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月球(九)

突如其來的太陽風暴,打亂了NASA和中華航天局的節奏,雙方只能被動做出應對。

人類還太脆弱了,科技水平也沒有達到一級文明的程度,就算是個別科技超強的大中華聯邦,綜合實力也頂多達到0.94,距離一級文明還有一段距離。

現在人類連母星內的地震、火山、氣候,都沒有百分百硬抗的方法,就更別提太陽風暴這種宇宙災害了。

一旦太陽風暴的強度超過12級,對於沒有磁籠保護的航天器而言,只能依靠本身的保護層和三倍冗餘系統硬抗,扛不住就變成太空垃圾。

這也是NASA重建空間站時,仍然選擇在近地軌道區域的重要原因。

如果將諾亞方舟號佈置在藍星的同步軌道,或者藍月之間的拉格朗日點L1,那諾亞方舟號就失去了藍星的磁籠系統,防護系統要複雜一倍以上。

在太陽能電池板、核電池技術、激光散熱技術、溫差發電技術、常溫超導體技術上,NASA全面落後於航天科工。

如果NASA要建造一個人工磁籠,單單是人工磁籠系統的重量,至少需要達到250~300噸。

而且由於核電池的散熱技術不行,一旦在空間站上大量使用核電池,不僅僅成本會暴漲,核電池釋放出來的廢熱,必須定期使用介質吸熱。

航天局的情報分析辦公室,就做過跟蹤調查,以目前NASA的技術水平,要維持一個人工磁籠系統,每月必須拋棄吸熱介質8~12噸,纔可以保證內部的廢熱被遏制下來。

每個月拋棄8~12噸吸熱介質,就算是航天局擁有特殊機制,都扛不住這樣消耗,NASA還是洗洗睡吧!

所以不是NASA不想建設同步軌道空間站、拉格朗日點空間站,而是臣妾做不到。

當然,不搞磁籠保護,直接裸奔也可以。

就是要好心理準備,空間站隨時可能被太陽風暴幹廢,上面的宇航員估計要直接罷工了,或者問候諾亞會一衆董事的全家。

就像這一次,一次12.4級的太陽風暴,就摧毀了好幾顆衛星。

NASA現在又傷不起,只能將一部分有效載荷挪用,用在加強防護上,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他們的年總有效載荷,顯得更加捉襟見肘了。

這一邊,NASA在傷腦筋。

而廣寒宮基地這一邊,石克己、李建先倆人的勘探工作進行到了第六天。

此時倆人與廣寒宮基地之間的距離,已經達到了102公里左右,他們現在的位置,是在虹灣平原3號熱井中。

石克己確定了這個熱井的具體位置、深度、溫度層,已經附近的地質條件。

在平板電腦上,將3號熱井的資料填寫完畢後,他擡起頭來:“建先,時間差不多了,我們這邊返回基地吧!”

