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王瘋子

王呂雲在中華軍的諸多高級將領中,算得上是資歷最深厚的一個,但是他文化水平過低,加上也沒有到隨營學堂學習過,所以在指揮部隊作戰的時候,更多的是依靠個人的經驗和勇武。

儘管他作戰非常的驍勇,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影響了他的仕途,早在1853年的時候,他是餘勝軍裡排名前幾位的高級軍官,而到了1854年後,他的地位就已經隱約低於石琅翼,徐言青等人了,而等到了1857年的今天,他依靠資歷和戰功雖然被子爵,但是軍銜依舊只是上校,擔任第二騎兵團的團長。

在當今中華軍內,五個師長,兩個混成旅的旅長無疑是第一梯隊,這些人都是少`將的軍銜,其中又以徐言青、林安飛、施清瑄這三個人伯爵的權勢更重一些,屆時領軍征戰一方的大將。

而王呂雲不知不覺間落到了第二梯隊之中,不過即便如此,他依舊是餘勝軍中僅有的幾個騎兵將領之一。

目前中華軍中的騎兵並不算多,遠遠無法滿足餘勝軍內各師旅的滿編制,中華軍內的一個步兵師按照要求是轄有一個騎兵團的,但是實際上目前中華軍一共也就三個騎兵團而已,分別是第一騎兵團、第二騎兵團、第五騎兵團。其中的第一騎兵團嫡屬於第一步兵師,第五騎兵團嫡屬於第五步兵師,但是第二騎兵團是嫡屬於統帥部直轄,並沒有歸屬於任何一個步兵師。

而其他三個步兵師、兩個混成旅一般都是隻轄有一個騎兵連,作爲偵查、傳林騎兵存在。

作爲唯一一支獨立的騎兵團,第二騎兵團在王呂雲的統帥下一般獨立作戰!

此番中華軍出軍鎮江。南京,他的第二騎兵團並沒有跟隨大軍一起北上鎮江,而是駐防在丹陽一帶遊走,主要是掩護中華軍的運輸補給線,打擊可能存在的小股太平軍的襲擾。

但是讓王呂雲沒有想到的是。竟然會在丹陽附近出現這麼大鼓的賊軍,竟然足足有兩萬多人。

對此儘管心中疑惑,但是王呂雲很快還是率領部隊南下,甭管這些太平軍從哪裡冒出來的,但是既然來到了這裡,他王呂雲自然不可能視而不見。

他也是無心在延洱鄉休整。而是迅速帶着本部騎兵高速南下!

數個小時後,他的眼中就已經是看見了遠方原野上的大鼓賊軍,很顯然他們的到來也是引起了太平軍的主意。

太平軍裡,李秀成看着北面疾馳而來的中華軍騎兵,眉頭不由得皺了起來。眼看着自己就要從丹陽之南繞過,然後直奔金壇而去,但是卻沒有想到會在這裡遇上大量的太平軍騎兵。

這不僅僅代表着自己大軍的蹤跡已經被發現,更重要的是,雖然己方有着大軍兩萬人,但是所屬的騎兵卻是不多,只有四百騎而已,而一旦己方的騎兵無法牽制、攔住敵軍騎兵的騷擾。那麼對於己方大軍的後續行軍、作戰而言就是巨大的威脅。

你想啊,後頭跟着七八百人的騎兵,人家時不時的來衝擊一下你。你只能列陣迎敵,這樣雖然可以自保,但是也就無法走脫了。

而後頭一旦等中華軍的大量部隊及時追上來,到時候可就徹底危險了。

李秀成奔襲金壇,想要打的就是一個出其不意,可沒和大量中華軍正面交鋒的打算。畢竟自己是孤軍深入,一旦被纏住的話下場可是會很不妙的。

“浩巒。你帶着本部人馬過去,記住如果他們只是遠遠跟着就不用管他們。但是如果他們想要衝上來的話,就把他們拖住!”

“趙同韶,你也帶着本部北上,無事就繼續前進,一旦他們和我們的騎隊打起來,你要立即率軍支援我們的騎隊!”

