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

吳淞炮臺上,邴曲松會同海陸軍諸多高級將領們登上了炮臺的觀察臺,然後一個個拿着望遠鏡觀察着六公里外的聯軍駐地。

儘管距離有些遠,但是在海軍提供的高倍數望遠鏡的幫助下,依舊能夠清晰的看見整個聯軍駐地的基本情況。

整個駐地呈現半圓形,從岸邊一直延伸到內陸大約兩公里左右,營地內修建有大量木頭建造的臨時營房、倉庫等建築,這些建築的外圍則是一道道胸牆、壕溝構成的防禦體系。

構築胸牆,挖壕溝可不是中華軍的專利,基本上這年頭稍微有點看頭的火器部隊都會熟練的運用胸牆、壕溝之類的野戰防禦體系,比如歷史上過幾年就會發生的美國南北戰爭,雙方的攻防戰都是大量的運用了胸牆以及壕溝等防禦工事。

營地內靠近江邊的地方,則是修築了數條一直延伸都長江裡頭的棧橋,有着是直接打的木樁,而有兩條則是直接用的浮橋。

這些棧橋的兩側,停泊着大量的船隻,聯軍的士兵們正在從船上不停地把各種補給物資搬運下來,同時也有多艘船隻正在源源不斷的走下諸多士兵。

這些船隻就是聯軍的增援艦隊中的各種運輸船!

在棧橋外,則是停泊着諸多戰艦,炮口對準着長江南岸,隨時可以爲營地的聯軍陸軍提供充足的炮火支援。

“現在看起來,他們增援的兵力至少有八千人,各種物資的數量倒是不多,估計也就夠他們用兩個月左右!”一旁的朱建佳一邊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記着,一邊口中如此道:“他們的補給艦隊往返一次少說也得個把月,這隻帶兩個月的補給根本不夠啊!”

此時,徐言青開口了:“很明顯,他們是不打算和我們繼續拖下去了,這沒拖一天他們就得耗費大量的物資和軍費,這一次他們的增援兵力這麼多。估計是要速戰速決了!”

這年頭戰爭持續進行的話,哪怕是乾耗着不進行大規模戰役,但是花費也是非常龐大的,更不要說這些英法聯軍還得從數以千里外的東南亞、印度等地區湊集物資再運輸過來。就維持成本來說,比中華軍的成本高多了。

中華軍今年花出去的軍費都有幾千萬了,儘管其中大部分都是用來了擴編、人員薪資上來,具體的戰爭經費並不算多,但是光光和英法聯軍的作戰期間所花費的軍費也應該超過千萬了。

英法聯軍那邊的花銷估計也少不到哪裡去。沒有三四百萬英鎊根本就支撐不起這場戰爭。

雖然說三四百萬英鎊對於英法兩國而言不算什麼,但問題是如果戰爭一直持續下去的話,這些戰爭經費就會持續支出,更關鍵的是聯軍現在攻克吳淞炮臺失利,只能在登陸營地裡和中華軍對持,這樣的結果顯然不是英法兩國所能夠接受的。

額爾金伯爵和葛羅這兩個英法聯軍的全權負責人非常清楚,這場戰爭必須要有一個勝利,而且還得是近期內的勝利,他們總不能帶着兩三萬英法聯軍一直躲在登陸營地裡和中華軍乾瞪眼啊。

當然了,聯軍內部的這些動態自然是徐言青等中華軍的將領們無法得知的。他們只能從敵軍的兵力以及補給規模來大概判斷敵軍的下一步戰略意圖。

而就目前聯軍方面增援了更多兵力,但是物資補給卻是略顯不足的話,那麼中華軍方面就有着充分的理由相信,聯軍是要在近期內發動進攻。

在得知聯軍大規模增援後,中華軍方面再一次是緊張了起來,第二軍和第七軍已經重新進入了全面臨戰的姿態,大量作戰物資從上海運輸到吳淞炮臺這邊,而偵騎部隊則是一直遊走在聯軍營地的外圍,確保不讓一個聯軍士兵越過警戒圈。

從江陰增援而來的第六軍而是在嘉定縣城東部大約十公里左右的羅店一帶佈防。

來往上海和南京之間的快馬增加了許多,甚至一些從上海商貿區出發前往南京的蒸汽客輪上也會夾帶諸多官方的信件。

說起來有意思的。雖然聯軍艦隊已經可以說是封鎖了整個長江入海口,但實際上聯軍的封鎖對象卻是非常有限的,只封鎖中華軍的軍艦或者疑似軍艦船隻,對於普通商船、貨船、客輪、漁船等並不加以阻攔。

因爲一旦徹底封鎖掉長江入海口。基本也就等於把上海商貿區給廢掉了,而廢掉商貿區中華帝國方面固然會損失慘重,但是洋商的損失同樣不小,而且損失可不是幾萬幾十萬的事,而是幾百萬幾千萬的鉅額損失。

給額爾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徹底封鎖上海啊,因爲他之所以帶着軍隊來上海打仗。就是爲了開闊更多的通商港口,爲了給商人們更多的商業利益,如果爲了戰爭而徹底封鎖商貿區,那就是本末倒置了,他要是敢這麼做,不用那些洋行的股東們鼓譟,東印度公司首先就得把他拿下來。

這年頭對於英法兩國而言什麼纔是根本利益?

商業利益纔是根本利益,戰爭或外交這些只是促成商業利益的手段而已。

如此纔是造成了上海、寧波、福州、廣州等通商港口雖然在這場戰爭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商業往來卻是能夠得以繼續進行的原因。

寶山縣那邊好幾萬中華軍和聯軍士兵對持着,並準備隨時發動新的大規模戰役,但是在不遠的上海商貿區裡依舊是一片忙碌,黃浦江的諸多臨江碼頭是時刻都有大量船隻停靠,而來自各國以及中國各地的商人們往來於商貿區各處。

外灘大道里各國商人和華商們是一邊談論着戰爭一邊笑呵呵的做生意!

