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八四章 西寧

湟水谷地是羌人的聚集地,外圍也還有很多吐谷渾部落,而且還是吐谷渾領土中少數適合耕作的地方。

此時,蕭摩訶已經率軍拿下湟水谷地,並且意圖越過羣山向伏俟城挺進。

“無須從此前往伏俟城了。”李藎忱果斷的說道。

從張掖出發,越過祁連山就是伏俟城,路途雖然難走,但是完全符合之前所說,輕兵疾進、一舉底定的戰略。再加上從武威出發,距離伏俟城也遠比湟水近,因此蕭摩訶就沒有必要如此費周章了。

“在湟水和洮水進行開墾,纔是最重要的。”李藎忱又補充一句,“這個太尉府和農部商議,看看採取什麼方式。”

大家頓時精神一震。

開墾,這就代表李藎忱治理湟水谷地的思路和之前對付吐谷渾並不一樣。

遊牧和農耕到底是兩種對立的文化思想。

李藎忱想要開墾湟水谷地,那就說明李藎忱打算在這裡推行和大漢內部一樣的政策,設立州郡、建設各種設施、分田分地······這和只是在高原上擇機建立一些榷場之類的是有很大區別的。

陛下這是要把這一片土地徹底納入大漢的掌控中。

河湟谷地的富饒,實際上也只是相對於河西的戈壁和吐谷渾的高原來說的,和江南、中原等華夏民族賴以發家的地方沒有辦法相比,不然當年黃河流域的華夏先祖們就應該溯流而上而不是順流而下了。

但是一旦佔據湟水,再配合背後的大河兩岸、洮水等地的農耕,大漢的勢力就將徹底深入湟水,而沿着湟水繼續向前,就是青海,就是吐谷渾的心臟了。

湟水就像是鍥子一樣,深深的扎入高原上,分隔開吐谷渾南側和北側,也讓大漢的影響力能夠通過湟水谷地向兩側延伸,逐漸覆蓋整個吐谷渾的地盤。

這的確是事半功倍的好辦法,避免了朝廷在高原上設立存在卻有可能徒勞無功,而且還能夠爲大漢在西北增加一片耕地。

“能夠讓吐谷渾服於王化,並非一日之功。但是能夠化羌爲大漢、爲華夏之子民,卻是可以很輕鬆辦到的,朕相信戶部和農部在這方面的經驗。”李藎忱含笑說道。

於德等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可不是經驗豐富麼,這些年歸化巴人、南中各部等等,大家都已經形成了一套,不,好幾套可以因地制宜的方案了。

李藎忱又叮囑一句:“河湟之地不比巴蜀,巴蜀各處都有大量的漢人居住,巴人下山也只是和漢人混居,但是河湟之地本來就是羌人在耕作,因此朝廷更需要做的不是重新分配土地,甚至是否需要打破羌人現在已經形成的土地劃分,都需要你們好好考量,而是給他們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指導他們耕作,同時把這一片土地納入大漢的商貿之中,用大漢的經濟和文化去影響他們,爾等明白?”

什麼經濟、文化,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詞彙了,一時間紛紛應諾。陛下如此重視,而且湟水谷地和羌人原本也的確是大漢接觸比較少的地域和族羣,謹慎一些總歸沒有壞處。

大家自然都收起了輕敵之心。

“陛下,那左武衛將軍,此時應該如何安排?”張須陀接着問出了大家同樣關心的一個問題。

蕭摩訶可是帶着一路兵馬正嘗試着沿着湟水直接殺入伏俟城的。

此時要叫停麼?

