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節 綢繆

陽光下的長生島沙灘籠上了一層銀光,銀光外就是一望無垠的萬頃碧波,每次黃石在這裡眺望遼海時,總是感到心情舒暢。尤其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珠玉在側,巧笑嫣然,更是讓他每每有如沐春風之感。

清爽的海風一如既往地吹拂過黃石的胸膛,他身上的盔甲在驕陽下流動着金光,讓身居高位的青年武將更是顯得英姿勃發,他身後的少女柔情似水,青絲和衣裙當風飄揚……按說這本應該是讓人很愜意的場面吧,但黃石此時卻恨不得有一個地縫讓他鑽進去纔好——無地自容啊,真是無地自容。

王家的這個女孩子嬌柔得很,普通軍戶肯定是不中意的,想必是個軍官看上她了。黃石心裡也是一陣說不出的酸甜苦辣,自己明明知道很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但爲什麼就是忍不住要來招惹這單純的女孩子呢——責任感是一個男子漢的標誌吧?可是現在我頭上還頂着一份長生島的軍事條例。

“我真渾啊,真是個好沒有品的男人,竟然會在這種時候掉鏈子……”一連串的自嘲在黃石心中滾滾而過,他根本不敢回頭去看那女孩子的表情——在這麼長時間的等待後,想必那張柔美的臉上已經充滿了深深的失望吧?兩人間是令黃石難過得有如地獄的寂靜,他背對着王姑娘站了片刻,終於沒有鼓起回頭迎上她目光的勇氣。

“如果是軍官的話,不用着急答應。”黃石自己都覺得自己的聲音很假,他一邊快步向內衛崗哨的方向走去,一邊盡力用平靜的聲音說:“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把人名告訴我,我可以替你查查他手下(地成親情況),看看他是不是滿足了成親的條件。免得耽誤了你。”

“大人~~~~~”

身後似乎飄來了一聲較呼喚,這溫柔的聲音更讓黃石走得更快了,他頭也不回離開的時候,嘴裡還在輕聲罵着:“我真是渾啊,真是太渾了。”

長生島老營外槍戟林立,洪安通和幾個內衛官兵帶着一個蒙面人快步走過,大帳內黃石斜坐在自己的長椅上,左臂隨便地平搭着身前的桌子。顯得既威嚴又自信。

洪安通撩開帳門昂首而入,衝着黃石一抱拳:“大人,卑職把人帶來了。”

“傳。”黃石頭不要動,臂不搖地吐出了一個字。

“遵命。”洪安通一揚手,帳篷裡的大部分衛兵就退了出去。

那個蒙面人進來之前已經被搜過了身,不過等他進來後,洪安通和另外兩個內衛仍然是手按刀柄,警惕地盯着他的一舉一動。

蒙面人也很知趣地沒有湊上來。而是就地跪倒連着磕了三個響頭,才把臉貼在地面上說道:“小人叩見黃軍門,祝黃軍門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小人乃是蓋州守備劉興治地家丁,今日奉家主命冒死送來此信。伏請黃軍門一觀。”

黃石連“呈上來吧”這種話都懶得說,只是哼了一聲,那個人就輕手輕腳地從身上摸出了兩個封蠟信封,把它們推到自己眼前一臂距離。然後把手縮回去重新伏下趴好。一個內衛保持着戒備的姿態走過去,飛快地彎腰一抄把信件拿到了手裡,然後盯着來人緩緩退了回來。

洪安通先接過了信件翻看了一下,確認沒有什麼什麼問題後就交給了黃石,黃石撕開信看了起來,一封是劉興祚的來信,一封是他弟弟劉興治的。

“罪人劉興祚,叩首拜太子少保、遼東都指揮使、東江副總兵黃軍門閣下。小人罪孽深重。不敢希翼赦免,唯有胸中片語,不敢不言,伏乞軍門明察……”黃石把劉興祚的信從頭到尾輕聲唸了一遍,念信的語氣抑揚頓挫,完全聽不出來喜怒哀樂,軍帳中其他幾個人也都默不作聲地聽着。

自瀋陽戰敗以來,劉興祚就依靠屢次鎮壓漢民抵抗而不斷爬升。其中包括金州和復州的兩次大屠殺。最後因這些功績被努爾哈赤封爲金州守備。天啓元年毛文龍收復鎮江後,又簡拔親兵張盤爲千總。令其率五十人在金州右屯(旅順)登陸,張盤抵達遼南後,地方百姓羣起擁戴,遂斬殺旅順後金守將。