聯軍方面不能完全的封鎖長江航道,那麼也就等於無法斷絕上海和南京、鎮江、江陰等方向的水路聯繫,基本上每天都有諸多搭載了信件的船隻往來南京和上海之間,中華軍方面甚至還偷偷摸摸的用民用船隻裝載了諸多武器,物資等在聯軍艦隊的眼皮子底下運輸。

當然了,這些動作都不能公開表面化,海軍方面自身的武裝船隻是肯定不能用了,租用民用船隻,或者海軍自身的運輸船改頭換面,去掉編號之類的標誌,然後僞裝成民間船隻行駛。

在這種情況下,南京和上海方面的通訊依舊保持的比較通暢,除了傳統用快馬進行傳遞外,航運傳遞也是在繼續進行。

因此當聯軍增援艦隊剛抵達呢,第二天晚上身在南京的林哲就已經是獲知了相關消息。

只是雖然知道了相關消息,但是林哲並沒有做出什麼反應,除了吩咐統帥部那邊及時把相關消息傳遞上來外,也就沒有其他特殊的指示了。

畢竟南京距離上海幾百公里呢,就算是林哲想要遙控指揮也不可能,再者,針對聯軍方面的諸多戰略計劃實際上早就已經制定好了了,接下來的具體戰事都是交由前線將領自行指揮。

從定都南京後,林哲已經是很少直接插手軍事指揮上的事務了,他只是負責一個整體上的統籌而已,比如制定整體的戰略,帝國發展的整體規劃這些。

林哲要做就是,告訴軍方將領們,什麼時候打仗,打誰!至於怎麼打那是將領們的事,要不然的話,要這些高級將領有何用?

所以得知聯軍的增援艦隊抵達後,林哲表現的相當平靜,也沒有說當場作出什麼批示要軍方怎麼打之類!

近段時間他還是比較忙的,尤其是內閣那邊的政務相當多!

儘管目前中華帝國是也軍事行動爲優先目標,但中華軍自餘姚縣勇營時代開始已經建軍多年,這麼多年下來已經有了自身的一套完善成熟的運轉體系,什麼時候該做什麼,該怎麼樣做都有着一套規矩。

因此一些詳細軍務林哲平日裡是用不着插手的。

相對於來說,政務方面由於帝國成立的時間尚短,而且還處於完善構架當中,每天都有諸多問題冒出來然後等待解決。

比如說法律法規這些,中華帝國成立之初基本是沿用大清律,然後再用新制定的相關法律進行代替,而要制定全新體系的法律其實難度相當多,司法部的人每天忙碌着制定法律,而林哲也是三天兩頭就得審批一一大堆的法律法規相關文件。

由於法律法規的重要性太大,基本上是今後整個帝國能夠穩定運行的根基,所以林哲也是非常上心,基本上都會親自一一看過並作出批示,至於那些實在太厚,動輒幾百頁的文件,林哲也基本上瀏覽一個大概,等秘書處審閱過後他也會重新簡單翻一遍。

由於沿用的大清律陳舊落後,完全無法滿足這個時代裡近代國家的需求,但是效仿西方國家制定的各種新法律也只是出臺了一部分,以至於還有着相當多的法律漏洞和空缺。

對於這種情況,目前中華帝國採取的是折衷辦法,那就是採用各種各樣的行政條例來代替。

比如對於目前帝國工商業發展非常重要的工商法由於尚未正式頒發,只有零星的公司法、稅務法之類的,所以目前處理工商事務的時候,目前大部分都是用工商部自行頒佈的一些行政條例來管理。

而有意思的是,司法部在制定相關法律的時候,也會極大的參考之前各行政部門頒佈的一些條例,並把其中一些重要的,必要的條例加入到新編寫的法律當中,然後成爲正式法律條例。

而按照司法部那邊的人預計,要想完成所有範圍內的相關法律文件編寫工作,至少也需要五年以上的時間。

此外值得重點一提的就是,諸多法律法規中並沒有‘憲法’。。

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59章 炮擊上海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520章 夏威夷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27章 刺刀肉搏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75章 出兵松江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2章 土匪危機第604章 北海國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75章 出兵松江第320章 編制改革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1章 餘姚林家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444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20章 傷亡懸殊第84章 水師初成第668章 布拉鎮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45章 南撤湖州第468章 皇室資產管理處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504章 瓜分中亞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84章 水師初成第318章 面聖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14章 自籌軍費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69章 江海關第274章 應對第5章 縣令相邀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468章 皇室資產管理處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67章 協防上海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61章 爆破攻城第36章 追擊第68章 十萬兩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158章 王呂雲遇敵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520章 夏威夷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337章 繼承人第311章 俘虜問題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18章 黎明危機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263章 林哲的惡趣味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210章 工商發展
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59章 炮擊上海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520章 夏威夷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27章 刺刀肉搏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75章 出兵松江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2章 土匪危機第604章 北海國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75章 出兵松江第320章 編制改革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1章 餘姚林家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444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20章 傷亡懸殊第84章 水師初成第668章 布拉鎮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45章 南撤湖州第468章 皇室資產管理處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504章 瓜分中亞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84章 水師初成第318章 面聖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14章 自籌軍費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69章 江海關第274章 應對第5章 縣令相邀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468章 皇室資產管理處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67章 協防上海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61章 爆破攻城第36章 追擊第68章 十萬兩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158章 王呂雲遇敵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520章 夏威夷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337章 繼承人第311章 俘虜問題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18章 黎明危機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263章 林哲的惡趣味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210章 工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