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 什麼?大清沒了! 十九(求訂閱)

八次凌遲割八千刀?你們也太狠了吧!

范文程雖然存了一死的心思,但是也沒料到會死的那麼難看,當下就叫起了天屈。

“冤枉,范文程冤枉啊,範某從來都不是明朝的官,怎麼會有叛國背主之罪?”

朱純傑哼了一聲:“你只有叛國,並無背主!爾身爲大明百姓,投靠東虜逆賊,而且還實心助敵,爲大明天朝之死敵,證據確鑿,不容抵賴!”

證據?

“證據在哪裡?”范文程當然不肯認賬了,這不是殺頭的罪過,而是凌遲八千刀啊!

紀坤面色如鐵,沉聲道:“來人吶,把證據擡上來!”

立即就有兩個大理寺卒挑着個雕花木箱子上了大堂,箱子就擺在范文程身邊,蓋子打開,裡面滿滿的都是線裝本。線裝本上還有字兒,寫着《輝嶽筆記》。

范文程一看就知道糟糕了,這是他的日記啊!他的那點光榮事蹟上面都有啊!這要命的東西怎麼就落在明朝手裡了?

對了,是孔四貞......這事兒也就她乾的出來了!范文程心裡那個屈啊,又不是他想娶孔四貞這個惹不起的公主殿下的,那都是多鐸的餿主意!這孔四貞怎麼就恨上自己了?還恨成這樣,真是最毒婦人心啊!

范文程心裡叫屈的時候,已經有人將幾本特意挑出來放在上面的《輝嶽筆記》拿給紀坤看了。

這幾本日記紀坤當然都看過了,要不然他也不能判范文程八個殺千刀啊!朱慈烺執政以來,還沒誰享受過這種待遇呢!

紀坤裝模作樣翻看了第一本,沉聲道:“這是你與兄範文寀主動求見努爾哈赤並得到錄用後所做的筆記,字裡行間都滿是喜悅之情,還說定要爲東虜出謀劃策,助其覆滅我大明。當時你身爲大明百姓,卻主動投虜,還要實心助虜。而且當時你已經身爲大明百姓21年,而且你在四十三年曾經中過大明的秀才,必然登記了戶籍......這叛國之罪,你還能抵賴?”

根據《崇禎律》,叛國罪的犯罪主體必須有大明的戶籍,而且年滿15歲時依舊爲大明戶籍官民。

范文程投靠努爾哈赤的時候21歲,而且他在18歲時還中過明朝的秀才——沒有戶籍是不能科舉的。所以范文程是有資格犯下叛國罪的!

而他的老婆孔四貞就沒這個資格了,孔四貞是在後金控制的土地上出生的,當然不可能入明朝的戶籍。不過她如果是孔有德的兒孫,還是會被依法株連。朱慈烺主持修訂的《崇禎律》依舊保留了“株連”制度,但是株連的範圍縮小了,沒有滅九族、夷三族什麼的。滅壞人九族的處罰看着大塊人心,實際上是濫殺無辜。誅族是用來打擊強宗大族的酷刑,在士族豪強把持天下的時代是有存在必要的。

但明朝早就不是士族把持的社會了,除了南方某些省份宗族力量還非常強大外,在大部分地方,宗族關係大多比較鬆散,對朝廷不構成威脅,也就沒有必要進行嚴厲的打擊。

但是能夠從犯罪分子的犯罪行爲中獲得巨大利益的近親,還是會被株連的!不過被株連者如果自己沒有重大罪行,那麼就不會被判死刑,最多就是流放海島或西域。

紀坤接着道:“叛國之罪,也是有輕重之分的。爾叛國之後,不僅實心助虜,與天朝爲敵,而且出力頗多......這些筆記當中,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而且你還因爲助虜有功封了王爵,還有什麼可以抵賴的?你的叛國之罪,罪大惡極,理當凌遲!”

叛國、助虜(敵)、朝敵是個三件套,如果只有叛國,而沒有助虜(敵),也沒和大明王朝爲敵,那就不是實心叛國,罪行就不重了。如果有助虜,但沒有和大明王朝爲敵,那麼助虜的罪行也不重——比如吳三桂幫着清朝打流寇,打死了李自成、張獻忠好幾萬人,這個罪行當然是很嚴重的,但是明朝不能追究啊!明朝不能爲流寇去伸張正義......

