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大結局(完)

“是,世子。”房間中的人都領命,然後轉頭紛紛給朱巖打招呼,“朱大人好,朱大人有理,後勤的事情都麻煩朱大人了。”

“各位大人客氣,好說,好說。”朱巖有些受寵若驚,這些人平時都高高在上,現在卻因爲魏暄一個命令就對他客氣不少,看來以前他們說的魏暄不喜歡綠柳山莊的管事的話是沒錯的。但是現在魏暄怎麼突然對他客氣,朱巖也是不明白的,擔心給自家莊主帶來麻煩,朱巖做事更加小心,臉上的笑容也更加和沐春風。

“朱巖,你過來是夫人吩咐了什麼事情嗎?”魏暄問道。

“回世子爺的話,前些日子,莊主吩咐我和李閒去了綠柳山莊的造船廠,還將我們所有的商船歸攏一處,再給海家借了一下,湊足了三十艘大船。現在船已經在岳陽的碼頭,莊主讓我來問世子是否能用。”

“船!”魏暄臉上一喜。

魏暄前些日子和綰綰商量過對東陵王用兵採用的方法,因爲東陵郡一邊靠大海,且這時候的海面風平浪靜,非常適合行船。泉州有不少水軍,瀚海城的水軍也是厲害,魏暄就想着可以從海上和路上兩路夾擊,公共動手,一舉拿下東陵郡。可惜,想法很好,但能走海上的大船卻是不多,要湊成一直強大的水軍,憑藉現在魏家手中的大船根本不可能,所謂的從海上進攻也就沒有條件。

魏暄本已經準備放棄這個戰略,沒想到綰綰卻記在心上,還幫着弄來了三十艘海上大船。有了這些大船,兩路夾擊的戰略就能夠實現,年前拿下東陵郡的計劃也就更加簡單了。

“走,跟着我去看船!”魏暄興奮地往外走,其他將軍也立馬跟上。兩路進攻東陵郡的戰術他們早就推演過,大家都很看好這個戰術,卻因爲船隻不得不放棄。現在有了船,大家立馬興奮地準備再一次完善這個計劃。

正月十九,魏家軍拿下蘭陵城,胡家投誠魏家,孟家滿門抄斬。同時,魏家水軍出戰海盜,和瀚海城的水軍一起,肅清在沿海爲非作亂的海盜團伙。

同年三月,魏昊兵臨雲州城下,侯佳柏麻衣而出,送出雲州郡守令,臣服魏家。

五月,遼州風家發表檄文,表示臣服魏家,以魏家爲尊。同時,魏家和風家南北共同用兵,直取朝廷所掌控的京城、冀州、幷州、南陽。經一載,到第二年七月,四地均入魏家之手,魏家完全掌控了天下。

天曜帝和他的幾個兄弟自殺而亡,在此之前,天曜帝已經下令殺了周氏皇族的直系,言,周氏,只能站着死,不能跪着生!魏暄進皇城後,有感周氏氣節,並不在追究周氏罪責,下令厚葬周氏皇族,並遷周氏其他活下來的族人於周氏皇陵,爲先祖守陵。

而南陽公主這個魏暄和綰綰都恨得不行的人,早就在鳳儀城破的時候就不見了蹤影,他們查了很久,只知道是周津明帶走了他去了北方蠻族。雖然有心想折騰它一下,但找不到人,魏暄也只有放下。

九月,魏贛帶着王妃進京,在文武百官的簇擁下登基爲帝,定國號爲華,改元初陽,爲盛世之期許。魏贛爲元華帝,封王妃爲皇后,後宮無妃。封魏暄爲太子,綰綰爲太子妃,寶兒爲皇太孫,定下一任繼承人。封魏昊爲武安王,賜婚武成公主魏暖,並封魏贛的母親爲嶽安夫人,命武成公主對嶽安夫人持媳婦禮。封魏旬爲文錦王,賜婚風晴兒,並追封魏旬的母親爲慧悅夫人。此後魏家兩個雙胞胎被封爲越郡王和慶郡王,並同封風越銘爲遼洲王,謝辛寰爲欽州王。其他的人接着分封,朝堂上一片和諧。

接着魏贛頒佈《王典》,魏家族人和各位異性王“無功不封,爵位替而降”。此言一出,朝廷一片譁然。文臣們當然大呼皇上英明,武將們卻是戒備的猜測魏贛的心思,覺得魏贛有鳥盡弓藏之意。其中被封王的人心中更是忐忑。