“好的。”十幾米外的李建先通過內置短波對講機回道。

收拾設備的石克己,看着探照燈照射的區域,周圍彷彿有一層薄霧,籠罩着這一片區域。

實際上,這並不是錯覺,而是真實的情況。

月球表面是存在稀薄氣體的,就是含量相對比較低,但是眼前的“霧氣”,其實是月球的月夜時期,特有的“月塵暴”。

這種特殊的天氣,其主要成因是月壤帶有靜電,在月球的低重力下,加上夜晚的超低溫,導致月塵密集上浮在近地面,形成了特殊的月塵暴。

這種特殊天氣非常危險,因爲帶靜電的塵埃顆粒物,很容易吸附在航天器、宇航服上,會造成電路電路、信號干擾、設備異常、太陽能電池板發電效率下降等。

倆人上車之前,先進行了一次全身除靜電工作,避免將塵埃顆粒物帶入車廂。

車廂相當於倆人的一個備用太空艙,裡面的環境可以充當一個臨時庇護所。

萬一外骨骼宇航服、內層宇航服接連損壞了,越野車的車廂,就是倆人最後的臨時維生系統。

而帶靜電的塵埃顆粒物,如果大量充斥在車廂內,不僅僅可能損壞內部的電子設備,還可能危機宇航員的生命安全。

比以爲這是在開玩笑,月球的塵埃顆粒物比藍星的塵埃顆粒物更加危險,因爲這些塵埃顆粒物非常的“棱角分明”,可能會直接劃傷呼吸道、眼睛。

月球沒有藍星的流水風化過程,地表的月壤顆粒物都顯得棱角分明,就相當於面對密集又細微的玻璃渣子一樣,這些小東西可以殺人於無形。

李建先打開導航系統,按照之前規劃好的路線,駕駛着越野車繞路返回基地。

越野車行駛在虹灣平原上,留下兩條長長的車轍,人類的足跡正一點點改變着這裡。

前方雖然一片黑暗,但月球軌道上的導航衛星,卻時刻指引着倆人,這就是人類探索未知的道路。

車子的前進速度並不快,平均速度大概在6~9公里每小時。

在月球這種充滿未知的星球上,就算是平坦的月海,越野車的最快速度,一般會控制在20公里每小時左右,行駛速度在這裡,並不是一個核心指標,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石克己倆人的行程,基本就是一半時間在開車,一半時間在做地質勘探調查。

歸程路線上,也有三個地下熱井。

這一次地質勘探工作,主要就是尋找適合的熱井,用於建設地熱發電站。

從目前的初步勘探結果中,石克己只看中虹灣平原1號熱井,距離、地形、供熱層都相對合適。

而虹灣平原2號熱井,處於一條小谷地中,地形相對複雜了;虹灣平原3號熱井距離最遠,供熱層在750~880米的深度,同樣不太適合。

看了一下導航位置,他希望接下來的三個熱井有收穫,可以再找出一兩個合適的熱井。

畢竟虹灣平原1號蘊含的潛在地熱能,大約在年3.5~4.2億千瓦時左右,按照溫差發電的效率,只能建設一個裝機容量1.5萬千瓦的發電站

1.5萬千瓦的發電站,只能勉強湊合着用。

幸好當初規劃基地時,就考慮到利用地熱能的可能,在廣寒宮基地東南方向,50~150公里的狹長區域內,存在至少37個熱井。

雖然不可能完全開發,但哪怕開發出一部分,也可以將裝機容量堆積到30~50萬千瓦。

加上核衰變電池、太陽能電池板,保證基地的初步工業化,海還是勉強可以做到的。

至於接下來的能源需求,那就要看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小型化,以及擺脫燒開水的選擇。

