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林夕顏更心焦的,當然是各地的父母官們。
旱災嚴重,百姓吃不上飽飯的危害性還是次要的。
若是由此引起戰禍,那將是莫大的災難。
這些天,劉縣令多次跟夕顏探討,如何將旱災的損失降到最小。
府城裡,尹家的大門也快被知府、知州踏破了。
他們知道尹家是大地主,非常大的地主,擁有土地數千頃,而且有極高產的糧食種子。
或許,尹家會有辦法?
很多人將希望寄託在尹家身上,林夕顏也有自己的打算。
時至五月底,夕顏正在屋中盤算,六田興沖沖地跑過來。
“大嫂,這些天就要下雨了。”
“啊?你怎麼知道?”夕顏驚喜地問道。
“嗯,老夫夜觀天象……”六田撫着自己光潔的小下巴,故作深沉地道。
“說人話!”林夕顏白了他一眼。
“有書上說,‘星光含水,雨將臨’。”
六田立馬恢復常態,得意地道,“我這些天老是看天,就發現星星的周圍出現了亮亮的光圈。所以我斷定,這幾天必會有雨。”
林夕顏定定地看着六田,這真是位學習型選手。
只跟着小夕學了三個月時間,還真通天文曉地理了?
旱了這麼多天,他竟然敢斷定,近幾天會有雨?
“大嫂,你不信我麼?”六田急急地道。
“信!我自然信!”
林夕顏笑道,“那你有沒有聽說過,‘久旱之後必有大澇’?這雨不下就不下,一下起來必然小不了,連下個幾天都有可能。只怕下着下着,就又要澇了。”
六田雙眸閃亮,這話他也從書裡看到過,沒想到大嫂竟也知道?
要下雨了!要下大雨了!!!
林夕顏讓小夕帶着尹大田,迅速去往各地田莊。
三月時,各地田莊已按她的安排,把剩下的所有紅薯都育成了種子。
她要農戶們用盡一切辦法,保證育苗池不缺水,一定要育種成功。
因爲如果別的作物都過了種植的節氣,那就只能種紅薯和玉米了。
如今就要下雨了,她提前做的謀劃該結果了。
她讓尹大田去通知農戶們,下雨不能光顧着高興,還要注意排澇。不要讓育苗池灌滿水,將育好的苗都淹死。
六田說的話,尹大田還有點狐疑。
畢竟這小子才學了幾個月的能耐,不是那麼可信。
可是夕顏都這麼說了,他就不得不信了。
於是,他沒有遲疑,按照夕顏的吩咐,去往尹家分佈在各地的百多個田莊。
林夕顏留在家裡,指揮四田和五田出去,挨個通知每個育了種苗的村子。
她家後院裡也有好幾個育苗池,紅薯種擺得滿滿的,苗子長得蔥蔥翠翠很是壯觀,夠栽個幾百畝地的。
沒過幾天,讓大半個大梁朝的百姓苦思夜盼的喜雨,真的來了。
如她所料,傾盆大雨轉中雨,中雨轉小雨,小雨轉暴雨,連下了三天,就一刻都沒有停過。
三天後,天終於晴了。
元成縣縣令劉浩然,踩着滿腳的泥濘來了。
“夕顏啊,下雨了!”劉縣令滿臉的喜悅。
“嗯,縣令大人,天晴了!”林夕顏笑着打趣。
兩兄妹沒說多久的話,胡大壯帶着安居縣的姜縣令也來了。
算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也是跟尹家關係最近的兩位縣令大人,跟林夕顏求糧種來了。
林夕顏沒敢多分,尹家的地都在外面,在柳樹屯的地最少。
所以,留下做種子的紅薯也最少。
兩個縣人口太多了,她這裡的苗子不夠分的。
她只能一家分一畝地的玉米種,一畝地的紅薯種。
只要管理好了,這兩畝地的收成,完全可以讓百姓度過荒年。
沒過兩天,臨江府知府和知州騎着馬,晝夜不停地趕到了柳樹屯。
府城尹家,這幾天沒有主事的,四田和陳蘭若都不在。
大雨連下兩天,四田就急了,與陳蘭若冒着雨,分頭去往各個田莊。
因爲時間緊,夕顏也忘了通知他倆,尹大田已經挨個走訪到了。
兩位父母官去找四田求糧種,這麼大批的數量,管家和馮叔都不敢做主。
兩位臨江府最高職務的官員,等不及能做主的人回來,便星夜兼程趕往柳樹屯。
一府知府和知州大人,能爲轄下的百姓做到這種地步,林夕顏也感欣慰。
有求必得應,跟元成縣和安居縣一樣,她答應給臨江府每戶人家一畝地的紅薯種,一畝地的玉米種。
她還發動柳樹屯和榆樹屯,跟她種過玉米和紅薯的村民,把種子拿出來,分給臨江府的其他人家。
當然,村民們的種子是由知府大人協調購買的,而尹家的所有種子都是白送的。
林夕顏只說,希望日後尹家需要糧食時,度過災荒的百姓能夠把家裡的餘糧售賣給他們。
其實她只是隨口一說,讓知府和知州大人安心。
要不然,一文錢不花便拿走人家這麼多糧種,大人們心裡怕是過意不去。
尹家雪中送炭,這樣的善舉,大多百姓必會銘記。
當尹家需要幫助時,有幾個不會伸出援助之手?
安置完臨江府的事沒過兩天,又有兩位大人物來到了尹家。
與臨江相鄰的兩府——玉臺府和江川府的知府大人,合着夥來了。
“尹夫人,聽臨江府知府說,尹家有這個節氣還能下種的莊稼,求夫人再發善心,也分給玉臺府和江川府的百姓們一些吧?”
合着你們還搞私下串聯呢?
林夕顏看着心急如焚的兩位大人,粲然一笑道:“不瞞兩位大人,尹家確實有種子。早在下雨之前,夕顏便讓人準備好了。請各位大人派人去往尹家鄰近你們兩府的田莊,各自取種子吧。”
林夕顏同意了。
她提前讓人將所有的紅薯都育苗,也是要在鄰近三府大面積推廣種植,幫百姓度過災難的。
行善事,救人命,就當爲尹家積德。
柳樹屯和榆樹屯的很多村民,都被三位知府大人請回去做老師,教授三府百姓種莊稼了。
有工錢,還有百姓們的熱情相待,這些村民也算好好地露了一回臉。
只是,這三府的百姓有了糧種,其他遭災的百姓又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