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

對此已經有些好奇的李鴻章悄悄打量着這宿遷城,街面上似乎和以往差不多,看不到明顯的變化。

街面上的行人不少,而且一個個也沒有和李鴻章想象的那樣都是剃了光頭或者寸頭的,相反還有很多人依舊留着一頭辮子,穿着的也還是以前的馬褂長袍。

看到這些,李鴻章略微疑惑,不是說中華軍所到之處,不論官民皆要剃髮易服嗎?

李鴻章帶着疑惑繼續關注着,不用多久他終於是看見和那些中華軍士兵一樣提着寸頭的人了,那是幾個穿着一身黑色制服的差人,李鴻章也不是什麼固步自封的人,上海商貿區他也去過幾次,上海商貿區裡也有穿着這種黑色制服的人,那邊叫‘巡警’,想來應該是逆軍把商貿取得那一套直接推廣運用了。

這幾個穿着黑色制服的巡警也是剃着寸頭,制服和寸頭,讓他們和周圍的人羣顯得格格不入,街道上的民衆都是遠遠就繞過了這幾個巡警,沒怎麼敢靠近。

除了這些穿着黑色制服的巡警外,李鴻章還看見了幾個穿着中華裝的人,雖然隔了有些遠,但是依舊可以看出那些人的穿着和普通民衆,和巡警和軍人都不一樣。

所謂中華裝李鴻章也略知一二,知道這種服飾是南邊逆軍今年才大舉推廣的,據稱中華逆軍裡凡是官員士紳皆是一身中華裝。

不過只聽別人的口述以及看文字的描述,總歸是沒有親眼看見來的直觀一些!

這些中華裝倒是和軍服有些相似一樣分上衣和褲子,而且也是單排扣和直筒褲。不過卻沒有和那些洋人一樣,有着尾巴一樣的長擺。初看有些怪異,不過看多了幾眼也就順眼了。

開始遇上的幾個穿着中華裝的人腳下穿着的還是黑色的布鞋。但是當李鴻章被帶入了一棟有着諸多官員以及軍人出入的建築後,這裡的軍人們不去說,身穿的自然是軍服,而其他的人則是清一色的中華裝,有的人還穿了皮鞋。

前幾次去商貿區的時候,李鴻章自然是見識了商貿區的繁華和國內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其他的不去說,就算是穿着都是千奇百怪的。

商貿區的街道上,有穿着洋裝照耀而過的洋人。而即便是洋人但是各國洋人的不同,也是穿着不同的。

這外來的皮鞋一開始自然是隻有洋人穿,不過很快就是有和洋人接觸較多的華人開始穿,基本上這個皮鞋是和洋搭在一起的。

但是李鴻章顯然不知道,自從中華帝國推廣中華裝後,這中華裝的樣式基本就是現代服裝的樣式,而這種服裝自然是陪皮鞋比較恰當,一開始是一些高級官員自己穿,但是很快就是風行了起來。

不過目前來說。中華裝和皮鞋其實都很少有普通人穿,受到各種影響,現在穿中華裝以及皮鞋的人羣主要還是文官系統的官員們以及少數商人、士紳,普通民衆穿的非常少。

除了習慣問題外。還和價格有關,這年頭的中華裝可不是什麼便服,而是禮服的一種。某種程度上來說現在的中華裝就是中華帝國的沒有明文規定的官袍。

這禮服或者說官袍的話。對布料的要求自然比較高,用的料子都是高級呢絨。裁剪製作對手藝要求也比較高。

如此也就造成了前期中華裝的價格是比較高昂的,其實不管是當代還是後世。任何時候的正裝都不便宜,後世隨便一套正裝都幾千上萬呢。

不過也有一些公務員囊中羞涉,這擠出不菲的資金來訂做一兩套高級呢絨的中華裝就不容易了,哪能天天穿啊,非必要的時候肯定是不穿的,日常穿的都是棉布製作的中華裝,便宜又方便。

通過行政命令式的推廣,讓中華裝在短短一年不到就佔據了江南數省的大片江山!

