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鋼面鐵甲

“這是我們艦政部多番修改後確定下來的新型戰列艦的設計!”胡立才和林哲說話的時候,並沒有尋常官員們的畏縮,相反是充滿了一絲激動,這種激動並不是說對見到林哲的激動,而是對自己的所設計的戰艦即將開工建造的激動。

胡立才常年在南京工作,並經常向林哲彙報一些戰艦設計的事務,所以見林哲的次數是比較多的,此外胡立才和尋常的海軍將領不同,他雖然掛着海軍少將的軍銜,但實際上他並不算嚴格的軍人。

他是一名軍艦設計師,準確的說是一名船舶設計師,而在很多年前,他的地位就已經是攀升到了頂點,作爲艦政部部長,他已經是沒有再可上升的渠道了,因爲他已經是爬到了最高位置。

而且他並不是靠這麼戰功之類的爬上來,他升上來是因爲他傑出的戰艦設計能力,而這個能力在國內暫時是無人可以取代他的。

懂打仗的海軍將領多了去,但是懂戰艦設計的設計師卻是不多,而能夠設計出一款優秀戰艦的設計師,更是少之又少,在目前的全中國裡,能夠根據帝國海軍的實際情況,量身打造出一款優秀戰艦的設計師不超過五指之數,而胡立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到了胡立才這個地步,他追求的已經不是什麼晉升、富貴之類的,因爲這些他都有了,他現在想要的東西很簡單,那就是作爲一名戰艦設計師,希望設計出最強大的戰艦,在後世的歷史上留下濃厚的一筆。

他多年前開始,就一直負責主持帝國戰列艦的設計工作,蚩尤級戰列艦就是他的作品,隨後他又在蚩尤級的基礎上進行了小幅度的修改,設計出了應龍號戰列艦,不過由於改動的幅度並不大,應龍號戰列艦的性能和前面兩艘戰列艦的性能相當。因此依舊被歸類爲蚩尤級戰列艦,是爲蚩尤級戰列艦的三號艦。

當應龍號的設計定稿之後,胡立才並沒有閒下來,開始準備四號戰列艦的設計工作。

雖然現在連蚩尤號都還在施工當中。最早也要到明年才能夠完工,但是並不妨礙海軍高層對新式戰列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海軍高層對艦政部提出的新式戰列艦的要求是:擁有不遜於蚩尤級的主炮火力,同時副炮的火力必須得到加強。裝甲帶的覆蓋比例要比蚩尤級戰列艦大百分之二十以上,裝甲帶的最薄地方必須保持在七英寸以上,核心區域的裝甲厚度必須擁有十二寸以上。航速上不得低於十五節,同時必須加強適航性,儘可能的避免船首上浪以及在風浪中航行的危險性,八節航速下,續航距離不得少於兩千五百海里。

然後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造價不得超過兩百四十萬圓。

實際上海軍對四號戰艦提出的要求並不算過分,大體上就是從蚩尤級上的基礎而來,主炮火力依舊,加強適當的副炮火力以及裝甲帶覆蓋面積,同時要求比蚩尤級提高零點五節的航速,適當的加強適航性以及續航距離。

但是這些要求雖然看上去並不高。但是除了主要火力沒有提高外,其他的都是全面提高,而一項提高一點,那麼彙總起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

尤其是在現在各方面的工業技術並沒有得到太大改變的情況下,胡立纔要想完成海軍高層要求設計,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爲了達到海軍高層的目標,胡立纔是帶着一羣艦政司的設計師們反覆研究,新式戰列艦的設計是吸取了嫦娥級裝甲巡洋艦的諸多理念以及技術,並融入到了原來的蚩尤級戰列艦之上。

最後完成了胡立才手中的這份四號戰列艦設計方案。

該戰艦的標準排水量爲一萬零五百噸。

該方案的主炮佈置依舊是保持了四座雙聯裝的兩百五十毫米艦炮,副炮則是分部於兩側。

火力方面和蚩尤級相差不大。頂多就是副炮的佈置上有所改變。

動力系統方面,則是採用林德機械公司的最新研發的倒缸式蒸汽機,這種蒸汽機比以往的蒸汽機,在同等重量和體積下。可以發揮出更大的功率,並足以推動這艘龐大的戰艦跑上十五節,比以往蚩尤級的蒸汽機有所改進,整體性能提高了大約百分之十左右。

