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

江西南昌。

城外的鎮胡軍校場內,林成庭正在和一羣鎮胡軍的高層們觀看鎮胡軍的演習!

前方的演習場內,一排排穿着青灰色軍服的鎮胡軍士兵正在快速的變換陣型,只見他們以非常標準的三列縱隊小跑着進入演習場,旁邊的軍官則是騎馬跟着。

數分鐘後,就見這支原本是縱隊的鎮胡軍就是快速分散,以前排士兵爲基調,迅速變成了三排的橫隊。

而後又是在軍官們的命令下,士兵們快速進行裝填,然後舉槍瞄準,隨着啪啪聲傳來,一陣白眼飄起的同時,外圍作爲假想目標的一快快豎起的木板被打的稀巴爛。

於此同時在另外一側,炮兵們正在快速裝填,然後開炮!

“恭喜大帥,又練得一支強軍!”演習尚未結束,旁邊的幾個將領們就是上前恭賀着。

林成庭也是微微點頭,但是內心裡卻是沒有太多的高興,相反還有着諸多的擔心,眼前的這支新編部隊從演習情況來看,已經是達到了老部隊的訓練水平,但是林成庭對他們卻是依舊有所不滿意。

他可是親自和中華軍交手過多次,對中華軍的實力之強有着切身感受,眼前的這支部隊不客氣的說,頂多也就相當於中華軍的早期,也就是餘勝軍時代的素質而已。

而且在武器上還有所不如!

盤踞在江西的林成庭在過去兩年來一直都是在積蓄力量,費盡心思想要編練更多的新軍,但是奈何江西實在過於貧瘠,同時由於江西是屬於被四面包圍的地區,東邊的中華軍,之前那邊廣東的清軍以及現在的中華軍。都不會讓他輕易獲得大量的洋槍樣炮。

不得已之下,他也只能效仿湘軍以及清軍,開始了自造洋槍的路子。

但是要造米尼擊發步槍的話,難度實在太高,單單是線膛就不是那些鐵匠手工作坊可以搞定的,所以他也是走上了仿效燧發槍的路子。

這不僅僅是鎮胡軍的問題。實際上湘軍以及清軍還有太平軍都有着同樣的問題,想要造出米尼步槍的話難度是相當大的,要想大規模批量生產米尼步槍,就必須有着相匹配的大量機器設備,而僅僅依靠手工作坊的話,那些熟練的老師傅手工打造幾支或者幾十支都沒有問題,但是要想生產幾千支乃至幾萬支的話,根本就沒有這個可能性。

除了給槍管拉膛線的問題他們就無法在現有的手工作坊解決外,還有火帽擊發機構的問題。

在這裡得略微科普下近代步槍的發展。近代步槍從火繩槍再到燧發槍,再到十九世紀初期普及的擊發槍,再到現在,也就是十九世紀中期後後裝步槍使用的擊針步槍。上述步槍的分類是特製擊發方式,而不是指有無膛線或者前後裝。

其中火繩槍不說了,基本在主流陸軍中已經被淘汰,現在也就是隻有一些三流軍隊,比如說清軍中的綠營、太平軍。嗯,包括中華軍中的協防軍還保留有這些武器。不過一般也都是以前生產的,如今就算是在中國國內,也沒有誰生產火繩槍了。

燧發槍的話,這玩意過去百年來都是主流步槍,實際上一支到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等列強軍隊還保留有部分燧發槍。

然後就是擊發槍了。所謂的擊發槍,也就是採用雷`酸汞製作的火帽擊發的步槍,這種步槍自從本世紀初期被髮明後,迅速開始普及,不管是前裝滑膛步槍還是。前裝線膛步槍,都是大規模應用這種擊發模式。

比如說中華軍中的以褐貝斯步槍改裝而來的1851年型林德步槍,自行設計生產的小口徑米尼步槍1856年型林德步槍,都是採用這種擊發模式。

然後再過來就是擊針模式,擊針乃是從傳統的擊發模式發展而來的,最先應用的乃是德國人的德萊賽步槍,而中華軍中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也是採用擊針模式,由此可以看出,一般只有後裝線膛步槍才用擊針模式,哪怕是到了以後的金屬子彈時代,依舊還是採用擊針模式。

而上述的擊發、擊針兩種模式都有着一個很重要的技術難點,那就是火帽,而火帽是需要用到雷酸汞。

別看雷酸汞這東西對於後世人來說是非常簡單的東西,但是對於當代的化學水平而言,乃是名副其實的高科技產品,林德機器廠當初爲了能夠自產火帽,可是花費了大代價引進技術設備之餘,同時還聘請了大量洋人工程師的,而即便如此,實際上也努力了足足兩三年時間才造出來,一直到1856年的時候,中華軍纔算是完全用上自產的火帽,而之前都是嚴重依賴進口的。

倒是擊針模式的發展就是因爲火帽技術已經成熟,而後就是水到渠成,不太花費力氣。

膛線、火帽,這兩點技術難點足以難倒國內的那些手工作坊了,不管是清廷的天津機器局還是湘軍那邊的湖南機器局,又或者是鎮胡軍在南昌、太平軍在湖北武昌的手工造槍作坊,都是無法解決上述兩個難題的。

在自造不成,外購又買不到的時候,他們就是退而求次,這擊發線膛步槍搞不出來,不代表他們連燧發槍也搞不出來的。

所以這兩年清廷、湘軍、太平軍、鎮胡軍都是一股腦的大規模自造燧發槍,各自的產量都是非常可觀!

