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帝國風氣

何斐圖並不是第一次來南京,早在太平天國佔據南京城之前,他也是來過好幾次的南京,太平天國佔據南京期間自然是來不來,不過這兩年中華軍攻克該城並在此定都後,他也是來過兩次。

不過這一次到了南京之後,發現比上次來又有了諸多的變化。

入了城後,街面上人來人往,絲毫不見兩年前的蕭條,街道兩旁的商鋪林立,販賣聲起伏,除了這些景象之外,更多的還是這裡的人。

入眼處已經很少可以看見有人腦後掛着辮子,多數男子都是頂着一個寸頭,那些滿清習俗的旗袍服裝更是沒什麼人穿了,哪怕是依舊有人穿着馬褂長袍,但是也以中年老人居多,很多人穿上了西服又或者是的中華裝,也有些人穿着飄逸的漢服。

整體的風氣絲毫和商貿區那邊來一樣混亂,僅僅是從這條街道上,就可以看見傳統和西式的衝撞和融合。

坐在輕便的西式兩輪馬車上,何斐圖仔細打量着這種城市,半天后不由感嘆,這南京的變化太大了,僅僅是兩年時間而已卻已經是面目全非。

不得不說中華帝國執行的相關文化習俗政策還是比較有效的,剃髮令的大規模推廣,由上至下讓民衆普遍開始剃掉那條長長的辮子,留一個寸頭已經成爲了一種風氣,在年輕人中尤爲身形,基本上十個年輕人有九個都是剪掉了辮子,同時推廣中華裝和漢服的措施也是讓滿清遺留下來的旗袍在短時間內迅速退出了人民的生活。

中華裝先不去說,這種被定爲官員日常着裝的服飾目前還有着太多侷限性,除了官員以及少數有自信的年輕人外,尋常人還是不太敢穿這種中華裝的,因爲現在穿中華裝的都是官員居多。你一平頭百姓穿中華裝,這不吐熱笑話嗎。

就跟後世的紅旗車一樣,要是沒混到部級甚至國家級。你好意思坐在紅旗車的後排?至於自己開就更扯淡了,買個幾十甚至幾百萬的車自己開然後被人當成專職司機。估計也是花錢買丟臉的典型了。

這年頭的中華裝也是,這種被作爲官員常服推行的服飾,平日裡穿這衣服的都是官員,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中華裝還僅限於正裝這個層次的概念,採用高級面料製作的中華裝價格不菲,一般都是官員穿,普通人穿的非常少。

倒是帶有濃厚復古風的漢服推廣非常順利。得益於帝國方面明文規定把漢服作爲了國家大型典禮的制定大禮服,林哲的登基大典和定都大典裡,一大票官員們都是穿的漢式大禮服,而中國曆來是由上而下的國家,帝國把漢服當成了大禮服的一種後,民間的一些重大典禮,比如春耕儀式、中秋、重陽等節日上,地方官員和當地的士紳們都會換上漢服進行典禮,而也就慢慢的推廣了起來reads;。

不過能夠在民間大規模推廣的漢服,也不是什麼正統的漢唐或者明朝漢服。大體上是經過了改良的,尤其是女裝上的改良是有着朝後世影樓戲服的方向邁進的態勢。

相對於有好幾個選擇的男裝,女裝的推廣要更加普及一些。在中上層家庭的女眷現在已經是普遍換上了漢服,爲啥?因爲皇室以及高級官員的女眷都清一色漢服,下面自然有諸多人跟風的,而那些難看至極的晚清女裝已經很少能夠在中上層家庭的女眷身上看見了。

要體現一個國家的風氣,實際上最明顯的就是着裝這些外在的東西,說起清朝,大多人的腦海裡就自動浮現旗袍和那條鼠尾辮,說起改革開放前,人們第一時間想起的是千篇一律的綠色軍裝和中山裝。而現在人們說起中華帝國,第一印象就是寸頭和中華裝。

這兩樣外觀的標誌就是中華帝國最爲明顯的時代痕跡!

而現在的南京。就是充分體現了中華帝國的特點,不用多想多看。只是看見街面上的人就知道,這是中華帝國的地盤。

入了城,繞過幾條擁擠的街道後,何斐圖纔是在到了落腳點,像他這麼的大商人自然不會去住什麼客棧,而南京這邊又沒有外灘飯店這種奢華高檔的飯店可以作爲下榻之地,所以他是住在了匯生紡織公司在南京的辦事處。

不過他住下後並沒有休息啊什麼的,而是當天下午就是匆匆趕到了教育部報道,在國宴來賓的名單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隨後又被告知明天開始要到教育部儀制司進行專門的禮儀培訓,免的這些土包子入了中華宮後不懂規矩犯下皇家規矩。

而次日一大早,何斐圖就是到了教育部大樓,等他被人領到了一棟小院子的時候,發現裡頭已經有二三十個人候着了,這一眼望去他就發現有半數人都是自己認識的,都是在蘇南地面的頂級豪商,個個身價幾百萬的主。

看見了這些人,何斐圖可不敢和平日見其他人一樣託大,連忙上去兩步各自打招呼,然而又是趁着這個機會認識一些原本不認識的人。

“這位是隆盛糧油的高老,他家的糧油生意你應該也有所耳聞,可是軍方的指定軍糧供應商啊,每月的流水都得上百萬!”何斐圖被友人領着,一個個的認識。

那高老年紀有些大,估計一路車馬勞頓,以至於精神頭有些不太好,臉色蠟黃的他也是單單露出微笑,然後客氣了兩句就是不說話。

“此乃浙北錢業協會的會長陸先生,旗下的德高錢莊這兩年聲勢很大,聽說連皇家銀行在浙北開展業務都得陸先生幫襯!”聽見友人的明顯吹捧,那陸先生也是笑容滿面呵呵了兩聲,連忙說:那裡,那裡,不過是混口飯吃而已!

這來人越來越多,何斐圖也是忙着腳不沾地到處打招呼,不只是他,其他人也是這麼幹的,這能夠把大江南北的頂級富商召集起來的機會可不多,估計也就這麼一次了,趁着這個機會大家多多聯絡,說不準什麼時候就能用上。

甚至都有人當場談起生意來,如果有人去統計的話,這他們交談的短暫一個小時裡,已經是達成了數百萬圓生意的口頭協定。

不過這種時間並沒有持續太久,約莫上午十點的時候,幾個穿着中山裝的官員就是走了進來,爲首的是一個留着山羊鬍子的中年官員。(。)

第391章 進城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173章 馮寶才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441章 鐵甲艦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233章 中華門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57章 一路橫掃第31章 謹慎東進第46章 他敢打嗎第624章 婆羅洲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191章 清軍南援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34章 危機!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322章 漁船和情報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85章 大婚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614章 鋼面鐵甲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4章 擴張護院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779章 立儲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638章 寧耀安之死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1章 餘姚林家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259章 把李鴻章帶回來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263章 林哲的惡趣味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332章 捷報東來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島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274章 應對第75章 出兵松江第71章 擴軍五千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441章 鐵甲艦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
第391章 進城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173章 馮寶才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441章 鐵甲艦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233章 中華門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57章 一路橫掃第31章 謹慎東進第46章 他敢打嗎第624章 婆羅洲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191章 清軍南援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34章 危機!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322章 漁船和情報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85章 大婚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614章 鋼面鐵甲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4章 擴張護院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779章 立儲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638章 寧耀安之死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1章 餘姚林家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259章 把李鴻章帶回來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263章 林哲的惡趣味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332章 捷報東來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島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274章 應對第75章 出兵松江第71章 擴軍五千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441章 鐵甲艦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