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新舊更替(一)

目前全世界範圍呢,後裝步槍依舊是屬於非主流,目前除了中華帝國、德國、挪威三國批量裝備後裝步槍,英國、法國、俄羅斯他們的槍支依舊是前裝米尼步槍爲主,只有極少量的後裝步槍混雜其中。

不過目前林哲尚不知道,自從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裡,使用米尼步槍的英法聯軍面對裝備了後裝步槍的中華軍擊潰後,英國甚至法國方面都已經是開始注重並研發後裝步槍。

不過一款步槍從設計再到批量服役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尤其是英法這些成熟國家,他們不可能和現在的中華帝國一樣,因爲林哲的一言而定就全面換裝後裝步槍。

不過新槍雖然沒有服役,但是英國已經率先對現有的米尼步槍進行改裝,實現後部裝填,在全新設計的後裝步槍批量服役之前作爲過渡。

當然了,這也是爲了減少軍費支出,畢竟英方里服役的米尼步槍數以十萬計,而且都是最近幾年服役的新槍,這要是一股腦全部換掉的費實在太大,同時也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這種把前裝米尼步槍改裝爲後裝步槍的模式也是整個六十年代西方國家軍隊的通行模式,雖然改裝的詳細方式不一樣,但是效果確實差不多的。、

即便是中華軍裡,過去兩年也改裝了一批米尼步槍作爲後裝步槍,只不過受到技術能力的限制,改裝的效果相當差,而且改裝成本也較高,平均改裝一支1856年型米尼步槍需要十圓的成本,這對於中華軍來說很難接受。

此外隨着這兩年的林德機器廠逐步增產,金陵兵工廠的成熟,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產量已經是得到了極大突破,達到了月產量萬支的規模,生產數量大了,成本被進一步分攤。所以採購成本也是進一步。

此外還有一個讓軍方有些排斥的是,改裝後的1856年型林德後裝型號在口徑,彈藥甚至裝填方式上和現有1858年型林德步槍極大不同,如此會讓軍方里必須同時供應兩種口徑的步槍子彈。分別是十四點六毫米的子彈以及十一毫米的子彈。

可以說,改裝後的1856年型林德步槍和1858年型林德步槍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產這種差距並不是說什麼性能,而是供應以及操作模式上的不同,如此會極大的加大軍中的負擔。

所以針對1856年型林德步槍的改裝只在1858年持續進行。前後改裝了也不過一萬支左右,後來根本就停止了改裝,轉而選擇全面換裝1858年型林德步槍,只是全面換裝的話需要的時間太久了一些,所幸目前中華軍已經沒有讓他們提心吊膽的人了,只有在西北以及四川還有黑龍江等地有戰爭爆發,而這些地方的參戰部隊並不多,優先給他們裝備後裝步槍的話壓力也不大,至於國內其他部隊則是要等兩三年了。

中華軍自1858年就開始裝備後裝步槍了,要想全面換裝都需要五六年的時間。這換到其他國家裡就算快一些,但是也得要幾年,更加不要說他們還得設計、試驗,生產等時間呢。

所以要等到後裝步槍在全球範圍內普及的話,最早也得四五年以後了。

在這種槍械更新換代的大背`景下,中華換裝下來的那些米尼步槍本來是打算先給守備部隊裝備,後期直接封存的,但是現在有了林成庭的購買需求,林哲就把林成庭當收破爛的了,直接把退役的1856年型林德步槍賣給他。

除了五千支1856年型林德步槍外。賣給林成庭的還有十八門的前裝滑膛火炮,以及相匹配的炮彈,子彈等。

這些槍支火炮其實都是駐紮雲南部隊的現役軍械,另外還有部分從鎮胡軍手裡繳獲的英法米尼步槍、火炮。

除了繳獲外。其他的則是第四師的現役裝備!

目前第四師已經進入全面的換裝,開始裝備1858年型後裝步槍以及前裝線膛火炮,退役下來的槍械除了一部分買給林成庭外,另外一部分則是給予雲南當地的守備部隊裝備。

此外,駐防雲南的第四軍目前已經算是處於半解散的裝填,第二師已經被調回第二軍的作戰序列。第一近衛混成旅也已經是回防皖南。

第十七師由於損失重大,剩下的四千多人也是回到了廣西梧州休整,劃歸負責兩廣防務的第三軍作戰序列內。

而第一近衛混成旅以及第二師回防之前都是把軍械給留了下來,第一近衛混成旅的槍械被第四師接受,第二師的槍械則是被當地守備部隊接受。至於第一近衛混成旅和第二師光着手回去後,則是準備接受新的軍械。

這也是目前中華軍大規模換裝的一個縮影,很多主力部隊是把原來的米尼步槍直接退役,然後給當地的守備部隊裝備,自己則是領取後裝步槍等新式裝備。

至於更老舊的一些燧發槍、火繩槍之類的基本都是直接銷燬回爐了。

整個換裝過程大約要持續三年左右的時間,包括野戰部隊,地方守備部隊在內,將會新裝備至少三十萬支以上的新式步槍,在作戰部隊裡徹底淘汰前裝步槍!

