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慘烈交鋒

面對英法聯軍不來主動進攻內城的東城門,反而南下去進攻沿江的外城,對此曲攀雲也是毫無辦法,他總不能冒着大量傷亡的危險派遣大量士兵前往外城牆上抗敵不是,那樣的話也就正中洋人的下懷。

對於這種情況,曲攀雲毫不猶豫的把還在外城的少量士兵抽調回來,反正既然已經不打算守外城了,那麼也就沒有必要把寶貴的兵力繼續留在那裡。

隨着中華軍在外城的主動撤軍,額爾金伯爵也就是取得了廣州之戰的首次突破,他的兩個步兵營幾乎是沒有遇到半點阻礙就是爬上了沿江的外城東部城牆,然後迅速向外城城區挺進。

當天中午,額爾金伯爵再給香港方面寫信的時候,稱廣州之戰已經取得了關鍵性的突破,樂觀估計不用三五天時間,他麾下的將士就能夠徹底攻佔廣州。

但是他並不知道,曲攀雲選擇放棄了外城,不代表着他準備放棄內城。

就在當天下午,英法聯軍將近一千人試圖從外城進攻內城的時候,在內城南城牆處遭到了來自中華軍的猛烈抵抗。

由於內城的南面牆外頭就是外城的居民區,雖然說外城的建築密度不如內城,但好歹也是城區呢,根本就沒有和東城牆外那樣有着大片的空地可以施展,因此雙方的交戰都是在狹小區域裡進行。

而這個時候,中華軍裡的大量協防軍士兵就是發揮出來了他們的僅有價值,那就是利用地形上前試圖進行肉搏。

次日黎明時分,在第十步兵師近千名皇家陸軍士兵的掩護下,以第八協防師爲主在南城牆發起了局部反攻,該戰中,皇家陸軍在城頭上開槍吸引英法聯軍,而超過兩千名協防軍的肉搏士兵主動出擊衝擊了一次英法聯軍。

短暫的一個小時交戰中,第八協防師的士兵雖然在軍法的高壓下奮勇作戰,但是依舊無法突破英法聯軍千名士兵的戰線。此戰中,第八協防師的出戰士兵中死傷高達五百餘人。

負責掩護的第十步兵師也是死傷將近四十餘人。

不過他們也不是沒有取得戰果,此戰中,他們至少殺傷了近百人的英法聯軍士兵。迫使這兩個營的英法聯軍暫停了對南城牆的進攻。

“雖然損失比例有些大,但是這些都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第三軍的參謀長劉和濤拿着戰報到了曲攀雲這邊。

“這一次出戰第十師這邊傷亡不大,主要是第八協防師死傷頗多,但是那是五比一甚至六比一的傷亡交換比,我們也是不吃虧的!”劉和濤的言語裡絲毫沒有因爲第八協防師的慘重傷亡而感到沮喪。相反還是感到了興奮。

對面的這些英法聯軍一共纔多少人,頂破天了也就六千人左右,而自己的第三軍有多少人,總兵力超過三萬人,而且其中可以正面作戰的皇家陸軍就超過八千人。

如果說是皇家陸軍和英法聯軍的傷亡對比六比一的話肯定吃虧,但是要是換成了協防軍士兵的話,五個換一個那就是賺大了。

協防軍的士兵本來就是消耗品,在正面對戰中根本指望不上,現在能夠在南城區那邊利用地形優勢發起肉搏作戰也是僅能發揮其價值的方面了。

可惜的是,就算是利用地形貼近了發起肉搏。但是近代部隊的肉搏能力還是要遠遠超過這些傳統的舊式軍隊,拿着刀劍盾牌或者長槍等各種冷兵器的士兵面對近代步兵的刺刀方陣,其實非但佔據不了優勢,反而是會處於絕對的劣勢中。

這種事情不僅僅是發生在廣州之戰中,在以往中華軍打太平軍或者清軍的時候,也是多次利用刺刀肉搏直接擊潰那些舊式軍隊的肉搏步兵。

曲攀雲看過了戰報後道:“嗯,今天上午的這一戰打的還是可以的,不過也要控制戰鬥規模和時間,避免出現過大傷亡,我們的協防軍兵力雖然要多一些。但也不是無限的!”