李鴻章進去了大樓後,他一身打扮在衆人中有些顯眼,而前方的憲兵和前面幾人說了些什麼後,李鴻章可以看到有幾個人回過頭來看自己,不過卻是依舊沒有人來說話。

他原地等了幾分鐘後,就是有兩個憲兵回來,然後把自己帶離了人羣中,進入了一間廂房。

李鴻章也無心去推測這些中華軍的人到底要幹嘛,反正總歸是要把自己押送到南京去的,這路上無需多想多做,因爲那樣什麼都改變不了。

休息了一晚後,次日李鴻章用完早餐,這又有憲兵過來帶着他出去,不過李鴻章以爲今天應該要出城門,然後繼續南下的,但是沒有想到押送的憲兵卻是把他押送到了運河的碼頭上。

看樣子是要坐船南下了!

李鴻章沒有開口問什麼,只是看着前頭碼頭上的停泊着的一艘體型龐大的船隻,穿上沒有常見的中式內河船隻的硬帆,也沒有洋人船隻的軟帆,甚至連蒸汽火輪的明輪都沒有,在船體中部,只有一個煙囪高高聳起,煙囪前端一個類似船臺的凸起,而船臺的前方則是放着一蹲火炮。

編練新軍多年的李鴻章只看這粗厚就能判斷出來,這應該是發射十二磅炮彈的火炮,只是炮管要比陸地用炮長一些,應該是水師專用的艦炮了。

在煙囪的後方以及一側,李鴻章還另外看見了兩門小炮,後方以及左右都有的話,應該是三門這種小炮了。

李鴻章眼中的這艘船乃是中華帝國皇家陸軍第一炮艦分隊的的其中一艘炮艦,乃是興吳級之九號艦興全號,該艦前些時候一直在京杭大運河也就是宿遷一帶執行護航任務,已經連續執勤三個月的它即將離開蘇北,然後沿着京杭大運河返回長江,然後再返回南京。到海軍在南京最新設立的船舶修理所進行基本的維護。

李鴻章雖然不知道這種船叫什麼,更不知道船名。但是已經不是第一次看見這種船了,揚州一戰中。他就親眼看見過這種炮艦彙集成羣,然後用艦炮進行炮擊,而在更早之前,也就是中華軍沒有渡江北山之前,他也多次在長江的岸邊看到過這種炮艦。

畢竟這種蒸汽暗輪炮艦在中國還是頭一次出現,無風自動給予了它們更多的虛頭,甚至不少食古不化的人稱中華帝國皇家海軍的蒸汽戰艦都是妖物。

李鴻章對這些自然是有所關注,也曾看到過很多次,但是這麼近距離的看靜止狀態下的這種戰艦。卻還是頭一回。

眼前的這艘戰艦長約十二丈五尺,寬應該也有兩丈兩尺,吃水多少自然是看不見的,但是這種戰艦能夠在大小內河裡暢通無阻,就可以知道這種戰艦吃水頂多也就兩尺多些,不會超過三尺。

其甲板和水面距離非常接近,用專業術語來說就是船舷非常低,和尋常遠洋船隻的高船舷截然不同,低矮的船舷上卻是有着非常高達的建築。兩層建築使得這穿頭重腳輕,彷佛隨便來一陣風浪就能掀翻。

對於眼前的戰艦李鴻章仔細看了幾眼,不過卻是沒有和土包子一樣露出什麼驚歎的表情!

他李鴻章也是見過世面的,和洋人接觸的非常多。當初在商貿區裡洋人的那些幾千噸的大型船隻都看過了,現在只看見百噸不到的小炮艦,自然不會大驚小怪。

不多一會。他就是被憲兵押着上了船,船上的中華軍穿着雖然整體樣式和陸地上的中華軍差不多。但是顏色卻是相差極大,這些船上的中華軍水兵大多穿着藏青色的軍服。也有幾個看似軍官的人穿的是白色軍服。

身爲戰俘的李鴻章雖然一路上被善待,但是這會顯然也不可能成爲船上的海軍軍官的座上賓,一個帶着少校軍銜的船長來看了他幾眼後就是離去,也沒有特地吩咐要好好招待這位李大人。

李鴻章剛上船就是被送進了一個船艙,一直到中午時分吃了送過來的飯後,隨行的憲兵才問要不要上甲板透透氣!