李秀成麾下的騎兵只有四百騎不到,而來襲的中華軍騎兵卻是有着七百多騎,單單依靠騎兵要擋住他們還是有些不保險,所以李秀成還是派遣了三千人的步兵跟在後頭,以便隨時支援處於兵力劣勢的己方騎兵。

李秀成原本以爲有着四百騎兵和三千步兵的防備,足以打消這支中華軍騎兵發起突襲的念頭,但是他低估了王呂雲的求戰意圖,更加不知道王呂雲在中華軍裡有着瘋子的稱號。

看着大量賊軍離開中軍,朝着己方而來,王呂雲沒有露出任何的猶豫,當即就是號令全軍進行戰鬥準備!

數分鐘後,王呂雲就是道:“全軍出擊!”

面對兩萬敵軍,竟然還敢發起主動的衝鋒,這種事也就只有王呂雲幹得出來,如果是換成了其他騎兵將領來,比如說錢牛北的話,他會遠遠跟着,偶爾下馬列隊用槍支打一陣,然後立即遠遁而去,如果敵軍來追就殺個回馬槍,如果不來追就重複這種套路。

這也是輕騎兵比較常用的戰術了,但是王呂雲卻是不同,王呂雲率軍作戰的時候是很少讓騎兵們下馬步戰的,大多數情況下直接揮着馬刀就衝出去了。

而縱觀他的數次率軍都是如此!

早在1853年,他就率領五十騎衝擊太平軍八百騎,成功拖延了當時董陽紅的騎兵衝擊炮兵以及中軍,爲1853年泗安大捷打下了基礎。

1854年廣德之戰,他和錢牛北配合,以四百騎數次對太平軍發起衝擊,進行了數次大規模的騎兵對衝,殲滅太平軍騎兵近千人,斬殺董陽紅這個林成庭麾下的頭號騎兵戰將,爲後續的大捷創在了有利條件。

1854年蘇州城下,他率領三百騎兵朝着超過三萬多的太平軍發起衝鋒,當時幾乎是如入無人之境,緊靠這三百騎就迫使了三萬多太平軍的潰兵改變了潰退的方向,無法回到蘇州城內。這一戰,餘勝軍史無前例的俘虜了上萬太平軍。

幾乎每一次作戰,他都是以少勝多,而且幾乎每一次他都是直接率領騎兵發起白刃衝鋒,很少和錢牛北等其他騎兵將領那樣使用火槍作戰。

而今天。他一如既往的發揮了他的作戰風格!

只見他高舉自己的馬刀,這是一柄林哲指示軍械局專門爲王呂雲打造的精鋼馬刀,其質量比那些普通打造的馬刀要好得多!

第二騎兵團讓王呂雲率領訓練多年,該部上下也都已經習慣了王呂雲的作戰方式,甚至是以王呂雲的勇猛,果敢的作戰方式爲傲。

多年的訓練讓他們不用王呂雲在臨戰前大喊鼓勵士氣。王呂雲只是翻身上馬後把手中的馬刀高高舉起。

沒有一句命令,但是他身後的其他騎兵軍官卻已經會意,當即一個個大喊起來:“上馬!”身後的數百騎卻已經整齊翻身上馬!

王呂雲手中的馬刀再微微向前一指,然後雙腿輕夾馬腹,胯下那匹同樣由林哲專門賜予給他的洋馬就是邁動步伐。緩步上前。

這匹戰馬和身後諸多騎士們肩高不過一米三的蒙古馬不同,這是一匹名副其實的西洋馬,其肩高達到了一米五七,在一羣蒙古馬中如同王者一般!

