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

1858年四月中旬制定的中華軍整編擴充計劃,從表面上來看並不算大,完全新建的部隊只有近衛師,而擴編的部隊也只有兩個混成旅而已。

但是實際規模卻是不能只看擴充了多少番號的部隊,而是要看需要補充多兵員,槍支,火炮!

其中僅僅需要補充的新兵就將近三萬人左右,而目前中華軍的皇家陸軍總兵力也過四萬多人而已。

需要補充的步槍高達兩萬支以上。

而需要補充的火炮更多,第二師、第三師、第四師、第五師原本都是火炮不足的,現在又有加上近衛師和擴編的第七師和第十師,這要補齊的火炮數量非常巨大。

十二磅野戰炮、六磅騎兵炮、四磅步兵炮、三十二磅、六十四磅的大口徑臼炮,九磅的輕型臼炮等,全部加起來至少也得是好幾百門。

如此大量的軍械需求,哪怕是軍方可以得到內閣財務部的全力支持,拿得出這麼多錢來採購,但實際上也是無法短時間內採購到足夠的軍械的。

要大規模擴充近代化軍隊,兵員和軍費的限制雖然大,但是更大的還是生產能力。

在無法大規模進口的情況下,中華帝國境內的兵工生產能力是直接影響了中華帝國的擴軍能力!

爲了提高國內自產武器的產量,由軍械部主導,宮務廳財務處籌集了十萬兩資金,用於在南京西城郊興建一座‘金陵兵工廠’。

該廠由皇室產業下屬的林德機器廠提供主要技術支援,而爲了扶持該廠,江寧府地方政府大手筆直接以象徵性的價格批給了他們一塊數千畝之大的官地。又給予長達五年的免稅優惠。

而軍方更是動用了兩個協防師上萬人免費給該廠平整土地,修建廠房。

不僅僅如此,這家‘金陵兵工廠’剛掛牌成立,連廠房還沒修起來呢,軍方就是迫不及待的送錢上門。直接訂購了三萬支步槍和一百門各口徑火炮,然後送上了高達二十萬兩銀子的‘預付款’。

沒辦法,這也不是軍方自己犯賤,錢多到沒處花,而是這個金陵兵工廠在軍方的期望裡,其生產能力是需要比肩林德機器廠的。而當初爲了扶持林德機器廠軍方花了多少錢?

軍方目前爲止,累計向林德機器廠已經下了高達十萬支步槍,超過五百門的火炮訂單,這些訂單裡的步槍就足夠林德機器廠生產十年,而光光是預付款就超過一百萬兩銀子。

而且軍方每接受一批軍械的時候。還會正常付款,也就是說,那一百萬兩的預付款實際上就是無息長期貸款,短時間不用還的那種。

現在爲了扶持金陵兵工廠的前期建設,這區區二十萬兩銀子的預付款不算什麼,等後續軍方還會持續下訂單,給金陵兵工廠送上充足的預付款,好讓他們有錢建設廠房。購置設備,聘請人員,最後生產出軍方急需的軍械來。

然而儘管有着政府和軍方的大力扶持。但是金陵兵工廠至少也需要一年的時間進行前期建設,這也就代表着未來一年內,中華帝國的主要軍械供應依舊極大的依賴林德機器廠。

爲了讓林德機器廠這個帝國裡唯一一個大規模武器生產商能夠更加專注於高技術武器的生產,由軍方的軍械部牽頭,內閣的工商部配合,分配出去了大量冷兵器、輔助軍械的生產任務到其他的小工廠甚至手工作坊中。

而林德機器廠則是集中全部產量用於步槍、火炮的生產!