這種殺敵一百,自損五六百的戰術用一次兩次還好,多了的話就算是表面上賺了,但是對於第三軍而言還是影響過大。後續戰鬥裡第十步兵師還是需要協防軍部隊的輔助的,這要是都消耗完畢了,後續作戰豈不是都得靠第十師的士兵們去硬抗。

於此同時,城外的額爾金聽到說進攻外城的兩個步兵營竟然遭到了反攻從而出現了近百人的傷亡時也是皺起了眉頭。

儘管區區百人的傷亡對於英法聯軍的六千總兵力而言不算什麼,但是這卻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那就是對面的這些中華軍有實力對己方部隊造成大規模的殺傷。如此一來後續的戰鬥就必須更加小心了。

對內城的首次進攻受挫,額爾金伯爵也是放下了三五天就攻下廣州的打算,而是採取了穩紮穩打的方式逐步推進。

一方面在內城的東城牆外繼續加大炮擊,同時也是發動了幾次小規模的攻城戰,但是都被城頭上的中華軍擊退。

同時也是讓艦隊加強對城區的炮擊支援,然而受限於距離過遠以及城區建築的阻攔,艦隊的炮火很難直接直瞄支援,至於利用彎道曲線進行炮擊支援,這年頭的長身管榴彈還沒出現呢,那些臼炮倒是可以但是射程太近,加農炮又很難打彎曲的彈道,就算勉強能打了,但是精度也不用指望了。

對此英法艦隊採用了老辦法,那就是從船上把一些輕型火炮搬下船,然後運輸到陸地上進行炮擊,那些十二磅以上的火炮要想般下船自然是困難重重,但是英法艦隊裡也不都是那些重型艦炮,一些中小船隻上也還有十二磅甚至九磅、六磅的輕中型艦炮,此外一些中等口徑的臼炮也比較輕,可以搬上來使用。

儘管這些從船上拆下來的火炮搬運困難,而且沒有了船隻這個穩定的平臺,在陸地上作戰非常不便,但是花費了大量時間和人力下,依舊是可以把一部分火炮搬上陸軍,然後對廣州內城展開炮擊。

對於持續加強的敵軍炮擊力度,曲攀雲也是有些無可奈何。他麾下的炮兵力量就這麼多,作爲主力的十二磅火炮只有三個連,一共也就十八門而已,另外還有兩個連的三十二磅口徑的臼炮以及一個六磅炮兵連。第三軍所屬的炮兵力量,也就是第十步兵師的師屬炮兵團大小火炮不過只有三十六門而已。

此外尚有部分從清軍手中繳獲的一些老舊火炮,主要就是原來廣州城牆上的那些重炮,各炮重量不等,從千斤到五千斤都有。如果折算成中華軍的磅制規格,大約九磅的有三門,十二磅標準的有七門,另外還有十八磅口徑的兩門。

這些火炮雖然口徑都不算小,但是質量實在是難以入目,都是一些老炮不說,而且都是一些鑄造質量低劣的鐵炮,這一分鐘開一炮都有炸膛的危險,因此別說和中華軍的制式火炮那樣可以爆發出每分鐘兩發甚至三發的射速了,連一分鐘一發都不能保持。往往是兩三分鐘纔敢打一發。

而要想進行持續性的炮擊,往往需要間隔五六分鐘甚至十幾分鍾才能開炮,要不然的話打不了多久就得炸膛。而且讓中華軍軍械部的人鬱悶的是,這些火炮竟然是清一色的鐵炮,都不和舊式劣質青銅炮那樣還有回爐的價值。