這幾年林哲爲了發展騎兵,通過了諸多途徑試圖求購戰馬,包括向清軍手裡換購,直接派人去北方草原求購,不過這些都是蒙古馬。

另外林哲也是陸續從洋人手中購入了一批洋馬。其中就有多批英國人的純血馬,也有十來匹阿拉伯馬或者其他歐洲的混血馬,不過這些本來就是各國在亞洲殖民地服役的去勢軍馬。雖然高價購入了數十匹,但是也只能充當高級將領的坐騎使用,王呂雲胯下的這匹戰馬就是屬於其中的一匹。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林哲還專門委託了多個洋行,陸續求購了多匹沒有去勢的西洋種馬,依舊是英國的純血馬和法國人的阿拉伯混血馬爲主。雖然運輸過程中死了一般,到了上海後不服水土又死了小半。只剩下孤零零的兩匹英國純血公馬,兩匹阿拉伯公馬而已。

但是中華軍的軍蓄司卻是極爲重視。爲了伺候這四匹公馬,軍蓄司專門設有七八個科室,各類專業人員一百多人,此外還專門爲這幾匹得之不易的養馬建立了專門的培育馬場,又挑選了諸多蒙古馬中肩高體重都比較優良的母馬進行配種,試圖培育出適合中國地區的優良軍馬來。

不過這種培育是需要時間的,要培育出來一種適合中國環境,同時在各方面又優良的軍馬,其過程是非常漫長的,短時間內是別指望中國能夠擁有大量的優秀東西洋的混血軍馬了。

王呂雲騎在這匹阿拉伯馬上緩緩向前行走着,而身後的軍官們也是相繼下令!

“拔刀!”

“緩步前進”

而在他們的前方,那些出來迎戰的太平軍騎兵們看着緩緩移動的中華騎兵方陣,一個個都是心中露出了驚駭,難道他們真的敢對己方兩萬人發起衝鋒?

方浩巒看着緩緩移動的那些中華軍騎兵,眉頭卻是皺緊了!

作爲一個騎兵將領,他一眼就看得出來對面的那些中華軍騎兵絕對是一支精悍之師,全軍行動沒有一絲的喧譁,而且隊形密集到讓方浩巒幾乎不敢相信。

如此密集的隊形他們是怎麼保持的?還有在這麼密集的隊形下,他們怎麼進行衝鋒?

帶着心中的這些疑惑,他也知道不能再猶豫下去了,對面的這些中華軍騎兵擺明是要發起衝擊,而自己再等下去的話恐怕就無法有足夠的時間讓己方的騎士列陣、提速了。

當即一羣太平軍的騎兵大小頭目們也是大喝起來,把雜亂無序的己方騎兵彙集到一起,試圖列隊一個完整隊形來迎戰,但是列隊的隊形卻是鬆鬆垮垮,和對面的中華軍那種整齊而密集的隊形完全無法相比!

這個時候,方浩巒還是有些不太明白,對面的中華軍騎兵等下如果要發起衝鋒的話,這麼密集的隊形怎麼衝鋒,難道不怕混亂嗎?

但是不用多久,王呂雲就是用事實告訴了他,密集隊形衝鋒是怎麼樣的!

隨着王呂雲的指揮刀向前放下,大聲喊出:“殺啊!”的時候。

身後的七百名騎兵如同潰堤的激流一樣,朝着前方的太平軍猛衝了過去!(。)

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92章 抽十殺一第22章 改裝褐貝斯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149章 董離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592章 作秀第283章 大戰將起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32章 大戰前夕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89章 湖州之危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635章 李平桐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480章 炎帝號鐵甲艦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36章 追擊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697章 前無畏戰列艦時代第668章 布拉鎮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27章 刺刀肉搏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78章 各方利弊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528章 衝突升級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668章 布拉鎮第308章 勝了嗎?第665章 李允慧見聞第541章 鋼鐵鉅艦的對決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第129章 火炮和戰馬第44章 傷亡名單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321章 風雲再起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622章 大陸軍政策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520章 夏威夷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81章 林德1854步槍
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92章 抽十殺一第22章 改裝褐貝斯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149章 董離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592章 作秀第283章 大戰將起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32章 大戰前夕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89章 湖州之危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635章 李平桐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480章 炎帝號鐵甲艦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36章 追擊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697章 前無畏戰列艦時代第668章 布拉鎮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27章 刺刀肉搏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78章 各方利弊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528章 衝突升級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668章 布拉鎮第308章 勝了嗎?第665章 李允慧見聞第541章 鋼鐵鉅艦的對決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第129章 火炮和戰馬第44章 傷亡名單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321章 風雲再起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622章 大陸軍政策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520章 夏威夷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81章 林德1854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