而上海商貿區政府也是咬了咬牙。給了他們大量稅收優惠,使得林德機器廠能夠有保留更多的利潤進行擴張。

政府和軍方大力扶持軍工業。甚至不惜倒貼,這裡頭自然不是皇室產業貪圖政府的那些稅收優惠。而是因爲軍方實在是急缺這些武器,如果可以的話,軍方恨不得派好幾萬士兵去免費幫他們生產的。

不過政府和軍方的大力支持,也只能是體現在政策上以及資金扶持上,要想擴大生產量還的依靠林德機器廠自身的努力。

爲了提高生產規模以滿足軍方的大批訂單,林德機器廠除了加大投入,加快上海城南的新廠區的建設外,也是開始大量招募工人,儘量讓機器的開工率提高,做到人休息,機器不休息,甚至不惜在同一個崗位上安排兩個甚至三個人,爲的就是儘可能的提高產量。

儘管這會造成人力成本的急劇上漲,不過問題不大,因爲林德機器廠的生產成本中,大頭並不是工人的薪資,而是廠房、設備的前期投入。

林德機器廠的人力成本比起歐洲同行來說要低的多。

在這個時代裡,林德機器廠招募一個無技術,純體力勞動者的普通工人,其薪資爲每週五錢左右,如果是開機器之類的初等技術工人,其薪資大約在每週一兩上下。

而中高級技術工人的薪資則是波動比較大,少則每週兩三兩,而一些已經可以代替洋人技師的高級技術工人,按照崗位和技術能力的不同,其薪資可以達到每週十兩甚至三十兩以上。

當然了,那些中高級技術人員的數量是非常稀少的,並不能普遍的代表這個時代的人力成本。

林德機器廠的主要人力成本,其中絕大部分都還是那些普通工人,而這些人的薪資普遍在每週五錢到一兩之間,摺合英鎊不過三先令四便士到六先令八便士之間。

而同時期英國本土的男性普通工人,其薪資每週大約在十先令之間,熟練工人的薪資則是能夠達到每週二三十先令。

這麼一比較,就可以知道當代中國工人的薪資水平,要遠遠低於英國這種歐洲國家的水平。但是薪資水平低,不代表着生活水平也比外國工人差啊。

衆所周知工業革命時代的英國等國。雖然國力蒸蒸日上,但是工人階層的生活水平差是出了名的,號稱霧都的倫敦雖然是全球工業最發達的城市,但是同時也是貧民階層最多的城市。

整個英國數以百萬計的工人,絕大部分都是掙扎在溫飽線上。這個事實在無數描寫工業革命時期的著作都可以看得出來。

而中華帝國這裡,受到國家居民的收入普遍偏低,物價相當較低,所以林德機器廠開出的薪資雖然只有每月二兩到三兩銀子左右,但是也能夠最低限度的保障工人的日常生活所需。

同時林德機器廠往往還會招募工人的家屬進入工廠工作,也就是女工、童工。

比如說林德機器廠裡開設的被服廠。其實最開始的目的就是爲了讓大量的工人的家眷有工作。

甚至爲了解決工人的住宿問題,林德機器廠還專門在廠區修築了大量的簡易房屋,當宿舍提供給這些工人一家居住。

要知道現在的上海充斥了蘇南各地用來的移民,這些人沒有田地沒有房屋,維持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購買糧食、需要租用房屋。僅僅依靠丈夫的每月二三兩銀子薪資是很難支撐的起的。

哪怕是有了廠房提供的簡易宿舍,但是家中的家眷老弱依舊需要出去工作,這樣才能夠賺取足夠的薪資用來購買糧食。

這個時代生活在上海的絕大部分民衆,也就是社會底層民衆,每一天都需要爲了晚飯而奮鬥,林德機器廠這種大型企業還算是好的。

要是一些小工廠或者作坊裡,那些工廠主招募工人的時候甚至只給一些粗糧稀飯,根本就不發工資。而每天的工作時間普遍在十四個小時以上,有些黑心的甚至能夠讓工人工作十六個小時。

而饒是如此,那些因爲戰爭逃到上海的底層民衆也是無可奈何。爲了不至於餓死而進入這些黑心工廠。

這個時代的工廠主對待工人,顯得殘忍而血腥!