“各位大人不用有什麼其他意思,我魏家不是周家,沒有鳥盡弓藏之意。”魏贛並不隱瞞,直接在大朝的時候解釋道,“頒佈這個法典,主要是對我魏家後世的子孫進行限制。魏家家法有云,魏家不能出紈絝子弟。現在魏家爲天下之主,那王族也就是我魏家子,也同樣不能出紈絝子弟。”

“此後,朝廷會改革軍政、民政,推行新的教育制度和經濟制度,並頒佈新的法典。魏家不怕失去皇位,魏家的皇位就是周武帝禪讓來的,周武帝有這樣的氣魄,我魏家也有這樣的氣魄。今天是我華朝第一次大朝,寡人就在這裡說了,如果以後,我魏家的當家人也成了周天元帝那樣的貨色,那天下人把魏家趕下這個皇位,不是謀朝篡位,是天命所歸!”

站在臺下的朝臣一愣,繼而紛紛跪下,真心實意地說道:“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魏贛看着下面誠心信服自己的朝臣們,心中滿意地點頭,完全不覺得他昂剛纔說的話會讓未來那些魏家繼任皇帝心中有多麼的怨念。馬丹,你如果不認真努力被別人取代都沒有朝臣會反對,因爲當年老祖宗說了,沒本事就要退位讓賢。

新的軍政改革魏贛交給魏暄、魏昊和風越銘負責,新的民政改革魏贛則交給魏旬、謝辛寰和張太傅負責。至於所謂的教育制度,魏贛則找來了前朝的太學院長、李家族長、各地優秀書院的山長,負責人確實綰綰和她推薦的衛爍。

因爲從前對商人的承諾,魏贛稱帝后詢問了魏暄和綰綰,以及衆多朝臣的意見,頒佈新的《商法》和《農法》。

商人需要採用朝廷販賣的賬本記賬,並定期接受朝廷的查問,稅制也從以前的五十稅一變爲了二十稅一,但取消各地的過路稅,並且允許商人家族除了在官府登記過的經商者,其他人都能爲官。同樣,只要不再經商,從前經商者也能爲官,例子就是朱巖,他已經成爲兵部侍郎,專門負責行軍的後勤事務。

有了這些好處,商人們出了歌功頌德,再也生不起任何不滿的心思。爲此,很多大商家族還聯合給朝廷捐了一大筆錢,直接趕得上前朝三年的賦稅。有了這些錢,魏家建國初年的很多改革就更加有底氣。

說了商人說農民,全國開始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土地數量繳納土地稅,嚴重杜絕隱田和隱戶。魏家不禁止土地買賣,但禁止免稅田,官員大戶甚至王孫的所有田產都要交稅,稅收爲十稅一,並不高,所有很多朝臣王孫們就接受了。至於不合作的,越郡王和慶郡王打頭抄家,武成公主和文錦王妃隨後將丈量好的土地公開拍賣,賣給其他人。不過半年時間,中原大地很多家族就沒了蹤影,卻有無數百姓將魏贛的長生排位供上了案桌,一日三柱清香,希望這位元華帝能夠長命百歲。

可惜,這位就不是按理出牌的主。初陽元年年末,魏贛突然宣佈退位成太上皇,傳位魏暄。朝臣傻眼,連忙請求魏贛不要任性。他們可是知道的很清楚,現在魏贛推出了各種讓他們想不通的政策都是魏暄這個太子在後面攛掇的,如果魏暄做了皇帝,那在這位強勢的皇帝他們根本就沒有喘息的機會,這個翻天覆地的新政決定會實行下去。這些人能看到新政的好處,這樣改下去,魏家以後的當家人只要不是蠢貨,就能將魏家的輝煌延續幾百年上千年,可是他們的利益完全受損,誰願意捨己爲人呢。

不論這些人是如何哀求,魏暄也在初一那天登基爲帝,封綰綰爲皇后,總管後宮;封寶兒做太子,上書房議政。改元正陽,沒有封天下,卻下令開科舉,向天下人求才,而這個事情的負責人就是閒着沒事幹的太上皇魏贛,他拉着謝家老爺、風老太爺還要其他德高望重的一些老臣一起,共同主持這第一屆科舉。

