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昌平時代

再看林抲的時候,林哲是突然道:“你準備準備,過幾天開始監國吧!”

監國,這個詞彙對於林抲而言並不陌生,甚至在多年以前他就已經多次監國,大多數都是林哲回餘姚老家,或者外出巡視的時候,他以太子的身份監國。

但是現在,他卻是明顯感覺到,父皇這一次說的監國興許有着極大的不同。

而事實上也地區如此,三天後,林哲就是發佈聖旨,讓太子林抲監國,不過讓人意外的是,他沒有外出巡視也沒有說去避暑或者避寒之類的,他依舊在皇宮裡頭。

但是他卻是不在到新華殿的辦公室裡處理那些永遠也處理不完的政務了。

不過雖然放下了,但是爲了避免出現大動亂,林哲還是把握着一些重要事項的決定權,不過不到必要時候,他是不會推翻林抲的決定的,因爲這會嚴重的打擊到林抲的威望,很容易讓外頭誤會爲自己對太子的不滿意。

雖然林哲自己沒什麼感受,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這個兒子這些年過的實在是憋屈,別以爲當太子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實際上太子是屬於被火烤着的人,無數人的眼睛都盯着他,那些大臣們就不說了,自己的其他那些兒子一個個也都不是什麼省心的貨色。

尤其是三皇子林曄,身爲父親的林哲可是知道,這些年林曄一直都沒有放棄對皇位的野心。

只不過林哲也是懶得搭理他們而已,只要做的不太過分,那麼林哲也就不會進行太大的打壓,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不過當太子監國後兩年,當林哲跑去上海蔘加了帝國海軍第一艘無畏型戰列艦,也就是天吳級戰列艦服役儀式的時候,宮內情報處那邊傳來消息,說三皇子林曄在南京試圖發動宮變刺殺太子,已經是太子林抲鎮壓了下來。

這讓已經是七十三歲的老頭林哲傷心不已,再也沒有什麼比年老之際,看到自己的兒子們爲爭奪家產而鬥得你死我活更讓人心灰意冷了。

匆匆回到南京,林哲看到的是滿臉憔悴,已經軟禁起來的林曄!

林哲還沒有說話呢,那林曄就是先開口了:“對不起,兒臣讓父皇失望了!”但是這話過後,他卻是又道:“但是兒臣不後悔!”

林哲看着這個只有四十歲,但是面容蒼老的彷佛六十歲一樣,頭髮已經是有些發白的三子,他是深深的嘆了口氣:“你就這麼想要這個位置!”

林曄擡頭看着自己的父親:“不是想,而是這個位置本來就是我的!”

林哲沒有再說話,而是深深的嘆了口氣,他林哲在立儲問題上一直堅持認爲最合適的人選是林抲,而林抲的表現也是沒有讓他失望。

他相信,除了自己之外,林抲就是最適合帶領這個帝國繼續前進的人,以林抲的性格和能力,他興許無法讓帝國繼續擴張稱霸全球,但是在未來的劇烈動盪之中,他興許能夠最大程度的保留帝國的存在。

而這份能力和性格,他在林曄身上看不到!

只是雖然如此,但是看到林曄方纔的神情,身爲父親的他也是感覺不好受!

只是私人感情依舊沒能影響到林哲的決策,數天後,林曄就是被送回餘姚祖宅幽禁,而且林哲也是不願意給予其他皇子任何的念想和機會,他要提前退位,把皇位傳給林抲,一勞永逸的解決這件已經困擾了自己數十年的問題。

1905年,中華帝國舉行禪讓大典,林哲將皇位禪讓給太子林抲,而他自己則是尊稱太上皇。

林抲登基爲帝后,頒年號‘昌平’,寓意帝國昌隆太平,開始了史書上稱之爲中華近代史上最迷茫,最混亂,同時也是最輝煌的‘昌平時代’。

爲什麼輝煌,因爲帝國在1914年到1919年期間參加了世界大戰後,肢解了俄國,粉碎了英國的殖民體系,甚至讓美國重新陷入各州獨立,一舉奠定世界頭號強國的地位。

爲什麼迷茫,因爲帝國在這幾十年代裡高速發展,各種問題不斷出現,戰後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裡帝國的年輕人幾乎是失去了奮鬥的目標,無數年輕人沉迷在享樂主義裡,這個時期出現的諸多文藝作品,被後世稱之爲享樂主義。