而這些淘汰下來的大約十多萬支米尼步槍除了封存外也就只能外銷了。

如果能夠作價十五圓一支,這些舊槍也能夠買上一百多萬圓,對於軍方來說也是個不小的軍費補貼。

把這些軍械賣給林成庭後,林哲也就暫時不管緬甸那邊了,反正那邊都是深山老林,只要林成庭不犯傻或者說英國人犯傻,他們之間的戰爭沒有個兩三年根本就分不出勝負來。

這些時間林哲要做的就是時不時的賣些軍械給林成庭,解決他的軍械後顧之後,至於林成庭能夠打成什麼樣就得看天意了。

1860年七月,在蒙古地區率領部隊征戰一年多的王呂雲回京述職,只是這一次和很多在外征戰回京的將領們被重重封賞不同,他這一次回京說是述職,但實際上是被革職回京的。

王呂雲由於長時間無法解決蒙古地區的王公叛亂問題,這前腳剛鎮壓收復一個叛亂王公,但是後腳又有其他王公叛亂,導致中華軍來來往往奔波在偌大的蒙古草原上,前後死傷超過兩千名中華軍將士,耗費軍資無數。

此番他回京述職,其實是被督察院彈劾而被迫返京的,當然了僅僅靠督察院的彈劾還不夠,其實軍方內部對王呂雲在過去一年的不作爲也是相當不滿,很多人都是埋怨他佔着茅坑不拉屎,如今隨着中華軍攻佔雲南,四川那邊也是拿下了成都,石達開只能是率領殘兵繼續西逃已經是翻不出風浪了。

外興安嶺那邊不管怎麼說是始終是小打小鬧,唯一持續進行較大規模戰爭的只有西北以及蒙古方向的,新疆那邊的邊成勳雖然行動比較緩慢,但是這是受到了大西北地區補給困難的問題,但是即便如此邊成勳的第六軍目前也已經是進入新疆腹地,可惜阿古柏的騎兵部隊相當多,而且兵力也不少,所以邊成勳的第六軍只能穩步推進。

但是從長遠來看,第六軍徹底收復新疆是半點問題都沒有的。

唯有這個蒙古地區,這也不是什麼外地入侵,俄羅斯雖然支持蒙古王公,但是也沒有說公然派遣好幾萬兵力進入蒙古地區,叛亂抵抗的都是當地的蒙古王公,這些蒙古王公的部隊戰鬥力自然是不咋滴的,隨便打都能贏了。

然而即便如此,王呂雲卻是遲遲無法解決蒙古戰事。

如此的他才遭到了軍方內部的非議,並且引來了督察院的彈劾,說他瀆職,耗費帝資無數卻是未立寸功。

看着面容比前些年老了很多,頭髮已經開始發白的王呂雲,林哲內心也是嘆氣,這個王呂雲終究是跟不上自己的腳步,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啊!

他通過戰報也是可以得知,王呂雲率軍作戰的時候依舊保持了以往的勇猛風格,甚至是多次親自率領騎兵衝鋒陷陣,每每和蒙古叛軍接戰的時候多能獲勝之。

但是同樣的,他的部隊多次因爲過於深入導致補給線端掉,年初他麾下的一個騎兵團深入追擊敵軍一直抵達柏海兒湖貝爾加湖南岸,最後竟然只有一半騎兵回來,而造成損失的並不是敵軍,而是因爲在草原補給不通暢,他們吃完了糧食後吃掉了戰馬,然後步行難返,然而依舊有半數騎兵被餓死路上!

中華軍的騎兵沒有死在衝鋒路上,反而是餓死在回家的路上,此戰直接引爆了軍方其他將領對王呂雲的嚴重不滿,因爲發出追擊敵軍,全殲敵軍命令的是他王呂雲,而且對率兵出擊的該騎兵團團長嚴令哪怕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敵軍全殲。

該騎兵團團長忠實的執行王呂雲的命令,甚至一度追近了俄羅斯境內!

等該騎兵團只剩下三百多名餓的皮包骨的騎兵徒步回來後,沒有多久林哲簽發的一紙詔書就是把王呂雲從蒙古召回南京。。

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第69章 江海關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624章 婆羅洲第232章 奏摺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15章 公然敲詐第298章 進犯上海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5章 縣令相邀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第472章 工業井噴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646章 皇子獨立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327章 傾巢而出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129章 火炮和戰馬第153章 懼怕和驚慌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160章 軍事散步第618章 閱艦式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15章 公然敲詐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43章 慘勝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251章 望風而逃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610章 訂單爭奪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55章 輕鬆勝利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358章 第六軍渡江第634章 情報處調查第542章 緊跟本艦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
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第69章 江海關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624章 婆羅洲第232章 奏摺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15章 公然敲詐第298章 進犯上海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5章 縣令相邀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第472章 工業井噴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646章 皇子獨立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327章 傾巢而出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129章 火炮和戰馬第153章 懼怕和驚慌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160章 軍事散步第618章 閱艦式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15章 公然敲詐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43章 慘勝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251章 望風而逃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610章 訂單爭奪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55章 輕鬆勝利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358章 第六軍渡江第634章 情報處調查第542章 緊跟本艦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