣寒宮基地也進行了二次補充,由7艙變成14艙,總重量164噸,內部空間348立方米。

不過值守的宇航員,仍然是第一批的五人,他們需要值到今年6月左右,下一批宇航員纔會前去換班。

黃修遠這一次過來視察,主要是爲了下一批宇航員的安排。

根據計劃,下一批宇航員,將達到8人,除了空間站和月面基地日常運行人員,這一次還有3名科研人員,會前往月球。

第一批月球宇航員的性質,其實是工程兵,不是專業的科研人員,這不利於充分發揮航天設施的科研價值。

因此這一次前去換班的宇航員中,必須配備一些專業的科研人員,讓上面的科研設備運行起來。

第一百三十章 發佈會第一百二十三章 畢業季第六百一十一章 東遊記(四)第二百九十四章 增長第七百二十四章 醫療支援第二百七十九章 開場第五十章 考察與討論第一百七十一章 忌憚第二十章 金融巨鱷第五百二十八章 衛星通信第十章 春節期間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個發現第五十七章 城市蛻變第七百零五章 雪球(二)第六百章 迫切與定心丸第六百三十六章 遺傳第五十三章 優良性能第七百七十七章 堅冰之下第三十章 燃氣推廣第二百三十二章 問題多多第四百一十三章 驚爆眼球第二百七十九章 開場第六百八十二章 雲海(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保守第二百二十六章 極限壓迫第九十四章 旱情(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新計劃第六百九十五章 漫遊(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電與熱第七十一章 魯省藥玻第三百八十章 巨大潛力第四百六十六章 嘗試與新聞第六百二十七章 貿易第三百九十八章 物流與安全第一百二十五章 璃龍第三百零六章 五丁開山第二百九十四章 增長第四百五十二章 銷燬第六百八十三章 雲海(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淘金者第五百章 蠶食鯨吞第五百七十三章 技術發展第二百八十四章 價格第二百七十七章 起風了第四十三章 鵬城來客第二百八十四章 價格第五百二十二章 開發模式第二百一十八章 產業生態第一百七十二章 廢熱第三百四十八章 缺口疑惑第四百五十一章 夜襲第三百四十四章 致命第三百四十六章 儲備與研報第一百四十三章 期貨第五百五十八章 黎明前第三百二十一章 難以置信第四十九章 塗層第七百七十五章 探索冰世界第四百一十章 換班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第二百二十六章 極限壓迫第四百六十四章 見聞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球(八)第二百七十章 減排3%第一百六十二章 調查與會議第六百七十五章 打草驚蛇第六百七十一章 楓葉第九十章 脫鹽與檢田第一百八十一章 德州發電廠第四百四十五章 發言第二百三十六章 浮生若夢第二百零八章 衛星城第七十九章 搶修第一百九十八章 竣工與空地第九十六章 通鋼第五百八十六章 寒潮第六章 鉅額獎金第四百七十章 無可奈何第一百六十八章 崛起第七百六十四章 馬太效應第七百八十一章 開拓木星第六百四十五章 瑞克•卡恩第二百八十九章 定製第五百二十四章 超低軌第四百六十章 選擇第五百零六章 威懾失衡第九十八章 甲流第二百二十五章 轟然倒塌第一百一十四章 參觀第六百九十一章 應對(三)第六百三十三章 1.5代第四百七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三百八十五章 推廣與合作第四百六十四章 見聞第七百三十章 開端(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貴嶼(一)第五百六十章 重心轉移第六百一十六章 工業化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幕漸開第五百四十一章 技術驗證
第一百三十章 發佈會第一百二十三章 畢業季第六百一十一章 東遊記(四)第二百九十四章 增長第七百二十四章 醫療支援第二百七十九章 開場第五十章 考察與討論第一百七十一章 忌憚第二十章 金融巨鱷第五百二十八章 衛星通信第十章 春節期間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個發現第五十七章 城市蛻變第七百零五章 雪球(二)第六百章 迫切與定心丸第六百三十六章 遺傳第五十三章 優良性能第七百七十七章 堅冰之下第三十章 燃氣推廣第二百三十二章 問題多多第四百一十三章 驚爆眼球第二百七十九章 開場第六百八十二章 雲海(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保守第二百二十六章 極限壓迫第九十四章 旱情(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新計劃第六百九十五章 漫遊(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電與熱第七十一章 魯省藥玻第三百八十章 巨大潛力第四百六十六章 嘗試與新聞第六百二十七章 貿易第三百九十八章 物流與安全第一百二十五章 璃龍第三百零六章 五丁開山第二百九十四章 增長第四百五十二章 銷燬第六百八十三章 雲海(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淘金者第五百章 蠶食鯨吞第五百七十三章 技術發展第二百八十四章 價格第二百七十七章 起風了第四十三章 鵬城來客第二百八十四章 價格第五百二十二章 開發模式第二百一十八章 產業生態第一百七十二章 廢熱第三百四十八章 缺口疑惑第四百五十一章 夜襲第三百四十四章 致命第三百四十六章 儲備與研報第一百四十三章 期貨第五百五十八章 黎明前第三百二十一章 難以置信第四十九章 塗層第七百七十五章 探索冰世界第四百一十章 換班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第二百二十六章 極限壓迫第四百六十四章 見聞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球(八)第二百七十章 減排3%第一百六十二章 調查與會議第六百七十五章 打草驚蛇第六百七十一章 楓葉第九十章 脫鹽與檢田第一百八十一章 德州發電廠第四百四十五章 發言第二百三十六章 浮生若夢第二百零八章 衛星城第七十九章 搶修第一百九十八章 竣工與空地第九十六章 通鋼第五百八十六章 寒潮第六章 鉅額獎金第四百七十章 無可奈何第一百六十八章 崛起第七百六十四章 馬太效應第七百八十一章 開拓木星第六百四十五章 瑞克•卡恩第二百八十九章 定製第五百二十四章 超低軌第四百六十章 選擇第五百零六章 威懾失衡第九十八章 甲流第二百二十五章 轟然倒塌第一百一十四章 參觀第六百九十一章 應對(三)第六百三十三章 1.5代第四百七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三百八十五章 推廣與合作第四百六十四章 見聞第七百三十章 開端(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貴嶼(一)第五百六十章 重心轉移第六百一十六章 工業化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幕漸開第五百四十一章 技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