再比如孫之獬和金之俊明擺着在給大清幫倒忙,抄了幾大箱子黑名單回去,把東南的讀書人全都變成了大清的死敵,這個罪行也沒法追究啊!有助虜(敵)罪,沒有坑虜(敵)罪啊!

“這篇筆記之中還你建議多爾袞背盟的鐵證!”紀坤又翻看一本筆記,“代王、涼國公等借東虜之師助剿,流寇既破,東虜當還師關外,但是你卻建議多爾袞趁機謀取中原,以致生靈塗炭,戰禍連綿,無數百姓因之而死,實乃罪大惡極!”

這個時空,王永吉和吳三桂借了朱慈炯的名義去向多爾袞借兵,而且朱慈炯本人成年後也把這個鍋背上,還認爲是自己的功勞。

而朱慈烺自己的屁股也不乾淨,一開始就沒想過要去山海關保衛李自成的天命,他的心思是把吳三桂的軍隊拉走,好去江南向士大夫催賬。同時讓李自成和清朝兩敗俱傷......

所以明朝現在不能追究“借師”的罪,但是卻可以追究清朝方面背盟的罪。用後世的話說,這是“戰爭罪”。

紀坤又道:“這裡還有你參與制定圈地、占房、投充、逃人之法的記錄!還有你參與屠城殺戮無辜百姓的記錄......白紙黑字,豈容抵賴?這些罪行每一條都夠得上凌遲的!”

這些就是“反人類罪”了!

紀坤咬着牙齒,厲聲道:“還有,你還跟隨多爾袞在曲阜盜墓!掘了歷代衍聖公之墓,還盜挖孔林......難道還不該凌遲上八回嗎?”

“等等,”范文程連忙辯解,“這事兒《輝嶽筆記》上可沒有啊!”

這事兒太難看,范文程都不好意思往日記本上寫了......

紀坤冷哼一聲:“你還想抵賴不成?多爾袞盜掘孔林之事,天下人皆知,你身爲東虜的大學士,多爾袞的心腹,怎麼會沒有參與?”

“的確沒有啊!這都是多爾袞乾的!”范文程咬死不認,這可是盜墓、瀆聖兩個大罪,摺合兩千刀!怎麼能認了?

紀坤冷笑:“也就是說叛國、助虜、朝敵、背盟、擄掠、屠殺等六大罪你都認了?”

范文程咬着牙:“盜掘孔林之事和某無關,其他的事情,除了投靠大清,也都是各爲其主罷了!”

紀坤一揮手,“讓他在供狀上畫押!”

盜墓、瀆聖這兩個罪本來就是添頭......實際上,孔林根本沒被挖開!是朱慈烺在抹黑多爾袞,那個《子論格物篇》也是西貝貨,所以這事兒不能深究。

雖然少了兩個凌遲,但是范文程看着白紙黑字的供狀,眼淚就還是忍不住往下流了,六千刀啊!這得割成什麼樣啊?

命苦啊!

......

范文程被判了“六千刀”的時候,布木布泰正看着徐州巍峨的城牆,唉聲嘆氣。

她當然知道福臨的新阿瑪和多爾袞、皇太極哥倆是不一樣的!這個新阿瑪是個“嚴父”,搞不好會把福臨和自己都弄死的......她來徐州的這一路,已經充分領教到了朱皇帝的兇殘。

在她所乘坐的馬車後方,便是幾十輛囚車還有數以萬計步行的囚徒。坐在囚車裡面的都是等着挨宰的“大漢奸”,而步行的則是等着流放荒島的“小漢奸”......而自己雖然還在享受貴賓的待遇,但是等到明年福臨在北京造反了,自己多半就和囚車裡的那些人一樣了!

