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大肆封賞

就在昨天擊潰英法聯軍主力的時候,當天下午施清瑄、邴曲松、徐言青三人就已經寫了一封聯名捷報,然後讓人連夜送往南京。

當林哲翻開這封捷報的時候,饒是已經久居上位多時,早已經習慣把喜怒哀樂隱藏起來的他也是忍不住露出了笑容,當着陳雲陶等人的面就是說出了一聲好字。

一旁的陳雲陶也是面帶笑容,及時道:“恭賀陛下,此番大勝一舉殲滅英法聯軍主力,實乃帝國大喜,經過此戰後,帝國根基已經是牢不可破!”

林哲對陳雲陶的話也是表示了贊同,略微點了點頭道:“這英法聯軍經過這一戰,前後損失兩三萬人,應該是難以抽調兵力進犯我中華了!”

不管是林哲還是陳雲陶,他們都知道英法聯軍這前後兩次增援,已經是累計抽調了將近三萬人的兵力參戰,這些兵力小部分是他們的本土部隊,而剩下的都是印度、印度支那半島地區以及北非等人的殖民地部隊。

而現在印度起義正鬧的轟轟烈烈,牽制了英軍大部分的力量,這能夠抽調差不多兩萬人英劇來中國征戰已經是差不多英軍的極限了,再多的話估計印度那邊就要其亂子,鎮壓不過來了。

也就是說,經過此戰後,英法聯軍主力近損失,只逃回去了四五千人,英法兩國是很難再抽調兵力來華作戰了。

他們興許還能抽調幾千人過來,但是實戰已經證明,他們先後來了兩三萬人都沒能獲得戰爭的勝利,這來的人數少了自然就沒有什麼效果,而多了根本就抽調不出來。

從這種現實情況來判斷,經此一戰後,中華帝國基本上已經可以宣佈取得了這一次戰爭的勝利,接下來興許英法聯軍還會用艦隊封鎖中國沿海,又或者是繼續控制廣州等,但實際上後續已經不太可能出現大規模的戰爭。要結束這場戰爭,只能是重新回到談判桌進行談判了。

再細看手中的捷報,捷報上着重說明了第六軍在這一次戰役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並且重點說明了前裝線膛跑以及後裝步槍對佔據產生的巨大作用。

“你也應該看過了。對後裝步槍和前裝線膛炮有什麼看法?”林哲放下了手中的捷報,然後問向陳雲陶。

陳雲陶道:“回稟陛下,此戰中後裝步槍和前裝線膛炮都是發揮出了決定性的影響,尤其是後裝步槍在戰鬥中的表現尤爲突出,臣建議進一步加大這兩種武器的裝備速度。不僅僅新擴編部隊要換裝這些新式武器,同時老部隊也要儘快換裝!”

林哲點頭,不錯,這個陳雲陶還是個明事理的人,之前此人對第六軍大規模裝備後裝步槍略有微詞,認爲這種步槍造價比較昂貴,而且裝備了這種步槍後士兵們都躲在戰壕裡開槍,認爲這是一種軟弱的表現。

他認爲只有士兵們英勇的列出緊密的隊形,然後用着大無畏的勇氣發起進攻纔是中華軍的最大精粹。

然而現在看到了後裝步槍發揮出來的巨大實戰效果後,他就是迅速放棄了原先持有的想法。該而支持後裝步槍來。

“嗯,幾支老部隊的換裝要加上日程,不過現在林德機器廠還有金陵兵工廠的新式步槍產量有限,前些時候林德機器廠那邊提出了對現有的前裝步槍進行改裝,然後改裝爲後裝步槍,此事你多多注意,儘快讓他們完成相關設計和改裝準備,朕希望半年內現役部隊的現有前裝步槍都完成改造!”

1858年林德步槍表現出來的巨大實戰效果,那麼後續進一步加大該款步槍的服役數量是肯定的,不過儘管林德機器廠和金陵兵工廠正在日夜不停的生產。但是產量依舊有限。

目前林德機器廠的1858年型步槍的產量大約保持在每月一千八百支左右,金陵兵工廠要少一些,目前只有每月只能生產大約一千支步槍。

儘管上述兩家兵工廠已經想方設法加大軍械的產量,但是受限於機器設備的數量以及高素質工人的數量問題。目前的產量已經差不多達到極限了,要想大規模增產的話,就需要進一步進行大規模投資了。

而目前這兩家兵工廠也不是單單能生產步槍啊,他們還得生產手槍,還得生產數量衆多的火炮,尤其是林德機器廠的生產任務是相當繁重的。目前他們要生產1858年型步槍、要生產1857年型前裝十二磅線膛炮、一百八十毫米、一百二十毫米的後裝線膛炮、以及六十四磅甚至更大口徑的攻城臼炮,然後還有相匹配的紙殼整裝子彈、各種炮彈。

所以林德機器廠雖然規模龐大,但是需要生產的軍械產品實在太多,這平均分下來後,也就導致了很難再一次大規模擴產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產量。

金陵兵工廠就要更差一些,作爲新建的兵工廠,金陵兵工廠剛大規模批產不久,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產量雖然還有望提高,但是當初的設計產量就是每月一千支,再多就得購入機器,招募培訓工人用以新建生產線了,同時他們還有前裝線膛炮的生產線,以及各種口徑炮彈、紙殼子彈的生產。