科舉分爲文科,考政務風土;武科,考武藝兵法;律科,考朝廷法度和刑訊;工科,考機械創造;書科,考讀書寫文詩詞歌賦。這些科目的設置都是專門爲朝廷需要的人設置,這些人考上就能馬上得用,使用性非常強,及時有些朝臣有意見,但想着自己平時的工作量,什麼意見都變成了沒有意見。然後綰綰和魏暖攛掇皇太后和各位夫人去抗議。認爲應該允許女子也同樣參加科舉。

接着又爲這個事情吵了大半年,最後還是魏暄下旨同意女子考試,但實行糊名制和一體書,就是要求不能看到考生的名字,考生還必須寫同樣一種字體,通過這樣模糊考生的性別和出生。同時,將閱卷的人加入了一些厲害的夫人,比如九華居士,比如南夫人等等。

“陛下,三思啊,祖宗家法怎麼如此輕忽,女子怎麼站在朝堂上!”

魏暄瞪了那個老臣一眼,說道:“寡人什麼時候說過讓女子進朝廷了。我只給她們一個考試的機會,能不能考上全憑她們的本事。她們能夠被閱卷官看中,就是有才華,這樣的人寡人不拘一格降人才又有何妨。考不上,那就是自己沒有本事,也怨不得寡人再不給她們機會。”

下面的朝臣聽了,覺得也是這個理。不過依舊有人擔心:“如果她們考上怎麼辦?”

“考上就考上了啊,說明女子也是有本事的,那爲何又不重用她們呢!連女人比不上,那也是那些學子自己沒有本事怨不得人!”魏暄鄙視地說道。

最終科舉就這樣確定了,考完試後,女子竟然有好幾個考出了好成績。魏暄也信守承諾,給她們授予相應的官職,女官走上了華國的舞臺,男女共同參加的科舉也正式確認下來。看到這樣的好處,民間那些男孩子不成氣的人家便開始培養自己的女兒,女子除了嫁人又有了新的選擇,女子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正陽二年三月,綰綰主持編修的《華律》正式完成,此律包括《商法》《農法》《官法》《學法》《刑法》《軍法》《禮法》《宗法》《王典》等,內容全面,設置合理,規定了很多方面的規章制度,讓官員百姓做事有法可依。此法典沿用千年,甚至《華律》中一些法規直到後世封建帝制成爲歷史後依舊在使用,被後世海內外的學者磚家稱爲世上最完備最先進的法典,沒有之一。

見《法典》,魏暄大喜,言:“皇后大才,能與寡人共治天下。”此後命人在皇位旁邊加上另一個鳳位,宣佈以後皇后也將要上朝議政。

丟下朝廷上那些吵着要死鑑的大臣,魏暄滿臉笑容地直奔後宮。抱着綰綰,將手附在綰綰的腰上,魏暄臉上是難得的幸福笑容。

“夫君,聽說外面都吵翻了,你就不管管?”綰綰笑道,“我又不是稀罕那個位置,我可不想和你一樣那麼早就起牀上朝。”

“那些人就是賤皮子,不給他們一些事情做,他們又要上書讓我擴後宮了。父皇就是怕被說這個,才早早決定跑路。何況,就是憑藉綰綰的本事,這治理天下說不定我還沒有你厲害呢,你本就是母儀天下,做這個位置哪有什麼錯。我看就是我和父皇的脾氣太好,才慣得這些人不知道天高地厚。哼,他們想死諫就死諫,這些年又不是沒有看到過死人!”

“胡說什麼呢,我肚子裡才懷上寶寶,你就不能不說這些嚇人的事情。”

“寶寶!”魏暄不敢置信地看着綰綰,“我又要當爹了!”

寶兒從外面衝了進來:“娘,我要做哥哥了!”

綰綰笑着點頭:“是啊,夫君就讓做父親,寶兒也將做哥哥了。”

“哇哇……”

看着在外面得意的兩父子,綰綰笑了,今生能夠遇見他們,已經無憾。

綰綰摸了摸肚子,溫柔地說道:“孩子,你又一個好爹爹,還有一個好哥哥,我愛着他們,你也會愛着他們對嘛?”

綰綰覺得肚子似乎動了動,似乎是肚子的孩子在迴應她。這一刻,綰綰覺得生活已經沒有所求的,她感謝那位帶他來的老人,也感謝謝心苑。

“心苑妹妹,願你在另一片天空和美安康!”