第910章 康熙十二時辰第646章 陛下,有人要害您第594章 多爾袞,你知罪嗎?(求月票)第1097章 如何成爲聖人?(求訂閱)第1770章 福王遇到李自成第323章 李自成,你學壞了(今日五更,求月票!)第九十一章 義薄雲天朱慈烺(求收藏,求推薦)第1842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1295章 有顆果子叫四川第730章 把不平等條約籤一下吧第1354章 我們一起保衛印度吧!第2203章 軍國第378章 都是熟讀三國的高手啊!第659章 有債不還,還要再借第1063章 沒錯,這就是薩爾滸啊!(求訂閱)第1006章 合衆國大掌櫃(求訂閱)第1089章禍水,準噶爾!(求訂閱)第1249章 “毒藥”大派發啦!第647章 皇長子第1437章 王爺,你就從了吧!第700章 大明朝,小學生第668章 以德服人第328章 崇禎也學壞了!(今天繼續五更)第297章 不割地,不納貢,就要格格第1703章 代王有罪!朕是仁君!第1096章 生而爲賢,死而爲聖(求訂閱)第545章 果然是無商不奸啊!第307章 鄭與朱,共江南?(5400票加更)第755章 宇喜多大老,跟我們走吧!第1216章 包租王,去趟天竺吧!(求訂閱)第2017章 大汗,沒辦法了,只能打糊塗仗了!第1583章 亨利不怕,上帝會保佑我們的!第1270章如何成爲忠烈 四第1539章第一帝國之興亡——奧斯曼方陣第2050章 孔胤植,聽說你家祖墳被人挖了?第338章 有人罷考啦!第1879章多爾袞出馬,一個帶倆!第825章 誰叫你們當漢奸?第885章 大明真的有好官嗎?(求訂閱)第1014章 這是啃老型殖民者啊!(求訂閱)第531章 李先帝啊,你要假裝活着 下第1556章 印度大順帝國第1108章 赤鐵砲軍,出擊吧!(求訂閱)第1454章 準格爾王國的權利法案第1755章 大明特色的封建軍事殖民第1554章 還有個天外之國啊!第311章 倭寇雜貨鋪第2094章 明禮約法,真能長治久安乎?第1614章 要做世界的主人!第1937章 昏君,你快去守國門啊!第392章 孔子保佑,刀槍不入 二第2043章 怎麼又沒錢了?逆子你什麼時候才長大啊?第1618章 革命的腳步聲第1951章黃臺吉,你還讓朕好好抓老鼠嗎?第772章 孔親王問對第701章 由小學生引出的黨爭第1117章 什麼?誰被賣掉了?(求訂閱)第616章 史大儒的反擊第1338章 似曾相識啊!(求訂閱)第326章 黑心太子 下(第三更,求月票)第1465章 大明有慈父!第585章 大明貸王第2216章 會津大納言,天皇找你單挑!第283章 宣傳的真諦第1762章 朕最懂奸商了!第1153章 巧設伏兵待明軍第2128章 大清又要完啦——大清國還有救!第413章 這是天亡大清啊!第1788章 炮打黃臺吉 完(兒童節快樂,求月票)第1838章 大公主,快跟貝勒爺走吧!第2014章 這是薩爾滸的感覺啊!第1939章 昏君,你也想搞殖民?第2212章 日本第一窮!第970章 原來中國也有清教徒啊!(求訂閱)第1371章 甲方乙方(求訂閱)第432章 城中有棱堡埋伏!(從現在起兩章連更,五分鐘後還有一更)第1512章 吃着窩頭向前進第1395章你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求訂閱)第2121章 你們都不是好阿瑪!第四十五章 太子是需要教育的!(求收藏,求推薦)第1438章 本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第1096章 生而爲賢,死而爲聖(求訂閱)第919章 當走狗也得競爭上崗啊!(求訂閱)178章 忠臣史可法(求訂閱,求月票)第1867章 怕死不當官,當官不怕死!第1277章 輪到吳三桂了第566章 洪興皇帝第615章 儒家都有聖徒了第1968章 崇禎帝單騎赴會,豪貝勒小心火銃(求一波訂閱)第1718章 袁崇煥的大計劃第1837章 滿洲第一兵法家第490章 長江之都第422章 父皇,咱們比趙構可強一點了第七章 有媽的太子是個寶(有收藏,有推薦,羅羅就是個寶了)第1067章 少年滿萬不可敵!(求訂閱)第1359章 奸商心中無上帝!第九十章 本宮真的孝順(求收藏,求推薦)第2006章 最後一次,這是最後一次出兵燕山了!第1717章 東虜靠近山海關!第1943章 大明最勇朱慈烜