“讓蕭卿家主要關注於羌人的歸化,也的確需要有一支強軍鎮守湟水。這開邊河湟,亦是大功一件。”李藎忱含笑說道。

羣臣紛紛點頭。陛下這是打算徹底把湟水和洮水納入大漢的統治範疇之內,如此,蕭摩訶的所作所爲,自然就是實打實的爲朝廷開疆拓土。

開疆拓土,是把這一片土地徹底納入中央朝廷的掌控之中,和在草原上、戈壁上擊潰那些遊牧部落又有所不同。

對於軍人來說,能夠開拓華夏之版圖,縱然沒有殺敵多少,也是青史留名的榮耀,甚至更勝於殺敵。畢竟殺敵的最終目的也是獲得土地或者保護自家土地罷了。

“另外,可以讓蕭卿家向南派遣人手探查,並且擇機建立塢堡或者村寨。”李藎忱接着說道,神情也嚴肅幾分。

張須陀久在陛下身邊,當然知道陛下這是表示對這件事的重視。

他並不知道從湟水繼續向南,那一片茫茫雪山有什麼好探查的,但是既然陛下吩咐了,那就照做便是。

蕭摩訶也應該不僅僅想只是坐在湟水一動不動。

於德已經向前一步:“啓稟陛下,戶部之前便討論過在湟水設立州府的事,臣等以爲應該設立湟州,並擇選合適之處設立郡府,郡府之名,還請陛下親定。”

李藎忱顯然早就有腹案:“朕之所求,不過西部之寧也,便叫西寧吧。”

“陛下聖明!”羣臣行禮。

慕容孝雋就夾在羣臣之中,恍恍惚惚跟着大家一起行禮。

陛下口中所說的這些詞彙、這些概念,讓他覺得很陌生。

再看看羣臣信心滿滿的樣子,慕容孝雋心中暗暗嘆息一聲。

只是從這些治國理政的思想上,大漢就不知道比吐谷渾強過多少。

吐谷渾,輸的不冤。

“慕容卿家。”李藎忱此時溫聲喚道。

慕容孝雋打了一個激靈:“臣在!”

“如你所見,現在朝廷也立志於能夠儘快讓吐谷渾人和羌人變成我華夏子民,所以到時候還需要你攘助。這些時日就先不派給你具體的任務了,你可以去長安書院或者長安軍事學院之中旁聽一下,工坊之類的也可以去逛逛,朕會讓人陪同。”李藎忱微笑着說道。

慕容孝雋聽了大漢君臣的討論,自然知道自己不學習的話,恐怕很難融入整個朝堂,這是陛下在給他機會。

作爲一個初來乍到的降臣,就能夠隨意的去聽課、去看大漢的工業等等,這已經是陛下的信任了。

不管陛下到底是不是爲了收買人心,慕容孝雋心中是很感動的。

李藎忱察覺到了他異樣的神情,不由地補充一句:“卿家屆時所見所聞,不過是我大漢子民皆有資格所見所聞,吐谷渾百姓如能入我大漢,亦能學習,大漢上下,對我華夏百姓,一視同仁。”