其後劉興祚屢次派出軍隊攻打張盤,但均被張盤所敗,張盤在旅順連勝劉興祚的討伐軍後又趁勢進攻金州堡,劉興祚棄城逃向蓋州,此乃第一次收復金州。但這時皇太極已經在鎮江擊敗毛文龍,擒殺毛文龍部將張元祉等人,遂回師攻金州。張盤兵敗退回旅順後,努爾哈赤遷怒於金、復、蓋、海四衛軍民,下令盡屠之!劉興祚積功升爲金、復、蓋、海四衛副將。

在這個時空裡,劉興祚要比黃石前世更慘,由於黃石吸引走了更多地後金野戰軍注意力,所以張盤對劉興祚的漢軍的攻擊也就更爲兇猛。

黃石記得在原本的歷史上,莽古爾泰和皇太極偷襲張盤得手後,劉興祚還算過了幾年好日子。直到天啓七年毛文龍發動平山戰役,東江軍五戰五捷,繼任的遼撫——大閹黨閻明泰認定關寧軍不足用,錦州不足守,就從錦州撤退,並把節省下來地二十萬兩銀子運向皮島。其後遼南東江軍除了金州以外,又陸續收復了營口、耀州、海州……在海州之役時,張攀爲了鼓舞士氣當先登城,戰歿,尚可義接任旅順守將,尚可喜接任廣鹿守將;遼東陳繼盛也攻入建州,包圍了薩爾滸和後金舊都赫圖阿拉,這也是歷史上後金版圖最小的時候,對形勢感到絕望的劉興祚就跑去投降了毛文龍,這次想不到他竟然會這麼快就來向黃石請降了。

念信的時候黃石就在腦海裡搜索着自己對劉興祚這個人地印象,結果無論是能力還是人品黃石對這個人都不太看好——“小人一個,而且無能”,黃石暗自給這個人下了定義,他手中的信裡滿篇滿頁都是奴顏婢膝語句。還閃爍其詞地拒絕給出明確的投降日期,更不肯保證他能爲明軍做什麼。好像歷史上地毛文龍也很鄙視劉興祚的爲人,所以歷史上毛文龍只給了劉興祚一個掛名的遊擊,用來招降後金漢軍用,結果劉興祚就跑去袁崇煥那裡密告毛文龍要叛變。

袁崇煥倒是對劉興祚很欣賞也很信任,在雙島殺毛文龍後,袁崇煥還爲劉興祚請功,並任命劉興祚爲加銜副將。讓他領十個營的東江軍。黃石在前世看過的滿文老檔裡,劉興祚也曾興高采烈地告訴皇太極他因爲告叛有功,被升爲副將職,還吹噓說拿到東江鎮總兵地職務不過是早晚的事情,並許諾會帶全軍歸順皇太極。只是其後孫承宗再次出任遼東經略,劉興祚覺得風聲又不太對了,就再次首鼠兩端起來,皇太極惡其反覆。就派人攻擊他的大營,把劉興祚千刀萬剮處死。

黃石跟着打開了另一封信,這封信地主人是劉興祚的弟弟劉興治,黃石纔看了幾眼,心中的輕蔑就一掃而光。劉興治在信裡列出了詳細的奪取蓋州的計劃。還附上了不少後金軍地機密情報,黃石一頁頁翻完劉興治地信,看到他在最末還把自己和大哥罵了個狗血噴頭,說他們早就該死了。現在情願拼上一命來換取朝廷的寬大。

黃石沉思着該怎麼回覆劉興治,面前這個趴着地信使是他的心腹,劉興治在信裡告訴黃石有什麼命令都可以讓這個信使口頭轉達,如此就萬無一失了。

想了一會兒,黃石心裡已經有了計較:“擡起頭來吧。”

那個差人擡起頭後,黃石手指輕敲,一字一頓地告訴他說:“回去告訴你家主,本將不要蓋州。本將要一個人頭。”

“不知黃軍門要誰的人頭?”劉興治的那個心腹說話的時候,眼睛飛快地左右閃爍了一下。

黃石微笑了一下:“他們幾個都是本將地心腹之人,本將無須瞞着他們。”

“小人知錯了,請黃軍門恕罪。”劉家家丁說着就又磕了幾個頭。

黃石也不阻止他,等他咚咚地磕完後平淡地說道:“回去告訴劉——參將,本將要皇太極的人頭。”

參將這兩個字被黃石咬得很重,這也是他現在手裡能拿得出來的最大籌碼,另外他黃石手下迄今爲止可還沒有參將呢。他想劉興治應該明白這的籌碼裡地含義。

這個籌碼果然很重。那個劉家家丁聽完以後就愣住了,好久才輕聲問道:“黃軍門是小人家主殺一個僞王子。好做見證麼?”