廣東在明清兩朝是主要的產鐵以及造炮基地,尤其是最近十幾年來廣東更是承擔了清廷相當多的造炮任務,這主要是因爲廣東佛山是傳統的產鐵地區,然而清廷鑄造的這些鐵炮和林德機器廠鑄造的鐵炮是兩碼事。

林德機器廠鑄造的鐵炮雖然在性能上和青銅炮略有差距,但好歹也是有着嚴密的質量監控體系,造出來的炮是可以正常使用的。可不會說打了幾炮就會炸膛,然而這些廣東地方鑄造的鐵炮質量實在不咋地,口徑和重量雖然大,但是裝藥量一多的話就會炸膛。如果是按照正常每分鐘一發的話也會炸膛。

對於這些不能回爐,而且質量堪憂的火炮中華軍是捏着鼻子繼續用,總不能說白白仍在那裡不是。

這中大口徑的火炮上和英法聯軍一比,是處於絕對的劣勢,尤其是是英法聯軍把大量艦炮都搬上岸之後更是如此。

至於說小口徑的火炮,比如說四磅甚至更小口徑的火炮。這些火炮一般都屬於步兵炮的行列,比如說中華軍內是直接在每個步兵營裡配屬兩門四磅步兵炮,射程只有幾百米而已,而且通常也不發射實心炮彈或者榴彈、榴散彈等常見的彈種,而是直接推上線列對敵軍步兵方陣發射散彈。

因此別看這些四磅火炮口徑小,但是要運用的好了,這一炮下去可是能殺傷好幾十人的大殺器。

不過這些小口徑火炮只能在雙方短兵相接的時候使用,在目前這種中遠距離上的炮戰中沒有任何用處。

這拼火炮拼不過,曲攀雲就只能把希望放在步兵部隊上了,這敵軍炮擊打的再猛烈,但是他們要攻城的話總是要讓步兵上來的,而中華軍的希望就是在雙方短兵相接的時候直接大量殺傷敵軍的步兵。

英法聯軍的大規模炮擊持續了整整四五天,承受了多天猛烈炮擊的中華軍不好受,炮兵部隊已經是被摧毀了小半的火炮,炮兵死傷非常慘重,第十師已經是不得不抽調普通士兵充當炮兵使用。

而作爲防禦主體的城牆更是千瘡百孔,內城的東城牆一度被轟塌了數十米的大缺口,英法聯軍並趁機發動了一次進攻,但是在城內守軍犧牲了至少近千民壯以及近百名皇家陸軍士兵的抵抗下,纔算是勉強擋住,並把用砂石把缺口重新堵上。

在這樣的背景下,英法聯軍終於是對已經搖搖欲墜的內城發起了首次大規模的總攻!。

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471章 窮教育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618章 閱艦式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615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43章 慘勝第46章 他敢打嗎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624章 婆羅洲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22章 改裝褐貝斯第53章 東進上海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45章 南撤湖州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202章 宮鬥初現第13章 見黃宗漢第55章 輕鬆勝利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146章 王侯之賜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559章 句容馬第97章 城頭激戰第57章 一路橫掃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14章 自籌軍費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232章 奏摺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318章 面聖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607章 北海國購艦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441章 鐵甲艦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89章 湖州之危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611章 陳月川回京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51章 團練大臣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14章 自籌軍費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
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471章 窮教育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618章 閱艦式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615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43章 慘勝第46章 他敢打嗎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624章 婆羅洲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22章 改裝褐貝斯第53章 東進上海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45章 南撤湖州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202章 宮鬥初現第13章 見黃宗漢第55章 輕鬆勝利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146章 王侯之賜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559章 句容馬第97章 城頭激戰第57章 一路橫掃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14章 自籌軍費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232章 奏摺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318章 面聖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607章 北海國購艦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441章 鐵甲艦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89章 湖州之危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611章 陳月川回京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51章 團練大臣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14章 自籌軍費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