這也就導致了就單純人力成本而言,林德機器廠的人力成本是連歐洲同行的一半都不到,對於林德機器廠來說,其最大的開支還是採購設備,建設廠房等前期投入。

那數千臺機器設備。延綿數裡的廠區建設,可是動輒數十萬兩的鉅額投入。而林德機器廠背後的原林氏商行、現在的皇室產業可沒辦法自行拿出數十萬兩銀子砸上去,其中大部分都是軍方的‘預付款’。

可以說。林德機器廠的規模越來越大,它欠軍方的錢就越來越多,因爲每一次擴張,總免不了需要尋求軍方的資金支持,要不然連設備都買不起。

欠了軍方一屁股債的林德機器廠在計算軍械價格的時候,可不會說只計算正常的生產成本,它還會把設備折舊、廠房建設、研發等費用,比如說一套1856年型林德步槍,包括步槍、裝填工具、刺刀、附送的子彈等大約是在二十兩銀子一整套。

其價格實際上比同時代的英國1853年型恩菲爾德貴得多,歷史上英國向美國大量出口的1853年型恩菲爾德步槍,其價格大約是二十五美元,也就是十六兩左右,這還是英國人送貨上門的到岸價。

一個是二十兩銀子,一個是十六兩銀子,之所以造成這種價格的差距,主要還是林德機器廠新建,前期投資太大,而且生產規模也遠不如英國那麼大,英國佬那可是幾百萬支幾百萬支的生產,而林德機器廠的年產量不過一兩萬支,這產量少了根本無法灘薄成本,這價格自然也就相應提高了。

但是林哲可不會和那些目光淺短的人一樣,說什麼造不如買。

直接買固然是便宜了,但是不扶持國內的兵工廠那麼以後就只能一直買了,一到戰爭時期尤其是和外國進行戰爭的時候,人家不賣的話你就得傻眼了。

而且扶持自家國防工業的話,雖然前期看似虧本了,但是等林德機器廠、金陵兵工廠發展起來後,這技術水平越來越高,成本也是越來越低的時候,到時候肯定是比直接進口還要更便宜的。

扶持國防工業發展,是中華軍方的既定策略,爲此不惜幾十萬兩銀子銀子甚至上百萬兩銀子砸下去。

而作爲回報,林德機器廠爲首的國防工業則要向軍方提供穩定的而大量的軍械來源,同時也需要根據軍方的需求不斷的改進研發新式武器。

比如說1856年型林德步槍,又比如說九磅臼炮,四磅輕型步兵炮等,這些武器都是林德機器廠在軍方的要求下研發生產的。

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383章 我還會再回來的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334章 談判指示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36章 追擊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316章 國宴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307章 騎兵出擊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637章 驚天大秘密第254章 一夜寒風起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316章 國宴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13章 見黃宗漢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80章 扶持軍工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610章 訂單爭奪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477章 日`本內戰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16章 賊軍來襲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230章 阿來,放狗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320章 編制改革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391章 進城第605章 三國之勢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73章 設卡收稅第634章 情報處調查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44章 傷亡名單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227章 捷傳江寧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91章 攻城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60章 久則生變第71章 擴軍五千第610章 訂單爭奪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551章 聯軍登陸夏威夷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
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383章 我還會再回來的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334章 談判指示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36章 追擊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316章 國宴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307章 騎兵出擊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637章 驚天大秘密第254章 一夜寒風起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316章 國宴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13章 見黃宗漢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80章 扶持軍工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610章 訂單爭奪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477章 日`本內戰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16章 賊軍來襲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230章 阿來,放狗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320章 編制改革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391章 進城第605章 三國之勢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73章 設卡收稅第634章 情報處調查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44章 傷亡名單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227章 捷傳江寧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91章 攻城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60章 久則生變第71章 擴軍五千第610章 訂單爭奪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551章 聯軍登陸夏威夷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