至於更落後的火繩槍,雖然已經是沒有那方勢力大規模生產了。

自己只能用燧發槍,但是林成庭卻是非常清楚,東邊的中華軍可都是用米尼步槍的!

中華軍自從餘姚縣勇營時代就開始大規模使用米尼步槍了,林成庭和石達開或者曾國藩以及其他國內的軍事統帥們就算再信息落後,也都是知道了中華軍是大規模使用米尼步槍的,甚至這些人或多或少從各種不同的途徑得到了少量的米尼步槍,經過試驗後得知了米尼步槍的一些性能。

而越是清楚米尼步槍的性能,再對比自家用的燧發步槍,就越是能夠感覺到其中的差距。

現在的林成庭就是深感兩者的武器差距,去年他派遣到福建的部隊和同樣進軍福建的中華軍第三軍交戰時,就是損失慘重,最後被迫主動退出了福建。

儘管林成庭知道雙方的訓練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他卻不認爲這種差距是具有決定性影響的,真正導致自家部隊連續慘敗於中華軍手中的原因,還是因爲武器的差距。

如今聽聞中華軍已經在蘇南大敗英法聯軍,林成庭就是非常擔心中華軍會大舉西進,而中華軍一旦大舉西進的話,首要目標固然是九江方向的太平軍,但是自己後續肯定也是他們的目標,畢竟江西的地理位置就決定了中華軍如果想要繼續西進湖廣兩省的話,就必須先拿下江西,這樣中華軍才能夠整合廣東、福建等方向,而不至於中間空出一大塊來。

面臨着如此危機,林成庭自然也就更加急迫了。

如今他編練了兩年多的新軍已經擴張到兩萬人,同時還有將近三萬人使用冷兵器的輔助部隊,但是誰都知道這些輔助部隊只能當地方治安部隊使用,真正打仗的時候可靠不住。

而僅僅依靠兩萬人的新軍能擋住中華軍的進攻嗎?

林成庭自己是沒有這個信心!

也許該派人到長沙那邊找曾國藩談一談了!

如果說林成庭是擔心着中華軍會西進的話,那麼現在的北邊的清廷就是實實在在的面臨着中華軍的北上攻勢了。

自從八月份結束了蘇南和英法聯軍的戰事後,中華軍方面並沒有停下步伐,而是快速的調整兵力以及物資的補給方向,不但抽調了第六軍北上,同時一艘艘滿載着炮彈、子彈等各種後勤補的船隻通過京杭大運河北上。

爲了解決遠距離內河航運困難的問題,海軍部甚至還專門訂購了衆多蒸汽拖船,用以拖拽無動力的木製駁船在內河航行。

這種運輸模式很像火車,前邊一個火車頭,然後拖着一排車廂。

如此雖然說跑起來的速度比較慢,但是勝在一次性運輸的量比較大,而且這些都是內河船隻,對內河航道的要求非常低,基本上有兩米的水深就非常充分了,如果裝載的貨物少一些,甚至在一些一米深的河道也能勉強運輸,不過擱淺的機率非常大就是了。

同時這種運輸模式也是擺脫了對風向、逆行的困擾,唯一比較麻煩的就是沿途煤炭的補給不是很方便。

不過江南礦務公司已經在徐州那邊進行初步開採,雖然機器設備還沒有,目前依舊是手工挖煤,但是在海軍用煤需求急迫的情況下,江南礦務公司爲了支持軍方的行動,也是顧不上成本大了,這能夠開採多少就是多少。

只是開採出來的煤炭質量不怎麼好,還必須同上海運輸一部分進口的上好煤炭,然後兩者摻着用。

然而不管怎麼樣,用蒸汽拖船拖拽駁船的模式運輸,總比以往用風帆船隻運輸方便快速的多,而這對於前線的軍事行動而言具有極大的積極作用。

實際上第六軍的北上,就是乘坐這種駁船,雖然速度並不會很快,但是總比用腳走上幾百上千公里強得多。

九月二十六號,一路北上,同時還在揚州以及徐州兩地分別休整了幾天的第六軍抵達山東濟寧。

第91章 攻城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43章 慘勝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559章 句容馬第320章 編制改革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187章 逃跑和封賞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709章 鉅艦對決(二)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542章 緊跟本艦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419章 移民屯邊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76章 亂世重典第191章 清軍南援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11章 山陰陳家第551章 聯軍登陸夏威夷第36章 追擊第251章 望風而逃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25章 廣德激戰第453章 軍方人事調整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414章 方德嬪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779章 立儲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425章 提親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37章 遭襲第44章 傷亡名單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263章 林哲的惡趣味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602章 重回戰國時代第135章 爲什麼要追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55章 輕鬆勝利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16章 賊軍來襲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348章 對策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442章 女蝸號鐵甲艦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457章 將領調整第233章 中華門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島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32章 大戰前夕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147章 圍攻杭州
第91章 攻城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43章 慘勝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559章 句容馬第320章 編制改革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187章 逃跑和封賞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709章 鉅艦對決(二)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542章 緊跟本艦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419章 移民屯邊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76章 亂世重典第191章 清軍南援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11章 山陰陳家第551章 聯軍登陸夏威夷第36章 追擊第251章 望風而逃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25章 廣德激戰第453章 軍方人事調整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414章 方德嬪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779章 立儲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425章 提親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37章 遭襲第44章 傷亡名單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263章 林哲的惡趣味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602章 重回戰國時代第135章 爲什麼要追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55章 輕鬆勝利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16章 賊軍來襲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348章 對策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442章 女蝸號鐵甲艦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457章 將領調整第233章 中華門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島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32章 大戰前夕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147章 圍攻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