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天門號

在黃修遠和航天系統的管理層完成思想統一,以及戰略任務的佈置後。

航天系統也重新穩定軍心,雖然葉耀文等人不能說出可控核聚變技術的事情,但安撫和堵住一些人的口還是可以的。

雖然看起來有些專斷獨行,但在知道可控核聚變技術後,航天系統的管理層也是信心高漲。

畢竟可控核聚變意味着什麼,他們用屁股想都知道。

社會生產力會在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催化下,迅速提升一個量級,生產力提升,航天器的綜合成本將下降一個量級。

本來現在大中華區的航天綜合成本,就只有NASA的21%左右,雙方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林廣超和葉耀文此時就在文昌航天城,倆人開了虛擬會議後,立刻準備第三枚長13運載火箭的發射工作。

如果第三枚長13發射成功,那在日照廠的另外兩枚長13運載火箭,也會迅速完成最後的組裝工作,然後運輸到文昌航天城發射上去。

測試型的長13,一共就造了5枚,都會進行試射。

長13是模塊化設計的運載火箭,分成五個大部分,分別是芯一級、左助推器、右助推器、芯二級、芯三級。

其中除了芯一級是固定的動力模塊,剩下的左右助推器、芯二級、芯三級,都不是固定模塊,而是有好幾個版本。

如果採用在近地軌道組裝的模式,那除了芯一級之外,其他四個大模塊,都可以根據需要和任務,進行自由搭配。

前往月球的最大有效載荷,可以達到940噸,是現階段的金翅大鵬號+長11的10倍左右。

另一邊,漠北航天城也趁着還沒有下雪,剛好秋高氣爽、萬里無雲,準備在10~11月份期間,組建起第二個近地軌道空間站——天門號空間站。

天門號空間站,並不是一個科研型的空間站,而是港口型空間站。

這個空間站就是爲了組裝長13,而專門研發設計的,設計工作中今年三月份就完成了,而第一批太空艙,也在九月份完成建造工作。

天門號空間站的規模宏大,第一階段預計將達到8500~9000噸,可以實現一枚長13的在軌組裝、燃料加註、物資轉運、人員中轉。

這個龐然大物的運行軌道,不同於目前在軌運行的三座近地軌道空間站,它的高度在650~680公里軌道上。

選擇這個運行高度,是爲了減少空間站向大氣層墜落。

因爲航天器高度低於600公里,很容易受到引力和氣體分子的影響,導致運行軌道的高度一點點下墜。

無論是國際空間站、天宮空間站、諾亞方舟號空間站,都要定期啓動輔助發動機,擡高空間站的高度,修正運行高度。

而質量龐大的天門號,未來可能會越來越大,如果要經常修正軌道高度,顯然需要非常多的燃料,則不利於空間站的長期高效運行。

因此才採用650公里的軌道高度,保證在使用壽命之內,不需要經常修正高度。

按照第一階段的設計,天門號空間站的外形,呈“目”字型佈置,中間就是組裝區,兩側則是方便物資運輸飛船停泊的停泊區。

組裝過程也非常簡單,只需要將長13各個部分的模塊,依次送到天門號的組裝區即可。

然後天門號可以通過設備,微調長13的各個模塊,完成組裝工作,接下來就是加註燃料、補充物資,再配上宇航員,就可以前往月球了。

雖然大型飛船的燃料補給、物資轉移之類也需要時間,但一次性可以向月球輸送940噸物資,這絕對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量。

如果遇到緊急情況,也可以用長11、長12作爲補償。

現在大中華區內,可以重複利用的長11、長12,分別製造了85枚、46枚。

而隨着東瀛種子島航天城、南海南沙航天城、西澳大沙航天城的陸續投入使用,長11和長12的數量將進一步增加。

另外金翅大鵬號,目前也有12架在服役,還有6架正在工廠製造中,會隨着航天城的增加,陸續進入航天系統服役。

九月的最後一天。

佛羅里達州的航天城中。

改進後的重型獵鷹運載火箭,已經豎立起來,完成了最後的檢測工作後。

航天城的指揮中心內。

埃隆•馬斯克正對着攝像機,和CNN的美女記者琳達大談闊論。

“馬斯克總裁,這是重型獵鷹的第三次發射,也是第一次執行月球任務,請問你有信心嗎?”