第910章 康熙十二時辰第646章 陛下,有人要害您第594章 多爾袞,你知罪嗎?(求月票)第1097章 如何成爲聖人?(求訂閱)第1770章 福王遇到李自成第323章 李自成,你學壞了(今日五更,求月票!)第九十一章 義薄雲天朱慈烺(求收藏,求推薦)第1842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1295章 有顆果子叫四川第730章 把不平等條約籤一下吧第1354章 我們一起保衛印度吧!第2203章 軍國第378章 都是熟讀三國的高手啊!第659章 有債不還,還要再借第1063章 沒錯,這就是薩爾滸啊!(求訂閱)第1006章 合衆國大掌櫃(求訂閱)第1089章禍水,準噶爾!(求訂閱)第1249章 “毒藥”大派發啦!第647章 皇長子第1437章 王爺,你就從了吧!第700章 大明朝,小學生第668章 以德服人第328章 崇禎也學壞了!(今天繼續五更)第297章 不割地,不納貢,就要格格第1703章 代王有罪!朕是仁君!第1096章 生而爲賢,死而爲聖(求訂閱)第545章 果然是無商不奸啊!第307章 鄭與朱,共江南?(5400票加更)第755章 宇喜多大老,跟我們走吧!第1216章 包租王,去趟天竺吧!(求訂閱)第2017章 大汗,沒辦法了,只能打糊塗仗了!第1583章 亨利不怕,上帝會保佑我們的!第1270章如何成爲忠烈 四第1539章第一帝國之興亡——奧斯曼方陣第2050章 孔胤植,聽說你家祖墳被人挖了?第338章 有人罷考啦!第1879章多爾袞出馬,一個帶倆!第825章 誰叫你們當漢奸?第885章 大明真的有好官嗎?(求訂閱)第1014章 這是啃老型殖民者啊!(求訂閱)第531章 李先帝啊,你要假裝活着 下第1556章 印度大順帝國第1108章 赤鐵砲軍,出擊吧!(求訂閱)第1454章 準格爾王國的權利法案第1755章 大明特色的封建軍事殖民第1554章 還有個天外之國啊!第311章 倭寇雜貨鋪第2094章 明禮約法,真能長治久安乎?第1614章 要做世界的主人!第1937章 昏君,你快去守國門啊!第392章 孔子保佑,刀槍不入 二第2043章 怎麼又沒錢了?逆子你什麼時候才長大啊?第1618章 革命的腳步聲第1951章黃臺吉,你還讓朕好好抓老鼠嗎?第772章 孔親王問對第701章 由小學生引出的黨爭第1117章 什麼?誰被賣掉了?(求訂閱)第616章 史大儒的反擊第1338章 似曾相識啊!(求訂閱)第326章 黑心太子 下(第三更,求月票)第1465章 大明有慈父!第585章 大明貸王第2216章 會津大納言,天皇找你單挑!第283章 宣傳的真諦第1762章 朕最懂奸商了!第1153章 巧設伏兵待明軍第2128章 大清又要完啦——大清國還有救!第413章 這是天亡大清啊!第1788章 炮打黃臺吉 完(兒童節快樂,求月票)第1838章 大公主,快跟貝勒爺走吧!第2014章 這是薩爾滸的感覺啊!第1939章 昏君,你也想搞殖民?第2212章 日本第一窮!第970章 原來中國也有清教徒啊!(求訂閱)第1371章 甲方乙方(求訂閱)第432章 城中有棱堡埋伏!(從現在起兩章連更,五分鐘後還有一更)第1512章 吃着窩頭向前進第1395章你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求訂閱)第2121章 你們都不是好阿瑪!第四十五章 太子是需要教育的!(求收藏,求推薦)第1438章 本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第1096章 生而爲賢,死而爲聖(求訂閱)第919章 當走狗也得競爭上崗啊!(求訂閱)178章 忠臣史可法(求訂閱,求月票)第1867章 怕死不當官,當官不怕死!第1277章 輪到吳三桂了第566章 洪興皇帝第615章 儒家都有聖徒了第1968章 崇禎帝單騎赴會,豪貝勒小心火銃(求一波訂閱)第1718章 袁崇煥的大計劃第1837章 滿洲第一兵法家第490章 長江之都第422章 父皇,咱們比趙構可強一點了第七章 有媽的太子是個寶(有收藏,有推薦,羅羅就是個寶了)第1067章 少年滿萬不可敵!(求訂閱)第1359章 奸商心中無上帝!第九十章 本宮真的孝順(求收藏,求推薦)第2006章 最後一次,這是最後一次出兵燕山了!第1717章 東虜靠近山海關!第1943章 大明最勇朱慈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