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養殖成本

魯省,泉城。

黃修遠帶着助理張雷,以及黃偉常,在1月21日,就坐高鐵北上魯省。

作爲燧人公司目前最大的市場,也是投資最多的地區,他這個董事長,於情於理都應該親自過來視察一趟。

而林百傑今年春節,將坐鎮嶺南,同樣在嶺南的各個分公司、子公司視察慰問。

黃修遠老爸和老媽,則代表他慰問蓉城分公司。

魯省分公司的經理趙曉兵,親自帶着黃修遠等人,對魯省各地的子公司、工廠進行考察。

來到日照的藍色時代分公司,首先考察的項目,是日照海水淡化工廠一期項目。

由於北方冬天的天氣影響,導致工廠進度推遲了一些,幸好之前沒有下雪之前,就全力開工,完成了地面平整和混凝土澆築。

目前已經完成了,第一層的主體的混凝土框架結構,第二層和第三層是鋼結構建築,天氣對鋼結構施工的影響不大。

設備也在陸續到位,一部分淨水設備,已經在安裝調試。

整個日照海水淡化工廠,分爲四個區域,分別是鉀鹽提煉區、淨水區、粗鹽儲存區、淨水儲存區。

淨水區的一側,一條巨大的輸水管道,施工了一公里多,最後將延伸到距離海水淡化工廠6.7公里、17公里、39公里外,分別注入三個儲備水庫中。

這裡之前是一片鹽鹼地,被規劃建設海水淡化工廠後,已經在這裡儲備了大約2400畝工業用地,爲未來的擴建做好準備。

“曉兵,估計日照廠什麼時候,可以投入使用?”

“黃總,如果一切順利,今年二月底就可以投入使用。”

黃修遠又接着問道:“那島城廠、東營廠呢?”

“差不多,東營那邊甚至更加快一些。”

離開日照後,又一路向內陸的各市視察過去,來到德州分公司。

德州奶牛養殖基地內。

基地內存欄的奶牛數量,正隨着時間推移直線上升,目前已經達到了五千多頭。

喝了一瓶剛剛下生產線的巴氏奶,味道和汕美奶牛場的差不多,看了看正在默默吃草料的奶牛,飼料是青儲料混合乾草。

“看來養殖戶棄養的情況挺嚴重的。”

德州牛奶公司的副經理方戰,給他介紹了一些情況,今年北方地區的奶牛棄養潮,確實非常明顯。

黃修遠蹲下來,抓起一把草料:“目前養殖成本如何?”

“我們還好一些,公司自己供應燃氣、用水,加上員工們去收割乾草,牛肉大概每公斤養殖成本12塊錢左右,牛奶每升養殖成本4.2塊錢,主要是飼料太貴了。”方戰說到最後,也非常的無奈。

國內養殖行業,飼料成本高達80%左右,平均每公斤牛肉中,飼料成本就高達9.6塊錢。

而發達國家的養殖業成本中,飼料成本才佔50~60%,例如米國牛肉的牛肉綜合成本,就在每公斤10.5元左右。

別看這一兩塊錢的差距,實際上會造成巨大的影響,當數量擴大到噸這個級別,每噸成本就相差了1000~2000元。

國內的飼料成本太高,主要原因是因爲糧食供應問題,國內要維持糧食供應的安全,就已經是非常勉強了。

因此只能通過大量進口玉米、豆粕,來作爲飼料原材料,進口的東西,價格肯定比原產地高,畢竟運費就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了。

而發達國家那邊,甚至可以採用富餘的小麥來餵養禽畜,他們的飼料成本,只有華國的一半左右。

要不是有人工費用的抵消,雙方成本差距將更加大。

黃修遠記下這件事,又給奶牛場員工,每個人發了一個過年紅包。

回到中巴車上。

蒼茫大地,一片銀裝素裹。

他在筆記本電腦上,時不時敲打着一些內容,對一路視察過來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以及將自己的想法寫在上面。

