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

這幼年班的入學考試對於十三四歲這個年齡段的少年來說,是相當相當困難的,而且讓很多隻會啃書本的少年相當鬱悶的是,幼年班入學考試並不太注重你的功底,考試內容都是亂七八糟的,試題內容既有一些常識內容比如經學,近代科學之類的,但是更多的還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那些亂七八的試題其實考的是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然後還有記憶能力,智商能力等。

幼年班對學生的要求不是你已經學了多少,你現在能做什麼,而是你就讀以後能學多少,以後能做什麼!

這樣招進來的學生很少有書呆子,而都是一些思維較爲活躍的學生,經過四五年的學習後,這些學生的素質要比大部分學子要強得多,後期再經過留學或者就讀軍官學校後,那麼其綜合素質在國內而言,基本是很難有其他學子比他們強的了。

這樣出來的學生別說林哲準備重用了,就算是軍方的高層將領們也是相當重視,銓敘司那邊甚至是爲每一個幼年班的畢業生制定了專門的培訓計劃,安排入讀軍官學校或者是留學,然後學成後到野戰部隊任職基層≯≯,軍官,回到軍校擔任教官,調往統帥部擔任文職,再調往野戰部隊擔任中高層職務,再成長爲高級將領,主持一方事務等等

這些過程興許聽上去和其他的培養對象差不多,但是如果看看他們的時間表就會發現,除了留學這個時間有些長外。其他的任職經歷普遍以三個月或者半年爲主,別人用十年甚至二十年走完的從軍之路。他們興許用三年五年就走完了。

比如針對幼年班今年畢業的第一名方寒權,已經前往法國學習騎兵的他都沒上過軍官學校呢。但已經是肩帶陸軍少尉的頭銜,一旦學成回國,至少是一個上尉,而回國後銓敘司那邊給他準備的第一個實職就是在參謀部騎兵司任職科長,如果真的按照計劃走,這個方寒權在回國的兩年內就會成爲中華軍的騎兵司司長,全權負責騎兵的訓練以及革新重任。

這不是拔苗助長,而是中華軍裡步兵甚至炮兵都還好,只是騎兵真的有所欠缺。而前幾次派往歐洲的學生雖然也有一個人是學騎兵的,但他是到英國那邊學,而說實話打敗了英法聯軍後,中華軍這邊的騎兵將領對英國騎兵還拿着長槍衝鋒,玩重騎兵這套相當鄙視,所以又派了方寒權到法國學騎兵。

這把幼年班的頭名畢業生,大老遠送到法國留學,還一學就是兩年,爲的是什麼?倒不是說去學什麼人家的騎兵隊形。列隊之類的,而是要把西方近代騎兵的真正精髓帶回來,然後還有非常重要的培育戰略這一項。

騎兵不僅僅是列隊衝鋒,要組建一支真正的近代騎兵。涉及到的項目相當多,騎兵的作戰模式只是最表面的體現,裡頭還有更多東西呢。比如怎麼培育戰馬,怎麼訓練戰馬和騎兵完美結合。怎麼培育騎兵的精神,甚至連戰馬吃什麼都得有計劃和配方。而這些東西都是一些細節方面的,就算是聘請外國教官來教也很難掌握裡頭的精髓,唯有自己親身去學上兩年,才能夠真正體會到近代騎兵的一些真正細節。

然後把西方騎兵的精髓再融合中華軍已有的騎兵體系中來,打造出中華軍真正的騎兵!

而不是和現在這樣只是個半吊子,衝鋒對砍只能欺負欺負滿清和太平軍的騎兵,但是遇上英法聯軍就歇菜了,最後只能靠手槍進行混戰來換取一定平衡。

騎兵固然可以使用手槍,但是絕對不能依賴手槍!

這是包括王呂雲在內諸多騎兵將領們的統一看法,但是現在中華軍的騎兵對手槍卻是相當依賴,尤其是和英法聯軍打了一場後,現在中華軍的騎兵就算是和滿清騎兵作戰,往往也是大規模使用手槍,而不是和以往那樣英勇的用騎刀作戰。

而這是王呂雲等騎兵將領相當反感甚至爲止苦惱的事。

方寒權等幼年班畢業生的安排,林哲也沒有瞞着自己的屬下們,相反還是會主動宣揚,就是爲了讓幼年班吸引更多有才華的少年,最好是來幾個天才。

未來中華軍的現代化,靠施清瑄、林成飛等現有將領可不行,這些人的傳統痕跡太明顯,而改革後陸軍軍官學校裡的學生在林哲眼中也都是一些半吊子,現在還湊合但是過上十幾年也都會成爲老古董了。

未來中華軍的希望還在於那些少年身上,只有這些通過長時間系統培養,擁有開闊國際視野,並具有才華的年輕一代纔是中華軍未來的希望。

不過要想等幼年班這些從小培養的職業軍官承擔起中華軍的發展重任,至少還需要四五年以上的時間,現在嘛,中華軍的重擔還是需要現在陸軍軍官學校的普通學生們來支撐。

“現在部隊的軍官缺口多以基層軍官爲主,陸軍軍校第四期的學生還是讓他們完成學業後再分配,提前讓他們畢業並不是什麼好事,實在緊張的話,可以擇優部分精幹士兵晉升,經過速成班的培養後他們還是能夠勉強勝任基礎軍官職務的!”林哲對陳雲陶提出讓陸軍軍校第四期學生提前服役的提案並不贊同。

