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科舉題目

中華帝國的首場科舉雖然因爲要加考算學、格物等實務之學而引起了士子階層中的議論,甚至不少人極爲反對從而宣言不去參考這登極恩科。

不過中華帝國畢竟和太平天國不同,太平天國也是辦過科舉,不過太平天國天生就和讀書人階層作對,傳統儒家的讀書人恨不得把毀孔廟,刪改經書的太平天國給滅掉呢,那裡會去參加什麼太平天國的科舉啊,1854年的天京科舉,報名者不足十人,後來強行把讀書人壓進去考試才勉強完成了這一次的科舉考試。

但是中華帝國卻不是這樣,總體而言,儘管中華帝國的崛起讓諸多愚忠滿清的不滿,但是支持中華帝國的人也有不少。

爲何?

首先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中華帝國可沒有大規模廢除儒家,毀孔廟,改經書,同時對傳統儒家學子也並不排斥,甚至是大規模接納,要知道如今整個帝國的官員階層中,絕大部分都是前清降官出身,而這些前清降官又都是傳統科舉出身的。

此外,中華帝國雖然在官制上進行了革新,但總體上還是採取了傳統的儒家封建王朝的一些體制,這從當初林哲的登基大典、定都大典就可以看得出來,基本都是採用古制,進行了比如說‘祭天’這種極爲重要的傳統活動。

林哲登基是合乎傳統禮制的,而對認死理的那些傳統讀書人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

有時候,名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尤其是對於一個封建王朝來說,如果年初林哲沒有選擇直接登基,那麼他直接用一個所謂的‘中華元帥’稱呼就是名不言不順,是不可能得到廣大士紳階層的支持的,是不可能讓諸多前清官員那麼幹脆的投誠的。

所以這纔有了當時的林哲佔據不過彈丸之地就登基稱帝,所爲的並不是什麼過一把皇帝的癮頭,而是爲了讓新生的中華政權取得一個合乎古制的大義名分。從而讓控制區內的士紳百姓支持自己,讓軍政官員們看到希望。

因此在諸多人看來,尤其是在浙江、蘇南等這些中華軍掌控去內的民衆、士紳們看來,新生的中華帝國雖然剛崛起,但是已經是一個正統的王朝,只要繼續發展下去他日徹底取代清朝成爲神州大地的主人是有希望的。

除了這些名義上的東西外,還和一些利益關係有關。

那些士紳官僚們支持林哲?是因爲可以獲得繼續當官的機會。

那些普通百姓支持林哲。是因爲林哲保證了浙江和蘇鬆太等地的安定,而不用和安徽、湖北等省份一樣慘遭戰爭的破壞。

工商業的商人們支持林哲。是因爲林哲保證了他們的商業利潤,所以這些商人們也就成爲了中華軍的最主要支持羣體。

中華帝國的起家根基是哪裡?是上海商貿區!

中華帝國的最大支持羣體是誰?商貿區的各大商行!

商貿區中從工商業收取的稅收,採購的軍械物資幾乎完全支持了中華軍的擴大發展,而作爲回報,中華軍不但把極大的擴充了商貿區內的地區,同時還施行了諸多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政策。

過去數年扶持的生絲業、茶、瓷器等行業就是明證,在商貿區政策的推動下,大量繅絲廠如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短短几年時間廠絲就是徹底擊潰了傳統的土絲。出口量連年增加。

這不僅僅讓那些投資繅絲廠的生絲商行高興,同樣也讓收購生絲的那些洋行們高興,也讓上海周邊的養蠶繭的農民高興,也讓那些種植桑葉的農民高興,同時也讓提供貸款給繅絲廠、農民的錢莊等金融機構高興,行業利潤的提高,對於整個生絲產業都是形成有利的促進作用。

而江南一地。什麼產業規模最大?

毫無疑問就是生絲。

帝國促進推動工商業的發展也不僅僅體現在生絲行業上,其他行業也同樣大力扶持,帝國成立後頒發的第一部法令,就是‘帝國公司法’,有利的支持了工商業的正規化,推動了大量的傳統商業行會轉化爲現代化的企業。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利潤。

綜合上述,也就造成了中華帝國的最大支持羣體並不是社會底層的農民,也不是那些封建官僚,而是工商階層!

如果採用歷史教科書的說法,中華帝國的舉旗造反,是一次具有偉大歷史意義‘資本主義革命’爲民族的崛起帶來了希望……

而採用務實的說法,那就是中華帝國給社會各階層帶來了實際的利益!