對於飼料成本的問題,其實並不是沒有辦法解決,就目前國內的耕地面積而言,國產玉米並不划算。

剛纔他在奶牛基地中,那些青儲料,就是從米國進口的紫花苜蓿,是一種蛋白質含量22%左右的優質飼料。

儘管國內引種的紫花苜蓿,因爲品種比較老,蛋白質含量達不到進口苜蓿的22%,卻仍然是一種優秀的飼料。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更加重要的事情,是紫花苜蓿可以在鹽鹼地中種植(產量會下降),對於耕地緊張的華國而言,可以在鹽鹼地種植,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另外番薯也是一個替代品,番薯和番薯葉都可以作爲飼料使用,替代一部分玉米豆粕飼料。

考慮到紫花苜蓿的國產質量略差,價格在1500元每噸左右,而飼用番薯,價格則在300~500元每噸,番薯葉每噸在100~200元左右。

而進口紫花苜蓿,每噸在2000~2500元左右;進口玉米,在每噸1500~1800元左右;進口豆粕,每噸3800~4500元左右。

這一對比,感覺番薯作爲飼料的性價比超高。

國產苜蓿因爲蛋白質含量的問題,其實和進口紫花苜蓿比起來,明顯性價比不行。

只是這其中,還涉及到其他問題,紫花苜蓿和番薯確實不錯,問題是如何獲得?

總不能燧人公司自己去種植吧!

可是自己不種植,那農民也不會主動去大量種植,如果在市面上大規模收購,又會進一步擡高收購價格,讓本土優勢進一步喪失。

因此必須想一個辦法,讓農民種植紫花苜蓿和番薯,又要保證價格不會上升。

突然他靈光一閃。

要知道目前的國內種植業中,肥料支出絕對不小,而燧人公司剛好生產大量的有機肥、高氮有機肥、鉀肥。

那可不可採用肥料補差價?

讓農民以番薯、番薯葉、苜蓿,獲得低價肥料的採購配額,同時低價肥料,又會進一步壓低農產品生產成本,產生一個明顯的價格優勢。

將這個想法記錄下來,這目前只是一個粗糙的構想,很多細節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比如兩者的兌換比例,如何確定一個合理的價格區間,如何讓農民相信,以及如何管理,和消化這些飼料原材料。

