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擴張護院

林府這偌大一個家族所用的人是分三個羣體,第一種是親族,林府延續數百年,雖然嫡系這一支目前就只剩下林哲這麼一根獨苗,但是還有旁支呢,這些旁支子弟有一些也是依舊依靠林府吃飯的。

第二種就是家奴,包括購買的奴僕、家生子等,他們主要從事林府宅院裡的內務,也就是伺候人的活,所以不管這些人是小廝還是丫鬟又或者管事、管家,他們都是沒有人生自由,也許有些管事、管家穿的很體面、外人對他們也會尊稱一聲某某管事,管家,但是隻要主人不爽,說打死也就打死了。

第三種就是外聘的掌櫃、夥計,林家裡的諸多大掌櫃、夥計大多都是這種人,他們拿工資做事,大掌櫃們有時候還會拿分紅,這一羣人乃是林家在生意上的主要管理人、助手,方纔林哲口中的差事說的就是這一種。

林哲給死難者家屬許諾了進入府裡商鋪當差的名額,這實際上是很難得的,但是這個時代裡,實際上進入大商行裡當差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

哪怕是當學徒那也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事,因爲是最底層的夥計也是包吃住之外還有一份月例銀子,而且通常而言家主一般不會辭人,也就是說只要進了大商行裡頭,那基本就能保證一輩子的吃飯問題了,在這個連吃飯都成問題的時代,能吃飽已經是無數人的追求了。

而且只要做到管事這個層次,實際上和後世大企業裡的部門經理已經差不多了,如果能夠做到大掌櫃這個級別,那基本就是一家大型企業的總經理級別了。

死難者之外,今天受傷的人也會由府裡負責全部的湯藥費,另賞十兩銀子。

處理完自家的死傷者的善後問題外,外頭還有不少土匪留下來的屍體以及傷者,那些屍體不用細說,隨便找個地方掩埋就行了,而對於那些傷者則是私刑拷問。

而拷問的結果讓林哲很無語,這羣土匪並不是什麼真正的太平軍,而是從附近流竄過來的一夥土匪兼流民,他們看到了蘇南那邊太平軍勢大後就是打起了太平軍的旗號,趁機劫掠地方,甚至還想要打下餘姚縣城呢。

前頭聽說了林家在城東的這個莊子儲存了大量的財貨,所以就動了心思想要來攻打,但是沒有想到林家在莊子裡的人馬不少,半天都沒能打下來,而等到林哲帶人前來救援,下場就悲劇了!

林哲現先是巡視了莊子裡儲存的財貨,發現並沒有因爲混亂而短缺後,就是留下了三十多人留守莊子,然後他也沒有多待,就帶着王教頭他們就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林哲已經是打算着把城東莊子裡的貨物進行轉移了,現在時局混亂,哪怕是遠離戰區的紹興也不安全,還是應該趁早把貨物轉移到上海這個條約港去。

這年頭如果說中國還有什麼安全的地方,那就只有上海這個條約港,上海因爲租界的存在以及大量外國的駐軍,從**戰爭後一直到抗日戰爭,國內的內戰不管打的多麼激烈,都沒能波及到上海租界地區。

這麼一個地方自然也就在國內混亂的情況下,成爲無數富人、商人們的首選避難之地了。

歷史上,太平天國時期,上海租界裡的華人從數千人猛增加到數十萬的規模,整個上海地區的人口突破百萬之巨,這些人裡頭的富商權貴給上海帶來了大量的資金,無數戰爭難民給上海帶來了大量廉價的勞動力,從而徹底奠定了遠東第一大城市的經濟以及人口基礎。

和其他人一樣,面對戰亂的威脅,林哲首先的避難之地就是上海,爲此他已經是打算把家族產業逐步轉移到上海地區,而籌辦蒸汽繅絲廠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產業佈局。

林家的主業乃是生絲,而受到戰亂的影響,林家在浙北以及蘇南各地的大量直接經營以及合作者的手工生絲作坊都會受到重創,此時在上海籌辦機器繅絲廠就是取代這些手工作坊的重要舉措。

餘姚林家,乃是一個有着數百年曆史的大商家,從前明崇禎年間就是開始從事生絲這個行當,歷盡兩百多年發展,其觸角已經是遍及長三角所有的生絲產地,在蘇州、杭州、紹興、寧坡等地都是擁有多個手工繅絲作坊,銷往國內之餘,也是大量出口。

同時還從事茶葉、瓷器的轉手對外貿易,每年林家都會收購大量的茶葉以及瓷器然後賣給那些洋行。

林家直接僱傭的掌櫃、夥計、工人就高達千人,而依靠林家過活的人數更是高達萬人以上。

簡單來說,林家是一個以生絲爲主業的商業家族,當然了這年頭官商不分,雖然林家是以商業爲根基,但是也會培養家族子弟讀書進入仕途,不過秀才倒是出了幾個,但是一個舉人都沒能考上,更別說進士了。

不過林家人讀書不咋地,但是林家不缺錢啊,數年前就已經因病去世的林哲父親就是花費了數千兩銀子捐了一個候補知府,但是這捐來的候補知府頂戴如其說是爲了做官,倒不是說是爲了做生意更方便一些。

林哲的原身也是沒有個科舉天分的,隨着多年都沒能考上一個秀才後,已經是打算着拿出銀子捐一個官身,當然了也不是爲了去當官,而是爲了和他的父親一樣,能夠在做生意的時候方便一些。

回到了林府,林哲先是見了林夫人,得知林哲平安回來後,林夫人那臉上明顯的擔心之色就是放了下來,隨後又是問了幾句今日的戰事,莊子裡的貨物安全與否之類的話,當聽到林哲說打死了十幾個賊人後。

林夫人冷哼一聲:“這些該死的賊子,死了倒是便宜了他們,不過他們逃走了百多人,也要做好防備,免的他們捲土重來!”

