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

長清以西約數十里外的牛角店,一隊穿着深藍色軍服的軍隊正在緩緩朝東方移動着,沿着道路形成彎彎曲曲的隊伍如同盤在大地上的蛟龍一樣。

隊伍的前方是騎兵部隊,這是中華軍內最早的三個騎兵團之一的第二騎兵團,同時也是中華軍系統內最負盛名的騎兵團,該騎兵團原本歸屬第二軍所轄,並參加了和英法聯軍的上海之戰。

上海之戰落下帷幕後,第二軍動身南下浙江、福建,而南方的福建以及浙江等地都是山地丘陵地區,同時儘管統帥部依舊重視廣東方向的作戰,但是考慮和英法聯軍的戰鬥已經事實上結束,不管廣東那邊打成如何都已經無法改變雙方要靠談判結束戰爭的事實,同時就算中華軍要反攻廣州乃至香港,也主要是以攻堅戰爲主。

也就是說,在這一方向騎兵的作用雖然還有,但是已經不值得讓統帥部把僅有的三個騎兵團之一的第二騎兵團`派遣到廣東,南下各部隊的師屬騎兵連已經勉強可以滿足南下部隊對騎兵的需求。

而第二騎兵團應該用在更加需要它的地方,所以上海之戰結束後,第二騎兵團就是被配屬到了第六軍,然後參加第二輪的大規模北伐作戰。

實際上不僅僅第二騎兵團被配屬到第六軍,實際上歸屬第五軍所轄的第五騎兵團也是被調離第五軍,因爲第五軍如今駐防在江陰、鎮江、揚州一帶,其主要任務是控衛京畿,未來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和外敵爆發大規模的戰鬥,讓第五騎兵團這個主力騎兵團待在這裡就是浪費。

所以第五騎兵團也是和第二騎兵團一樣被重新調配,該團被重新配屬給了第四軍,前往皖南、贛北方向作戰。

之所以出現只是一個騎兵團,但是其戰略調動的權力卻是歸屬統帥部的情況,造成這樣的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中華軍騎兵過少,缺少戰馬更缺乏合格騎兵的中華軍騎兵必須精打細算使用每一支現有的騎兵部隊。

第二騎兵團隨同第六軍北上後。一直都是擔任第六軍的前鋒,提供偵查、開道等任務。

如今他們就是走在第六軍的步兵主力前方以及北側,形成了一個寬大的扇面爲第六軍提供足夠大的警戒距離。

在騎兵的後頭,則是諸多步兵。步兵的中間則是大量被騾馬牲口拖拉着的火炮以及彈藥車、補給車輛等。

由於是遠離補給線作戰,第六軍在作戰行軍的時候都比較謹慎,基本上主力部隊是和火炮輜重部隊一起行軍,避免讓大量的輜重部隊落在後方,不讓敵軍有任何襲擊補給車隊的可能性。

要知道從聊城北逃的清軍還有兩萬之數呢。其中還有大清陸軍第六軍以及好幾千的滿蒙騎兵,儘管尚未發現他們重新南下的的蹤跡,但是也不得不防。

不過這樣固然能夠保障大軍,尤其是輜重部隊的行軍安全,但是行軍速度也是被拖慢了許多。

前天從聊城出發後,足足兩天時間才走了五十公里左右,這要走到聊城的話至少還需要三天時間呢。

如果只算距離的話,其實現在第六軍距離濟南已經不足六十公里,距離長清縣大約四十公里,單純陸地行軍的話兩天不到就能夠抵達長清。頂多三天就能夠抵達濟南。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第六軍和長清以及濟南還隔着一條黃河呢!

黃河自1855年改道後,已經是變成了從泰山山脈北部流過,然後一路東北走向最後注入渤海。

而長清縣城、濟南府城就剛好在新黃河河道的南岸!

也就是說,第六軍如果要前往長清以及濟南的話,他們還得再渡一次的黃河,折返到黃河南岸去。

“我們的工程部隊還有海軍的第一炮艦支隊準備瞭如何,明天能不能準時渡江?”施清瑄和往常行軍的時候,直接騎在馬上。

旁邊的一個少校道:“一個小時前傳令兵回傳了消息,說我軍的工程部隊已經和海軍進行緊張的浮橋施工。預計明天早上就能夠徹底完成浮橋的搭建!”

施清瑄點頭:“嗯,這就好,這工程部隊果然沒有讓我失望,沒有讓陛下失望!”

去年林哲對他說要在第六軍率先編練專業的工程兵部隊的時候。施清瑄還是有些不太理解的,在他看來一些建設任務,比如說構築戰壕之類的,不管是協防軍這種輔助類的部隊還是說乾脆是步兵自己來幹都可以,根本就沒有必要花費巨資建設專門的工程部隊。

但是現在用工程兵用的多了,用的順手了就越發覺得別看這工程兵部隊表面上似乎不是步兵這種作戰主力沒有什麼大用。但實際上卻是用處非常多。

哪怕是最簡單的戰壕,胸牆等防禦工事的建設,人家工程兵來乾的話,有着專業稱手工具的他們速度遠比普通步兵要快,而且戰壕都是建的非常合理好用。

而開路架橋這種事更是少不了他們,以往沒有工程兵的時候,但靠輔助部隊或者步兵去架設浮橋,這速度慢了不說,而且浮橋往往還不夠結實,人走上路沒事,但是當火炮被馬匹拉着走上去的時候總是搖搖晃晃,甚至會出現浮橋斷裂落水的情況。