這些情況,都必須考慮到。

對於這個方案,他會讓蔣海霖帶人調研,然後完善具體細節。

在初步設想中,實現的可能性非常大。

因爲紫花苜蓿,單位畝產非常大,還可以適應鹽鹼地,不佔用糧食耕地,在北方地區有推廣潛力。

而番薯同樣可以不佔良田,單位畝產也非常大,在山地面積衆多的南方地區,甚至北方地區,都具備巨大潛力。

只要操作合理,飼料的原材料成本,就可以獲得有效的壓縮,進而促進養殖成本的下降。

第一百一十五章 降價第五百一十一章 佈局第四百三十六章 金烏第二十四章 竣工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與邀請第七百二十一章 各方情況第五百五十二章 未來化學第一百八十九章 夜幕第六百九十章 應對(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片段47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手棋子第六百八十二章 雲海(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啓談判第七百一十二章 黃石畸變第二百六十章 此起彼伏第一百四十三章 期貨第五百六十三章 合作愉快第四百五十九章 實習與福利第一百零二章 有價的東西第二百四十八章 穩定軍心第六百三十七章 風起第五百二十章 雙管齊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氣候會議第七百零七章 雪球(四)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排與學習第一百二十五章 璃龍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個發現第五百一十一章 佈局第三百三十四章 巨浪滔天第二百一十一章 單級入軌第二百三十一章 芯片進度第三百九十五章 上市第二百一十一章 單級入軌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變蛋白第六百三十六章 遺傳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排與學習第一百一十七章 支付第四百八十一章 保守第六百零一章 天門號第六百八十四章 辛酸第五百七十四章 民用第五百九十八章 月球(九)第二十一章 平凡的人第七百五十七章 航行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機遇第一百零七章 標準與應對第四百三十四章 東方超環第七百一十六章 登陸第十六章 父子夜話第四百九十三章 船中閒聊第三百九十八章 物流與安全第四百九十二章 如影隨形第二百一十四章 思路和着陸第六十二章 互聯網布局第五百五十七章 備忘錄學者第七百三十二章 開端(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卡脖子第三百六十五章 困境第六百一十四章 着陸第四百零三章 雨林中第四百三十八章 消息和目的第六百九十五章 漫遊(四)第三百五十四章 互換第五十五章 雲檢上線(加更)第二百二十章 人性的弱點第五百八十六章 寒潮第二百八十章 殺瘋了第七百六十三章 人造時代第二章 超憶困境第三百九十六章 線的延伸第二百一十七章 精準打擊第三百八十二章 杏花樹下第六百三十九章 腦庭第五百四十二章 滲透第二百四十一章 鰻魚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排與學習第四百九十三章 船中閒聊第三百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一百七十一章 忌憚第七百七十三章 外層探索第七百二十章 大同號第三百七十章 上市計劃第二百八十二章 17分鐘第七百二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三百九十五章 上市第三百八十三章 眼中的希望第六百六十七章 變化(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金納米第五百七十六章 通信發展第三十四章 轉道蓉城第六百四十一章 不安第三百八十四章 效果和採訪第二百二十七章 反應激烈第六百四十七章 寒意第九十六章 通鋼第七百六十四章 馬太效應第一百六十五章 餘波與整合第四百五十九章 實習與福利第一百零一章 緊急召回第五百二十五章 處理
第一百一十五章 降價第五百一十一章 佈局第四百三十六章 金烏第二十四章 竣工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與邀請第七百二十一章 各方情況第五百五十二章 未來化學第一百八十九章 夜幕第六百九十章 應對(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片段47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手棋子第六百八十二章 雲海(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啓談判第七百一十二章 黃石畸變第二百六十章 此起彼伏第一百四十三章 期貨第五百六十三章 合作愉快第四百五十九章 實習與福利第一百零二章 有價的東西第二百四十八章 穩定軍心第六百三十七章 風起第五百二十章 雙管齊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氣候會議第七百零七章 雪球(四)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排與學習第一百二十五章 璃龍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個發現第五百一十一章 佈局第三百三十四章 巨浪滔天第二百一十一章 單級入軌第二百三十一章 芯片進度第三百九十五章 上市第二百一十一章 單級入軌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變蛋白第六百三十六章 遺傳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排與學習第一百一十七章 支付第四百八十一章 保守第六百零一章 天門號第六百八十四章 辛酸第五百七十四章 民用第五百九十八章 月球(九)第二十一章 平凡的人第七百五十七章 航行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機遇第一百零七章 標準與應對第四百三十四章 東方超環第七百一十六章 登陸第十六章 父子夜話第四百九十三章 船中閒聊第三百九十八章 物流與安全第四百九十二章 如影隨形第二百一十四章 思路和着陸第六十二章 互聯網布局第五百五十七章 備忘錄學者第七百三十二章 開端(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卡脖子第三百六十五章 困境第六百一十四章 着陸第四百零三章 雨林中第四百三十八章 消息和目的第六百九十五章 漫遊(四)第三百五十四章 互換第五十五章 雲檢上線(加更)第二百二十章 人性的弱點第五百八十六章 寒潮第二百八十章 殺瘋了第七百六十三章 人造時代第二章 超憶困境第三百九十六章 線的延伸第二百一十七章 精準打擊第三百八十二章 杏花樹下第六百三十九章 腦庭第五百四十二章 滲透第二百四十一章 鰻魚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排與學習第四百九十三章 船中閒聊第三百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一百七十一章 忌憚第七百七十三章 外層探索第七百二十章 大同號第三百七十章 上市計劃第二百八十二章 17分鐘第七百二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三百九十五章 上市第三百八十三章 眼中的希望第六百六十七章 變化(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金納米第五百七十六章 通信發展第三十四章 轉道蓉城第六百四十一章 不安第三百八十四章 效果和採訪第二百二十七章 反應激烈第六百四十七章 寒意第九十六章 通鋼第七百六十四章 馬太效應第一百六十五章 餘波與整合第四百五十九章 實習與福利第一百零一章 緊急召回第五百二十五章 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