爲什麼混亂,因爲在1920年爆發波及全國的立憲運動,皇帝林抲被迫正式立憲,組建國會,並由民衆投票推選內閣總理,皇帝基本上是被逼着放棄了大部分權力,就連皇室的私人財產,皇室資產管理處下屬的諸多關乎國家安全民生的產業也是被收歸爲國有,比如皇家銀行,三大國防企業,只給皇室留下了點一些不太重要的產業,比如上海紡織公司。

1922年的時候,已經是白髮滿頭的林曄聯繫了一大羣不滿皇權旁落的遺老遺少們,更主要的林曄還獲得了軍方內部部分不滿立憲,尤其是極爲反對廢除貴族制度的貴族將領的支持。

他們先是在南方數省起兵叛變,失敗後跑到了呂宋等南洋各省,然後宣佈南洋各省脫離帝國自立,並且林曄聲稱自己纔是先帝宣武皇帝的唯一正統繼承人。

由此爆發了帝國成立後的第一次大規模內戰,這場內戰裡,普通民衆自然是支持立憲政府的,但是以貴族爲核心的軍方卻是分裂了,諸多在一戰時期赫赫有名的貴族將領都是毫不猶豫的站到了林曄這一邊,爲了維護皇權和貴族制度而戰鬥!

這一次內戰整整打了三年之久,波及整個南洋各省以及本土南方的多個省份。

戰爭中林曄親率大軍作戰而陣亡,其子林圩繼承了其政治遺產,成爲叛軍的新領袖。

最後打到雙方的經濟都面臨崩潰,甚至引發了二十年代末期的經濟大蕭條,而且其他各國也是虎視眈眈想要猛撲上來奪回在一戰時期失去的利益,所以雙方纔是被逼着簽訂了停戰協議,帝國承認南洋各省的獨立並組建爲南洋帝國,承認林圩的爲南洋帝國皇帝。

等到了1936年心只大限將至的時候,林抲纔是直接把帝位傳給南洋帝國的皇帝,也就是林曄長子,他的侄子林圩。

林抲之所以沒有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是因爲這個帝位只剩下一個名義了,傳給自己的兒子也沒有什麼實際權力了,當一個有名無實的皇帝並不會比當一個王爺權力更大。

但是如果傳給林圩的話,那麼林圩就是同時身兼中華帝國和南洋帝國兩國皇帝,如此帝國就能夠重歸名義上的統一了。

爲了中華帝國皇帝這個頭銜,也是爲了讓帝國迴歸統一,更重要的是三十年代以後,君主真的是沒有市場了,南洋帝國裡都有很多人開始反對了,林圩是答應了放棄君主,但是卻堅決維持了貴族之地。

由此,帝國分裂十多年後,再一次重新迴歸統一,林圩成爲中華帝國的第三任皇帝,由此結束了漫長而複雜的昌平時代!

在這三十一年裡,帝國是經歷了太多太多,早期國內的種種革命和暴`亂,殖民地的獨立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有因爲立憲、皇權之爭而引起的,讓帝國分裂十四年,差點傷了大元氣的內戰。

等到1936年林抲駕崩爲止,這前後持續了三十一年的昌平時代,對於無數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國民們而言,這是一個讓人懷念又痛恨的時代!

----(全本完)----

終於完本了,感謝過去的一年裡諸位對雨天的傾力支持,雨天無以爲報,只能以新書想報!

新書正在籌備中,搞好了就會立即發出來,絕不會耽誤!

關於新書的一些具體情況,大家可以關注雨天的威`信公`衆`號,點開添加朋友,搜索‘雨天下雨’關注即可,雨天會在上面及時發佈新書相關情況的!(。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274章 應對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135章 爲什麼要追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668章 布拉鎮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481章 海軍改革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431章 新舊更替(一)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583章 防護巡洋艦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504章 瓜分中亞第73章 設卡收稅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535章 香港登陸戰第233章 中華門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394章 餓狼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1章 餘姚林家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624章 婆羅洲第80章 扶持軍工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403章 大勢所趨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85章 大婚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13章 見黃宗漢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27章 刺刀肉搏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633章 內閣紛爭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74章 上任設衙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414章 方德嬪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
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274章 應對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135章 爲什麼要追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668章 布拉鎮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481章 海軍改革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431章 新舊更替(一)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583章 防護巡洋艦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504章 瓜分中亞第73章 設卡收稅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535章 香港登陸戰第233章 中華門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394章 餓狼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1章 餘姚林家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624章 婆羅洲第80章 扶持軍工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403章 大勢所趨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85章 大婚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13章 見黃宗漢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27章 刺刀肉搏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633章 內閣紛爭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74章 上任設衙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414章 方德嬪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