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

目前中華帝國的爵位制度並不完善,目前有王爵兩級,是爲親王,郡王。 有普通爵位五級,是爲:公侯伯子男。

其中的首位即親王,非皇子不封,其二爲郡王,非皇子、親王之子不封。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親王的兒子雖然可被封爲郡王,但是這並不是屬於減等世襲而來的郡王爵位,而是由皇帝直接封賜。也就是說,王爵只可封不可襲!

至於說王爵無法繼承而倒是後續的宗室怎麼辦?暫時林哲自己還沒想過這個問題。

爲啥?先不說這天下還沒打下來呢,更重要的是他現在連個兒子都沒有,現在就考慮幾十年幾百年後自己的孫子,曾孫子應該獲得什麼爵位還是太早了。

王爵之外的公侯伯子男爵位就比較簡單了,也沒有學清朝那樣搞個什麼一等伯,二等伯之類的,直接就是簡化爲五個級別,而男爵之下也沒有前朝的輕車都尉之類的爵位,也沒有西方的騎士之類的。

因爲林哲從一開始就想要提高爵位的含金量,加大獲得爵位的難度,如此有效保障貴族羣體的名副其實外,也是爲了避免貴族滿天飛,隨便一個小村莊裡就能冒出一個貴族來。

由於爵位級別少,所以秘書處那邊就是提出建議,把目前爵位,尤其是伯爵以上進行再細分,細分爲尋常爵位,封號爵位。

比如說目前的施清瑄,他現在是伯爵,而這一次林哲是打算給他賜一個爵位的封號,以施清瑄的戰功之地宿遷縣爲封號,封施清瑄爲宿遷伯,歲奉加倍。

除了賜封號以及加歲奉外,林哲還把一座前太平天國的王府賜予施清瑄,另有刻有皇室龍紋的指揮刀一把,洋馬兩匹等零零碎碎的獎賞。

然而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對施清瑄已經去世的父親進行追封。當然了同樣還是用宿遷伯的名號。

在忠孝至上的當代中國裡,實際上對施清瑄父親的追封要比給他直接封個侯爵要更加重一些!

而對蘇北的另外一員大將,也就是江北軍務副司令,第五軍軍長沈馳雲,其攻克揚州、淮安、沭陽之功一併賞賜,由陸軍少將晉升爲陸軍中將,成爲中華軍內第二位晉升陸軍中將的高級將領。

而爵位則是沒有晉升。依舊是子爵。

之所以升軍銜而不升爵位,是因爲目前對於沈馳雲而言。最需要的並不是爵位的榮譽,而是實打實的中將軍銜,作爲一個第五軍軍長,肩膀上一直帶着少將軍銜也不是個事。

實際上林哲對他的晉升並不是特殊對待,而是一次大規模晉升的鋪墊而已,等到十二月份的時候,林哲就會進行軍銜的新一輪調整,到時候他是打算着把各部總長、各軍軍長都提到中將軍銜來,不然的話師長是少將。軍長,軍參謀長也都是少將,甚至各部總長,次長,重要司局負責人也都是少將,這少將這麼多,而中將卻是隻有一兩個肯定不行的。

如此大規模的晉升軍銜。自然不能是因爲區區不將領之間的軍銜一樣而不方便,而是有着更加深層次的考慮:那就是即將帶來的十二月軍方的高級將領的大規模調換做準備!

自從餘勝軍時代開始,中華軍裡就從來沒有說某個將領能夠長久的呆在某個職位上,尤其是師長,軍長之類實權職位,是不可能長時間被某個將領把持的。

這裡頭不僅僅是考慮到了將領任職久了會讓麾下部隊帶有過於濃厚的個人風格。以及防止部隊叛亂等,同時還考慮到了將領的晉升機制以及培養的。

畢竟中華軍那麼大,但是真正和敵人打大規模戰役的目前實際上只有蘇北地區而已,而未來半年甚至一年內依舊會是在北方,但是這樣一來也就造成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其他方向的將領無仗可打,沒有戰鬥就沒有勝利。沒有勝利就沒有戰功,沒有戰功談何晉升!

施清瑄在江北地區出了大半年風頭,不僅僅成爲了第一個晉升爲陸軍中將的人,同時還是第一個獲得了封號爵位的將領,這風頭出大了自然會有諸多人羨慕嫉妒恨。

在皖南的徐言青已經是多次上書請戰,請求帝國儘快發起西進計劃,同時也是再給林哲的密摺上,也已經是多次隱晦的說到一些話題,比如說提出幾個遠距離奔襲的戰術設想,又說在北方平原進行冬季作戰時該注意什麼問題之類的,無非是想要提醒林哲:他徐言青也是可以去北方的,也是可以去率領第一軍橫掃北方數省的。

就連參謀部總長石琅翼最近也是不甘寂寞,前些天林哲留他一同喝下午茶的時候略微放開了些閒談了幾句,言語中是多有羨慕那幾個領軍一方的將領,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林哲也是知道他是希望自己能夠把他外放,重新到野戰部隊任職的。

石琅翼早些年號稱是林哲麾下第一戰將,實際策劃浙北、蘇州甚至常州等諸多戰役,當年徐言青奔襲數百里一路從湖州殺到丹陽、鎮江、南京城下,外人都記住了徐言青的勇猛,但是林哲也是知道,這些作戰計劃都是石琅翼一手製定並施行的。