END——

第143章 鳶妹妹第113章 福來客棧第109章 荷花宴後第92章 常青第146章 滿庭芳第9章 前事第20章 謝挽香2第163章 千禧宴2第12章 寶兒第296章 張鎮第19章 謝挽香1第67章 開會1第244章 山規第294章 洞房花燭第130章 風家1第25章 遲到的真相第132章 早做決定第181章 遼州行2第292章 再嫁第180章 遼州行1第59章 三年3第162章 千禧宴1第18章 滿月酒2第68章 開會2第287章 張生和孟二老爺第131章 風家2第74章 回山莊第274章 王妃第214章 李欣第50章 修河第170章 南陽公主的宴會1第2章 謝心苑第18章 滿月酒2第177章 陽謀第284章 梧桐縣被圍第251章 辛州三城第152章 心思第284章 梧桐縣被圍第51章 賣身契第139章 脣槍舌劍第221章 桃花渡第182章 遼州行3第164章 千禧宴3第286章 怪俠第225章 年終大會第291章 魏暄迎親1第281章 外公第254章 秘密第46章 衛爍1第1章 前塵第184章 遼州行5第235章 二月十二第228章 少城主第12章 寶兒第279章 謝夢瑤之死第275章 謝夫人第183章 遼州行4第14章 初乳第184章 遼州行5第89章 同意第168章 童言無忌第279章 謝夢瑤之死第66章 鳳尋2第276章 沈肇第145章 預言第65章 鳳尋1第289章 親事2第276章 沈肇第200章 遼州行21第119章 各方反應第49章 衛煜第230章 悶氣第144章 魏暄和風越銘第110章 青竹宴第27章 買地第151章 魏暄和鳳尋第74章 回山莊第70章 遼州之主1第274章 王妃第129章 機鋒第268章 婚事已定第146章 滿庭芳第43章 秦樺要來常住第196章 遼州行17第10章 喝藥第230章 悶氣第231章 一家出門第40章 入謝家族譜第251章 辛州三城第125章 京城鼎香樓開張第294章 洞房花燭第282章 心軟第131章 風家2第166章 蠢貨第262章 世家端倪第48章 花船第235章 二月十二第72章 遼州之主3第307章 大結局(完)第156章 謝夢瑤
第143章 鳶妹妹第113章 福來客棧第109章 荷花宴後第92章 常青第146章 滿庭芳第9章 前事第20章 謝挽香2第163章 千禧宴2第12章 寶兒第296章 張鎮第19章 謝挽香1第67章 開會1第244章 山規第294章 洞房花燭第130章 風家1第25章 遲到的真相第132章 早做決定第181章 遼州行2第292章 再嫁第180章 遼州行1第59章 三年3第162章 千禧宴1第18章 滿月酒2第68章 開會2第287章 張生和孟二老爺第131章 風家2第74章 回山莊第274章 王妃第214章 李欣第50章 修河第170章 南陽公主的宴會1第2章 謝心苑第18章 滿月酒2第177章 陽謀第284章 梧桐縣被圍第251章 辛州三城第152章 心思第284章 梧桐縣被圍第51章 賣身契第139章 脣槍舌劍第221章 桃花渡第182章 遼州行3第164章 千禧宴3第286章 怪俠第225章 年終大會第291章 魏暄迎親1第281章 外公第254章 秘密第46章 衛爍1第1章 前塵第184章 遼州行5第235章 二月十二第228章 少城主第12章 寶兒第279章 謝夢瑤之死第275章 謝夫人第183章 遼州行4第14章 初乳第184章 遼州行5第89章 同意第168章 童言無忌第279章 謝夢瑤之死第66章 鳳尋2第276章 沈肇第145章 預言第65章 鳳尋1第289章 親事2第276章 沈肇第200章 遼州行21第119章 各方反應第49章 衛煜第230章 悶氣第144章 魏暄和風越銘第110章 青竹宴第27章 買地第151章 魏暄和鳳尋第74章 回山莊第70章 遼州之主1第274章 王妃第129章 機鋒第268章 婚事已定第146章 滿庭芳第43章 秦樺要來常住第196章 遼州行17第10章 喝藥第230章 悶氣第231章 一家出門第40章 入謝家族譜第251章 辛州三城第125章 京城鼎香樓開張第294章 洞房花燭第282章 心軟第131章 風家2第166章 蠢貨第262章 世家端倪第48章 花船第235章 二月十二第72章 遼州之主3第307章 大結局(完)第156章 謝夢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