林哲當即道:“孩兒也是這個想法,不僅僅是防備那些賊人捲土重來,而且今後的局勢會越來越來,所以孩兒想着是不是再從洋人的手裡購入一批火槍,再招募一些護院,這樣日後萬一有什麼事,多少也能阻擋一二!”

林夫人道:“嗯,此事做得,如今這個世道,官府那邊是靠不住的!”

林夫人雖然是一個婦道人家,但是掌管林府內務數十年,林父病亡後,她又是掌管家裡的生意多年,執掌家業多年雖然沒有太大的發展,但是依舊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裡保持家業的規模,這已經是相當不容易了。

如此的老太太,自然不能當成尋常老太太來看待的,她對近年的國內局勢看的比較明白,也是知道這些年官軍一敗再敗,要想指望官軍裡保境安民是屬於奢望的事,要想保證家業和一家老小的安全,還得靠自己。

餘姚林家的商業網遍佈整個浙北和蘇南地區,而且和多家洋行都有着多年的合作關係,林哲要求購洋槍自然用不着特地自己跑到上海去求購,只是給手下的掌櫃們下了求購一批洋槍的指示後就行了。

相對於洋槍易購,用火槍的人才是難找的!

今天的這場械鬥般的戰鬥,讓林哲對自家的護院擁有了一定的認知,林府的正式護院大約五十多人,不過有二十多人都是散佈在各地,護送商隊包圍貨棧之類的,留在府中的護院也就不足三十人而已,這些護院的個人身手大多是不錯的,而且有幾個出身不怎麼幹淨的悍匪更是身手了得,其中王教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然而這些人也就是個人身手不錯而已,讓他們拿着刀劍單打獨鬥那是沒問題的,但是如果列陣打仗那就太勉強了。

至於那些莊丁就更沒法指望了,那些莊丁實際上都是林府上的一些普通夥計以及細戶等,臨時拿上刀槍以壯聲勢而已,根本不可能有過任何的訓練,也沒有個人勇武。

隨着局勢的混亂,林哲認爲自己還是有必要擴大護院的力量,不管是保護自家家人的安全還是對商隊進行護送,都是不可缺少的。

只是人員從哪裡來呢?

思索半天后,林哲覺得還是得就近取材,從自家的細戶子弟中招收,林家雖然是以商業立足,但是和當代的所有大家族一樣,甭管是從商還是從政的都喜歡購入大量的土地,林家擁有的土地雖然不如那些把土地看成命根子的地主老財,但擁有的土地數量也不少。

從自家的細戶中招募護院,這不僅僅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證忠誠度問題,而且農家子弟比較老實憨厚,訓練起來也容易,而且這也算是給自家的細戶子弟一個出路,給他們解決吃飯問題。

人員和武器問題解決了,但是怎麼訓練也是個問題,至少不能一股腦的交給王教頭管,王教頭本來就是悍匪出身,教授武藝可以,但是絕對教不了他們軍陣紀律。

而考慮到這些護院將來都是自己保命的重要手段,不能草率視之,林哲想來想去還是覺得需要自己親自來訓練。

自己雖然不通曉軍事,但是戰爭電影可是看過不少,也知道這年頭很流行排隊槍斃,教一羣泥腿子排隊玩槍斃應該還是沒有問題的。

林哲向來是個喜歡做就做的人,既然決定了擴大護院的規模,很快就是親自擬定了招收護院的標準,向自家的幾個田莊發佈下去,自有下面的管事會負責詳細的事務。

第52章 上海亂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618章 閱艦式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632章 帝大系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507章 津浦線開建第403章 大勢所趨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76章 亂世重典第581章 中寧密約第190章 預算赤字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468章 皇室資產管理處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535章 香港登陸戰第173章 馮寶才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54章 兵指青浦第318章 面聖第90章 騎兵出擊第60章 久則生變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61章 爆破攻城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618章 閱艦式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259章 把李鴻章帶回來第511章 武裝倒幕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476章 炮擊下關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603章 傾銷地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383章 我還會再回來的第4章 擴張護院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84章 水師初成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160章 軍事散步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37章 遭襲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41章 三衝敵陣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31章 謹慎東進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62章 破城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
第52章 上海亂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618章 閱艦式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632章 帝大系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507章 津浦線開建第403章 大勢所趨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76章 亂世重典第581章 中寧密約第190章 預算赤字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468章 皇室資產管理處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535章 香港登陸戰第173章 馮寶才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54章 兵指青浦第318章 面聖第90章 騎兵出擊第60章 久則生變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61章 爆破攻城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618章 閱艦式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259章 把李鴻章帶回來第511章 武裝倒幕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476章 炮擊下關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603章 傾銷地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383章 我還會再回來的第4章 擴張護院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84章 水師初成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160章 軍事散步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37章 遭襲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41章 三衝敵陣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31章 謹慎東進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62章 破城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