馬斯克一副信誓旦旦的口吻回道:“當然!這是毋庸置疑的,我相信我的團隊是最棒的。”

雖然心裡面嗤之以鼻,但琳達還是笑眯眯地說道:

“看來馬斯克總裁非常有信心,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對了,聽說貴公司正在打算研發超級獵鷹,能否透露一下具體參數呢?”

“哈哈,當然可以……”

還沒等他說完,指揮中心的廣播就響了起來。

[發射進入倒計時10……8……]

馬斯克攤攤手:“我們先看發射,其他問題待會再說。”

“OK。”琳達轉過身,讓攝影師將鏡頭轉向之前商量好的方向,向全球直播指揮中心內的一些情況。

[……2……0,發射!]

重型獵鷹運載火箭的並聯發動機,噴出強勁的火焰,推動運載火箭向上飛行。

在發射場的幾公里外的觀景區,不少當地人和遊客正在高聲歡呼。

只是好景不長,運載火箭剛上升了四百米左右,其中一個發動機就出現姿勢失控。

由於重型獵鷹運載火箭採用並聯發動機的設計,那複雜的發動機控制,成爲一個巨大的隱患。

瞬間運載火箭向南側傾斜,更加可怕的事情發生了,運載火箭突然傾斜,而其他發動機還在執行既定程序,這導致飛行軌跡徹底失控了。

不到五秒鐘,這枚獵鷹運載火箭就一頭扎進了不遠處的海里,瞬間在海面上,引起劇烈的爆炸。

火光沖天的映照下,馬斯克的臉色陰沉下來。

而這一次發射的慘烈情況,也通過網絡直播,出現在全球觀衆的面前。

指揮中心內,也是一片愁雲慘淡,工程師們憂心忡忡的小聲討論起來,而馬斯克也顧不得采訪的事情了,他的電話接二連三的響起來。

這一次重型獵鷹運載的東西,雖然沒有宇航員,但卻是準備送去月球基地的補給。

現在物資直接送到海里去了,而第二枚重型獵鷹和物資準備,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

NASA迫不得已之下,只能啓動應急預案,讓波音公司的用海王星—6重型運載火箭,送一批補給到月球去。

只是波音的海王星6,只發射過兩次,一次成功一次失敗,而且月球載荷只有12噸左右。

現在只能祈禱海王星6可以發射成功了。

第四百一十三章 驚爆眼球第七百零三章 進化(五)第二百零八章 衛星城第七百六十四章 馬太效應第七百一十八章 重典第一百九十二章 暗中的手第六百四十五章 瑞克•卡恩第四百八十三章 補貼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與專利第三百一十七章 潘多拉魔盒第三百一十一章 極致和反思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現第七百零一章 進化(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碳中和第七百三十章 開端(一)第七百六十五章 蟹的故事第七百六十二章 漸變中第三百一十七章 潘多拉魔盒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稿暫定第三百零七章 種子第五百七十九章 擴大基數第六百八十九章 應對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手棋子第三百七十六章 批准測試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五百九十章 月球(一)第六百一十六章 工業化第四十三章 鵬城來客第五百三十章 發佈會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六百九十七章 調研第四十八章 燃料鈍化第三百四十七章 遠東冬雷第六百七十二章 楓葉(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新品與挖礦第七百七十章 在金星第八十九章 春耕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產比第四百二十七章 清理和開拓第六百二十章 窒息第二十九章 時光博客第四百三十三章 激光干擾第四百五十二章 銷燬第四百四十六章 異常與棄子第七十二章 行業震動第七百三十六章 造物(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緇衣第六百三十一章 雪域列車第二百八十八章 安全第七百六十二章 漸變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緇衣第四百五十四章 震動第五百八十六章 寒潮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論與選擇第三百八十七章 所謂合作第四百四十八章 異化第六百二十七章 貿易第一百四十二章 紅土地第六百三十五章 意外相遇第七百一十九章 鼎革第一百五十七章 抉擇第三百八十五章 推廣與合作第三百六十八章 危機第七百六十三章 人造時代第六百三十八章 疑雲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特第一百四十九章 反水背刺第四百五十二章 銷燬第二百二十四章 崩潰邊緣第四百三十九章 新品與挖礦第一百二十一章 整合兼併第四百一十四章 縱橫千里第三百四十九章 天價第五百一十二章 湯谷第四百五十三章 往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毒蘋果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略調整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啓談判第七百二十四章 