上述兩個兵工廠已經滿負荷運轉,在短時間內沒有大規模增產的可能性時,軍方就不得不考慮其他辦法,比如說對現有的米尼步槍進行改裝,加裝後裝裝填機構,把前裝米尼步槍改裝爲後裝步槍。

對此,實際上作爲目前國內唯一具有技術研發能力的林德機器廠已經提出了數種改裝方法並提交給了軍械部進行試驗比較,再值得說明的是,上述改裝的設計方案依舊是清一色的洋人工程師設計並提交。

沒辦法,誰讓中國的科學基礎太過薄弱呢,就算是林德機器廠自己花費了大力氣培養,已經在初級以及中級技術崗位上實現了全部華人化,但是在高級技術崗位上,也就是工程師幾倍的技術人員基本還是洋人爲主。

索性的是這年頭的人真沒啥愛國心,來自世界各國到遠東尋求發財機會的可不管他們給誰工作,只要能夠拿到高額薪資就足夠了。

而且這些洋人也是給林德機器廠帶來了極大的技術提升以及利潤收入,1856年型林德步槍、1858年型林德步槍、1857年型的兩款後裝線膛火炮,這些產品都是由洋人工程師設計的。

儘管中華帝國正在和英法兩國進行着戰爭,但是依舊有着大量的各國洋人爲在華工作着,其中有的人爲海關總務司這種行政機構工作,也有的在林德機器廠這種企業當工程師,也有退役軍官在兩所海陸軍官學校裡執教,至於帝國大學等高等教育機構裡的洋人教師就更多了,林林總總加起來,至少有上千名洋人在各行各業爲直接或間接爲中華帝國服務。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他們中有少數一部分是直接選擇了加入了中華帝國國籍的,尤其是那些在軍校擔任教官職位的那些洋人前軍官們,一個個做夢都想着和漢特?威廉一樣,得到中華帝國的貴族頭銜呢。

林哲領導下的中華帝國,從這方面來說還是巨大極大的兼容性的,他從來不會因爲屬下的膚色或者種族就排斥他們,只要他們爲自己效忠,並展現出現相應的能力呢,那麼他就絕不會吝嗇自己的封賞。

由洋人工程師設計的多種米尼步槍改裝後裝方案已經提交給軍械部,等進行測試後就會選擇其中一種作爲改裝,然後對現有的米尼步槍進行大規模的後裝化改裝。

不過即便是這些米尼步槍改裝爲後裝步槍,其也是過渡性質的步槍,註定是無法服役太久的,等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產量上來後,這些改裝來的過渡步槍就會直接退出現役,或是封存,或是移交給巡警等地方武裝。

米尼步槍的改裝屬於後話,暫且不提,先說林哲在得知上海方面大捷後,尤其是第二天又有捷報送來,說英法聯軍已經連夜登船南逃,龍顏大悅的他絲毫沒有吝嗇自己的封賞。

當即就是親擬詔書,封原宿遷伯施清瑄爲宿遷侯,歲奉加倍,另外還有亂七八糟的賞賜一大堆。

同時封子爵邴曲松爲伯爵。

徐言青的爵位沒能得到直接提升,但是卻被封號,成爲繼施清瑄之後第二個擁有封號的貴族,他以早年的戰功起家之地鎮江爲封號,當年奔襲數百里攻克鎮江依舊是徐言青軍事生涯中最耀眼的一段時期,所以賜其鎮江伯。

除了上面這三位軍方大佬外,其餘中高級軍官甚至普通士兵都有封賞,晉升的有,封爵的也有,比如說第八師師長邊成勳就因爲戰功顯赫,特地被封爲子爵,第二步兵師師長在上一次吳淞之戰中,率領部隊發起反衝鋒擊退敵軍,這一次主動出擊中,他第二師率先突破聯軍守軍的防禦,逼退敵軍成功和第六軍匯合,所以也是獲得了一個子爵的爵位,另外尚有三人獲得男爵爵位,分別是第九師師長費才仕,第六師師長林茂。

一場大戰,讓中華軍的軍方新增五個貴族,新產生了中華帝國裡的首個侯爵,而且還是帶有封號的侯爵,由此可見這一場勝利對於中華帝國而言具有多麼大的積極意義。。

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69章 江海關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44章 傷亡名單第383章 我還會再回來的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638章 寧耀安之死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403章 大勢所趨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624章 婆羅洲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383章 我還會再回來的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414章 方德嬪第240章 國債和資本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19章 主動追擊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634章 情報處調查第73章 設卡收稅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17章 長興初戰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334章 談判指示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發展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46章 他敢打嗎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219章 桃源大決戰(二)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37章 遭襲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658章 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577章 馬政雜談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4章 擴張護院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38章 身陷危機第17章 長興初戰第632章 帝大系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94章 狂傲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644章 他必須死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274章 應對第96章 沉默衝鋒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38章 身陷危機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15章 公然敲詐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
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69章 江海關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44章 傷亡名單第383章 我還會再回來的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638章 寧耀安之死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403章 大勢所趨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624章 婆羅洲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383章 我還會再回來的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414章 方德嬪第240章 國債和資本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19章 主動追擊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634章 情報處調查第73章 設卡收稅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17章 長興初戰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334章 談判指示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發展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46章 他敢打嗎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219章 桃源大決戰(二)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37章 遭襲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658章 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577章 馬政雜談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4章 擴張護院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38章 身陷危機第17章 長興初戰第632章 帝大系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94章 狂傲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644章 他必須死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274章 應對第96章 沉默衝鋒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38章 身陷危機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15章 公然敲詐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