李鴻章看着這個和自己已經同吃同住了好多天的憲兵上尉,雖然沒說話但還是點了點頭!

對於這個一路上押送自己的憲兵上尉,李鴻章的第一感受就是年輕,這個年輕人估計也就二十歲上下,偶爾聽見的交談中知道這個人姓陳,是江蘇松江府人,前年參加的中華軍,去年在隨營學堂畢業後到現在不過一年時間,但是已經從少尉晉升到了上尉。

這個年輕陳上尉一路上並沒有爲難李鴻章,當然了也不至於把李鴻章當爹媽一樣供着!

上了甲板,聽着船上蒸汽機的隆隆聲,迎面吹來的江風讓李鴻章精神好了不少,此時運河上的船隻不少,當然了幾乎都是中式的硬帆內河船,除了腳下的這艘炮艦外,看不見第二艘蒸汽船隻。

一路上這艘炮艦走走停停,沿着京杭大運河一路南下,沿途偶爾也能遇見一艘同樣是皇家海軍的蒸汽船隻,他們會相互鳴笛然後交錯而過。

在船上待了數天後,李鴻章等人就是一路過了淮安,揚州然後進入了長江航道。

進入長江後,沿途看見的船隻顯得更多了,長江航道的繁榮似乎並沒有因爲林哲的叛亂而受到影響,反而是顯得更加繁忙起來。

看見的船隻也不都是一些小船,偶爾可以看見一兩艘那種數百噸的大船,大多數船隻還是風帆的,不過也有些是蒸汽明輪船隻,至於蒸汽暗輪船隻的話,除了少數幾艘皇家陸軍的炮艦就是很少見了。

這年頭雖然蒸汽機以及螺旋槳推進都已經開始運用了,但是目前來說大多數還是集中在海軍船隻上頭,尋常的貨船哪怕是遠洋貨船用的也還是風帆,頂多就是蒸汽和風帆混合動力。

而純蒸汽暗輪船隻則是更加少見了!

一路搖搖晃晃沿着長江西進,不用一天就是抵達了南京的碼頭!

看着兩個明顯是更高級別的軍官走到自己的面前,李鴻章就知道自己的最終命運即將在南京城裡被做出決定!

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61章 爆破攻城第547章 海軍技術改革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61章 爆破攻城第67章 協防上海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551章 聯軍登陸夏威夷第113章 決一死戰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394章 餓狼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78章 各方利弊第97章 城頭激戰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442章 女蝸號鐵甲艦第341章 辦學難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90章 騎兵出擊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441章 鐵甲艦第17章 長興初戰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527章 佔據珍珠港第577章 馬政雜談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83章 添船夠炮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335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發展第712章 各國異動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634章 情報處調查第592章 作秀第158章 王呂雲遇敵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33章 炮彈下的盾牌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487章 報童賣報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289章 慘勝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149章 董離第311章 俘虜問題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391章 進城第83章 添船夠炮第501章 中亞危機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337章 繼承人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320章 編制改革第304章 正面激戰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
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61章 爆破攻城第547章 海軍技術改革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61章 爆破攻城第67章 協防上海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551章 聯軍登陸夏威夷第113章 決一死戰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394章 餓狼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78章 各方利弊第97章 城頭激戰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442章 女蝸號鐵甲艦第341章 辦學難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90章 騎兵出擊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441章 鐵甲艦第17章 長興初戰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527章 佔據珍珠港第577章 馬政雜談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83章 添船夠炮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335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發展第712章 各國異動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634章 情報處調查第592章 作秀第158章 王呂雲遇敵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33章 炮彈下的盾牌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487章 報童賣報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289章 慘勝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149章 董離第311章 俘虜問題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391章 進城第83章 添船夠炮第501章 中亞危機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337章 繼承人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320章 編制改革第304章 正面激戰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