如果上火力和動力上的變化不大,那麼裝甲方面的變化就比較大了,在這艘四號戰艦上。胡立才首次嘗試使用了江南礦務公司提出來的新式裝甲解決方案。即‘鋼面鐵甲混合裝甲’。

自從多年前帝國海軍大規模運用鍛鐵裝甲後,帝國海軍並沒有停止對新式裝甲的研發,因爲鍛鐵裝甲一開始雖然說防護力足夠,但是隨着各國陸續裝備九英寸和十英寸級別的火炮,並且火炮的身管長度也是在不斷加強,以往的鍛鐵裝甲爲了繼續保持防護能力,不得不繼續加強裝甲的厚度。

從以往的四點五英寸,再到後來的七八英寸,然後是現在的十二英寸,甚至十四英寸,可以預見的是,等到了1875年左右,各國的一等鐵甲艦如果沒有十二英寸以上的裝甲帶,都不好意思出來見人了,有些比較奇葩的戰艦更是把裝甲厚度堆到了十四英寸甚至十六英寸。

шωш★ тTk án★ ¢O

而裝甲越厚,代表着越重,需要佔用越多的排水量,並帶來動力不足,船體變大等一系列問題。

因此,帝國的兩大艦用裝甲供應商,江南礦務公司和北方煤鐵公司都是積極展開對新式裝甲的研發,而研發的方向都是朝着鋼化裝甲前進。

去年的時候,天津煤鐵公司率先開發出來了鋼面裝甲,但是海軍對這種鋼面裝甲進行測試的時候,發現這種裝甲雖然硬度足夠,但是卻是太脆了,對於一些中小口徑的炮彈防護能力不錯,但是對於大口徑重炮的炮彈,威力並沒有比鍛鐵裝甲好多少。

但是今年年初的時候,江南礦務公司卻是拿出了一款鋼面鐵甲混合裝甲,這種裝甲是以鋼和鐵混合在一起,保持鋼甲的硬度的同時,以鍛鐵來加強韌性。

經過海軍的測試後,發現這種鋼面鐵甲混合裝甲在同等的重量下,比鍛鐵裝甲的防護性能提高了約百分之十五,而且江南礦務公司方面還表示,他們認爲這種混合裝甲還有着極大的性能提高,因爲現行的加工工藝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種混合裝甲的性能,如果繼續提高加工工藝,他們有信心把這種鋼面鐵甲裝甲的性能提高到鍛鐵裝甲的百分之一百二十五左右。(。

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160章 軍事散步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67章 協防上海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71章 擴軍五千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251章 望風而逃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4章 擴張護院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233章 中華門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322章 漁船和情報第343章 侯客室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55章 輕鬆勝利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84章 水師初成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471章 窮教育第31章 謹慎東進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476章 炮擊下關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240章 國債和資本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628章 蘭港大統制共和國第57章 一路橫掃第274章 應對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16章 賊軍來襲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416章 外憂內困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57章 一路橫掃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438章 電報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624章 婆羅洲第359章 兵臨濟南第308章 勝了嗎?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45章 南撤湖州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276章 戰前準備
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160章 軍事散步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67章 協防上海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71章 擴軍五千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251章 望風而逃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4章 擴張護院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233章 中華門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322章 漁船和情報第343章 侯客室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55章 輕鬆勝利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84章 水師初成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471章 窮教育第31章 謹慎東進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476章 炮擊下關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240章 國債和資本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628章 蘭港大統制共和國第57章 一路橫掃第274章 應對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16章 賊軍來襲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416章 外憂內困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57章 一路橫掃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438章 電報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624章 婆羅洲第359章 兵臨濟南第308章 勝了嗎?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45章 南撤湖州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276章 戰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