第二二六九章 臣妾向陛下討個人第一九五六章 定策,南北夾攻第七百八十三章 破局第二一五五章 或許這就是幸福第二一二五章 教子無方,臣妾有罪第四百七十四章 夜襲第四百六十二章 假象第七百七十四章 是個聰明人第一四二一章 二十一條第一四六四章 建康府外有田舍第四十四章 不留第一四三二章 漢騎出擊第一八七八章 河東義師第二零七四章 黃金的分配第五十九章 始興槍王第八百八十九章 無準備的仗第九百八十三章 這個氣不好受第一四五零章 出賣第一六九五章 將軍,帶我們守住這裡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歡喜第三百七十九章 竟全功第三百三十一章 身後名第一百八十九章 孤家寡人第七百三十章 後患無窮第一五六零章 新式戰船第三百九十四章 功還是過第二零九六章 孤軍轉戰,將軍乃人傑第一六六零章 誓師出征第七百零一章 兩步走第一一七五章 開墾淮南第一七六八章 會攻洛陽,誰來主攻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門第二二九六章 來自歷史的教訓第一七三二章 咱們都是一家人第一六六七章 朕與你們同在第九百八十二章 事不可爲第八十四章 君自酌第八百七十一章 冬來第二二四六章 夜裡的巷戰第二零二零章 你沒有意見第一六五二章 城頭戰場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國事第一千七十六章 違令者斬第一五四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二一二六章 流言既有,當細思量第一六六六章 引他南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八百里加急第七百六十三章 硬碰硬第七百九十六章 頗有微詞第二零二七章 魯班橋頭,三軍爭渡序章 白袍第二一三七章 你來我往,針鋒相對第一六五二章 城頭戰場第一百六十三章 畫卷第四百一十三章 瀘州城上第九百九十章 激戰湘州城第一一三九章 站哪邊第三百章 助手第九百一十四章 岳父的信第二一八三章 遺書都寫好了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六十五章 選擇第二零六三章 御駕臨北岸第二一三八章 潛移默化,由緩至極第三百四十章 歲歲因何折綠柳第一九零二章 戰不勝則只能退第一八七三章 給辛永達唱一出好戲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同的戰略思想第四十八章 探幽第一三八一章 楊素的八卦之心第五百四十九章 無處可逃第三百五十二章 敵襲第一百二十七章 漁翁得利第二二一八章 跑還是戰第一四六一章 不走心的勸降第二零六八章 趁夜色,奮短兵第一五一二章 登陸地點第一六八八章 王軌的去向第一九零五章 達奚惎的掙扎第五十九章 始興槍王第一六八二章 突進,羽林騎!第一二八七章 士氣浮動第九百一十三章 歸漢中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戰第一八四五章 這個冬天不好過第二一九五章 洮水捷報第一六六一章 中流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師登場第一六一九章 不可空談第七百五十八章 虛實不定第一三七九章 長安一片月第九百零六章 明知道第一八四九章 白狼堆第一八三零章 咱們得主動第一千一十四章 矛盾的陳叔慎第一四二三章 讀書人的事第九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起點第二零三七章 大漢,前進!第一三四九章 日南和灌湯包
第二二六九章 臣妾向陛下討個人第一九五六章 定策,南北夾攻第七百八十三章 破局第二一五五章 或許這就是幸福第二一二五章 教子無方,臣妾有罪第四百七十四章 夜襲第四百六十二章 假象第七百七十四章 是個聰明人第一四二一章 二十一條第一四六四章 建康府外有田舍第四十四章 不留第一四三二章 漢騎出擊第一八七八章 河東義師第二零七四章 黃金的分配第五十九章 始興槍王第八百八十九章 無準備的仗第九百八十三章 這個氣不好受第一四五零章 出賣第一六九五章 將軍,帶我們守住這裡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歡喜第三百七十九章 竟全功第三百三十一章 身後名第一百八十九章 孤家寡人第七百三十章 後患無窮第一五六零章 新式戰船第三百九十四章 功還是過第二零九六章 孤軍轉戰,將軍乃人傑第一六六零章 誓師出征第七百零一章 兩步走第一一七五章 開墾淮南第一七六八章 會攻洛陽,誰來主攻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門第二二九六章 來自歷史的教訓第一七三二章 咱們都是一家人第一六六七章 朕與你們同在第九百八十二章 事不可爲第八十四章 君自酌第八百七十一章 冬來第二二四六章 夜裡的巷戰第二零二零章 你沒有意見第一六五二章 城頭戰場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國事第一千七十六章 違令者斬第一五四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二一二六章 流言既有,當細思量第一六六六章 引他南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八百里加急第七百六十三章 硬碰硬第七百九十六章 頗有微詞第二零二七章 魯班橋頭,三軍爭渡序章 白袍第二一三七章 你來我往,針鋒相對第一六五二章 城頭戰場第一百六十三章 畫卷第四百一十三章 瀘州城上第九百九十章 激戰湘州城第一一三九章 站哪邊第三百章 助手第九百一十四章 岳父的信第二一八三章 遺書都寫好了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六十五章 選擇第二零六三章 御駕臨北岸第二一三八章 潛移默化,由緩至極第三百四十章 歲歲因何折綠柳第一九零二章 戰不勝則只能退第一八七三章 給辛永達唱一出好戲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同的戰略思想第四十八章 探幽第一三八一章 楊素的八卦之心第五百四十九章 無處可逃第三百五十二章 敵襲第一百二十七章 漁翁得利第二二一八章 跑還是戰第一四六一章 不走心的勸降第二零六八章 趁夜色,奮短兵第一五一二章 登陸地點第一六八八章 王軌的去向第一九零五章 達奚惎的掙扎第五十九章 始興槍王第一六八二章 突進,羽林騎!第一二八七章 士氣浮動第九百一十三章 歸漢中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戰第一八四五章 這個冬天不好過第二一九五章 洮水捷報第一六六一章 中流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師登場第一六一九章 不可空談第七百五十八章 虛實不定第一三七九章 長安一片月第九百零六章 明知道第一八四九章 白狼堆第一八三零章 咱們得主動第一千一十四章 矛盾的陳叔慎第一四二三章 讀書人的事第九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起點第二零三七章 大漢,前進!第一三四九章 日南和灌湯包