醫療支援第五百四十一章 技術驗證第四百七十三章 兼併第二百九十七章 西部戰略第三百五十九章 打包第九十六章 通鋼第三百零二章 順路考察第七百一十二章 黃石畸變第一百二十七章 璃龍(三)第三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四百三十九章 新品與挖礦第六百三十五章 意外相遇第二百四十章 新貴嶼(四)第二百七十五章 浪費第二百九十四章 增長第七百二十六章 波瀾(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竣工與空地第一百六十九章 崛起(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五百六十章 重心轉移第四百五十七章 辭舊迎新
第四百一十三章 驚爆眼球第七百零三章 進化(五)第二百零八章 衛星城第七百六十四章 馬太效應第七百一十八章 重典第一百九十二章 暗中的手第六百四十五章 瑞克•卡恩第四百八十三章 補貼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與專利第三百一十七章 潘多拉魔盒第三百一十一章 極致和反思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現第七百零一章 進化(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碳中和第七百三十章 開端(一)第七百六十五章 蟹的故事第七百六十二章 漸變中第三百一十七章 潘多拉魔盒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稿暫定第三百零七章 種子第五百七十九章 擴大基數第六百八十九章 應對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手棋子第三百七十六章 批准測試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五百九十章 月球(一)第六百一十六章 工業化第四十三章 鵬城來客第五百三十章 發佈會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六百九十七章 調研第四十八章 燃料鈍化第三百四十七章 遠東冬雷第六百七十二章 楓葉(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新品與挖礦第七百七十章 在金星第八十九章 春耕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產比第四百二十七章 清理和開拓第六百二十章 窒息第二十九章 時光博客第四百三十三章 激光干擾第四百五十二章 銷燬第四百四十六章 異常與棄子第七十二章 行業震動第七百三十六章 造物(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緇衣第六百三十一章 雪域列車第二百八十八章 安全第七百六十二章 漸變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緇衣第四百五十四章 震動第五百八十六章 寒潮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論與選擇第三百八十七章 所謂合作第四百四十八章 異化第六百二十七章 貿易第一百四十二章 紅土地第六百三十五章 意外相遇第七百一十九章 鼎革第一百五十七章 抉擇第三百八十五章 推廣與合作第三百六十八章 危機第七百六十三章 人造時代第六百三十八章 疑雲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特第一百四十九章 反水背刺第四百五十二章 銷燬第二百二十四章 崩潰邊緣第四百三十九章 新品與挖礦第一百二十一章 整合兼併第四百一十四章 縱橫千里第三百四十九章 天價第五百一十二章 湯谷第四百五十三章 往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毒蘋果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略調整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啓談判第七百二十四章 醫療支援第五百四十一章 技術驗證第四百七十三章 兼併第二百九十七章 西部戰略第三百五十九章 打包第九十六章 通鋼第三百零二章 順路考察第七百一十二章 黃石畸變第一百二十七章 璃龍(三)第三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四百三十九章 新品與挖礦第六百三十五章 意外相遇第二百四十章 新貴嶼(四)第二百七十五章 浪費第二百九十四章 增長第七百二十六章 波瀾(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竣工與空地第一百六十九章 崛起(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五百六十章 重心轉移第四百五十七章 辭舊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