“不然,本將不要其他的僞王子,就要皇太極的命。”黃石記得他前世劉興治都幹了什麼,皇太極剮了他大哥劉興祚以後,問劉興治到底想清楚了沒有,如果想清楚了就去把陳繼盛的腦袋給他取來。

當時陳繼盛剛剛又打贏了皮島戰役,明軍野戰斬獲的上千顆首級裡,幾乎全部是真韃子。後金方面的記錄裡也承認了這次的失利——差不多是毛文龍的平山戰役地兩倍(在平山戰役中毛文龍報斬後金批甲、無甲、漢軍、民夫數千人,後金方面也承認損失五百多旗人)。

隨後劉興治就帶領親兵登上了陳繼盛掌管的皮島,還僞造了遼東經略孫承宗的手書,陳繼盛聽說是德高望重的孫承宗下的命令後,就含淚面向北京而跪,引頸就戮。劉興治當時的膽色和謀略都沒有什麼好說的,更有一腔的狠辣,做起事情來乾脆利落,絲毫不拖泥帶水。其後劉興治強行下令皮島軍隊投降皇太極時,雖然被毛文龍地岳父沈世魁和尚可喜合力攻殺,但那也是因爲他劉興治地根基實在太薄弱,而且他離成功也就差一點兒了。

歷史既然已經改變了,那它就可能再次改變,黃石鄭重地告訴那個使者:“回去告訴劉參將,本將不在乎他用什麼辦法,也不在乎他要多長時間,只要他能爲本將取來皇太極的首級,本將必保他世襲蓋州衛指揮使。還保他至少世襲三千軍戶。”

“遵命。”劉家地使者恭敬地又是一叩首,就打算倒着爬出去。

“且慢,”黃石決定把這話再強調一下,免得對方疑惑自己爲什麼會爲努爾哈赤的一個兒子開這麼大的砝碼,並擔心自己在欺詐他,黃石盯着那個使者的眼睛說道:“皇太極在南關、在復州已經伏擊本將兩次了,本將對此獠頗爲忌憚。告訴劉參將,只要能殺了他。就是看不見首級,本將也會實踐前言。”

“遵命。”那個使者露出些恍然大悟的表情,用更加有力地聲音大叫道:“黃軍門放心,小人的家主一定不辱使命。”

送走了劉興治的使者,黃石就又把鮑九孫招來討論長生島軍工司的問題,這兩天長生島老營清靜得很,黃石給了賀定遠假讓他陪老婆孩子去了,楊致遠、金求德和李元睿他們都在復州忙碌。趙慢熊也根據黃石的命令正在設計情報機構的新部門。黃石覺得現有的軍情司和內衛效率有點低。

現在很多事情黃石已經直接和鮑九孫、柳清揚商量了,因爲隨着軍工和商業的複雜化,楊致遠已經完全沒有多餘精力兼顧了,黃石內心裡也不肯再讓楊致遠兼管鮑九孫和柳清揚了。

“我需要一種更大號地火繩槍,內口徑大概要這麼大……”黃石說着就用手指比了一下。大概有三十三到三十五毫米寬,他拿捏着這個距離在鮑九孫眼前晃了晃,跟着又交待說:“這種火銃要能發射一斤重左右的彈丸,或者十幾、二十枚小鉛彈。”

“卑職敢問大人。是要一種炮還是一種火銃?”

黃石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我要一種火銃!一種能讓步兵揹負的火銃,唔,銃筒重量最好不要超過四十斤,支銃也不要太重。”說着黃石又思考了一下,讓自己腦子裡的方案變得更完善:“這種火銃會裝備給步隊,就裝備一果十個人好了,這個果裝備兩根這種火銃,五個人輪番揹着火銃、支銃和彈藥。警戒推進時他們必須要能跟上大隊速度。”

鮑九孫小心地把黃石說的都記錄了下來,還隨手畫了幾張構思圖:“大人明鑑,如果卑職沒有猜錯的話,這應該是我軍用來彌補三磅炮和步隊火銃之間缺漏的一種火器。”

“是的,你說得很對。”黃石點了點頭:“如果三磅炮地改進炮車能讓它跟上步隊,我們不要這種兵器也可以。”

“說道新式兵器,”鮑九孫臉上忽然浮現出得色,他向黃石笑道:“大人。上次和您說道的那種兵器已經通過秘密測試。驗收效果還可以,就是需要長期的訓練和熟悉。估計最終效果會很不錯的。”

“唔,不着急列裝部隊,先去試試能不能改成鋼製的。”

“遵命。”鮑九孫飛快地答應了下來,跟着就又問道:“大人,這種新兵器,我們應該如何稱呼呢?”