因此在中華帝國轄區內。雖然也有些讀書人對新生的帝國不屑甚至反對,但是支持的人也同樣不少。

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宣武登極恩科也是隆重召開了,按照傳統,科舉一般分爲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不過由於登極恩科的會試在九月就要舉行,時間緊迫,所以這一次的考試有些顛覆傳統,略過以錄取生員爲目的的縣試、府試、院試這三級考試,留待後續再進行,直接從鄉進行,只要生員功名就可以直接參加。

同時爲了照顧以前的那些舉人,所以舉人可以不參加鄉試,可以直接到南京參加會試。

由於科舉考試要考除了八股文章之外的其他內容,而且佈告上也是說明了到時候考試的詳細科目:

包括:經學、格物、史論、策論四大主要科目,另外還有算學、物理、化學、自然四個小科目。

由於是第一次辦這種科舉,爲了降低難度吸引更多的士子參加,實際上對科學知識的要求還是比較低的,必考的格物實際上就是數學、物理、化學、自然的一個粗淺彙總,裡頭的試題不會要求士子去驗證一加一爲啥等於二,也不會讓士子去探討過於電磁、粒子之類的物理話題,而是隻考一些基礎的科學知識。

細分出來選考的四個小科目纔是重點,基本考試難度已經相當於軍校生的畢業考試了,估計這些普通士子沒幾個能答得出來。

而考試科目一經公佈,書店裡有關格物以及其他相關書籍就是遭到了哄搶,教育部提前印刷發行了書籍一共有十三種,每種都是印刷了五千冊之多,分別在各大城市書店裡銷售,但是沒相當沒幾天功夫就是被各地的學子們哄搶一光。

不管是教育部還是林哲,都低估了科舉、當官對於這些學子們的吸引力,只要有晉身的途徑,這些學子們可不管你考試的內容有多難。

不得已,教育部那邊再一次加緊印刷這些介紹基礎科學知識、介紹外國時事的書籍,不過士子們可不會空等,那些書商們更不會空等。

教育部新印的書還沒印完呢,一些盜版書商就是賣起了簡陋的盜版,甚至有不少都是手抄書,而一些貧寒之家的學子也是很難直接購買一整套十幾本的新書,所以都是到縣學或者書院裡聽課的時候,直接抄書。

而有意思的是,這些縣學或書院的老師們也都是老學究,那裡懂什麼科學知識啊,所以都是照本宣科,直接讀一本了事。

不過也有聰明人看得出來,格物雖然也是必考,不過掌握一些基本內容就行了,而四大必考科目中,除了格物以及傳統經學外,還有史論和策論兩科。

關於這兩個科目到底是什麼內容,一些神通廣大的學子們也是從陸軍軍官那邊偷窺到了他們的試題。

陸軍軍官學校去年的畢業考試中,同樣有史論和策論,其中史論中有一題爲“秦商鞅變法乃強一統六國;宋熙寧變法而亂黨爭積弱,試論兩者差異得失!”

又有一題“明軍戶制前強後弱,清八旗綠營亦前強後弱,因何?如何避之?”

這史論的題目看上去都是廣泛而空大的,而且這種題目爭議性極大,對考生的自主思維要求非常高。

而這種題目也是貼合當代,屬於非常務實的題目,一個說的是改革變法,一個說的是軍制改革,對於中華帝國而言都是需要面對的問題。

如果是史論還在學生們的正常接收範圍內,那是策論一科就讓人更頭大了,同樣緊貼時代,陸軍軍校去年畢業考試裡的策論中有這麼一道:

“自中英之戰外商蜂擁而來洋貨遍地,又商貿區成立後發展迅速商稅激增,試論開港通商利弊以及應對之策!”

這些試論、策論的題目對於一些只知道四書五經的普通學子而言,其難度是相當大的,不過還好,這以前的科舉也不是沒有策論,因此那些學子們普遍還能接受,一個個都是磨拳搽掌,試圖發揮出色一舉奪冠。

衆多士子中的董離也不例外,由於鄉試是預定在八月,時間緊迫,這短時間裡他幾乎是天天埋首衆多書籍中,所幸的是之前文昌林就贈與了他一套新書書籍,要不然的話他是連書都買不起的,只能和其他貧寒學子一樣去抄書。

就當中華帝國轄區內的學子們奮力苦讀,等着八月的鄉試!

讀首發,無廣告,

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96章 沉默衝鋒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688章 中英談判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607章 北海國購艦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640章 郭龍雲面聖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697章 前無畏戰列艦時代第15章 公然敲詐第34章 危機!第480章 炎帝號鐵甲艦第248章 平淮安進桃源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658章 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358章 第六軍渡江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289章 慘勝第82章 組建水師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34章 危機!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38章 身陷危機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60章 久則生變第658章 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第62章 破城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394章 餓狼第2章 土匪危機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103章 黑夜混亂第504章 瓜分中亞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687章 阿富汗亂局第614章 鋼面鐵甲第270章 戰爭通牒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159章 王瘋子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82章 組建水師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600章 開戰爭論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542章 緊跟本艦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615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
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96章 沉默衝鋒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688章 中英談判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607章 北海國購艦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640章 郭龍雲面聖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697章 前無畏戰列艦時代第15章 公然敲詐第34章 危機!第480章 炎帝號鐵甲艦第248章 平淮安進桃源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658章 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358章 第六軍渡江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289章 慘勝第82章 組建水師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34章 危機!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38章 身陷危機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60章 久則生變第658章 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第62章 破城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394章 餓狼第2章 土匪危機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103章 黑夜混亂第504章 瓜分中亞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687章 阿富汗亂局第614章 鋼面鐵甲第270章 戰爭通牒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159章 王瘋子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82章 組建水師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600章 開戰爭論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542章 緊跟本艦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615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