其實在月球佈置可控核聚變發電站,還有另一個優勢,那就是月壤中的氦3,以及相對豐富的冰水、地下水資源。

不過可控核聚變發電站能不能如期小型化,眼前還是一個未知數。

第三百四十一章 直播第六百七十一章 楓葉第二百八十六章 反響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中積累第二百零三章 電力問題第一百八十七章 談判與電影第二十章 金融巨鱷第一百四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四百九十九章 防禦系統第六百零六章 新牧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漸變第二百零八章 衛星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場演講第三十九章 自證清白第六百七十四章 楓葉(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月球(七)第四百八十一章 保守第七百六十二章 漸變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四百七十章 無可奈何第五十二章 倒逼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作用力第八十八章 淡化廠第七百七十八章 次世代第七百四十六章 異常第一百三十三章 應對和淡定第五百零四章 新危機第四百九十五章 羅網第五百九十八章 月球(九)第六百八十八章 隕石(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舔狗養成第五百八十章 新農村(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璃龍(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冷鏈第五章 仍是少年第三百章 隱藏的殺機第一百四十九章 反水背刺第五百七十一章 42.8℃第六百五十一章 曝光第四百零六章 戈壁監獄第三十七章 偉大的事業第四百零三章 雨林中第三百七十四章 金納米第三百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三百七十四章 金納米第三百六十七章 鎖死第四百四十三章 分紅和危機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啓談判第七百一十八章 重典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貴嶼(二)第七百一十九章 鼎革第四百九十一章 壓力素第四百零二章 換裝和曝光第五百九十五章 月球(六)第一百二十六章 璃龍(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宴會第三百四十六章 儲備與研報第四百八十六章 談話第六百七十六章 鋪設光纖第四百五十二章 銷燬第四百六十六章 嘗試與新聞第五百八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七百五十一章 浮空模塊第一百五十九章 精密儀器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排與學習第七百一十三章 黑雪第五百五十八章 黎明前第二百零四章 熱土第六百七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八十三章 眼中的希望第四百四十五章 發言第三章 大腦抑制第三百四十七章 遠東冬雷第六百三十八章 疑雲第四百三十七章 合併和博覽會第一百三十三章 應對和淡定第四百六十四章 見聞第四百七十二章 超越未來第二百二十五章 轟然倒塌第六百五十八章 產業與科研第二百零三章 電力問題第四百三十三章 激光干擾第二百七十九章 開場第七百七十八章 次世代第六十九章 鮮奶上門第五百六十七章 記憶第二百一十二章 沸騰發酵第七百五十六章 理論第二十五章 多手準備第八十八章 淡化廠第七百二十五章 洪水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五百六十七章 記憶第五百一十一章 佈局第一百四十章 談判第二百一十五章 鉅額交易第七百一十二章 黃石畸變第二百六十三章 毒蘋果第三百二十五章 氣候會議第七百六十三章 人造時代
第三百四十一章 直播第六百七十一章 楓葉第二百八十六章 反響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中積累第二百零三章 電力問題第一百八十七章 談判與電影第二十章 金融巨鱷第一百四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四百九十九章 防禦系統第六百零六章 新牧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漸變第二百零八章 衛星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場演講第三十九章 自證清白第六百七十四章 楓葉(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月球(七)第四百八十一章 保守第七百六十二章 漸變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四百七十章 無可奈何第五十二章 倒逼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作用力第八十八章 淡化廠第七百七十八章 次世代第七百四十六章 異常第一百三十三章 應對和淡定第五百零四章 新危機第四百九十五章 羅網第五百九十八章 月球(九)第六百八十八章 隕石(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舔狗養成第五百八十章 新農村(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璃龍(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冷鏈第五章 仍是少年第三百章 隱藏的殺機第一百四十九章 反水背刺第五百七十一章 42.8℃第六百五十一章 曝光第四百零六章 戈壁監獄第三十七章 偉大的事業第四百零三章 雨林中第三百七十四章 金納米第三百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三百七十四章 金納米第三百六十七章 鎖死第四百四十三章 分紅和危機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啓談判第七百一十八章 重典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貴嶼(二)第七百一十九章 鼎革第四百九十一章 壓力素第四百零二章 換裝和曝光第五百九十五章 月球(六)第一百二十六章 璃龍(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宴會第三百四十六章 儲備與研報第四百八十六章 談話第六百七十六章 鋪設光纖第四百五十二章 銷燬第四百六十六章 嘗試與新聞第五百八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七百五十一章 浮空模塊第一百五十九章 精密儀器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排與學習第七百一十三章 黑雪第五百五十八章 黎明前第二百零四章 熱土第六百七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八十三章 眼中的希望第四百四十五章 發言第三章 大腦抑制第三百四十七章 遠東冬雷第六百三十八章 疑雲第四百三十七章 合併和博覽會第一百三十三章 應對和淡定第四百六十四章 見聞第四百七十二章 超越未來第二百二十五章 轟然倒塌第六百五十八章 產業與科研第二百零三章 電力問題第四百三十三章 激光干擾第二百七十九章 開場第七百七十八章 次世代第六十九章 鮮奶上門第五百六十七章 記憶第二百一十二章 沸騰發酵第七百五十六章 理論第二十五章 多手準備第八十八章 淡化廠第七百二十五章 洪水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五百六十七章 記憶第五百一十一章 佈局第一百四十章 談判第二百一十五章 鉅額交易第七百一十二章 黃石畸變第二百六十三章 毒蘋果第三百二十五章 氣候會議第七百六十三章 人造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