人落水都沒啥事,可以自己游水,旱鴨子也可以被人救上來,但是火炮落水的話那可是一點辦法都沒有,除非花費大量的時間,不然的話別指望隨隨便便就把一兩噸重的火炮給撈上來。

而工程兵的話,人家就是專業幹這個,搭建浮橋的速度非常快不說,而且還非常結實。

可以說在北上的過程中,第六軍的兩個師屬工程營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

這一次要南渡黃河,施清瑄自然也是讓這兩個工程營提前出發,在海軍的掩護以及支援下提前架設浮橋,等主力抵達後不必等待就可以直接渡江。

就在施清瑄問及工程營以及浮橋等事的時候,距離部隊十多公里外的西顧村,超過兩千名中華軍的海陸軍士兵們正擁擠在這個小小的沿江小村子裡。

而渾濁的黃河上,則是停泊了高達近百艘大小不一的船隻,其中有十餘艘是冒着白煙的蒸汽船隻,其餘的也有十餘艘是風帆船隻,但是更多的還是沒有風帆的無動力船隻,這些船隻大多都是中華軍蒐集或者在當地自行趕製的無動力船隻,大小比較統一,他們是用來當橋墩的!

受限於中華軍現有工程部隊的技術能力,如果是在中小河流上架設浮橋的話,他們還是能夠自行完成,但是如果要在長江、黃河這種大江大河上搭建浮橋,就需要友軍,尤其是海軍方面的協助了。

一方面,他們需要海軍提供火力掩護,另外一方面陸軍不管怎麼說都算是旱鴨子,他們可找不到那麼多船隻來當橋墩,也是找不到那麼多的合格水手來操控的,除非陸軍打算成立一支所謂的‘陸軍艦隊’,不然的話,涉及到類似的事不可避免地需要海軍方面的配合以及支援。

就在這些工程兵們忙碌着的時候,西顧村外圍也有一個騎兵連以及一個步兵營也是駐紮在附近,主要是面向北邊警戒,北面雖然說沒有什麼大規模的清軍,但是爲了避免意外,施清瑄還是提前派出了一個騎兵連以及一個步兵營跟隨並保護工程部隊,免的他們架設浮橋的時候遭到清軍的襲擊。

黃河上,三艘的海軍炮艦也是冒着淡淡的白煙,逐漸朝着黃河的下游也就是濟南方向而去,這支由三艘炮艦組成的小艦隊即將去長清、濟南方向,一方面是偵查沿江的敵軍情況,另外如果有可能的話,也會對沿江的清軍進行炮擊。

這支小艦隊的後面兩艘的船型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乃是中華帝國海軍廣泛服役的興吳級炮艦,該級炮艦先後建造了十六艘之多,廣泛活躍在長江以及其他江河流域,基本上有中華軍的地方就可以能夠看見這款炮艦的身影。

而這兩艘興吳級炮艦的前方,卻是一艘個頭要大一些的炮艦,從船型上來看明顯帶有興吳級的痕跡,低船舷,較高的上層建築,沒有任何風帆,採取蒸汽動力單軸暗輪推進,這艘炮艦就是中華帝國海軍訂購併服役的第二代內河炮艦當塗號。

當塗號同時也是中華帝國海軍第二代內河炮艦的首艦,所以按照首艦名即級別名的傳統,這第二代的內河炮艦也就被統稱爲當塗級。

當塗級的炮艦自1857年開始設計並建造,並與1858年陸續服役,該級艦的基礎設計基本上延續了興吳級炮艦的設計,非常淺的吃水、低幹舷、比較高大的上部建築,同時純蒸汽動力單軸暗輪推進這些設計都是延續了下來。

船體的設計改進只要就是對船體進行了加大,使得其標準的排水量達到了一百五十噸,比原有的興吳級八十多燉的排水量增加了將近一倍多,由於排水量增加所以這蒸汽動力也就更大一些,採用的林德機械公司的艦載蒸汽機,可發力八十匹馬力,,儘管馬力略小,但是由於船型比較修長,所以全速航行的情況下依舊可以達到每小時十一節的航速。

儘管其最高速度比興吳級的十二節略有減少,但是其搭載煤炭以及彈藥、生活物資的能力卻是大大提高,滿載煤炭的情況下,當塗級炮艦的續航能力達到了三百五十海里,相對於興吳級而言,其續航能力大大提高。。

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30章 救援長興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38章 身陷危機第227章 捷傳江寧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354章 清軍出擊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695章 現代文明推廣運動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665章 李允慧見聞第82章 組建水師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91章 攻城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149章 董離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75章 出兵松江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634章 情報處調查第298章 進犯上海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190章 預算赤字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602章 重回戰國時代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615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233章 中華門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8章 營制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779章 立儲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576章 絲襪艦隊第416章 外憂內困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71章 擴軍五千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31章 謹慎東進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592章 作秀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74章 上任設衙第68章 十萬兩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36章 追擊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222章 步兵對騎兵
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30章 救援長興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38章 身陷危機第227章 捷傳江寧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354章 清軍出擊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695章 現代文明推廣運動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665章 李允慧見聞第82章 組建水師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91章 攻城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149章 董離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75章 出兵松江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634章 情報處調查第298章 進犯上海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190章 預算赤字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602章 重回戰國時代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615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233章 中華門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8章 營制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779章 立儲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576章 絲襪艦隊第416章 外憂內困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71章 擴軍五千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31章 謹慎東進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592章 作秀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74章 上任設衙第68章 十萬兩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36章 追擊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222章 步兵對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