現在雖然中華軍處於急速擴軍中,但是現在的外部壓力和今年上半年比起來不值一提,今年上半年由於面臨英法聯軍的威脅,中華軍急速擴張了第八師、第九師、第十一師、第十二師、近衛第二師等部隊,那個時候迫不得已才讓陸軍軍校第三期的學生提前畢業進入現役。

而這些學生都是沒有完成全部學業的,雖然短時間內滿足了中華軍對基層軍官的缺口,但是這第三期的學生在部分素質上略有欠缺,和他們的前兩期前輩相比,整體上要略差一些。

所以不到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林哲是不願意讓陸軍軍校的第四期學生提前畢業的。

陳雲陶聽到林哲這麼說,也只能是點頭道:“這樣的話,我再和軍訓部的費總長商討,落實速成班的開辦以及士兵晉升的問題!”

林哲點頭:“嗯,這就好,另外,不是還有諸多清軍的投誠反正軍官嗎,如果這些中下層軍官的素質過得去的話,也可以提起來用,總不能讓這些人當成尋常士兵或者舊軍軍官對待!”

中華軍從去年開始,可是俘虜了不少清軍裡的新軍軍官,包括李鴻章的江淮新軍、清廷的之前的各種練軍以及後續的大清陸軍,這些新軍裡的軍官大多也都是經過江淮新軍隨營學堂以及清廷將弁學堂學習的,儘管整體而言並不如中華軍軍官的,但是也具備了近代軍官的一些必要素質。

江淮新軍的隨營學堂,都興阿組建的將弁學堂,就和他們的新軍效仿中華軍一樣,他們的學堂也基本是效仿了早年餘勝軍的隨營學堂,學生從傳統學子中招募,聘請洋人教學,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不管怎麼樣,但是多多少少也具備近代軍官的必備素質。

這些人被俘虜了後,中華軍往往是採取保守態度,反正獲得留用的新軍軍官,大多也是被安排爲副職,而且基本很少能夠獲得晉升。

如果這些人表現不錯的話,那麼林哲也就要考慮把他們正式納入晉升體系。

就在林哲和陳雲陶等人商討如何補充軍方急需的大量基層軍官缺口時,在北方的德州,施清瑄也是和麾下的諸多將領們齊坐一堂。

“如今我們的後勤物資,尤其是彈藥補給已經儲備完成,是時候進行下一步計劃的時候了,不知各部準備的如何了?”施清瑄並沒有和以往的那些正式會議那樣用着嚴肅的語氣和神態說話,而是用着較爲輕鬆的語氣說着。

“我第八師已經是恢復滿員滿裝,只要司令下令,我部隨時就能夠執行任何作戰計劃!”第八師師長邊成勳率先說着。

後頭的第九師師長費才仕也是緊接着道:“我部也已經是做好萬全準備!”

這兩個第六軍的主力師師長如此表態,讓一旁的第一師師長宋向堂有些尷尬,因爲他的第一師剛從河南的彰德剛進入直隸,而且他的第一師經過連續作戰後,各方面的損失較大,更因爲抽調了一個步兵團用以組建第六混成旅,而軍訓部預計給第一師恢復第三步兵團編制的計劃雖然已經在盡心,但是目前只給他送來了不過一個營的新兵,遠遠不到一個團的數額,更何況就算是新兵補充完畢,但是要想讓重編的第三步兵團恢復戰鬥力,也不是一兩個月就可以辦到的。

所以儘管想要說第一師也是做好了完全準備,但是在今天這種場合下,可不是亂打包票的時候,所以只能是面露爲難之色道:“我部第一師目前缺額比較大,而且將士們經過連續數月的作戰,也尚未充分休整過,缺時間內繼續執行高強度作戰任務的話,怕是力有不逮!”

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322章 漁船和情報第704章 世界大戰的邊緣第686章 陸軍革新第322章 漁船和情報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507章 津浦線開建第37章 遭襲第668章 布拉鎮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76章 亂世重典第29章 林成庭來襲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32章 大戰前夕第32章 大戰前夕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542章 緊跟本艦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391章 進城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89章 湖州之危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471章 窮教育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335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337章 繼承人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190章 預算赤字第480章 炎帝號鐵甲艦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553章 爭鋒相對的談判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153章 懼怕和驚慌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311章 俘虜問題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51章 團練大臣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62章 破城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583章 防護巡洋艦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
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322章 漁船和情報第704章 世界大戰的邊緣第686章 陸軍革新第322章 漁船和情報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507章 津浦線開建第37章 遭襲第668章 布拉鎮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76章 亂世重典第29章 林成庭來襲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32章 大戰前夕第32章 大戰前夕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542章 緊跟本艦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391章 進城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89章 湖州之危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471章 窮教育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335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337章 繼承人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190章 預算赤字第480章 炎帝號鐵甲艦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553章 爭鋒相對的談判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153章 懼怕和驚慌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311章 俘虜問題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51章 團練大臣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62章 破城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583章 防護巡洋艦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