黃石歪着頭想了想:“就叫‘橫掃千軍’好了。”

“遵命。”

萬事俱備!黃石就等着朝廷地賞賜來鼓舞一番士氣,然後就計劃赴山海關和孫承宗討論進攻問題。

孫承宗嘴脣微動,手指在吳穆的信件上輕輕滑動,輕聲念着他的文章:

“……黃石勇如關張,不宜久居外鎮,恐非國家之福。”

隨着一聲長嘆,孫承宗的手指鬆開了,指尖地信紙哆哆嗦嗦地飄到了桌面上——如果我年輕個十歲,這本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但老夫已經是半截入土的人了,今日不知明日事。老夫身爲三朝元老,我不挺身而出,又該讓誰去說話呢?

孫承宗拾起一根狼豪,飽蘸濃墨之後就要寫奏章,但一提手間,這毛筆竟如有千鈞之重。他一連幾下竟然都沒有能夠提起來,如果沒有書房內跳動的燈火,時間彷彿就靜止在了這一刻。

對黃石的品行,孫承宗並無絲毫懷疑,以前如此,現在也還是如此,但吳穆的信中把黃石和其他明將的種種不同都列舉出來了。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也讓孫承宗感慨不已,雖然黃石現在不過是一個副將而已,但如果把他調來遼西當提督,如果黃石能讓十幾萬關寧軍都歸心於他,如果到時候黃石身邊地人有異志……孫承宗終於提起了手腕,運筆如龍地寫起了奏章。

既然開始了,那正篇奏章就是一氣呵成,直寫道最後對黃石的評價時,孫承宗才停住了筆鋒,他又掃了一眼吳穆的私信,“勇如關張”四個字赫然入目。

孫承宗從鼻子裡發出一聲冷哼,似乎是覺得吳穆的比喻不夠貼切,跟着就把目光收回來又投向了自己筆下的奏章,重重地寫下了六個大字:

“黃石勇如信布……”

第47節 相識第16節 白兵第53節 赤水(下)第22節 技巧第22節 正月第7節 膽色第十三節第26節 威脅第3節 騎戰第二十節第十四節第26節 解圍第七節第39節 說書第十一節第47節 相識第六十一節 重任上第36節 智勇第55節 水師第58節 勾結第35節 對峙第37節 內鬥第五節第23節 分歧第一節第16節 白兵第39節 震動第九節第34節 天平第3節 騎戰第44節 逆轉第5節 窮鼠第37節 心軟第43節 馳援第44節 賽跑第32節 選擇第41節 重任第34節 天平第23節 鋼錠第21節 自尊第18節 勸降第7節 協助第15節 對射第24節 煩惱第27節 對陣第九節第48節 工兵第六節第12節 潛伏第八節第1章 主線劇情的解釋第39節 帝心第十四節第31節 聲望第38節 難支第21節 勳章第38節 臨危第七節第十三節第二節第50節 防線第七節第十五節第18節 車輪第26節 解圍第一節第二節第3節 騎戰第七節第18節 冤家第十一節第40節 垂詢第33節 覺華(下)第二十節第41節 重任第24節 乞討第44節 逆轉第49節 收權第55節 鐵壁第3節 惡鄰第55節 水師第27節 登餉第35節 詔獄第一節第38節 臨危第十節第9節 魔戒第44節 逆轉第四節第41節 兩帝第27節 入京第50節 防線第49節 收權第39節 帝心第14節 決裂第44節 逆轉第十三節第32節 牽制第二節第14節 遲疑
第47節 相識第16節 白兵第53節 赤水(下)第22節 技巧第22節 正月第7節 膽色第十三節第26節 威脅第3節 騎戰第二十節第十四節第26節 解圍第七節第39節 說書第十一節第47節 相識第六十一節 重任上第36節 智勇第55節 水師第58節 勾結第35節 對峙第37節 內鬥第五節第23節 分歧第一節第16節 白兵第39節 震動第九節第34節 天平第3節 騎戰第44節 逆轉第5節 窮鼠第37節 心軟第43節 馳援第44節 賽跑第32節 選擇第41節 重任第34節 天平第23節 鋼錠第21節 自尊第18節 勸降第7節 協助第15節 對射第24節 煩惱第27節 對陣第九節第48節 工兵第六節第12節 潛伏第八節第1章 主線劇情的解釋第39節 帝心第十四節第31節 聲望第38節 難支第21節 勳章第38節 臨危第七節第十三節第二節第50節 防線第七節第十五節第18節 車輪第26節 解圍第一節第二節第3節 騎戰第七節第18節 冤家第十一節第40節 垂詢第33節 覺華(下)第二十節第41節 重任第24節 乞討第44節 逆轉第49節 收權第55節 鐵壁第3節 惡鄰第55節 水師第27節 登餉第35節 詔獄第一節第38節 臨危第十節第9節 魔戒第44節 逆轉第四節第41節 兩帝第27節 入京第50節 防線第49節 收權第39節 帝心第14節 決裂第44節 逆轉第十三節第32節 牽制第二節第14節 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