只是前兩年石琅翼對滿清抱有些許幻想,被林哲隱隱打壓,最後他在中華軍裡日漸名聲不顯,名聲甚至都不如陳雲陶顯赫了。

早年石琅翼是有些畏懼造反,有些不情願跟着林哲一起幹的,但是現在木已成舟,不管他願不願意都已經上了林哲的船,而且是再也下不去的那種,更關鍵的是現在中華帝國極爲良好,軍事上的連戰連捷讓帝國掌控了浙江、江蘇、安徽、福建等省,而統治區的擴大也是提供了更加充足的軍費。

僅僅是一年六七千萬銀元的軍費預算,就比國內其他所有軍事力量的經費加起來還要多。

對於帝國的未來,不僅僅是軍人們報以極大的信心,就算是那些滿清投降過來的文官們也是笑容滿面,爲何?因爲他們看到了帝國統一中國的極大可能性!

其實去年的時候,石琅翼就已經是放棄了其他想法,和其他人一起爲中華軍的造反大業而奮鬥,只是早年的那些言論還是讓他受到了打壓,這從他一年多來一直都沒有擔任過部隊主官就可以看得出來。

但是這石琅翼已經是和自己的戰車綁在了一起,也不能一直讓這個才華橫溢的將領在南京浪費時間。

聯合參謀部總長聽上去權力很大,但實際上更像是一個管家的角色,戰略規劃以及其他事務都有參謀部下屬的各司處理,他石琅翼也就是抓個總而已。

林哲遲早是要把他重新放下去的的,而即將到來的十二月調整就是一個機會。

除了徐言青,石琅翼外,其他一些人也是需要一一作出調整的!

爲了能夠讓調整順利進行,林哲是在十一月份的時候就開始做鋪墊,首先是陸續晉升部分高級將領的軍銜。

即沈馳雲被晉升爲陸軍中將後,第四軍軍長徐言青、聯合參謀部總長石琅翼兩人在十一月低也是被晉升爲陸軍中將銜,而到了十二月處,第二軍軍長林安飛、海軍部總長林達標被晉升爲陸軍中將、海軍中將。

同時還有一批人從上校被晉升爲少將!

十二月上旬開始,伴隨着林哲大規模晉升軍銜,沈馳雲、林安飛、徐言青、陳雲陶、施清瑄等十餘位高級將領相繼被一紙詔令召回南京述職。

同時爲了不讓在十二月的調整期間出現大規模動亂,避免讓敵軍有機可乘,也不是說所有高級將領都回到了南京述職,而且也不是同一時間回來,而是分批,一般來說師長回了南京,師參謀長肯定會留下來,軍參謀長和師長走了,軍長也會留下來。

比如說江北那邊,沈馳雲回京述職,但是施清瑄雲卻是留了下來。

而且也不是所有回京述職的人都是同一時間回來,最早一個回京素質的乃是沈馳雲,他是十一月低就接到了回京述職的命令,而他剛回到南京的連家都沒回,而是被直接帶到了中華宮平仁堂面見林哲,兩人交談了數個小時後,他又是到了統帥部那邊參加聯合會議。

回家匆匆睡了一晚後,他第二天繼續泡在統帥部那邊,中午和剛回京的陳雲陶見了一面後,下午就是再一次匆匆坐上海軍的船隻,然後奔赴蘇北。

只是離開南京的時候,他已經從第五軍軍長變成第一軍軍長,同時還帶上了林哲親書的委任聖旨,新委任的頭銜不算太正規,只有聖旨裡的一句:着該員督辦華北軍務。

這實際上就是和之前施清瑄的‘江北軍務司令’一樣,都是臨時性的差遣,不算正式軍職。

而對於沈馳雲的調動,也是可以看得出來,目前的沈馳雲已經是接替了施清瑄成爲了中華軍在北方諸軍的最高統帥。(。)

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31章 謹慎東進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635章 李平桐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712章 各國異動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80章 扶持軍工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444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98章 都是瘋子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68章 十萬兩第358章 第六軍渡江第444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第19章 主動追擊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700章 戰爭,起!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592章 作秀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122章 擴大商貿區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604章 北海國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29章 林成庭來襲第7章 募兵買槍第41章 三衝敵陣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704章 世界大戰的邊緣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421章 郭龍雲巡視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227章 捷傳江寧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714章 太子監國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535章 香港登陸戰第232章 奏摺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103章 黑夜混亂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635章 李平桐第289章 慘勝第341章 辦學難第166章 攻克南京
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31章 謹慎東進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635章 李平桐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712章 各國異動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80章 扶持軍工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444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98章 都是瘋子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68章 十萬兩第358章 第六軍渡江第444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第19章 主動追擊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700章 戰爭,起!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592章 作秀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122章 擴大商貿區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604章 北海國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29章 林成庭來襲第7章 募兵買槍第41章 三衝敵陣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704章 世界大戰的邊緣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421章 郭龍雲巡視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227章 捷傳江寧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714章 太子監國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535章 香港登陸戰第232章 奏摺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103章 黑夜混亂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635章 李平桐第289章 慘勝第341章 辦學難第166章 攻克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